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656

  所以说,扶持并武装鄂尔泰,这是俄罗斯的战略方向,而且俄罗斯也非常清楚蒙古和大明之间的恩怨。原本,别列科夫信心满满,他非常有把握能够逼迫鄂尔泰就范,到时候借此机会吞并整个漠北,就算达不到这个结果,同样也能从经济上从蒙古获取极大利益。
  可现在鄂尔泰的坦然相告让他原本的计划破产,一时间别列科夫也判断不了对方话中的真假,也许鄂尔泰是用这个理由和自己讨价还价?
  想到这,别列科夫笑着道:“我的朋友,顺义王虽然好,可毕竟不如自己当国王的更好,难道您就真的想受到约束么?而且您别忘了,一旦接受了大明的爵位,未来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您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鄂尔泰摇头道:“可是,我现在又更多的选择么?”
  “如果有呢?”别列科夫突然问了一句。
  鄂尔泰疑惑地看着别列科夫,问道:“我的朋友,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您是说你们俄罗斯愿意和我一起同大明抗衡不成?”
  “不不不,当然不是这样。”别列科夫把脑袋摇成拨浪鼓,正色道:“俄罗斯帝国已经和大明帝国建交了,两国之间是正常的外交关系,按照国际惯例,俄罗斯帝国是不能插手蒙古和大明的战争,这是违背道义的做法,同样也会使得两国关系遭受破坏。”
  “不过作为老朋友,俄罗斯帝国可是适当地通过民间帮助您,这也是我来这的主要原因……。”
  “我知道,也感谢老朋友的帮助。”不等别列科夫把话说完,鄂尔泰就说道:“可惜的是蒙古不是中原,蒙古穷困的很,作为实际的蒙古之主,我一不能出卖土地,二也没有这么多钱购买贵方提供的武器,在无奈的情况下,我也只能选择唯一的一条路以确保蒙古和我的权利,所以,今天把您请来就是要告诉您这件事,同时向您说一声抱歉。”
  “不不!不用说抱歉!”别列科夫有些心急了,虽然他表面没有显示出来,但知道这笔买卖一旦谈判破裂,那么对于俄罗斯代表着什么。
  “千万不能让鄂尔泰接受那什么顺义王的爵位,为了俄罗斯的利益,千万不能!”别列科夫心中如此想道,
  深吸了一口气,别列科夫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虽然换了一副笑脸道:“我亲爱的朋友,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我觉得您对于这件应该慎重考虑,另外关于俄罗斯帝国和蒙古之间的交易,我个人以为的确有些过了,那些贪婪的商人就是趴在国家身上的寄生虫,绝对不能让他们如此敲诈蒙古,作为朋友我有义务处置这件事,希望您给我点时间,我会向远东的总督阁下提出请求,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这……如果让您为难的话恐怕……。”鄂尔泰似乎有些动心,迟疑道:“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我还是接受大明的条件吧,毕竟作为朋友我不想让您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不麻烦不麻烦,这是朋友之间的帮助,怎么能够说是麻烦呢?”别列科夫拍着胸口向鄂尔泰保证,仿佛之前一直逼迫鄂尔泰的人根本和他是两个人一般。
  见到别列科夫如此真心诚意,鄂尔泰也就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他的好意。不过鄂尔泰提醒别列科夫,大明给他的时间不多,所以他希望俄罗斯那边能够有尽快答复,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不必勉强,都是朋友嘛,朋友之间最关键的就是友谊。
  对于这,别列科夫表示赞同,接着他和鄂尔泰又讨论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理由自然是要尽快把消息传递回去,让总督阁下定夺。
  送走了别列科夫,鄂尔泰嘴角微微挂起一道弧线,虽然他和别列科夫说的那些话的确是真的,可鄂尔泰真正的本意并非是要马上投靠大明,而是利用大明来获得和俄罗斯谈判的筹码。
  在鄂尔泰看来,眼下他的路不多,但越是这样越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利益,哪怕最终真的投靠了大明,只要自己手中握着一定的军事力量,他也能够在大明那边保证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至于俄罗斯那边,同样是他和大明谈判的筹码,两边的筹码都是他运用的对象,如果错过这个机会,鄂尔泰恐怕再也找不到这样合适的时机了,这也是鄂尔泰聪明之处。
  “大帅,您真准备和老毛子合作?”赵伙洛从后帐走了出来,之前别列科夫在的时候,赵伙洛一直藏身在后面,把双方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怎么?你不以为这是敲打他们的好机会么?”鄂尔泰反问道。
  赵伙洛心中一惊,生怕鄂尔泰看出自己是大明那边的,连忙改口道:“我只是担心大帅,毕竟这些老毛子贪得无厌,万一……。”
  “哪里来的那么多万一,所谓富贵险中求,何况整个蒙古现在还在我手里呢。再说了,俄罗斯那边究竟如何合作我心有分寸,至于大明那边也不要回绝,暂时先拖着,等看看那个筹码更重再押注也不迟。”说到这,鄂尔泰突然间笑了起来,拍拍赵伙洛的肩膀道:“我知道你是为我担心,不必担心,大明现在忙于辽东,一时间还顾不上我们,等我布好了局,到时候进退自如,就算再不济也有个荣华富贵。”
  “高!大帅真是高!”赵伙洛钦佩万分地冲鄂尔泰竖起大拇指,同时他的心里盘算着必须把这消息马上传回大明去。
第1180章
一件大事
  山西大同。
  大同属于山西北部,靠近长城,向来就是防御蒙古南下的重要关口。前明设九边,大同镇就属于重要一镇,而现在同样是大明的军事重地。
  岳钟琪的帅府就设在大同,自去年朱怡成召他入京,随后晾了他些日子后,很快就又一次起复了他,并且委以重任让他重建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四镇,以做好北方战事的准备。
  这些日子,岳钟琪一直在忙着这事,如今大明财力雄厚,重建四镇并不难,可同时还要布置各地防务,训练部队等等,这些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了。
  而现在,大同镇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其余三镇也在进行之中,至于各部队基本到位,岳钟琪虽然未能得到朝廷出兵的旨意,但这些日子一直关注北方蒙古的局势,还有西北清军的动向。
  大明的情报网极其有效,虽然还远达不到后世的信息传递迅速,但相比这个时代而言却是世界第一的。岳钟琪手下有一支精锐的锦衣卫,这是朱怡成特意从锦衣卫调拨给他的,主要负责北地的情报收集。
  除去这外,军中参谋也配备齐全,对于收集的情报进行分析,同时判断敌方可能作出的反应以供岳钟琪参考。
  有了这些,岳钟琪可轻松多了,判断全局不再像以前那么模棱两可,要知道在加入明军之前,作为清军统帅的岳钟琪打仗完全靠的是自己天赋和敏锐判断,至于情报仅仅依靠斥候和地方,而且信息传递极为缓慢。
  所谓兵贵神速,战争打的是后勤,打的是双方的实力,同样打的是信息。古往今来,著名的战役无不是如此,都能看到这三者的影子在内。
  现在,岳钟琪站在一个大沙盘前凝思着,这个大沙盘不仅包括了他统帅的四镇,还包括了几乎整个北地地区。其中,蒙古、甘肃等地也在其内,沙盘上不少地方插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这一面小旗就代表着一支部队,颜色不同代表部队的所属不同,一眼望去就能清晰地看出各部的布置。
  在岳钟琪所在的左侧,是他的参谋部和作战室,所有收集来的信息会在那边汇总,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形成初步判断,再送给岳钟琪进行最终决定。
  当然了,每日的信息几乎多如牛毛,这些信息并非全部有用,甚至也有重复的信息在内,所以这个工作并不轻松,参谋部和作战室每天都要花费不少人力来进行处理。
  “大帅!”
  正当岳钟琪凝神看着沙盘,不知道在思索什么的时候,一个参谋快步走了进来。
  岳钟琪回头,那参谋说道:“锦衣卫传来的急报,请大帅过目。”
  “哦……。”岳钟琪不以为然地接过,他起初以为仅仅是普通的报告,毕竟这些日子锦衣卫每天都有不少报告送过来,岳钟琪也看过无数次了。可这一次当他看到里面的内容时,岳钟琪先是一愣,接着就抬头问:“这份东西有谁看过?”
  “回大帅,就卑职和负责接收的李千户看过。”
  岳钟琪微微点头,说道:“规矩你们知道,下去吧。”
  “是!”那参谋连忙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等那参谋离开后,岳钟琪继续看这份东西,这是一份从蒙古传来的急报,信息来源是保密的,就连岳钟琪这个级别的将领也不知道是谁传递出来的。不过因为岳钟琪负责北方,朱怡成在委任他的同时给予了共享蒙古情报的权利,所以当蒙古那边锦衣卫有什么情报传递出来的同时,岳钟琪同样会收到一份抄录。
  而他现在,手里捏着的就是这份抄录,至于正本如今也应该差不多快到京师了。
  情报的内容很简单,上面只是说了鄂尔泰属蛇两端,意图利用大明和俄罗斯两国拉拢蒙古的机会两头下注,从中获得好处。同时还说了,由于大明的原因,俄罗斯很可能会降低原本对于蒙古的条件,从而获得鄂尔泰的支持。
  看完这份东西后,岳钟琪深皱起了眉头,走回到沙盘边上,俯身细看,过了片刻他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起身朝门外喊了一声。
  过了片刻,一个上校匆匆而来,这人叫张齐,是岳钟琪的老部下,原本在清军时就是他的侍卫,后来跟着岳钟琪投了大明,这些年一直跟着岳钟琪,现在是岳钟琪的侍卫队长,军衔也升到了上校。
  “大帅,卑职来了。”见到岳钟琪,张齐行着军礼道。
  “你跟我几年了?”岳钟琪打量着他开口问。
  “回大帅的话,当年大帅领兵入川时卑职就跟在大帅身边了,到如今已有八年之余。”
  微微点点头,岳钟琪的目光似乎望向远处,沉思着自己当年领兵攻进四川的豪迈,一转眼就这么多年过去了,时间过的还真是快啊。
  心中轻叹了声,岳钟琪把目光重新转回张齐身上,笑问:“这些年你一直在我身边,说句实话有些耽搁你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恐怕你早就成为将军了。”
  “大帅,卑职能跟在大帅身边是卑职的荣幸,大帅何来此言。”张齐不明白岳钟琪怎么突然说这话,心中忐忑连忙回道。
  拍拍他的肩膀,岳钟琪道:“委屈就是委屈,我知你心中早就想独领一军征战沙场,可惜因为职责所在未能如愿。要不然,以你的能力,当一个将军绰绰有余,也不会到现在才只是一个上校了。”
  “大帅……卑职……卑职……。”被说中了心思,张齐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今有个机会,本帅想让你独当一面,张齐,你可愿意?”
  张齐连忙行礼道:“大帅但有吩咐卑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何来什么愿意二字。”
  “好!”岳钟琪欣慰地点点头,示意张齐跟着自己来,带着他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木杆在大同以北蒙古处指着几个地方点了点:“本帅给你一千骑兵,携带火器、弗朗机等,你自大同北出,入蒙古,给本帅在这些地方干一件大事……。”
第1181章
阿尔斯楞
  大同向北就是长城,越过长城就是蒙古了。
  一座小小的土山,山顶张齐眺望着远处,他穿着油腻的羊皮袄,包着头布,骑着马身后跟着同样打扮的十几人,看起来和草原上的普通牧民没太大区别。
  “老大,兄弟们打探清楚了。”一骑从远处而来,快马上山,到了近处后翻身下马向张齐行礼。
  “怎么样?”张齐问道。
  “东北五十里处是乌拉特部落的牧场,现在有一部正在那边,人数大约千人左右。”
  “好!”张齐顿时笑了起来,极为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让来人先下去歇息。
  出来几日了,张齐带着部众在草原游荡,找寻合适的下手目标。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合适目标。
  乌拉特部落是蒙古草原的部落之一,同时也是当初满清的蒙古八旗的一支。这支部落虽不是蒙古最强大的,可因为属于蒙古八旗,其地位不低。
  何况东北五十里处的只是乌兰特部落的其中一部,人数也恰好合适。草原上的牧民逐水而息,眼下又正是经历冬天放牧的最好时间,张齐所部有千人,对付同样数量的蒙古部落并不算难,毕竟这些蒙古人不可能全部都是战士,千人的部落除去妇女老弱之外,真正的蒙古战士也就上百人而已。
  张齐所带的全部都是精锐,再加上还装备着大量火器,别说对付这些蒙古人了,就算更多些也绰绰有余。
  想到这,张齐立即下令,让分散在各处的部队集合,随时做好出击的准备。
  阿尔斯楞是部落中的勇士,他的父亲曾今是台吉身边的将领,可惜在一次战争中为了保护台吉阵亡了。
  从小,阿尔斯楞就以自己的父亲为偶像,希望成为父亲一样的英雄。几年前,阿尔斯楞还是十六岁的少年时,就跟随台吉南下入关,帮着大清平定叛乱。
  阿尔斯楞记得很清楚,当时几千精锐蒙古骑兵入关后势不可挡,对中原的那些所谓义军进行围剿,阿尔斯楞在战场上英勇无敌,直接砍下了十数颗脑袋,并得到了台吉的封赏。
  那时候的阿尔斯楞意气奋发,觉得整个世界仿佛都在自己的马蹄之下一般。可好景不长,南边的叛乱越闹越大,随着汉人中最强大的明军北攻,不仅清军抵挡不住,就连蒙古骑兵也只能被迫撤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