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656

  命令下达,很快战舰选了一处适合靠岸的水域,随后由十几个水手携带火枪、刀箭等武器进行登陆探索。
  如今火枪是明军陆军和海军的标准配备,火枪的威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刚刚发明的新式纸壳子弹火枪更比之前配备的隧发枪更为好用,装弹方便,射速快,火力凶狠,只是因为产量和其他因素,明军中还没有开始正式换装,但作为执行探索任务的罗成自然是优先配备,成了提前拥有这种新式火枪的一员。
  不过在执行长期的任务中,罗成发现有时候刀箭反而比火枪更为便利。毕竟南海这边天气变化极快,而且许多地方往往有着长达半年以上的雨季,这对火器使用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火枪的发火率大为降低,作为主要武器不是很合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罗成的下属同时配备了传统冷兵器,以作为必要时的主战武器。
  今天的天气不错,海上风平浪静,碧蓝的大海清澈的几乎能看见海底。罗成站在甲板上,目送着水手登上两艘小舰,划着船朝着岸上而去。
  很快,两艘小舰顺利登岸,上岸的水手把小舰拖到沙滩上,随后选了一处位置先扎起了营地,等做好这些后,再派出五人一组的小队分成三队,分别朝着登陆处位置的左、右和正前方进行深入探索,至于营地留着两人看守着,此外还有不远处停泊的战舰,随时可以支援登陆方。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了,这种工作罗成不知道做过多少回,而他的这些部下也是轻车熟路。
  原本罗成以为,如此大的岛屿要有消息起码得一两天的时间,但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时辰,一队探索的士兵就匆匆赶了回来,随后其中几人坐着小舰回到了战舰上。
  “找到人了?什么人?”罗成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消息,顿时惊讶问。
  “是黑人,全身黑的和碳似的黑人,头发卷曲着,男男女女都赤着上身,下面也就用树叶子什么的围着,这些人住在茅草屋里,胆子很小,一见到我们就吓得全往树林里跑了……。”
  部下比划着说道,对于黑人并不希奇,要知道中国很早就有黑人的存在,唐朝时期记载的昆仑奴其实就是黑人,而在其他朝代黑人同样有不少生活在中国。
  至于白人就更多了,早期的匈奴其实就是白人一种,后来五胡乱华之时,那些所谓的五胡其实都是白人的一类,在元代时欧洲人在元朝当官定居者不少,当时被称为色目人。
  前明驱逐蒙元,恢复汉家天下后,在前明时期同样也有着色目人的存在,甚至有色目人家族在前明成为世袭锦衣卫的,至于普通色目人那就更多了,胡姬这种在汉时就有,直到前明末期还有不少。
  直到满清入关,由于历代通婚和其他原因,许多色目人的特征已很稀少,变得和普通汉人没什么两样,所以民间这才逐渐少见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我大清”之后开始闭关锁国,以至到了中后期居然闹出了什么所谓洋人膝盖不能弯曲,金发碧眼是妖怪,看见黑人更以为是黑无常之类的大笑话。
  更为可笑的是,我大清和洋人打仗不依靠大炮火枪,也不用刀箭厮杀,而是请来法师登城作法,用狗血、祟物甚至女人的月事带这些玩意以作驱邪,让西方各国看得目瞪口呆,成了天大的国际笑话。
  而如今,大明自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像现在大明人的足迹几乎已经遍布海外,同西方各国的交往也日渐越甚。
  现在在大明,西方各国的商人游客比比皆是,甚至还有西方人直接在大明官场任职,并拥有爵位。
  其中威廉.亚当斯就是之一,再加上早就被朱怡成授意爵位的费尔南多等,而且随着大明的越发强大,仰慕东方文化的西方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不仅是在南方,就连北方比如京师、天津这些城市,定居的西方人同样不在少数。
  所以说,在大明国内除了内陆偏远地区外,沿海地区西方人很是常见,大明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至于黑人同样如此,这些西方人中同样会携带一些黑人奴仆来到大明,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黑人的地位极其低下,在西方国家黑奴的买卖几乎是公开的。
  受西方人的影响,眼下大明一些豪商大家也会买上几个黑奴甚至白奴在家中,用来展现自家的财力和背景,这种风气尤其是江南很是长见。
  至于海军这边更是见得多了,海军作为大明对海外的开拓者,和各国不同的人经常打交道,所以见到黑人也是很自然的事。
  不过对于这地方有黑人存在倒是让罗成有些以外,因为他知道西方人所携带的黑人通常都是从非洲那边掠夺而来的。南海这边虽然同样有类似黑人的人种,但这种黑人和非洲黑人有着外貌不同,其实真要说起来,东南亚的黑人反而更有些像是黄种人,只不过皮肤更黑些罢了。
  但下属的描述中,所发现的黑人无论是外貌还是体型更像是非洲那边的黑人,这就让罗成感到意外了,不过有人口在这居住这倒是一件好事,想到这罗成下令继续探索,必须要搞明白这个大岛的情况。
  探索工作很快就十多天过去了,大明水手经过不断试探和接触,终于和岛上的这些黑人进行了近距离的沟通。
  虽然这些黑人对大明海军这些外来者有着极高的警惕,但罗成的这些手上有着丰富的和南海土族交往的经验,他们开始利用一些食物、陶瓷、金属制器具等物品进行诱惑,逐渐消除了对方的敌意,随后再开始用最简单的方式——用肢体比划进行沟通。
  沟通的结果是比较喜人的,从这些黑人处得知,他们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靠着比较原始的渔猎、采集和部分农业进行生活。
  由于生产力低下,这些黑人不会进行冶金制作,农垦方面的能力也很低下。但因为岛上物产丰富,气候适宜,他们倒也能比较舒适地生存下去。
  岛上的黑人以村落形成的部落为结构,分布在岛上各处比较适合居住的地方,相互之间的争斗并不多,而且这些黑人的个性也不是那么争强好胜拥有攻击性,这也是罗成他们同岛上接触后比较顺利的原因。
  至于外来人,黑人告诉罗成这边,在许多年前倒是有外来人抵达过这岛,不过这些人并没有在这过多停留,很快就又走了。所以在他们之间仅仅只是有过流传罢了,至于来的人是什么人,这些黑人也说不清,只是知道是皮肤比较白的人,那他们究竟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
  当听到这后,罗成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成扩大了登陆处的范围,选了一片适合的区域用些粮食和普通的器物雇佣了岛上的黑人,修建起一个简陋的寨子。
  这个寨子被罗成命名为前哨寨,而这个大岛也被他命名为羽鸟岛。之所以起羽鸟岛这个名字,那是因为这个岛上各种鸟类众多,其中有一种鸟特别漂亮,这种鸟不仅有着艳丽的羽毛,还拥有极为漂亮的大尾羽,岛上的黑人部落头领经常会取用这种大尾羽进行装饰,以表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离开这里之前,罗成用一把精致的匕首向岛上的黑人首领交换了一对大尾羽鸟和十张美丽的鸟皮,准备把这对漂亮的鸟儿和鸟皮作为礼物献给皇帝,同时以证明自己在这的发现。
  除此之外,罗成还特意留下了十个水手在此驻扎,因为在搞明白这岛的情况后,罗成以军人的敏锐性就断定这个大岛是一片非常好的开拓之所。
  一来这岛上除了小规模的部落外没有任何类似国家的势力存在,二来之前黑人所谈及的外来人之后也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大明才是真正发现和拥有它的主人。
  再加上大明南海舰队的探索任务,直接占领这岛归大明所有,未来还能在这建立海军基地,这对于大明自然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罗成还有着私心,虽说他没有发现大陆,可发现了这大岛,现在又用这种方式展现大明对这岛的主权,这份功劳是无论如何都逃不了的。
  等回到南海舰队,直接报上去后,罗成仅以这份功劳,那么他军衔上升一级的可能性极大。
  怀着踌躇满志,罗成让人把从岛上搜集来的一些“土特产”装舰,自然也带上了那一对漂亮的大尾羽鸟,他相信这些东西运回去后,尤其是那对鸟儿一定能让皇帝大为高兴。
  带着期盼和向往,罗成的战舰离开了羽鸟岛,借着风力扬起风帆,朝着北方而去。
第1096章
今夕大明
  自廖焕之去了一趟军机处后,军机处明显平稳了许多,史贻直不再上书提什么辞职的事,至于其他几位军机私底下的小动作也停了下来,整个军机处也变得更有效率。
  这对于大明和朱怡成是件好事,军机处运转通畅,他就能少辛苦些。如果反之,那么担子就会压在朱怡成的身上,他这个做皇帝的可没有老祖宗朱元璋那么旺盛的精力,再说现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光是每日看奏折就得活活累死。
  这一日,朱怡成难得休闲一下,早早地回到了后宫,同皇后、太子、皇子、公主还有几个妃子一起办了个小型家宴,皇后李娟儿和几个妃子一起下了小厨房,整治了些小菜,大家就和外面的普通大户人家一般一起用膳,虽说在后宫也是要依着规矩的,不过这种轻松的家庭小聚倒让朱怡成找回了难得的欢乐。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最大的太子也已十岁,其余几个皇子公主也逐渐长大,少了些幼时的顽皮,多了些少年的沉稳。
  看着几个孩子兄友弟恭,相互之间关系颇为亲切,朱怡成心中也比较欣慰。
  虽然他也知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不要说是皇家了,那怕是就寻常大户人家,这子女多了也会有各自的麻烦,尤其是各人心思不同,为了权利和财富等,谁都免不了会受到诱惑,从而争夺。
  无论朱怡成表面所看见的是真是假,又或者这些孩子是否真像他所见到的那样和睦相处,但至少朱怡成对自己的皇子和公主的教育还是比较放心的。
  一来是他在登基后就确定了关于皇族子弟的规矩,直接打破了之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从而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培养他们。
  二来,大明和满清不一样,大明是正统的汉家王朝,可不是满清所谓的由游牧民族而来的王朝,虽然学着汉家王朝的样子,但终究还是沐猴而冠而已。
  康熙的九龙夺嫡,虽被朱怡成的横空崛起打破格局,可依旧惨烈异常。最终闹得前太子被圈禁现在死活不知,大阿哥虽然放了出来却没了丝毫权利,就连康熙最终也是被建兴赶下了皇帝宝座,当了太上皇后死得稀里糊涂。
  而现在,老四又发动政变,居然把建兴给软禁了,闹得已经风云飘摇的满清内斗不止,哪里还有当年作为中原之主的气象?
  三来,无论前明一朝又或者如今的大明,嫡长子继位的规矩森严,就算是在前明的皇帝中,除去极少部分外,都是嫡长子继承大位,这同样是前明乃至如今大明皇位避免争端的保证。
  再加上其他因素,朱怡成已极力避免了今后皇族中为了皇位内耗争夺的可能性,至于一些小动作小把戏,朱怡成并不在意,如果他的子孙中真的原本继承人没有这个能力和德行的话,那么换个合适的人也不是坏事,这对于整个大明王朝的延续还是有好处的。
  “皇爷,您在想什么呢?”也许是朱怡成想得有些入神了,身边的皇后李娟儿轻声问了一句,朱怡成这才从思绪中醒来。
  “看着这些孩子,倒是让我想起了当年在漂泊流离的日子,要不是你在我身边,我真不知道那时候能不能熬过去,说不定杭州之战后就死在乱军之中了。”握着李娟儿的手,朱怡成柔声说道。
  “皇爷可是真龙天子,自有上苍保佑,就算没有妾也会安然度过难关。”
  听李娟儿这么说,朱怡成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当年拿下宁波后,依旧是困难重重,直至宁波大战胜利这才缓了一口气,等到打下南京城,大明这才有了稳固气象,而如今大明已是天下之主,我们的孩子也长这么大了,时间一晃就十几年过去,往事仿佛还在眼前,历历在目啊!”
  朱怡成的感慨同样让李娟儿心有同感,是啊!这时间一晃就十几年过去了,马上永业十年也即将过去,再过几个月就要迎来永业十一年的开春。
  人生短短百年,又能有多少个十年呢?但对于李娟儿来讲,她觉得自己的这一生已经异常满足了。
  不仅辅助朱怡成登上皇位,恢复大明江山,同时还为朱怡成生下了儿女,而她自己也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再加上朱怡成一直以来对她敬爱有加,后宫之位稳固,长子也是大明的储君,可以说作为一个女人,这天下能拥有的她什么全都有了,这一生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想到这,李娟儿目光中的柔色更甚,她感受着朱怡成握着她手传来的温暖,身子微微侧向朱怡成那边。
  皇帝和皇后的举动,自然许多人看在眼里,尤其是那些妃子。对于皇帝对皇后的感情,她们心中自然是羡慕无比的,但这些妃子也知道自己就算为皇帝生下皇子和公主,可在皇帝心里真正的地位是怎么都无法和皇后相比的。
  虽然这个现实让有些人心有不甘,但对于皇帝和皇后之间感情却又是无能为力。而且,现在的大明和前明不同,朱怡成早就对皇族子弟定下了规矩,就算未来自己的儿子无法登上皇位,以大明现在的规矩,到时候也不至于像前明的王爷那样当一个庸庸碌碌,只能吃喝等死的王爷。
  眼下,大明的海外领地越来越大,皇帝之前已经承诺过,只要皇族子弟有出息的,以后也可封国海外,为大明开疆拓土,假如真的有这么一天的话,那么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对于她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这些日子,妾倒是有些想江南了。”李娟儿的目光望向远处,轻声说了一句。
  来到京师也好些时日了,虽然京师比起南京更为繁华,皇宫也更为宏大壮观,但是久在江南,李娟儿倒真是有些想念了。
  而且到了京师后,规矩也比在南京时森严许多,毕竟京师和南京有着不同,再加上李娟儿作为六宫之主,更得以身作则,可就算这样,她也抑制不住自己对江南的思念。
  “我知道,其实我有时候也会想,尤其是南京城里的鸭子和鸭血汤。”朱怡成如此一说,倒是让李娟儿掩嘴笑了起来。
  当年在南京的时候,朱怡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偷偷出宫在南京城里逛逛,随后去品品鸭子和鸭血汤,他这个习惯作为皇后自然是知道的。
  甚至有时候,朱怡成还会特意从外面带些回来,来到她宫里同她一起享用,一想到这些,李娟儿心里就一阵甜蜜。
  “这天开始热了,江南的桃子估计也熟了吧。”
  “怎么?想吃桃子了?这还不简单,我让人去江南装船运来,来回也就半月而已。”朱怡成笑道。
  李娟儿摇摇头:“这倒不必,妾可不是杨玉环,皇爷也非唐明皇,为了区区几个桃子劳民伤财,这反而损害皇爷的名声。”
  朱怡成笑笑也不反对什么,李娟儿这话让他心里很舒服,想了想又道:“其实再等些年就不用这么麻烦了,铁道部那边的进展不错,眼下宁沪一线的铁路已铺设到了苏州府,估计再过一年就能到上海了。”
  “至于北方这边,由北京城到天津的铁路也在抓紧修筑,明年这时候就能通车,而由北京城向南的铁路也已动工,不出三年就能直抵江北,等到那时候别说是桃子了,就算别的什么运来也是容易的很。”
  朱怡成这话倒不是故意让李娟儿高兴,现在的铁道部的确比最初的规模大了不知道多少,尤其是宁沪线铁路的最初段开始通行后,大明的铁路建造方案就已经得到了中枢和地方的支持,并且在其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铁路的便利性,在大明第一条铁路通车后,所有有识之人全都看在眼里,一旦大明连通东西南北的铁路网建成,无论是对于军事、商业、民生、交通、政治等各方面都有极大作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