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656

  王东身上的大衣是大明海军刚刚配备的新款制服,料子用的是毛呢,随着大明的科技不断进步,再加上欧洲那边传来的一些技术,类似后世的一些东西也开始陆续出现。
  就像这种大衣,使用的是羊毛纺织的布料,这种布料虽远比不上后世的真正毛呢,但相比普通的绵布却要柔暖许多,制成大衣穿在身上不仅能御寒,更比绵衣便利许多,而且样式也更好。
  从大明出发前往新明,王东离开大明已近两个月了。按理说仅仅只是赶路的话一般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他在北海道停留了几日,再加上刚入极北海鲜后不久,他的舰队就遭遇了风暴。
  相比波涛汹涌,气候多变的大西洋,太平洋要温和许多,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风平浪静,适合航行,所以被称为太平洋。
  但是海洋就是海洋,老天爷的脾气谁能摸得准?按理说这个时候极北海峡很少会发生风暴,可偏偏就让王东给遇见了。
  饶是王东有着丰富的海上指挥经验,再加上他这支舰队是大明海军中的精锐,在大自然的力量之下依旧吃尽了苦头。
  整个舰队中,因为风暴受损几乎所有的船或多或少都有受损,甚至还直接损失了一条运输舰,将士伤者近百人,失踪者超过了三十多人。
  在大海中,失踪的人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生还希望,也就是说所谓的失踪三十多人肯定是回不了了。
  作为大明海军的统帅,虽然王东知道出海的危险性,但这一次还未抵达新明就折损了人手,而且就连自己的旗舰也有损伤,实在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所以王东果断下令向北航行,找了一处地方靠岸后让舰队进行休整,同时抓紧时间修缮受损的船只。
  这样一来,前往新明的时间自然就延长了,休整足足十多日后,王东见一切准备就绪,这才决定明天继续启航。
  极北海峡,真不亏为极北之名。
  就算如今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在这个地方眺眼望去依旧能见白茫茫的雪地和冰川。
  幸好,王东他们找的一处地方比较合适,而且停泊处的海面下也有暖流,不会给他们的临时驻扎带来什么问题。但是作为江南人的王东,在北方生活的日子比较少,就算他作为海军统帅时征讨四海,最北处也不过到北海道一带,其余大多都在南洋等地航行。
  所以,这里常年寒冷的气候让王东极不适应,如果呆上几天或许还好,可如今一呆就是大半个月,王东早就有些受不了了。
  顶着刮来的寒风,王东再一次紧了紧身上的大衣,跺了跺脚下坚硬的冻土,加快步伐朝着自己的营帐走去。
  “大帅!”
  进了营帐,顿时感觉暖和了许多,营地扎着帐篷,帐篷内可以生火,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军营,但相比呆在船上却好舒服许多。
  见到王东回来,刘嗣连忙迎了上来,先帮着王东脱去外面厚厚的大衣,随后从烧着水的炉子上提了个壶,然后给王东倒了杯热奶茶。
  没错,就是奶茶!
  海军是不缺茶叶的,茶叶是海军的标准配备。航海,尤其是远航,由于缺乏新鲜蔬菜水手很容易得败血症,这种情况在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初期有过惨痛教训。
  再加上船上储存淡水不易,所以西方人就琢磨出一种办法来,利用不容易腐败的酒来替代水源,同时又弄了不少柠檬之类的水果用来防止败血症。
  这就造成了西方国家的水手个个都是酒鬼的形象,因为在航海之时除了一开始水源和物资的充裕还好,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在海上依靠的不是酒就是那些便于储藏却没什么营养的食物。
  直到后来,西方人这才发现中国人的茶叶可以避免败血症,从此以后茶叶就成了西方海军的必要配备物资。而这种操作其实在大明早就有了,再加上大明人在航海中善于想其他办法,比如说利用发豆牙什么的来弥补新鲜蔬菜的稀缺。
  除此之外,大明海军在舰上还会养些羊、鸡之类的活物,以丰富海上航行的需求。
  在进行驻扎休整后,由于天气寒冷,大明海军中有人就想着办法学着蒙古人弄奶茶的方式用来驱寒。虽说这种所谓的奶茶和蒙古人的奶茶有不小区别,毕竟船上的水手根本就没蒙古人,有的几个也是北方人而已。
  所以最后就做出了这种似是而非的奶茶来,不过王东尝过后觉得很是不错,就这样他每天巡视完都会喝上一壶这样的奶茶。
  一杯奶茶下肚,整个人顿时就暖和了起来。
  王东把空碗摆在桌上,刘嗣又给他倒了一杯,这一杯王东没急着喝,只是抿了一口然后摆回了桌上。
  “出发的命令你知道了吧?记得尽快收拾一下,明日天亮拔营上船!”王东抹了下嘴说道。
  “大帅放心,卑职已晓得了,绝对误不了起航。”刘嗣点头道。
  王东满意地笑笑,一想到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又冷又鸟不拉屎的地方,他的心情就舒畅了许多。
  这一次去新明实在是耽搁了不少日子,自己得尽快继续接下来的旅程了。如果之后没再碰到问题的话,估计不到七八日的时间就能顺利抵达望海城,等到了望海城就等于到新明了。
  之后舰队会顺着望海城沿海岸线南下,直到太阳城登陆,之后上岸向东行,直抵达新明的首府平夷城。
  “老陈怎么样了?”
  王东想起一事,随口问道。
  刘嗣笑着道:“这家伙前些时候在船上吐得昏天黑地,风暴来时差一点儿就掉海里去了,不过还好,就是受了些惊吓,眼下在陆地上缓了这些日子已经恢复过来了,不过……。”
  “不过什么?”王东见刘嗣一副偷笑的样子,好奇问。
  “不过他这些天一直在帐篷里呆着,除了大小解就没出来过。卑职前日还觉得奇怪,以为他又怎么了,跑去一问这才知道这家伙是受不了外面的冷,这才天天呆在里面烤火,每天喝着奶茶,写写东西,说是为了大帅在新明那边建省做些准备,人倒是胖了一大圈,也白了不少。”
  听到这话,王东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这陈清仁也算是个妙人,虽说不习惯海上生活,南方人也怕这种严寒,心里倒还是牵挂着政事。
  自己当初特意让刘肆去找他,主要是因为自己前往新明担负重任,王东手上并没有什么合适的文官人选,而且新明那边用人王东更喜欢用自己熟悉可靠的人,陈清仁怎么说也算是当年的老兄弟,这些年一直在地方,从小官一直做到了都指挥司经历司经历的职务,也算是比较有能力和实际经验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王东这才选中了陈清仁,而陈清仁也希望这一次能够跟随王东给自己搏一个出身,至少给后人挣一个爵位,所以答应了王东的招揽,登上了前往新明的船。
  “等到了新明就好了,听说平夷城那边一年四季如春,气候很是不错。新明之地,用皇爷的话来讲就是老天爷赐于我大明的,到时候也是我等大展身手的地方。”
  刘嗣连连称是,同样神色中带着期盼。这次到新明,他其实和陈清仁的想法是一样的,在大明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有着能拿得出手的功劳,当年陈清仁因为害怕战场刀兵从而留在了地方,虽说安安稳稳当上了都指挥司经历司经历,也算得上富贵了,可相比在军中立下功劳的旧日同僚而言,其地位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要知道当年假如留在军中,只要不死的话靠着资历怎么着也早就是三品以上大员了,至于爵位至少也是一个子爵,甚至运气好的还能捞到一个伯爵。
  可是这些都是靠着性命相搏挣来的,当年的老兄弟中在战场上阵亡的可是不少,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的运气。就拿王东来讲吧,他能有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同样是靠着提着脑袋干出来的。
  要知道在南海之战时,王东面对葡萄牙舰队的强大实力,如果不是当时王东身先士卒,再加上运气好最终侥幸得胜的话,恐怕如今这世上早就没他这么一号人物了。
  翌日,王东的舰队终于结束了临时驻扎和休整,拔营上船,扬起风帆,继续朝着东边的新明而去。
  站在甲板上,王东眯着眼看着东方的阳光照耀之下一片金色的海面,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豪迈,他张了张口,有意想吟诗一首,可憋了半天没能吟出什么名堂反而不小心憋出了个屁来,无奈惋惜地暗叹一声,转身进了船舱。
第1091章
望海欢迎你
  望海城今非昔比,作为大明在新大陆建造的第一座城市,虽然望海城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原因远比不上太阳城和平夷城,就连后建的几座城市也有所不如,但是要论起城市的规模而言,望海城可以说是最为特殊的。
  首先望海城是最初新明总督府的所在地,前几年考虑到大明对新明的统治,潘梦园在征得朝廷同意后这才把总督由望海城迁到了平夷城。
  因为开发最早,又曾经是大明在新明的最重要城市,所以从城市占地面积来讲,望海城最大。此外,望海城不仅是来往大明和新明之间的最后一个中转港,更是新明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相比温暖而更适宜耕作的南方,望海城的气候不太合适耕种,所以在这里并没有南方经常可见的庄院和农田。
  但同时,望海城附近地区拥有丰富的渔林和矿产资源,所以造就了望海城独有的特色。
  可以说,新明的许多工业一大半以上都集中在望海城,再加上造船厂和优良的港口,望海城也是新明最大的造船基地和海军、商船舰队的重要补给港。
  此外,望海城这边虽说也有的归化明人,但从数量而言远比南方少许多,再加上由大明至新明第一站就是望海城,所以在初期不少从大明而来的移民许多都留在了望海城,从而在此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这些造就了望海城和其他新明城市的不同,可以说当你来到望海城的时候,甚至可以感觉到浓郁的大明气息。
  无论是这城市的格局、建筑、来往的人等等,全都和大明北方港口没什么两样。
  王东的舰队在经历休整后第七日终于抵达了望海城,当望海城的轮廓从海平面升起时,整支舰队的所有人都发出了欢呼声,经历两个多月艰辛,其中还包括风暴的袭击,他们终于到达了新明。
  “咚咚咚……。”
  望海城那边已经得知王东舰队的到来,鸣礼炮迎接这位海军统帅,大明的前军机大臣,如今新明的总督大人。
  当望海城的礼炮声响起时,舰队的礼炮也同时响了起来,两者此起彼伏,相互呼应,在炮声和风声中,高高悬挂的大明旗帜和海军旗在烈烈声中迎风飘扬。
  因为王东提前派快船通知了望海城,所以当舰队抵达时码头已经清理出来了。王东的旗舰很快就抵达了码头,随后靠岸。
  等部下报告可以登岸时,身着华丽海军元帅礼服的王东昂首挺胸下了旗舰,而在码头上不少官员已等候着,带着无比恭敬还有一丝忐忑的神情望着这位新来的总督大人。
  当王东下了船,踏上新明的土地时,一个身着四品官服的官员就带着人迎了上来。
  “卑职章函见过王帅,王帅一路辛苦。”
  “卑职见过王帅,王帅辛苦……。”
  “你就是章函?”王东听到对方自报家门,目光瞬间就扫了过去。
  只见章函四十来岁的年龄,长相虽然普通,但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一看就是极为精明强干之人。
  作为新明总督,王东在来前自然是了解过新明的情况的。之前的新明总督是潘梦园,潘梦园海军出身,是王东的老部下,同样也是大明开拓新明的功臣。
  而在潘梦园的手下,军队那边暂且不提,要知道新明的军队分为海军和陆军两部。其中海军是由最初的探险舰队为根基后扩张组建的新明舰队。
  至于陆军,分别由大明陆军的部分再加上海军陆战队为基础形成,随后又吸收了当地印地安归化明人和包括部分移民,从而形成的陆军结构。
  除去军队外,那就是民政了。由于新明扩张太快,虽然新明现在占据了几乎不亚于大半个大明的国土,但实际上许多方面都未能跟得上。
  眼下新明只是很粗放地同法兰西、西班牙还有英国三国在新大陆划分了各自边界,对内的统治和发展仅仅限于部分官方以各城和军队进行控制,而其他又移民自行管理。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用最小的代价统治更大的领土,同时也能够让地方快速发展起来,利于扩张。
  这种做法其实并非只是大明,法兰西、西班牙和英国这些国家,甚至包括在南美的葡萄牙等过同样也是采取这种手段,毕竟新大陆的地方太大,统治国的人口严重不足,在没有胃口直接消化的情况下,先想办法一口吞进肚子里再说。
  但这种模式也有着极大的弊端,那就是会滋养出地方的力量,从而形成所谓的“自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