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656

  至于萧永藻所说的所谓质子,别人不知道,朱怡成难道就不明白么?如今建兴已成傀儡,他的大阿哥又能派上几分用处?到时候去了帝位后,雍亲王更是名正言顺地直接取而代之,到时候这所谓的质子只是个名义罢了,不要说一个区区大阿哥,说不定控制全局的雍亲王直接把去位的建兴送到北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真是打着一手好算盘,朱怡成的笑声渐渐变成了冷笑,从一开始他就没信任过满清,在他看来彻底消灭的满清才是好满清,只要还有一口气,满清依旧是大明的敌人。
  再者,堂堂中华虽然千年兴盛,但往往从开朝的强盛走向后期的衰败。看历朝历代除了分封的周王朝外,其余王朝长则也不过三百年光阴,而短的只是区区数十年而已。
  一直以来,朱怡成为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大明,并让大明的强盛永远延续下去可是费尽心血。无论是他提高商人待遇,大开工商,又或者改革科举,甚至变更功勋爵位,还是开拓海外,甚至包括对于皇族子弟的教育和安排……这一切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但是,除了海外扩张外朱怡成更注重的是本土,前明的故土不仅要收复,就连他记忆中的属于中华文明的所有领土也必须拿回来。同这个时代的人不同,朱怡成的目标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到的,哪怕就是最为熟悉他的皇后李娟儿和邬思道、廖焕之等也不清楚。
  朱怡成对于目前情况并未有满足,他也不会有这时代人所谓的仁政之想。他的大明实施的是王霸之道,所谓的内王外圣,又或者内圣外王,都嗤之以鼻。
  如果说,雍亲王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和实际主义者,那么朱怡成这个皇帝比他更为现实和实际。
  如果换成其他皇帝,恐怕雍亲王此举十有八九就能成功,再加上那些只会读书的读书人一宣言,甚至会因为如此结果而沾沾自喜。但是朱怡成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答应此事?自然注定了满清这个算盘是一场空。
  只所以把此事摆在朝堂上,朱怡成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军机处这边他不担心,毕竟自己这些军机大臣头脑清醒,没有被诱惑住,但是满朝文武又能如何保证呢?
  再者,朱怡成要借这件事看看众人的态度和想法,同时借此狠狠敲打一下大明上下官员,以统一思想。他相信经历此事后,他的态度会让天下人所知,而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无论是官员又或者普通读书人,也会从中领悟些东西出来。
第984章
罗刹人的信
  接下来的几天,萧永藻和查慎行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朱怡成,因为这件事朱怡成直接丢给了军机处,而主要负责的就是何显祖。
  反正何显祖是个聪明人,而且他和萧永藻和查慎行之间也不陌生,按着朱怡成的意思不是避而不见,就或者东拉西扯,一直不给他们正面回复。
  至于军事方面,大明并没有闲着。云南那边的战事在整合完贵州、广西的赵军各部后,岳钟琪直接就向云南发起了进攻,云南之地本就不是富饶之地,满清靠着云南一地养如此兵力再加上要支持这样的大战极为艰难,当年吴三桂从云南起兵,联合其他二藩反清,席卷半个天下,差一点儿就夺了天下。
  可就算这样的强人,后来依旧败北,在陆续丢掉所占的地盘后,虽然吴三桂依旧拥有几省之地,可已经无力回天,更何况现在只有云南一地的贝和诺?
  除去云南,山西那边的局势也逐渐稳定。大明对于山西救赈还算及时,虽然难免地方产生动荡,再加上山西一地要面面相觑根本不可能做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终于稳了下来,这对于大明和山西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不过其中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北方在大同的蒙古人趁势南下,他们的目标主要是烧杀抢掠,并不以反攻为主。一开始,马功成还以为这是鄂尔泰的战术,可很快就发觉不对劲,因为南下的只是蒙古人而无清军主力,等搞清楚情况后,马功成勃然大怒,亲自领兵率部迎敌。
  这些蒙古人一开始打了个大明措手不及,再加上明军未能第一时间判断对方的目的,所以让蒙古人占了些便宜。可等马功成反应过来后,这些蒙古人就吃到了苦头,原本他们仗着其骑马弓射,意图来去如风,但马功成很快就看明白了对方,采取了几部围剿,主力封堵的战术。
  几战之后,之前兴高采烈的蒙古顿时被明军打得抱头鼠窜,甚至差一点儿被马功成牢牢堵死的回程。如果不是那时候鄂尔泰的清军突然出兵,牵制住了明军一部分的话,恐怕这些蒙古人大半都要留在明军的手中。
  就算这样,这些蒙古也没讨得好去,损兵折将之下就连之前抢来的东西也丢了大半,最终狼狈不堪地撤回了大同。
  这些消息陆续传来,使得朱怡成之前糟糕的心情舒畅了许多。可过不多久,一个新的消息让他猛然警惕起来,而这一次上报的并非是军方也不是锦衣卫而是通事处。
  提督四夷通事邓秉毕恭毕敬地站在下首,坐着的朱怡成眉目微紧,放在扶手上的右手情不自禁地轻轻敲打着。
  “你说带信的人叫伊万?他是罗刹国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的使者?”
  “回皇爷,正是如此。”邓秉回答道:“此人微臣调查过,这个伊万是罗刹国贵族,之前是罗刹国东方总督得力部下别列科夫的副官。而这个别列科夫就是当年指挥罗刹国军队同我大明有过一次交手的指挥官,不过罗刹国同满清灭了漠北三部后,别列科夫因为战功已升至了少将,至于他的副官伊万也成了一员罗刹军中的中层军官。”
  “罗刹人派这个伊万联络我大明所为何事?”朱怡成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回皇爷,此次伊万是受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的命令同我大明进行接触,并带来了切尔卡斯基公爵的亲笔信。”说着,邓秉取出一份信来呈上,只见信封上用火漆封着口,上面还用花体字写着一连串的文字。
  如果是英文的话,朱怡成或许还能看出一二,但是这封信上的文却是一句都看不懂,应该不是用拉丁文写的就是用俄文写的了。
  取起拿在手中,朱怡成瞧了瞧,随后让邓秉去找人先把这东西给翻译出来。对此,邓秉早有准备,在见朱怡成之前就选好了翻译,不过因为书信的原因,作为臣子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之下自然是不能擅自做主的,而现在这准备好的人就派上了用处。
  大约半个时辰后,翻译把这封书信翻译完毕,并且工工整整地用中华语重抄了一份,然后由邓秉再一次呈上。
  这一次,朱怡成终于能看懂了。他先看书信外面的文字翻译,上面正如邓秉所讲,写着罗刹国沙皇陛下属臣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给予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的一行字,下面的图纹看起来应该是切尔卡斯基公爵的家族纹徽又或者他作为东方总督的纹徽。
  翻开信看里面的内容,看了一行,朱怡成脸上的神色就放松了下来,而随着书信里的内容,朱怡成的嘴角甚至挂起了一丝淡淡笑意。
  信中,这位切尔卡斯基公爵以极其尊敬的语气先是代表沙皇陛下向大明皇帝进行问候,并祝大明皇帝身体健康。之后,切尔卡斯基公爵提到了之前罗刹国曾经同明军有过一次的“误会”,那就是大明复国以来到现在唯一一次和罗刹军队的交战。
  对于这件事,切尔卡斯基公爵表示,那是当初罗刹国并不知道中国的局势,当时的罗刹国只是受名义上帝国统治者满清的邀请来帮助平定叛乱。可是都这场战争后,罗刹国才发现自己受骗了,原来所谓的帝国真正统治者并不是满清,而是大明。满清只是之前侵略中华大地的野蛮人而已。
  因为不了解情况,罗刹国受到了这些野蛮人的欺骗,并且莫名其妙地同大明打了一仗,这对于爱好和平的罗刹国来讲是无法容忍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罗刹国之后拒绝了再同满清的合作,再也未加入满清和大明的战争中。
  现在,作为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再一次向大明表示歉意,并且提出可以给予大明一定的赔偿以表诚意。同时,罗刹国希望这一次的接触能够让罗刹国和大明帝国两个伟大的国家成为朋友,同时建立起一种正常的外交关系。
  此外,切尔卡斯基公爵还说道,如果大明愿意的话,他所派的使者伊万可以作为联络官留在大明的首都,同时筹建正式的公使馆。
  这对于加强罗刹国同大明之间的友谊,创建正常外交关系于双方都是一件好事。同时罗刹国还对大明现在同满清的战争表示愿意站在正义的一方,也就是大明这一边。
  而且作为友好国家,罗刹国可以帮助大明彻底打垮满清,以尽到朋友的义务。
  切尔卡斯基公爵指出,作为东方总督,有着帮助朋友和稳定东方秩序的义务,这也是罗刹国沙皇陛下的意愿。最后,再一次祝大明皇帝陛下身体健康,并期盼两国早日正式建交。
第985章
沙皇彼得
  看完了这封所谓的“信”,朱怡成若有所思,静静地想了想这让邓秉也看下信件内容,等他看完后问:“对此此事,你如何看?”
  信虽然是邓秉送来的,但里面的内容邓秉也是刚刚看完,不过他能够在通事处的位置上坐了这么久,并主管对外情报工作,对于罗刹国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了解的。
  何况一直以来,自当年罗刹国和满清联手,同明军交了一仗后,通事处方面就把罗刹国列为主要情报目标之一,这些年来虽然罗刹国并未同大明直接接壤,可通事处方面也未一直停止对罗刹国的情报工作,所以邓秉只是想了想后就开口回答。
  “皇爷,臣以为这表面看起来倒也不是坏事,但罗刹国那边的话却也不能尽信。”
  “哦,那你倒是说说。”邓秉这话倒是让朱怡成有了兴趣,指了指边上的座位让他坐下讲。
  邓秉施了一礼,这才落座道:“臣自任提督四夷通事后,依皇爷之意打探各国消息,收集情报,判断局势,予以皇爷和朝廷参谋之用。这些年来虽不能说尽知天下之事,但战战兢兢之下侥幸也小有成就。而随着了解越多,越觉得天下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各国之间无论大小都有可取之处,这都是皇爷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所至,臣无比佩服……。”
  先是说了几句吹捧的话,邓秉继续道:“以我大明交往各国,其中最为密切的自然是周围各藩属之国,如之前的琉球,如今的日本、朝鲜、交趾、暹罗、缅甸等等,自然还有南海诸小国。此外,西方各国这些年同我大明来往甚多,尤其是朝廷大开海贸,拓展海外后,接触也越加频繁,除去已同我大明建立正式关系的英国、葡萄牙外,还有荷兰、西班牙、法兰西,自然也包括同我大明近在咫尺的罗刹国。”
  “西方各国自百年前开海探险,相互之间各自争夺,其本土虽小,但其势却不能不让人惊心。其中法兰西为欧洲最为强大之国,陆军之力无人可比。英国自当年在海上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也已纵横四海,隐隐有争雄天下之意。至于其他,如葡萄牙、荷兰这些国家,虽已衰弱,可毕竟曾经强盛一时,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拥有实力倒也不可小觑。但相比这些国家,罗刹国却较为特殊……。”
  说到这,邓秉抬眼看了看朱怡成,见朱怡成依旧静静坐着,似乎在等着他继续往下讲,邓秉继续道:“罗刹一地,原本只是一个公国,如今所谓的沙皇在当年也不过仅仅只一个公爵。前宋时期,罗刹之主称莫斯科大公,后被蒙古击败,称臣于当时的金帐汗国。金帐汗国衰败后,莫斯科大公联合地方贵族反抗蒙古,最终把蒙古人势力给驱逐了出去,随后自号沙皇,这就是罗刹国的来历。”
  “罗刹国建国之后,由于其地苦寒,罗刹人天生吃苦耐劳,同样也是最好的战士,几代经营不断吞并周边,慢慢地从一介小国成了大国。但罗刹人虽然建国称帝,但由于地处偏远,举止粗鲁,在欧洲各国眼里却是一个看不起的角色,尤其是欧洲各国君主甚至贵族眼中,罗刹人只是半开化的民族,更是乡下穷亲戚的存在。”
  “不过,历代沙皇倒是拥有雄心,同样颇有手段。罗刹人又骁勇善战,随着地盘越占越多,其力量也越来越强大。数十年前,罗刹人一度扩张至我辽东以北,同当时的满清打了一仗,但此仗名义虽是满清胜了,可康熙最终却还是让了步,不仅划出不小的土地给予罗刹,而且还就此结束战争。”
  朱怡成听到这微微点头,看来邓秉对于罗刹国的了解还是很深,一般人可不会说得如此头头是道。
  邓秉继续道:“那仗之后,罗刹国倒是停止了继续东扩,其原因有那么一仗的因素,但主要是因为罗刹国内部出了大事。当时的沙皇病死,其子彼得继位,但由于罗刹长公主突然发难,虽未废除彼得沙皇之位,可同时也立其弟为平等沙皇,以至造成一国两主二帝并立的局面。”
  “不仅如此,索菲亚长公主还自称摄政,独揽大权。沙皇权利旁落,朝政全由长公主把持。自此,沙皇就等于成了傀儡,再加上索菲亚长公主以女流之身摄政,国中反对者一直不绝,再加上其人又无大志,也就使得罗刹国彻底停止了扩张。”
  这时候,朱怡成突然间想到了《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和这个索菲亚公主的风流逸事,嘴角不由得挂起了一丝笑意,不过那书之前看着还觉得不错,用来消遣也是极好的,但眼下通过真正的历史再去对应完全就是胡言乱语,分明就是在满清脸上贴金。自然,未来历史中,能否还有此书的出现,朱怡成就不得知了,不过这倒不是朱怡成考虑的问题,他的注意力稍稍分散后就又放在了邓秉身上,听着他继续往下说。
  “索菲亚长公主摄政直至彼得长大成人,这不能说这个彼得,此人可不简单。彼得十岁继位,但很快就被视为傀儡,罗刹国不仅二帝并立,还有其姐为摄政,按理说他就是一个汉献帝的角色,如不出意外一生都没有可能掌握大权,甚至还有被废黜和杀身之祸。可就是这样,彼得十七岁时经一番谋划,毅然发动政变,把其姐索菲亚长公主送入庵中圈禁,并废黜另一帝,开始正式亲政。”
  “亲政之后,沙皇彼得很快就展现出了其雄才大略,不仅内休政治,同时重练国内军事,而且彼得还以沙皇之尊,效仿古时赵武灵王之举乔装打扮前往欧洲中心,周游列国,学习欧洲各强国的经验。”
  “回国之后彼得在罗刹国内开始改制革新,全面推行欧化改革,至势其国力大涨,被国民称颂不已。就在前几年,罗刹国同世敌瑞典几番大战,终究获胜,瑞典国王逃亡土耳其,如今联合土耳其同罗刹国继续交战,但面对两个国家联手,罗刹国丝毫不惧,从欧洲传来的消息甚至隐隐占了上风。”
第986章
利弊相交
  虽然朱怡成知道天下大势走向,可在这时代多年,许多事都已经面目全非,尤其是大明复兴,满清即将面临消亡的时刻,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
  至于国际方面,朱怡成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对于许多情况和细节根本就搞不清楚。而邓秉现在所介绍的关于罗刹国的一些情况,有些朱怡成也是头一回听说,其中就包括了同瑞典开战的情况。
  朱怡成只知道这场战争最终是沙皇彼得获胜,但他却不知道这场战争其实从爆发到最终结束前后打了好几年。双方从陆地打到海上,其中还有土耳其参与在内,直到如今也未真正打完。
  “看来,需要时间好好了解一下国际局势了。”朱怡成暗暗想到,再如此下去仅仅靠着自己微薄的记忆,弄不好那天就筑下大错。作为大明的天子,他的所有决策都会影响到整个大明的未来,一旦决策错误,那么会给大明带来严重后果。
  邓秉说完了罗刹国如今的情况,又道:“自皇爷起兵复明后,我大明日渐越盛,尤其是当年南海同葡萄牙一战,更是打出了我大明海军的威风。如今,中原暂且不提,满清已是苟延喘息,彻底失败只是时间,等灭了满清后,我大明疆土将远超汉唐,这都是皇爷之功。”
  “至于海外,新明、吕宋、柔佛等地,大明兵锋所向势不可挡,其势可想而知,尤其在新明之地,我明军对欧洲霸主法兰西国和西班牙国联手不仅挡住了对方攻势,甚至还逼迫对方求和,以至稳定新明全境。至于吕宋就更不用说,西班牙在吕宋经营百年,却被我海军、陆师一举击溃,从而全占吕宋之地,由此可见,我大明威名远洋,已至海外,天下何人不知大明?”
  说到这,邓秉露出了笑容,很有信心道:“此次罗刹国以东方总督的名义来此信,无非是见我大明强盛,兵力雄厚心有所虑而已。假如我大明兵少国弱,以罗刹人贪得无厌的性格又如何会轻易放弃和满清合作?转而向我大明示好?如此看来,罗刹人此意倒是有几分诚,同我大明交好,总比再联手和满清同大明交战来得利益更大吧?”
  “按你的意思来说,罗刹人的确是想同大明建立合作了?”朱怡成挑眉问道。
  “正是!”邓秉点头道:“臣分析过罗刹人的性格,罗刹人贪婪无比,攻掠成性,但又崇拜强者。其沙皇彼得更是罗刹国百年不出的杰出君主,无论其能力或是手段,就算摆在天下帝王中也是可数的。如今我大明强盛天下皆知,罗刹国虽地处偏远,可也不是充耳不闻的,自然也明白这情况。何况,罗刹国在欧洲正和死敌瑞典、土耳其交战,根本抽不出力量增援东方,而眼下满清全面退出长城之内,一旦满清被我大明所灭,那么罗刹国就面临直接同我大明接壤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大明追究罗刹当年助满清同我交战旧事,罗刹人就要面对同我大明正式开战的可能,这点罗刹人不会不明白这道理。所以趁着现在,提前同我大明交好,并主动提出合作,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的颇有道理,这就是你刚前所言的倒也不是坏事吧?”朱怡成问。
  “回皇爷,就是如此。”邓秉点头承认道,但同时又道:“不过臣以为,罗刹人眼下如此除去刚臣所说的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罗刹人眼下断定满清已不可久,如今交好我大明一可以尽弃前嫌,二来也可以借此找机会于满清和蒙古各部发难。要知眼下罗刹人占了之前漠北半部,这几年下来恐怕已掌控所占领土,一旦能同我大明联手,再行吞并之事,对于罗刹国更是一件好事,如此,还请皇爷明查!”
  朱怡成心中赞叹了一声,邓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并且作出这样的判断,自己没有用错人。
  对于罗刹人,朱怡成最为清楚不过,这时代毛熊比后世的毛熊侵略性更甚,如果因为毛熊的示好就以为对方是可爱的会向你摇尾巴的哈巴狗,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