大叛贼(校对)第5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656

  “大不了我一死以证其名!”田文镜硬着脖子说道。
  “死固然容易,但死就能证其名了?抑光,难道你真觉得一死就可成全自己否?”张溪反问道。
  他的话让田文镜一下子无法回答,的确死是容易的,可是自己死后大明这边哪里会告知天下人自己是如何死的?以邸报内容的无耻来看,弄不好大明甚至会拿自己的死来做篇文章,到时候如何写,怎么写,田文镜自己都想像得出来。
  一时间,田文镜心中茫然,一口闷气憋在心里令他难受之极。
  张溪见此更长叹了一声,好言劝说了田文镜好一会儿,他告诉田文镜眼下只能暂时顺其自然,等他们到京师后见着朝廷要员后再想办法解决此事,现在做其他事都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这口气无论如何都要暂时咽下去。
  听着张溪的劝说,田文镜一直没再说话,脸色阴沉的难看之极,直到张溪离开时依旧如此。
  在接下来的路程中,田文镜的精神比之前差了许多,一路上也没了之前的兴致,而是躲在马车中不知道在写些什么,就连到了驿站时也是如此。
  就这样,直到半个月后,田文镜一行人终于由山西入了直隶,渐渐到了京师地界,当得知京师马上就到了后,离开京师许久的田文镜也忍不住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眺望,当看见远处京师高大的城墙渐渐清晰时,田文镜觉得眼眶一热,两行泪水情不自禁地就落了下来。
第1220章
磨一磨
  时间一晃又是大半个月过去。
  汪景祺翻阅着一篇新鲜出笼的文章,这篇文章揭露了清廷黑暗的内幕,尤其是着重描写了从建兴皇帝到雍正的一些满清官场秘闻,文章中把清廷高层那些满人丑恶、贪婪、残暴、狡诈的个性展露无余,看得汪景祺是连连点头。
  除去汪景祺看的这篇文章外,在他的案头还摆着其他几篇文章,也都是详细描述清廷官场甚至大内秘闻的。这些东西倒不是汪景祺让人持笔的,自然也不是出自汪景祺自己的手,而是由那些弃清而走的那些汉官主动写的。
  早在接田文镜等人入京的时候,宣传部就对此事进行了大肆宣扬,不仅是在邸报上,就连民间的报纸上也到处刊登了此事。除此之外,宣传部的笔杆子还不断借此事来抹黑清廷,反正这些做法对于宣传部也不是头一回了,做起来自然是驾轻就熟。
  当田文镜等人到达京师后,这件事已在全大明的国土上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还流传至了蒙古、辽东等地。
  从这点来讲,朱怡成交给汪景祺做一篇大文章的工作可以说办得着实不错,不过对于汪景祺而言还远远不够,所以汪景祺在田文镜等人抵达京师之前就做好了准备,等他们一到后就把这些人分头安置了下来。
  说是安置,实际也可以说是监禁,不过这所谓的监禁却是不同,用软禁更为恰当一些。
  当然,打着的旗号是为了保护这些“弃暗投明”的汉臣,同时也为了大明的安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审查”。
  监禁中,生活条件自然不差,但自由肯定是没有的,而且每日里都会有宣传部和锦衣卫的人上门对监禁目标进行审查,这些审查往往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诱导,给与对方压力,迫使对方做出正确的政治表态。
  能够当官的人没一个是傻瓜,一开始这些汉官还有些不明白大明方面的用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审查人员有意无意的诱导,他们自然就搞明白了大明要他们干什么的目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田文镜,当他们做出了弃清而走的一步时,从出发点来讲就已经回不了头了。何况现在身处大明,无论将来自己何去何从,这一切已经由不得他们自己了。
  所以很快,就有人反应了过来,告诉审查人员愿意揭露清廷的黑暗面,以同过去做出割舍,彻底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甚至有聪明的人,还主动写出了汪景祺愿意看见的文章,同时同意配合大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保证和宣传,从而以获得在大明的正常身份。
  就这样,一篇篇文章开始新鲜出笼,摆到了汪景祺的案头。当然了,这些文章是否取用汪景祺也是要经过删选的,那些随意而写用来交差的文章自然是入不了汪景祺得眼,只有一些用心来做的文章才能派上用处。
  此外,汪景祺还要求他们抽时间来写自传,用这种记述方式来达到批判满清的目的。所以这几日,所谓的《我在满清三十年》、《我的满清官场见闻》、《清廷我所见》、《我的前半生》等等自传也陆续开写,宣传部对于这一切极为重视,甚至还派出普通官吏进行协助,以帮助他们完成这些。
  “田文镜还是老样子?”看完了手上的这篇文章,汪景祺并没有继续,而是开口询问站在身前的下属。
  这下属是汪景祺派去直接负责监禁和审查的宣传部官员,他所看得文章也是这下属刚刚送来的。
  下属神色有些尴尬,开口道:“田文镜每日里除了吃饭、休息和在院中活动外,对于卑职和其他审查人员都没好脸色,口口声声要我大明还他公道,还写了不少反驳的文章……。”
  不等他说完,汪景祺就摆了摆手,田文镜反驳的文章他早就看过一二,其中无非就是指责大明官方在没有征得田文镜同意的情况下故意用文章抹黑田文镜的政治立场,田文镜要求大明方面发文纠正,以还他公道等等。
  这自然是完全不可能的,公道?这天下哪里来什么公道,政治一向就是肮脏的,何况田文镜自己也不干净,他如果不愿意抹黑清廷,或者说既要立牌坊又要当婊子的话,当初为何又弃清而走呢?
  现在离开了清廷,反而要为清廷说话?这不是笑话么?所谓的忠臣哪里是这么好做的?大明也不需要这样的忠臣在,按照田文镜所想,跑到大明来告老归乡?从过往就这么做一个了断?实在是太可笑了。
  “审查工作还是不到位啊!你们的工作要更加深入,更有效率才是。”汪景祺悠悠说道,同时又道:“当然了,田文镜这人的思想暂时没扭转过来也是必然的,毕竟他在清廷呆的时间长了,人的性子也有些固执。不过,这也是更好体现我们工作的机会嘛,你认为呢?”
  下属满头是汗,心中暗骂田文镜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都这样了还不低头,这不是为难人么?
  不过口中却丝毫不敢表露出来,顺着汪景祺的话连连称是,回答说道自己一定加强工作效率,更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改变田文镜的错误观点,以完成朝廷的任务。
  汪景祺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询问了其他人的情况,当得知其他人都已经改变了立场,其中包括和田文镜交好的张溪在内时,汪景祺心中更是高兴。
  “让张溪再去劝劝田文镜,当然了其他工作也是必须要做得,对了,田文镜一直呆着无所事事也不太合适,做工作我们也要劳逸结合,这是我的意见,你先转达过去,必要的时候应该做的也可以做些。”
  “卑职明白,卑职这就去安排。”下属连连答应,汪景祺这么交代他心里也有了底,至于所谓的劳逸结合他当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不就是类似于劳动改造的方式么?这个他是拿手的。
  何况,田文镜这老家伙的确要收拾一下,要不然他真当自己是什么人了,每日好吃好喝招待着还这样,他倒要看看,水火不进的田文镜换个过法还能继续硬得下去?要知道在劳动改造之下,就连真正的满人最终都痛哭流涕地接受了自我改造,何况田文镜这么一个文官?
第1221章
四国
  缅甸,沙廉。
  沙廉是缅甸的南部港口城市,同样也是西方国家殖民缅甸的桥头堡。
  如今的缅甸其实并非是殖民地的所在,但西方各国的势力已经开始深入缅甸,东吁王朝为了统治在无法驱逐西方势力的情况下,只能任其在沙廉发展,数十年的时间内,沙廉名义上虽依旧是缅甸的国土,可实际上已经成为西方各国控制的区域。
  其中,有葡萄牙人,有英国人,有法兰西人,也有荷兰人。这些国家在沙廉设置公司,用来影响和侵入缅甸境地,同时这些国家相互之间也有着重重矛盾,为了彻底控制缅甸,相互之间在合作之余也有着争夺。
  在数十年中,这些国家的势力不仅和缅甸地方的势力进行过战争,同时相互之间也有过大打出手,但随着东方大明帝国的崛起后,这些国家的势力反而渐渐趋向和平,至少在缅甸这个地方,几个国家已经好些年没有交手了。
  而现在,在沙廉的城市中央,最为豪华的一幢建筑中,葡萄牙、英国、法兰西、荷兰这四个国家在缅甸的主要官员聚集一堂,坐在宽阔的会议厅内争论着。
  “不行!这绝对不行!葡萄牙王国不同意这么做。”葡萄牙驻缅甸代表费迪南神色严峻地表达了他的意见,同时表情中带着一丝愤怒。
  “费迪南阁下,我一向认为葡萄牙人是敢于冒险的勇士,没想到现在的葡萄牙居然变得如此软弱,真是令人失望啊。”这建筑的主人,荷兰驻缅甸代表艾伯特懒洋洋地靠在椅子上,嘴角挂着轻藐的笑意,说话间还微微摇着头。
  “艾伯特阁下!请你慎重用词!”艾伯特的话音刚落,费迪南就变了脸色,在一旁的法兰西代表朱利安顿时皱眉提醒了一句。
  “非常抱歉费迪南阁下,我刚才的用词有些问题,我向您道歉。”艾伯特口中虽然说着道歉,可神色中却没有丝毫道歉的样子,反而略有得意道:“葡萄牙王国不是软弱,而是慎重,这种慎重让人实在有些疑惑,或许是因为东方帝国的炮火和战舰造成了这种慎重……。”
  “你这个混蛋!我要求和你决斗!”费迪南顿时火冒三丈,脱下手套就要冲着艾伯特砸过去,亏得身边坐着的英国代表亨利眼明手快,急忙伸手拦住,要不然一场会议就成了血腥的决斗场了。
  “诸位阁下,大家都是有身份的文明人,我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各自的风度!”亨利略有不悦地站起身,目光向桌子另一头的艾伯特和朱利安深深看了一眼,毫不客气地提醒道。
  对于亨利的提醒,艾伯特必须重视,毕竟对于荷兰而言葡萄牙王国算不得什么,可是已经崛起的英国却不是普通的国家,而是欧洲强国之一。
  对此,艾伯特微微向亨利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遵循风度不在挑衅对方,不过艾伯特同时也看了一眼身边坐着的朱利安,至于朱利安并未说话,依旧展现着自己作为法兰西贵族的架子。
  其实今天四个国家在此会议主要是因为在缅甸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由缅甸北部展开,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原本控制缅甸的东吁王朝就一败涂地,而现在叛军已打到了缅甸首都阿瓦,东吁王朝国王达宁格内带着后宫和子女狼狈出逃,再这么下去东吁王朝恐怕就要灭亡了。
  面对亡国的局面,东吁王朝国王达宁格内派人前来沙廉求助,希望沙廉的西方各国能够帮助东吁王朝稳定局势,以对抗叛军。同时,一直蠢蠢欲动的缅甸孟族也动了起来,孟族首领莽达喇在这时候同样派人来到了沙廉,在各国中进行游走,希望各国能够支持孟族,以在缅甸大变的局势下帮助孟族改朝换代。
  对于缅甸的局势变化,西方各国一开始是极为惊愕的,毕竟谁都没想到缅甸居然会发生这样的战争,而且这个战争的变化会是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可很快,各国接到了来自大明的消息,这才搞明白了战争爆发的来由。原来所谓缅甸北方的叛军,居然是原属于大明的义军一支,这支军队的首领叫高进,曾今是大明复国时期对抗清军一支强力军事武装的指挥官,同时他还拥有大明的爵位,虽然最终因为某些原因高进没能在大明任职,而是出走缅甸,可实际上他的背后是有着大明帝国支持的。
  一支曾今在中国拥有赫赫战功身经百战的军队,再加上强大帝国的支持,这哪里是区区东吁王朝能够抵抗的?所以战争一开,东吁王朝就根本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而现在就连首都都快丢了。
  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荷兰,又或者英国和法兰西,四个国家都在大明有着公使驻扎,当缅甸的站端开启之后,大明帝国的外交部门就向各国公使表示了大明的态度,希望各国在缅甸的势力能够坐视这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束,不要介入这场战争。
  同时,大明帝国向各国保证,等缅甸的战争结束后,各国在缅甸的势力和特权依旧保留,绝对不会因为缅甸改朝换代而产生影响各国利益的情况。
  这个消息通过各自的公使很快就传到了缅甸,而各国得到这个消息的同时也恰恰是北方叛军开始进攻阿瓦,东吁王朝为了自保向各国求助,孟族也开始打算利用这场战争为自己谋求利益的节点。
  正是因为如此,各国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虽然各国相互之间有着矛盾,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西方世界的一员,各国代表还是提议联合商议此事,以应对面前的局面。
  但商议归商议,可实际上各国的想法却是不同,其中有着各国自身利益或者国力的原因,同时也有着其他方面的因素。
  四国之中,葡萄牙王国是第一个表示同意按照大明帝国的要求去做得国家,毕竟葡萄牙王国虽然是第一个进入缅甸的国家,可实际上到现在葡萄牙在缅甸的势力是最弱的,再加上之前大明和葡萄牙王国的海战,导致葡萄牙王国对大明怀有敬畏之心,此外大明帝国的强势崛起,更让在东方力量薄弱的葡萄牙王国不希望再一次和大明开战。
第1222章
庇护
  说白了,葡萄牙王国在其中就是打酱油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国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何况随着大明控制东方,葡萄牙方面反而在其中获得了不少海贸上的便利,这些年来,葡萄牙王国的东方政策已经开始改变,由最初的对抗转为和大明帝国进行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方面如何会同意因为缅甸的变化而得罪大明呢?
  至于英国,表面上同样是赞同葡萄牙方面想法的。要知道在东方,也就是大明帝国,英国人作为第一个和大明帝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对于大明的国力在西方各国是最为清楚的。
  何况英国人来缅甸的时间是最短的,英国人在东方的目前主要控制地是印度,缅甸作为印度的邻国英国人的力量并不强大,因为这个地方早就有荷兰和法兰西的势力在其中,如果英国人要和印度一样控制缅甸必须先解决荷兰和法兰西的力量才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没必要去介入这场战争,因为战争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影响不到英国人在缅甸的利益。何况大明帝国已经承诺了,会继续保证各国在缅甸的利益,所以英国人为什么去冒风险呢?
  再说了,英国人私下还打着小算盘,他们觉得也许利用缅甸这场战争能够给英国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目前英国人表面上和葡萄牙王国一样是赞同不介入缅甸战争的,可实际上却暗暗在私下搞小动作,甚至希望荷兰人和法兰西方面在缅甸搞出点事来,而且闹得越大越好。
  至于法兰西,这个欧洲第一强国在缅甸的力量仅次于荷兰,不过面对荷兰方面法兰西却是高高在上,这是法兰西的底气所在,也是法兰西的骄傲。
  法兰西和大明的正常外交关系刚刚建立不久,而且之前在新大陆的时候,法兰西还和大明狠狠打了一仗,这一仗虽然没决出胜负,但实际上是法兰西占了便宜,同时也因为这一仗迫使大明在新大陆的扩张停下了脚步。
  在法兰西看来,大明固然强大,可法兰西同样强大,甚至更强一些。所以法兰西对于大明方面的要求有些不以为然,在法兰西看来大明帝国根本就没这个权利来要求伟大的法兰西帝国如何去做,这是对法兰西帝国的不尊重和轻视。
  所以对于面前的这个问题,法兰西帝国的态度是有些耐人寻味的,法兰西没有明确表态,反而私下支持荷兰方面,这也是在表面上法兰西代表和荷兰代表处在同一位置上的原因。
  最后的荷兰方面就不同的,目前在缅甸荷兰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仅仅以沙廉而言,荷兰控制了大半个沙廉,其实力甚至超过了其余三国的总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