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656

  就此,田仁统下令准备,随后去换了一身服,穿起宣慰司的官服,带着十来个土司和头人浩浩荡荡地就朝城门方向而去。等他们这行人到了城门摆开没一会儿,就远远瞧见山道那边来了一行人,这行人前面十来个各自举着全副巡抚的仪仗,还有人吹吹打打着,在乐声中渐渐行来。
  见到动静,田仁统顿时踮起脚向远处眺望,模模糊糊之间见到一副抬轿在队伍中央,坐在上面的一个身真官服的老头随着行走有些摇摇晃晃,却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看来这就是刘荫枢了。
  见到此,田仁统想了想招呼了一下身边人,带着土司和头人等直接就迎了上去,走了百来步远,终于能够看清人脸人,的确没错,坐在抬轿上的就是刘荫枢。
第910章
老戏骨
  田仁统带人上前见刘荫枢,以大清官场的方式打着千给刘老大人请安。不过刘荫枢倒是很是客气,非但没有以上官的样子待田仁统,反而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长辈样,拉着田仁统的手一口一个贤侄的,言语中亲切的要命,而且还提到了田仁统的父亲名号,口口声声说着当年和维栋公的交情什么的。
  “老大人……。”田仁统有些吃不消刘荫枢的这副热情劲,不过心中的防备倒是少了许多,毕竟假如刘荫枢见到自己一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样子,他田仁统倒要琢磨琢磨这刘荫枢的来意,而现在如此反常,难道刘荫枢有求于自己?
  “怎么还如此称呼?”一听田仁统开口,刘荫枢就摆出了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吹胡子瞪眼睛起来。
  “这……世伯……。”田仁统迟疑了下,改口说道。
  这话一出,刘荫枢一张脸顿时就笑成了菊花,乐呵呵地拍着田仁统的手笑道:“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嘛!你我之间可比不上旁人,哪里来的这么多规矩。”
  心里有了点数,田仁统更放下了些心,不过他依旧开口询问刘荫枢的来意,毕竟从贵阳到这虽然不算太远,但是山路却极不好走,刘荫枢这么一大把年纪跑过来,如果说仅仅只是来看他这个贤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这个……。”刘荫枢左右看了看,脸上略有难色:“这说来话长,贤侄,此处……。”
  “是侄儿的错,世伯一路远来肯定是辛苦了,还请世伯先入城歇息,侄儿摆上好酒给世伯接风?”
  “你有心了,如此甚好。”刘荫枢抚着须满意地点点头,见此田仁统连忙吩咐一声,请刘荫枢上了轿,随后亲自领着路入了城。
  刘荫枢到了此处,作为地主的田仁统自然要好生招待,所以下塌之处就直接安排在了宣慰司府。当然田仁统这么做一来是因为对方的身份,二来也是因为宣慰司府是他的地盘,无论刘荫枢打着什么算盘前来,把他索性安置在这里反而是更合适的。
  刘荫枢住下,但他的那些亲卫和随从却是不可能一起入住的,所以田仁统非常抱歉地告诉刘荫枢只能让他挑选几个亲近亲卫随从,至于其他人他只能另外安置。
  对于这个安排,刘荫枢倒是丝毫不在意,反而笑呵呵地说既然来了开阳,一切自然就听贤侄的就是了,难道说贤侄还会不安排好么?所以这些亲卫随从全部安置在别处就是,自己一人入住即可。
  刘荫枢这样的高姿态倒是让田仁统更放心了,这表示刘荫枢这老家伙直接用态度表明一切由田仁统来安排。不过田仁统还是硬让刘荫枢选几个贴身服侍的随从,他说毕竟他这边人都是当地山人,礼仪方面肯定比不上巡抚衙门的随从,刘荫枢年龄大了,还是让自己人照料着更合适。
  所以最终刘荫枢勉强指了几个人跟随,就入了宣慰司府,住下后刘荫枢简单洗沐了下,精神也看起来好了许多,当夜田仁统做东,让几个亲近的土司头人作陪,给刘荫枢接风洗尘。
  酒宴上是一团和气,宾客之间其乐融融。不过田仁统一直牵挂着刘荫枢来他这的真正原因,酒过三巡后不由得又一次询问起来。
  听到田仁统又问,刘荫枢挂在脸上的笑容稍微僵硬了下,不过很快就又笑了起来,摇头说自己仅仅只是前来劳军的,其实不仅只是到开阳,之前其他几处驻军之地他都跑了一圈,开阳这边只是顺道而行。
  人是很奇怪的,如果你问人原因而对方却一直不明说,这心里的好奇心就一直放不下。现在的田仁统就是如此,由于刘荫枢一直旁顾左右而言他,总是说着正大光明的理由却不说真正的实话,这让田仁统的好奇心更甚。
  但田仁统也是明白人,他从刘荫枢刚才不经意的目光中看到刘荫枢瞧了一眼在座的几个土司和头人,心中似乎有些明白了些什么。接着他避口不再问,只是劝酒,又喝了一会儿酒,田仁统找着理由把几个人打发了出去,随后留下两个土司在场,这才开口道:“世伯此次前来究竟为何事?既然世伯称我为侄儿,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中又有什么不好说的?如世伯有事要侄儿帮忙的,侄儿只要能做到必不推辞。”
  “这个……。”刘荫枢顿时沉咛着,目光在留下来的两个土司处扫了一下。
  “世伯不必多虑,这两位是侄儿的腹心,更是侄儿的左膀右臂,世伯有什么事但说无妨。”田仁统明白刘荫枢的想法,当即开口解释道。
  刘荫枢虽然年龄大,但是老眼不昏也不花,记性也不错。其实他早就认出了陪同的两个土司中的一人,这个土司就是当年陪着田仁统去遵义的那人。的确如田仁统所说的那样,这两人是他的腹心,留他们在场一方面是这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田仁统的安全。
  刘荫枢心里有了些主意,当即拿起酒盏喝了口,放下酒盏后长叹一声,摇头道:“贤侄啊!老朽为官数十年,为大清战战兢兢治理地方,自认虽不是什么能吏,但也算是勤勉有加,尤其是这些年来巡抚贵州,劳心劳力,从不有丝毫懈怠。”
  “这是自然,这贵州上下谁人不知世伯的为人,世伯为官之能有口皆碑,尤其是主政贵州这些年,如果没有世伯,这贵州地方怎么会有百姓安居乐业的气象?这些事不仅是侄儿知道,贵州百姓更是皆知啊!”
  刘荫枢摆摆手,脸色羞愧道:“贤侄这话说过了,老朽哪里当得这些?更不用百姓安居乐业了。如今贵州锋火四起,这都是老朽无能所至……。”
  “世伯,这事怪不得您,天下之事别说世伯您了,就算是皇上也是无能为力,这又如何是世伯的错?”
  “哎……。”刘荫枢又叹了一声,再举起杯一饮而尽,眼中居然有了些晶莹。
  “想我这么多年为大清效力,可这到头来却是文不能安民,武不能定邦,随是贵州巡抚,但现在眼看贵州如此状况,心中是悲切不已。更甚至,老朽对大清是忠心耿耿,但却因是汉臣却遭受排挤,如今贵州局势日减越下,眼看着贵州不保,但有人却依旧暗中防备于我,心中实在是心寒啊!”
  这话一出,田仁统心里顿时一动,急忙追问究竟怎么回事让刘荫枢如此心寒。一开始刘荫枢还有些不肯明说,可毕竟他的话已经起了头,再加上或许是多喝了几杯,最终还是没按捺得住讲了出来。
  按照刘荫枢的说法,那是因为自己汉臣的身份如今已不被大清所依重,不仅如此还出处防备。这一次他出来劳军实际上就是贝和诺等人搞的鬼,名义上让他劳军,实际上是把他调开,直接要夺他的巡抚之权。
  想他刘荫枢这一把年龄了,这一路又都是山道,颠簸之极,说句不好听的这趟差事走下来一条命都要去了八分,亏得他身子骨平日里还算不错,这才熬了下来,要不然恐怕就死在半道上了。
  一想到这,刘荫枢就忍不住流下了老泪,长叹说自己这把老骨头实在是受不了,与其这样当时倒不如早早另寻出路,何必要愚忠于大清呢?
  说到这,田仁统有些猜出刘荫枢的想法,试探地询问刘荫枢此来真正目的是否想和他联手?对于这个刘荫枢还是有些迟疑,而且神色有些难堪,在田仁统的催问下这才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
  “贤侄,老朽自认在贵州一地还有几分薄面,如今贝和诺、阿灵阿两人勾结,已容不得老朽。老朽无奈,只能来此同贤侄商议一二,不知贤侄这……。”说道这,刘荫枢有些说不下去了,脸色微微发红,借着拿酒的手挡了一下自己的脸。
第911章
决意
  田仁统在一旁叹息,同时顺着刘荫枢的话为他报不平。可心里却对刘荫枢很是不齿,觉得这老家伙到这种地步依旧明显就碍不下面子还要保存体面,都到这程度了说话依旧吞吞吐吐,就连要找出路也是故意遮掩,这读书人的心就是如此,心里弯弯绕绕的一大堆心思。
  其实田仁统也是读书人,要知道他身上还是有功名的。不过田仁统的功名对他而言只不过是重振家业的工具而已,对于他来说,掌握贵州地方才是他真正注重的东西。
  “既然世伯来侄儿处那就放心住下就是,有侄儿在定然不能让世伯受什么委屈。至于如今贵州之局,以世伯的眼光自然能看得清楚,此次贝和诺等让世伯出来劳军,恐怕世伯早知其意了吧?”田仁统宽慰地说道。
  刘荫枢默默点了点头,叹道:“早知今日,老朽又何必当初呀!可知道又能如何?老朽也无力相抗,故前来找贤侄商议。”说到这,他顿了顿,试探地道:“贤侄啊,当初贝和诺招你去贵阳,你执意不往,如今看来是做对了,就不知贤侄现在是如何打算的?能否……。”
  “哈哈哈,这大清毕竟是满人的朝廷,虽说口口声声什么满汉一家,可实际上有些事天下皆知。不瞒世伯,侄儿的确存着些心思,说起来也不过是自保而已,当初未前往贵阳,此事让世伯为难了,说起来贝和诺如今为难世伯恐怕也同侄儿所为有关,侄儿这杯酒为世伯赔罪。”
  说着,田仁统端起酒来敬了刘荫枢,一口喝尽后放下酒盏,三角眼中透着光看向刘荫枢,继续又道:“可话又说回来,侄儿又于世伯不同,毕竟世伯贵为巡抚,又为大清朝中重臣,虽受排挤可依旧地位不倒,现在就不知世伯对于大清是否还有什么想法……。”
  “老朽哪里还有什么想法。”见田仁统言语中又是试探,刘荫枢心知这田仁统也够沉得住气,一直不能完全肯定自己话是真是假。见此,他静静思索了会儿,仿佛做出了决心,这才开口道。
  仿佛真正下了决心,刘荫枢也不再做什么遮掩了,他话匣子直接打开,直言不讳地告诉田仁统现在他已对大清彻底失去了希望。现在只想保全自己,一旦贵阳丢失,整个贵州就完了,作为贵州巡抚,他又是汉臣,到时候这兵败失地之责是无论如何都跑不掉的。
  等到那时候以贝和诺等人的做法肯定是把他推出去当替罪羊,他刘荫枢战战兢兢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让人心寒。既然这样,他刘荫枢又何必愚忠大清呢?给自己找出路是唯一的选择。
  而现在,他能寻到的人也就是田仁统了,而且他们双方联手对于各自来讲都算是件好事。田仁统代表着是贵州地方的力量,而他作为贵州巡抚在贵州也有威望,再加上如今清军还有些人能够卖他的薄面,一旦联合起来自然就能自保。
  再者,刘荫枢早就知道田仁统和赵弘灿、高进等人有所联系,现在赵弘灿和高进的联军已经占了大半贵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清已保不住贵州了,刘荫枢现在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很自然的,至少田仁统觉得自己如果处于对方的立场同样会打这样的主意。
  “贤侄啊,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问……。”刘荫枢有些迟疑地说道。
  “世伯有话尽管说,侄儿一定言无不尽。”田仁统拍着胸口道。
  对他来讲,刘荫枢如果和他在一边这对于田仁统是天大的好事。虽然他是贵州的地头蛇,可毕竟实力远比不上赵弘灿和高进等雄厚,一旦大清丢失贵州,接下来他还得继续为自己打算。
  虽然他现在已经和赵弘灿、高进暗中联手,可田仁统也不是傻瓜,他非但担心如果到时候对付翻脸朝着自己下手,到时候自己这个宣慰司的位置不要说坐不住,弄不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在政治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而言,就如同西方人说的那样只有永远的利益。更何况他和赵弘灿、高进根本也算不上朋友,只是因为形势而走到一起罢了。
  假如刘荫枢成为他的盟友,以刘荫枢在贵州的名望完全可以使自己实力大增。何况现在刘荫枢还是贵州巡抚,再怎么样也能控制住一些地方和军队。两者联合,趁着清军溃败的机会占些地盘,聚拢兵力,他就有资本可以立足,到时候谁都不怕了。
  再者,田仁统也从来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赵弘灿和高进这边,除了他们两人外田仁统还暗中和明军联系,他知道这天下唯只有大明才是以后的真正之主,田氏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得抱一条足够粗的大腿在手。
  刘荫枢迟疑片刻,终于问出了他的问题。当听完刘荫枢的顾虑后,田仁统顿时就笑了。
  原来刘荫枢和他想的一样,觉得赵弘灿、高进等人没有大明更为可靠,他最终的想法是投靠大明,可惜的是他没有丝毫关系和渠道,所以先问问田仁统的意思。
  既然如此,田仁统也就彻底放下心了,当即告诉刘荫枢他已经和大明那边有所联系,只要他们联手,保住富贵是必然的,等到天下全归大明后,说不定还有厚赏。
  “世伯,您德高望重,大明天子又是善于用人的良主,只要您到时候振臂一呼,聚拢其部,平安地方,大明天子必然不会亏待世伯您。到时候别说区区巡抚了,就算是直入中枢也是有可能的。您可不要忘了,大明那边的廖焕之大人当年仅是一个知县而已,可世伯您却是堂堂二品大员啊!到时候飞黄腾达,还请世伯多多提协侄儿才是。”
  “这话就远了……。”刘荫枢摆摆手,神色萧然道:“老朽年龄大了,也没了那么多进取心,什么高官厚禄也就是过眼云烟罢了。老朽只想到时候为子孙后代做些安排,另外还请贤侄以后多多照顾老朽的后人。”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的。”田仁统心中大喜,连连点头。
  刘荫枢终于露出了微笑,欣慰地点点头,但他此时此刻心中却是愤怒不已,这一番试探和确认终于他的搞明白了田仁统的所想,并且确信无疑这个乱臣贼子的盘算。
  “田仁统啊田仁统,老夫猜的一点都没错,既然如此,那就怨不得老夫了!”
第912章
撤离
  贵阳。
  贝和诺和阿灵阿已经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之所以暂时还不走,那是因为他们在等刘荫枢的消息。
  前些时候,刘荫枢以老迈之躯前往劳军,两人心里都清楚他的用意,更明白刘荫枢此去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回。但在他们心里,却依旧是希望刘荫枢能够安然回来的,就算是为了此事用了心计的贝和诺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贝和诺自己心里清楚,刘荫枢这个老人精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盘算,但他却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而且还和自己的安排配合的如此默契,足以证明刘荫枢的态度。
  想到这,贝和诺心中就忍不住羞愧,但他又不能不如此做。这即是成全了刘荫枢,同样也是为了接下来守住云南的战略部署。
  作为云贵总督,西南清军的统帅,贝和诺必须要维持他的威望着地位,而这是绝对不能破的。而刘荫枢的自我牺牲无论如何也不能和贝和诺又丝毫牵连,这也是刘荫枢故意为之的原因。
  “督帅!”正当贝和诺静心想着此事,同时又期盼着刘荫枢早日归来,哪怕他知道刘荫枢归来的可能性极小的情况下,一声从门外传来的呼声顿时把他的思绪从沉思中拉到了现实。
  “何事?”
  “老大人派人过来了。”手下在门口轻声回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