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656

  何况大明又不是闭关锁国的满清,如果那一国再看不顺眼,必要的外交还是得进行的,这也是国际上国于国之间交往的常例。大明要真正走向世界,这点是避免不了的,这也是朱怡成去年时特意把礼部和和鸿胪寺中的职权中划出部分,增设外交部的原因。
  “这件事礼部和外交部拿主意就是,既然对方的沙皇如此诚意,大明自然也不能拒绝,何况俄罗斯乃西方大国,如今离我大明又近,不打交道是不可能的。”朱怡成把信放下,如此对何显祖道。
  “那么这规格……?”何显祖迟疑地问道。
  “同英国、葡萄牙等国例吧,不能厚此薄彼,另外这些日子把这消息传出去。”朱怡成随意道。
  前面的话何显祖明白,不过后面的那句话倒是让何显祖一愣,但他也是机灵人,马上就醒悟了,朱怡成的意思是借用这件事看看其他和大明有外交关系的各国反应,以此在将来和各国交往中取得主动。
  眼下,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在京师设有公使馆,荷兰王国已经提出了同大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请求,这件是朝廷也允许了,还在京师之前划出来的公使馆区给荷兰留了一块地方,以供对方设置。
  就算是在大明手中丢了吕宋的西班牙王国,不久前也通过渠道和大明接触,意图效仿英、葡、荷三国例子。而欧洲霸主法兰西虽然太阳王路易十四已经去世,可依旧是世界强国,不过经历欧洲大战后的消耗,法兰西的实力已有衰败迹象,可瘦死的骆驼依旧比马大,随着大明的不断扩张,法兰西同样也注意到了大明的崛起,同时也开始派出使者接触大明,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还未达到真正建立关系的地步。
  “臣遵旨。”何显祖醒悟过来后连忙应声道。
  朱怡成接着问:“之前朕交代的人丁之事办的如何了?”
  “回皇爷,自南京时,礼部和户部就依旨重建黄册,我大明每下一地,派遣官员整理黄册更是地方重中之重,眼下朝廷黄册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第二类是军方。后者暂时不说,仅是地方的黄册现在基本完善,根据军机处的归纳统计和各处报上来的数额,整个大明包括新明、吕宋、琉球、柔佛等地,现人口已超过了三千四百万之数!”
  说到这,何显祖神采飞扬向朱怡成贺道:“综观历朝,我大明拥有人口数量虽不算多,可增长极其喜人。要知道前明末期,全国人口锐减,仅只有不到千万之数,而满清执政之时,最高时人口也不过一千九百万而已。”
  “如今我大明已复神州,除去满清裹协的人口和暂未能彻底收回的地区,人口数量就已达到了如此之数,其增速之大是极为喜人的。另外,臣之前所说的黄册登记还未包括朝鲜那边,如加上朝鲜的话,恐怕已接近三千六百万左右。”
  听着何显祖所说的这些,朱怡成微微点头,从字面上来看眼下大明的人口数量已经不算少了,而且对于朝鲜人口的预测应该也差不多。
  朝鲜三千里江山,但实际人口因为穷苦和医疗水平低下,实际并不太多,在近百年前,朝鲜人口仅仅不到一百五十万,而现在充其量也不过二百万左右。
  至于新明那边,因为归化明人比较多,占了绝大多数,这点也是需要注意的。但就算除去这些问题,眼下大明人口增长也比康麻子在位时多了许多,这是极为令人欣慰的。
第1099章
乔治的自救
  历朝历代,中国的人口数量有高有低,秦汉时期人口最多大约在六千万左右,唐朝开元年间人口增加到八千万,之后因为战乱人口锐减。
  等到了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亿,但这数字在北宋灭亡后就不复存在,南宋时期人口在七千万上下,蒙元时期人口降到五千万左右。
  前明中后期,中国人口再一次突破一亿,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可前明末年由于天灾人祸和连年战争,人口数量直降到了不足一千万,中原大地许多地方可以说是十室九空,白骨累累,由此数字能够明显看出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变化。
  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数量一直保持在一千万至一千二百万上下,三藩之乱后人口数量更在这基础上进一步下滑,差一点儿跌破千万之数。
  平定三藩,由于气候回暖和各地天灾减少,民间开始了一段比较平和的时期,人口数量开始呈上升幅度。在朱怡成起兵复明的时候,全国人口数量达到了一千九百万上下。
  在原本历史上,这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而在原本历史线上,中国人口再一次突破一亿,并且达到了四亿之巨,可那是在乾隆后期的事了。
  所以说,朱怡成恢复大明,经历多年战争,而且还没有完全拿下云南和西北的情况,如今大明的人口数量已经高达三千四百万,这个数字足以令人骄傲。
  何况,眼下整个欧洲才多少人口?大明的总人口数量比整个欧洲人口数量还多。
  根据后世统计,世界人口暴增是在十八世纪中后期,等到十八世纪末,欧洲人口第一次超过了一亿,而那时候中国人口已经有四亿之数。
  在历史上,衡量一个王朝的兴衰,人口数量统计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眼下,大明的疆土除了本土外,还有占地广阔的海外领土,从这点来看,大明内部土地矛盾并不严重,甚至可以说许多地方由于人口流失导致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的情况发生。
  再加上海外移民的需求,朱怡成这两年对于人口增长尤其重视。仅仅目前的人口数量在他看来远远不够,尤其是新明这么大的一片土地,眼下真正大明人仅仅过百万而已,其他部分大多都是归化的印地安人,这对于大明对新明的统治基础是极为不利的。
  除去新明,还有吕宋和柔佛等地,都需要大量的大明人口进行安置,这才能彻底把这些领土成为大明的国土。
  所以在还都北京城之前,朱怡成就制定下了鼓励大明人口增长的政策,尤其是对于某些地方习惯于溺杀女童的情况进行严厉制止,同时命令地方政府严格执行,一有发现直接以国法入罪惩处。
  当时,已是礼部尚书的何显祖受命,联同户部同时推行此事。而现在,何显祖在报告时难掩几分得色,毕竟几年下来成绩显著,这对于他来讲是重要的政绩。
  “做的不错。”对于臣子的功劳,朱怡成不会视而不见,更不会装模作样地故弄玄虚。
  作为一个皇帝,在某些时候自然是要摆出一副云遮雾绕的样子,以保持在臣下的神秘感。可在许多情况下,皇帝更多的是要让臣子领悟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旨意去推行和执行施政。
  再者,适当地表扬和鼓励臣子,这也是上位者的一种手段。之前的朱怡成或许在这方面有些稚嫩,但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如今的他早就不是当年的初哥了,运用这种手段已是炉火纯青。
  “臣不敢居功,这都是皇爷的恩德,如没有皇爷的雄才大略,哪里有如今的大明呀!”何显祖可是官场老油子,虽然心里得意,但脸上却是挂着惶恐的神色,同时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流露出对朱怡成的由衷佩服。
  摆摆手,朱怡成淡淡笑了笑:“是卿的功劳自然是卿的,朕心里很清楚。”
  见何显祖又要继续谢恩,朱怡成笑眯眯地制止了他,转而吩咐道:“民间鼓励生产,此事卿还得多多上心,眼下我大明处处缺人,现在的人口相比盛唐和北宋还远不如,至于前明之时就更不说了。朕想用十年时间,把目前的人口翻上一番,再过二十年,人口总数达到前明时期数额,何卿你觉得如何?”
  何显祖想也不想就笑道:“皇爷的意思臣明白,臣定然让皇爷满意,二十年后,我大明人口恢复鼎盛,臣一定为皇爷办到!”
  “好!”朱怡成满意道:“这件事就交给爱卿了,等到时候,朕定为爱卿重赏!”
  听到这个许诺,何显祖心里简直是乐开了花。二十年,光阴似箭一晃而过,而他军机大臣最长的任期也就是八年而已,如今朱怡成这样和他说,那么就表示就算到时候他军机大臣任期满了,那么也会依旧在朝中占据高位,这等恩宠除廖焕之、董大山、王东等人外再无他人了。
  离开宫时,何显祖整个人走路都是轻飘飘的,就如同脚下踩着棉花似的。旁人见他满面喜色,好奇询问究竟遇到了什么喜事,何显祖却装模作样地只说没有,避而不谈朱怡成交给他的任务。
  实在熬不住人家询问,何显祖这才把俄罗斯使者之事搬出来说一说,倒是引人旁人一阵奇怪。
  俄罗斯的使者再一次来到京师,这个消息很快就被何显祖用这种方式传了出去。几日后,英国和葡萄牙的公使都听说了此事,并且通过各自的渠道得到了求证。
  英国使馆,乔治.丘吉尔阁下正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支鹅毛笔奋笔书写着一封信,这封信是发往本土的,其内容不仅包括远东的外交事务,更着重提到了这一次俄罗斯使者抵达大明的情况。
  英国女王安妮一世去世,这是继法王路易十四去世之前欧洲重要国家君主去世的一位重量级人物。
  其实安妮女王的去世已是几年前了,那时候乔治.丘吉尔受安妮女王之命前来远东,担任英国驻大明的公使。
  作为英国国王,安妮女王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十二年而已,但这位女王对于英国的影响甚至世界影响力却是极大的。
  正是她在位期,英国介入了席卷整个欧洲的西班牙王位战,同如日中天的法兰西帝国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浩大战争。虽然战争最后的胜负很难说,无论是法兰西还是英国,都自称赢得了战争,可从西班牙王位的最终落入波旁王朝之手,这战争实际上真正的胜利者还是路易十四。
  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后,法兰西帝国开始由极强逐渐走向衰败。而英国却从此彻底崛起,奠基后世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的基石。
  除去欧洲大战外,在新大陆,安妮女王之战也造成英法两国的针锋相对,相比欧洲战场,新大陆的战场英国占了上风,如果不是大明这时候在新明疯狂开拓疆土的话,按照原本历史,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英国在新大陆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最终击败法国,赢得最后的胜利。
  乔治.丘吉尔出身名门,是英国著名的马尔巴罗公爵家族一员。但是随着安妮女王的去世,因为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导致斯图亚特王朝在安妮女王手上终结,而根据英国王位继承法,最终继承英国国王王位的是安妮女王的旁支亲属,也就是来自于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德维格。
  乔治.路德维格的继位,使得英国进入了汉诺威王朝时代,而国王乔治.路德维格称为乔治一世,坐上了英王的宝座。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在中国是这样,其实在欧洲同样也是如此。
  虽然马尔巴罗公爵一系在英国根深蒂固,势力庞大,但毕竟属于英国传统贵族,而不是新王一系。
  新王登基,自然是着手进行政治调整的,无论是国内的大臣还是将领,当然更愿意使用自己信任和可靠的人。而马尔巴罗公爵这种英国传统老牌贵族,虽然会给予极大尊重,可实际上手上的实权已大不如前,除非等时间长了,新王一系逐渐信任对方后,才会继续重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乔治一世在英国国内更换了不少大臣职务,还包括殖民地官员的派遣的调整,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加深统治权,以巩固王位。
  作为英国驻大明的公使,这个职位说重也重,说轻也轻。
  毕竟英国在远东的主要职权控制在东印度公司手中,而大明也并非英国的殖民地,只是远东的一个大国而已。乔治.丘吉尔作为公使,这个职位在英国来讲可以说只是普通而已,而且他到任时间并不长,再加上其家族的影响力,按理说本土的变动和他无关。
  但谁想到,就在不久前乔治.丘吉尔收到了本土来的一封信,这信是他父亲马尔巴罗公爵写的,信中的内容是提醒并告诉他,英国国王乔治一世有可能调整驻大明公使的人选,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这封信的到来让乔治.丘吉尔大为惊讶,同时又极为不愿。这些年,他呆在大明早就习惯了这里的美好生活,大明的富强和文明,还有那些永远充满艺术气息和幽雅气质的生活,早已让乔治.丘吉尔流连忘返。
  他很难想象,一旦让他从这样的天堂回到充满尿屎臭气,靠着香水来掩饰体臭的欧洲,他将如何再生存下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日子乔治.丘吉尔心情极为糟糕,而当得知俄罗斯派使者前来大明的时候,猛然他就想到了一个可以继续留在大明的办法,所以迫不及待的他就写了这么一封急信,意图用此来打动那位同他一样名字的新国王。
第1100章
农历生日
  乔治.丘吉尔不是普通的贵族,他的出身背景注定了其政治眼界。
  在欧洲,英国并不属于大陆国家,只是一个岛国,所以英国需要崛起必须迈出岛屿,这也注定了英国历代国王对外政策。
  早在二百多年前,英国为了把触手伸向欧洲大陆,同法国进行了一场百年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金雀花王朝在法国拥有的领土和法王王位争夺,使得两个国家大打出手。
  这场战争延续了一百一十六年之久,虽然最终赢得胜利的是法国,而且在这场战争中还出现了领导法国军队反抗英国的圣女贞德,使得英国彻底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领土,从而丧失了以此进入欧洲大陆内部,建立强大王朝的机会。
  但实际上,英国虽然输掉了这场战争,可英国同样在这场战争中成长了起来,并且逐渐形成了日后英国对外国策的稚型。
  在之后,英国同西班牙王国的海战中,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从而英国扩张的脚步着重于海洋,通过海上力量在世界各地夺取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这三国的殖民地,开始了以制霸大海为手段的征服世界的步伐。
  同时,在欧洲大陆,英国人对于世敌法国更采取了分化拉拢瓦解的手段,联合欧洲其他国家企图把法国的力量局限于欧洲大陆。
  这点,之前的西班牙王位战就是如此,如有心人翻阅一下欧洲中世纪后的历史就能发现,凡是法国发生国内变动和对外战争,每一次的背后都有着英国人的影子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霸主的法兰西在路易十四时代如此强大,却依旧未能统一欧洲,而到了拿破仑时代同样如此,最终在极度强盛后落入衰败。
  所以后世对于英国的评价有一句很不好听的话,那就是英国是欧洲搅屎棍,凡是有英国人参与的事件,最终的结果都不怎么样。
  其实对于英国来讲,这恰恰就是英国国策的高明之处,利用这种手段远交近攻,分散强敌的力量,再通过自己强大的海上力量为本土获取利益,从而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不仅对于法国,英国对欧洲其他国家同样如此。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谁强我就弄谁,不把你弄废了老子就不是英国人。
  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将来同样如此。一战时期的德国和二战时小胡子的三德子最终失败不就是这种情况么?当然这话扯得远了些,仅仅看眼前,虽着西班牙王位战的结束,路易十四也终于去见了上帝,强盛的法兰西没了路易十四这个强人,自然再没有当年的豪情壮志。
  而现在,俄罗斯却开始崛起,沙皇彼得雄才大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制度使得俄罗斯从一个不起眼的东欧国家成为了欧洲的强国,先是通过两次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之后又击败北方强国瑞典,同波兰、丹麦联合建立北方联盟。
  不久前,在北方战争中,俄罗斯在陆地和海洋上彻底打败了强敌瑞典和奥斯曼帝国的联军,夺得大片国土,并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完成这一壮举后,彼得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不仅更改国名为俄罗斯帝国,而且还被俄罗斯枢密院授以“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呼。
  俄罗斯帝国的突然崛起,其中固然有着彼得雄才大略的因素,同时也有着欧洲各强过主要精力集中在当时的西班牙王位战上,无暇抽身应对北方发生的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