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656

  其实以鄂尔泰的所为来看,他倒也不算做错什么,假如是在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鄂尔泰这么做没有任何问题。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任何人放在鄂尔泰现在的情况下难免不为自己着想,假如他真的想当大清忠臣的话,也不会在蒙古拥兵自重了。
  可惜的是,鄂尔泰碰上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面对强盛无比的大明,还有目前的局势,鄂尔泰只有两条可走,一是答应大明的条件,二就是与大明为敌。
  后者,鄂尔泰是不敢做的,这些年来,他和大明交战多次,深知大明的厉害。就算有着蒙古草原为后盾,鄂尔泰也无法确保一旦和大明开战后自己在蒙古的地位和统治会不会动摇。
  至于前者,鄂尔泰一直在迟疑不决,或者说他想左右逢源,从中为自己捞到更多好处。
  “皇爷,俄罗斯人现在就在蒙古,听说这些日子鄂尔泰和他们接触频繁。”张冉禀报道。
  朱怡成并不意外,俄罗斯帝国是什么德性他会不知道?这些毛子向来贪得无厌,私下搞小动作一点都不希奇。其实不仅是俄罗斯帝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甚至葡萄牙那一个国家不是如此?
  正如一句谚语说的那样,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何况大明崛起后,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欧洲战争的结束,参战各国都舔着自己的伤口,开始了进一步的对外扩张。
  为了恢复元气,向外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些国家什么事做不出来?更不用说一直对远东虎视眈眈的俄罗斯了。
  在俄罗斯方面看来,同大明建交的同时维持好蒙古的稳定,这是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这既能在俄罗斯和大明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域,同时又能通过扶持蒙古从中获得金钱和财物。
  此外,占领漠北并没多久的俄罗斯还需要消化吞下去的地盘,这也是俄罗斯目前在远东的政策原因。还有一点,张冉并不知道,但朱怡成心里清楚,那就是俄罗斯帝国的沙皇彼得时日不多了,这位雄主一手创建了俄罗斯帝国,打败了战场上的敌人,却无法战胜时间和岁月的侵袭。
  随着俄罗斯帝国最伟大的沙皇即将去世,俄罗斯内部开始出现动荡,接下来的几任沙皇都不是雄主,而且在位时间也短,这段时间内俄罗斯向外扩张的脚步也就渐渐停了下来,直到俄罗斯第二位大帝的出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登上历史舞台,这才造就了俄罗斯帝国的又一次辉煌。
  当然了,现在离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沙皇还早得很呢,这位女皇要再过几年才能出生,而她要登基成为沙皇也是近四十年后的事了。
  “俄罗斯那边不用理会,朕明白他们想干什么。”朱怡成如此说道,他清楚张冉这么说的用意,不过如今并不是大明针对俄罗斯的最好时候。
  眼下先要解决的还是满清和蒙古那边,尤其是蒙古的鄂尔泰,这是一着朱怡成早就埋好的棋子,而且是一颗很重要的棋子。
  在朱怡成看来,鄂尔泰私下和俄罗斯接触,企图从俄罗斯那边获得支持虽然有部分可能,但实际效果并不大。俄罗斯人可不是善男信女,在这种情况下狮子大开口是必然的,而张冉送来的情报里也显示了这点。
  “赵伙洛这人你用的不错。”朱怡成突然间说了这么一句。
  “都是皇爷的英明,臣不敢居功。”张冉连忙回道。
  “你告诉他,只要鄂尔泰答应接受顺义王的爵位,他赵伙洛就是大功一件,朕会重重赏他,此外,让他盯着鄂尔泰的一举一动,必要时……。”
  “皇爷,是否……?”张冉作了个小幅度的挥手动作。
  “不!”朱怡成摇头道:“鄂尔泰绝对不能死!这点你给朕记住了!”
  “臣明白……。”张冉连忙点头。
  朱怡成并不想杀鄂尔泰,虽然现在向鄂尔泰动手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因为赵伙洛就在鄂尔泰的身边。可是一旦鄂尔泰死了,那么原本在他控制下的蒙古各部就必然分崩离析,这对于朱怡成原本打算一口吞并蒙古的计划是极为不利的。
  何况,北方还有俄罗斯帝国在,一旦鄂尔泰死了,这些老毛子绝对不会放过机会,到时候简单的局面就变得复杂了。
  朱怡成站起身来,在殿中走了几步,回头对张冉道:“你让赵伙洛适当地挑拨鄂尔泰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同时让人放出风去,就说辽东那边的伪怡亲王对于鄂尔泰极为不满,意图带兵进入蒙古。”
  “臣明白,臣这就去安排。”张冉其实觉得朱怡成这么做似乎并没什么大用,按照目前情报来看,鄂尔泰在怡亲王要求支援的情况下仅仅就给了几百头牛羊,这些东西给甚至比不给还要让人难堪,或者可以说是羞辱。
  从这点讲,怡亲王对鄂尔泰的怨恨是可想而知的,不过要说他胆敢在南部明军的压迫下反而转道蒙古,这似乎有些不可能。
  再者,对于俄罗斯那边的挑拨离间,其实赵伙洛已经在做了,可效果并不好。
  但是朱怡成既然已经交代了,那么张冉作为臣子必然要去办,也不敢多问。
  其实张冉能想到的朱怡成会想不到么?他只所以这么交代并非是要看到真正的结果,只是想用这方式轻轻推鄂尔泰一把。
  人心是最难测的,尤其是鄂尔泰现在面临选择的当口,一些小小的猜忌或者事件就很有可能让鄂尔泰下决心。所以,朱怡成现在要做的只不过顺水推舟罢了,而且他也有着极大把握。
第1167章
组织谈话
  李卫没想到自己的入京述职居然是这个结果。
  在来京之前,李卫当然琢磨过述职后的状况,不过他只猜到三个可能。
  第一个可能是继续回去当他的马尼拉知府,然后吕宋设省,他由马尼拉知府升迁左右参政中的一个职务。这个结果对李卫来说是最合适的,毕竟他在吕宋这么久了,可以说自大明打下吕宋后,李卫很快就上任,由同知做到知府,然后一手一脚把当初的吕宋建设到现在的样子。
  李卫对吕宋是有感情的,而且吕宋是他为地方主官后第一个真正施展拳脚的地方。如果有可能,他更希望在吕宋多干两任,亲眼看见吕宋在自己手里变成如同本土一般繁华的地方。
  可惜的是,他知道这个可能性并不大,自己这次述职很有可能丢掉马尼拉知府的职位,更不用晋升左右参政了。
  至于第二个可能,那就是调任他地,去其他地方当官。由于弹劾的原因,李卫觉得这可能性是很大的,虽然他不认为自己在吕宋做错了什么,不过对于吕宋土族的屠杀却是实实在在的。
  历来,天朝上国讲究仁治,儒家的观念在民间甚至朝堂根深蒂固。就算现在的大明,其开放程度不亚于当年的盛唐,而且在朱怡成的推动下,儒家之外的科学也在蓬勃发展。
  不过传统的力量依旧强大,李卫是大族子弟出身,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就算他在吕宋所为是为了大明,甚至有过朝廷的授意,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极有可能为了安抚民意,从而撤掉他马尼拉知府的职位。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拿掉他的马尼拉知府,然后再找个地方安置,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这样一来既能安抚那些弹劾李卫的人,给天下一个交代,同时也能用这种方式保住李卫。
  所以李卫早就做好了去他地任职的可能性,而且他觉得这个他地绝对不可能是江南或者中原这些地区,反而大明刚刚打下来的西南和辽东更合适他。
  至于第三个可能,那就彻底被削去官职,从而离开政治舞台了。这是个结果对于李卫而言是最不好的,虽然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可李卫觉得再小的可能性毕竟也有,而且他也做好了准备,一旦丢官罢职,他索性就去经商,以他的能力,就算当不了名臣,接管家里的产业当一个巨贾豪商并不太难。
  可李卫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终的结果和所判断的完全不同。虽然他失去了马尼拉知府的官职,更没有成为左右参政中的一员,不过他同样一没被罢官,二也没被调任偏远地方任职,反而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京官。
  当李卫再一次来到吏部的时候,孙嘉淦单独接见了他,同时告知李卫即日起他将由马尼拉知府转任户部国税司司长。
  听到这个宣布后,李卫整个人都愣住了,“国税司”?这是什么部门?他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而且户部各司的郎中官职相比自己知府官衔要低,可同时户部又属于中央部门,是京官,由地方知府调任户部,这是升迁的做法,可同时自己主掌一司的话作为郎中又是降级,再加上为什么不称郎中而称什么司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此,孙嘉淦笑眯眯地告诉李卫,国税司是户部新设的专管税课部门,所以主官不再以郎中为职,而是称之司长,李卫以正四品调任国税司,级别不变。
  “又玠此次去户部任职,这可是皇爷钦点的,恭喜恭喜。”和上次见面不同,这一次孙嘉淦显得极是热情。
  “皇爷钦点?”李卫心里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知府居然还惊动了朱怡成,同时心中又感激莫名。
  虽然他自认在吕宋没做错什么,搞屠杀土人也是遵循朝廷的意思,或者说是皇帝的意愿。但作为臣子,尤其是他这种级别的官员,从来没有想过朱怡成会暗中如此关注于他,并他把钦点入户部。
  而且,孙嘉淦告诉李卫,他这个司长不同于郎中,品级同样是四品官,这样一来由地方官入京师为官品级不变,等于就是高升了。想到这,李卫心中不免激动。
  “臣李卫,叩谢皇恩。”当即,李卫起身,朝着大内方向跪了下去。孙嘉淦在一旁笑眯眯地也不阻拦,等李卫磕完头,他这上前把李卫搀扶了起来。
  “这些年你在吕宋干的不错,皇爷对你期望颇高。”
  “臣何德何能,竟然让皇爷如此……。”李卫眼眶湿润道。
  拍拍李卫的肩膀,孙嘉淦笑道:“皇爷是难得的圣主,大明之事如何瞒得住皇爷?何况你在吕宋做出这么多事来,皇爷自然是清楚的。这次调任户部,不仅是皇爷的钦点,更是重任,可千万不要辜负皇爷看重啊。”
  “谢孙公提醒,在下明白。”李卫拱手说道。
  孙嘉淦不仅是吏部左侍郎,更是军机大臣,他代表吏部和李卫谈话,其实就和后世组织部代表组织和要晋升的官员谈话没什么区别。
  何况国税司这是一个什么衙门,作为军机大臣的孙嘉淦自然是知道的,李卫去国税司表面看来是升官了,可这个官并不好当。
  国税司的建立,是朱怡成对税收改革的重要一环。虽然大明如今已经调整了之前地方和中央的税收比例,包括市舶司对于关税的控制等等,可是整个税务系统依旧大部分掌握在地方上,中央仅仅只握住了部分。
  除此之外,中国向来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地方上阴奉阳违和私下摊派根本无法杜绝,眼下朝廷主强支弱,朱怡成威望甚高,还能压制得住,可一旦朱怡成百年之后呢?地方力量逐步强大,中央政令无法全面执行,那些原本就藏在深处的弊端必然会一步步爆发。
  在户部建立国税司,朱怡成的目的是要彻底改变大明的税务系统,从而牢牢地把税收权彻底掌握在中央手里。
第1168章
班底
  国税司仅仅只是第一步,按照朱怡成的想法现在的国税司是为将来的大明帝国税务总局奠定基础。
  在未来,全国的税务机构全部归属于这个税务总局管理,并且成为一个由中央,或者说皇帝直接控制的由上至下到地方的庞大税务机构。
  虽然这个设想要完成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如今的税务结构已经运行了近千年了,历朝历代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而已。而朱怡成这么做等于是另起炉灶,彻底打破之前的规矩,其难度可以想象。
  再者,自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历来都是皇权不下乡的说法,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地方力量根深蒂固极难扭转。国税司的成立,其矛盾不仅是地方,更有着这些年新兴的各个阶级,为了各自利益,他们必然会进行反抗。
  其实这种苗头已经有了,这两年来随着大明的越发兴旺,许多乱七八糟的言论都如野草一般滋长。其中最多的就是对大明税收的不满,一些官宦和商人甚至提出朝廷不与民争利的说法,试图让朝廷减免甚至取消部分税收。
  还有所谓的士人不收税,勋贵官宦免税等等,他们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以自己特殊身份来获取更多利益而已。
  对于这些,朱怡成心里非常清楚,前明是如何亡的?党争、农民起义或者说天灾都是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前明末期税收制度的崩溃,尤其是商税根本就收不上来,再加上土地兼并后对于农民的税收压迫,导致前明进入了恶性循环,从而财政破产,最终导致灭亡。
  这条老路朱怡成是绝对不会走的,所以无论多么困难,国税司或者说未来的大明帝国国税总局必须成立。
  李卫在吕宋的那些所为和展现出来的能力,在朱怡成看来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这条路崎岖难行,而且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不过朱怡成相信李卫能够胜任,一旦成功,不仅能去除大明帝国的隐患,同样李卫也能名垂青史。
  从吏部出来,李卫脑子里依旧有些晕乎乎的,今天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摇身一变成了四品京官,而且还成了国税司的司长。
  李卫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当孙嘉淦向他介绍了国税司的大概情况后,李卫心里就隐隐猜到自己这个司长不是那么好做的。不过他倒没有打退堂鼓,李卫不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对于挑战非但不会退却,反而会迎头而上。
  当初在地方是如此,后来去了吕宋也是如此,不得不说,朱怡成用李卫来担任这个职务还真是选对人了。
  第二天,李卫前往户部报道,曾逸书亲自接见李卫,并且带他在户部走了一圈,随后来到一处小院。
  “这就是国税司了,这个部门刚刚创立,人手寥寥无几,接下来的工作还要靠又玠你了。”曾逸书指着这个院落介绍道。
  相比一路过来的户部各司,这个新成立的国税司地方不大,而且挂在院外的门牌也能看出分明就是刚挂上去没两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