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656

  一时间,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有人试图挣扎呼喊。可谁想到,领头的游击二话不说,抽出刀子对着喊得最大声也是骂得最厉害的一人当头一刀就砍去。
  这一刀下去,一颗脑袋瞬间就身首分离,鲜血如注一般喷涌而出,吓得众人脸色苍白,再也不敢有半分反抗,甚至有胆小的家伙直接当场晕了过去。
  刚前的坐上客,如今的阶下囚。所有人就像是死狗一般直接被拖出了太白楼,到了酒楼外,看见不远处站着三个人,这三个人中两位自然是耿额和鄂尔泰,而另一位却是范毓馪。
  “范毓馪!你……你卖友求荣!你不得好死!”被拖出门口的常大春一眼就看见了范毓馪,顿时双目中迸发出无穷的怒火。此时此刻,他已经断定这一切全是范毓馪搞的鬼,他非但没有帮他们这些人求情,反而还在钦差和大将军面前落井下石,要不如何会是这样?
  随着常大春的呼喊喝骂,其他人也顿时看到了和耿额他们站在一起的范毓馪,顿时众人的骂声不决,目光狠狠瞪着范毓馪仿佛要生吞活剥了他一般。这时候范毓馪苍白脸色更惨然了几分,正要开口说什么时,在一旁的鄂尔泰直接抬手制止,同时用严厉的目光扫了他一眼。
  就是这一眼,范毓馪刚刚鼓起的勇气瞬间消逝,同时如狼似虎的兵丁直接用布把喝骂的这些人全堵住了嘴,随后直接逐一押到街口让众人一一跪下,然后带队的游击取出一份东西大声宣告众人罪行。
  太白楼在太原最繁华的地段,这里平日就人来人往异常热闹。现在闹了这么一出,很快就来了许多人,见此场景赶来围观的人就更多了。
  游击所宣布的罪名很简单,经查实这些商贾同大明暗中来往,出卖大清机密以获取利益,谋反之罪罪行确凿。并且当众展现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确凿,容不得丝毫辩驳,因山西如今正在战时,经钦差大臣耿额和大将军鄂尔泰决议,全部当场处决。
  炮号声中,早就准备妥当的侩子手光着膀子提着大刀上前,一碗酒下肚后,举起鬼头刀干净利落地就切起了脑袋。
  在鬼头刀下,这十二人(其中有一人在酒楼中就被砍了)就像是一个个待斩的鸡崽一般没有丝毫反抗能力,在围观人群的惊呼声中一颗颗脑袋在寒光中被砍了下来。
  片刻前,这些在普通人眼中的大人物现在已经成了一具具无头的尸体,落下的脑袋滚到一旁,眼睛依旧瞪着,目光中依旧留存着生前最后的愤怒和惊恐。
  范毓馪清晰的看见,常大春的那颗脑袋滚得离自己最近,又恰恰脸朝着自己这边。双目圆睁着,死死盯着他,似乎依旧在无声地喝骂和诅咒自己。
  看到这血腥的一幕,范毓馪整个人不由得摇晃了一下,鄂尔泰眼明手快扶住了范毓馪,好心好意地说道:“介休从未经此场景,看来是有些吓着了,耿相,让介休早些回去休息吧?”
  “鄂帅说的是,今日让介休观此事也是难为他了,接下来许多事还需靠着介休去做,介休呀,你是忠臣,更是能臣,大清是不会亏待于范家的,等本相同鄂帅处理完此事的手尾后还有许多事要仰仗介休才是。”
  耿额很是诚恳于和气的说道,他和鄂尔泰两人丝毫不像刚刚下令杀了这么多人的样子,脸上甚至还挂着笑意。
  但这笑意在范毓馪看来却是如此可怕,在这笑意背后透露出无穷的冷酷和凶残。
  范毓馪不是傻瓜,他很清楚这一幕的原因,就算一开始没想到,在刚才也已琢磨过来了。
  假如不是他今日给耿额的那份折子上主动献出了近半的家财,更因为自己爱子的死让范毓馪同大明不共戴天,这些日子费尽心血为朝廷准备了不少粮草已作军中,一起献给大清的话,也许现在躺在地上的人中就有自己一个了。
  而且耿额和鄂尔泰没对他下手还有其他几个原因,除了刚才说的一个原因外,第二个原因是范毓馪的身份和普通商贾不同,虽然其他皇商也有着官身,但他们的官身充其量也就是五六品而已,但范毓馪却是从二品的官身,是戴着红顶子的。
  像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虽然他的官位并不是实职,可也不是普通钦差说杀就能杀的,必须要以皇帝的名义才能处决。
  至于第三个原因,耿额和鄂尔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取这些商贾的产业,可问题在于就算有了钱也需要有渠道去采购物资,假如把范毓馪也杀了,那么接下来谁去办这事呢?
  正是因为这三个原因,最终范毓馪被他们放过。可是放过就是幸运的么?当然不是!耿额和鄂尔泰特意把范毓馪留在这里,让他眼睁睁看着行刑,不仅仅是警视,更是让天下人都知道在这件事中范毓馪是站在朝廷这边,是决策者之一。
  要不然,那些兵丁抓人出来的时候会忘记把所有人的嘴给堵住?故意让人看见范毓馪并当场喝骂?这样一来,范毓馪现在是掉进黄河里也洗不清了,接下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着耿额和鄂尔泰的要求当一个彻彻底底的傀儡。
  纵横商场数十年,让范家达到如此高度,不仅在商界闻名,更获得了商人成为二品大员无上光荣的范毓馪,自当日后可以说是万念皆灰。范家的名声,他的一切都自此全部没了,整个山西,甚至整个天下对于他范毓馪的骂名恐怕再也无法洗刷。
  这一切,让范毓馪当场去死的心都有了,可是他却不能死,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死了,那么不仅只是自己一条命,整个范家老小上百口恐怕和其他十三家商贾一起飞灰烟灭。
  这样做非但没有丝毫好处,反而害了范家老小,作为家主的范毓馪如何能做?
第901章
没奈何
  范毓馪的反应究竟如何,耿额是丝毫不担心,自太白楼一事出后,范家就没了半分退路,只能跟着大清一条道走到黑了。
  尤其是如今山西的大户商贾被一扫而空,再加上那些人死前对着范毓馪痛骂的那一幕很快就被围观的人给传了出去,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人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那肯定是和范毓馪脱不了关系的。
  一句话,黄泥掉进裤档里,不是屎也是屎了。现在的范毓馪就是这个情景,至于范毓馪接下来会不会配合,耿额更是十拿九稳,除非范毓馪有胆量拿整个范家一起陪葬,那么他必然会乖乖的听话。
  其实按照耿额和鄂尔泰的商议,十四家商贾中他们最终会是放过一家,毕竟仅仅获得银子是不够的,接下来还需要有商人替他们办事,如果全杀光了,这事又让谁去办呢?难不成耿额和鄂尔泰亲自出马?
  所以留下范毓馪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以范毓馪在山西的地位和名望,再加上他又有着二品红顶子,自然就成了首要目标。再加上范毓馪的确和其他商人不同,对于大清是忠心耿耿,在酒宴上拿出来的那个折子里的东西就足以证明了这点。
  一口气干净利落地杀完人后,接下来自然还有许多事要做。人是杀了,可这些人的家族还在,他们的银子自然还未到手。在范毓馪带着悲愤、绝望、委屈、无奈……等各种复杂的心情躺在床上的时候,耿额和鄂尔泰对于这些商贾的家族直接下了手。
  早就准备好的兵丁从四处而处,分头奔向各地查抄这些人的各处产业包括老宅。对于胆敢反抗者,自然是作为乱党格杀勿论,而他们的家人直接全部下狱严刑烤打,以逼问出其藏银所在。
  就算是他们的仆人,甚至包括帮佣、店铺的掌柜、伙计等等,也全部收监,各自分开后一一询问,绝不能允许有半分遗漏。
  几日之后,各处的收获逐一传到太原,当看到初步成果的时候,饶是耿额和鄂尔泰都没想到会有如此收获,当即目瞪口呆。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看着查抄清单上的数字,耿额的脸上带着惊愕,同样又有些愤怒。
  “怪不得人常说商人无义,贪得无厌,这一回本相算是彻底明白了。好啊!真是我大清的好奴才啊!口口声声本相说着家里没银子,让他们掏些钱就和要死了老娘似的样,瞧瞧!瞧瞧这些!”
  “触目惊心……实在是触目惊心……。”始作俑者的鄂尔泰同样也瞪着不可思议的眼睛,原本按照他们的估计经过这些年的战乱影响,再加上去年时朝廷对山西的强行摊派,山西商贾虽然不能说元气大伤,可今不如昔是肯定的。
  这一次下决心对这些人下手,说句实话也是无奈之举。假如大清国库充裕,钱粮不缺的话,他又如何会提议这么做?
  要知道这种事一旦做了虽可短时间解决眼前的问题,可实际上是饮鸩止渴,又或者说是直接杀了下蛋的母鸡。鄂尔泰虽然是领军之人,如今又有着大将军的头衔,可要知道他本是文人,而且是中过举的士子。
  这些道理他如何不明白?但为了大清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山西定然难保,一旦丢了山西,手下的数十万精锐灰飞烟灭,那大清就彻底完了。
  所以,在表面的凶狠和决断下,鄂尔泰是有些愧疚的,可当他看到查抄的数额后,那心中存在的一点点愧疚感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愤怒。
  “早知如此,当年先帝在的时候就应该向这些混蛋下手!如果当初我大清拥有如此财力,又如何会被朱怡成这小儿坐大?以至如今局面?”鄂尔泰咬牙切齿道。
  当年朱怡成在宁波崛起,再加上袁奇等人聚众攻城掠地,那时候大清虽有百万之兵,却因为国家没钱却无法全力调动,只能派几员大将以几省之力进行围剿。
  可正是因为未尽全力,导致南方叛乱越闹越大,之后又因为顾此失彼,使得朱怡成趁机直取南京,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那时候康熙有着足够的钱粮,不为国库空虚而烦恼的话,以大清兵力之雄厚这些反贼早就被剿灭了,又如何会有后来发生的一切?
  可惜,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眼下再拿出来说也无法挽回,现在的大明已经取代了大清成为天下之主,这让耿额、鄂尔泰这些大清奴才痛心疾首。
  六千多万两白银,三十万两黄金,再加上数不胜数的古玩、田产还有店铺、宅院等等……。如何巨款,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初步估算,查抄出来的财富已经超过了七千六百万白银,要知道康熙四十六年全国收入才只有三千一百万两左右,四十七年江南旱灾,之后南方就开始叛乱,这财政收入就不断下降,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由此可见,这一次查抄出来的财富等于是之前二年半的全国财政收入总和,这还只是初步而已。如果再继续深挖的话这数字可能更多,这么多的财富,却被这些山西商贾神不知鬼不觉的藏着,更让人愤怒的是,这十四家商贾全部在其老宅的隐秘处把银两铸成了巨大的没奈何。
  没奈何,这是山西商人藏银的一种方式,就是用普通的银锭重新融化后再进行铸造,使其成为一颗颗重达百斤甚至千斤的大银陀子。这样的东西不要说一个人了,就算是两三个壮汉都是搬不动的,看到这玩意就算你想拿都拿不走,所以又称为没奈何。
  除了这种没奈何外,甚至有人直接把融化了的银子直接灌如地窖,等银子冷却后整个地窖的空间全部被银子填满,这样一来就等于地窖和银子成为了一体,更不会有被人随意取走的可能。
  这些山西商贾,为了财富的安全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别出心裁弄出这些手段来,只可惜他们怎么都想不到最终不仅因为财富丢了自己的脑袋,甚至连自己的家族也没保住。
第902章
同仇敌忾
  有了这笔巨款,许多事迎刃而解,在大声痛骂这些商贾之后,耿额和鄂尔泰同时又感到庆幸,如果他们现在不下手的话,假如山西挡不住明军,那么这些财富恐怕就再也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了。
  这些财物的到手,让鄂尔泰对于防御山西的信心更增添了几分,甚至他准备从中取出部分来以此作为报酬从罗刹国再招募些罗刹兵。如果能够让罗刹国东方的总督决定正式出兵的话,这样就更好了。
  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外,耿额和鄂尔泰两人也在其中获利丰厚。虽然他们都是大清的忠臣,但是做忠臣和贪污却是没冲突的,这天下谁说贪官就当不了忠臣的?根本没这道理嘛。
  何况现在的局势变化多端,就算是鄂尔泰自己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够挡住明军脚步,况且如今大清和大明的整体实力差距他们是看得清清楚楚。以大明现在的强大,就算能挡住一时难道还能挡住一世不成?
  人不管如何总要给自己留点后路的,在私下的探讨中,耿额和鄂尔泰得出的结论同张廷玉、隆科多相同,一旦山西守不住,那么大清唯一的出路就是西迁,只有西域才是大清未来立足之地。
  等到那时候,神州全部归大明所有,耿额和鄂尔泰虽然在大清的地位可保,但实际的权利却大大减弱,再加上西域苦寒,出产更比不上中原富饶,身上有些细软防身自然是好的,总不能他们堂堂上书房大臣、大将军为了钱财而发愁吧?
  就这样,从查抄出来的东西中拿出了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财物,两人私下二一添作五直接给分了,各自分得五百万两财物。
  当然了,他们也不会傻到把剩余钱全部投入军用,再从中分出了一千万两,这些钱是用来打点朝中各人,所谓有财大家发么,这种打点是必须的,更是不可缺少的。
  天下谁不知道山西商贾,尤其是几大皇商个个富可敌国,他们在山西直接下手,把这些人家的人全杀了,家财全给抄了,就算一分银子不贪这句话说出去谁会相信?而且这件事做的这么大,朝中肯定有人会弹劾他们,虽然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建兴皇帝绝对不会直接对他们下手,应该重用的依旧重用,可将来的事却实在不好说。
  所以,在这时候拿一部分银子出来上下打点,让朝中诸公为他们在建兴皇帝面前说些好话,以避免后顾之忧还是非常值得的。
  六千万两白银,转眼就去了三分之一,剩下来的四千万两白银和三十万两黄金再加上其他田产、地产、店铺等等,折算下来还有五千六百万两之巨。何况查抄还在继续,接下来起码还能再抄得近千万两的数额,这笔银子鄂尔泰还要拿出一半给建兴皇帝,也就是三千多万两。
  想来,等建兴皇帝收到这笔巨款,再加上朝中诸公的打点效果,这件事就很自然地平息了。最终剩余的三千多万两,这才是真正用到实处的,这笔巨款也足以让鄂尔泰的大军满足。
  为避免夜长梦多,两人商议后立即就派人先把第一笔款项解去西安,同时写了奏折,在奏折中详细说明了山西商贾暗通大明,意图趁现在大明攻击山西的机会串联谋反。
  至于证据丝毫不用担心,这些商贾既然是做买卖的,这些年同南边交易的证据还少?再加上抓了他们的家人,严刑烤打之下什么口供得不到?这些东西可以说是证据确凿,连同奏折和银子一起送了出去。
  由于办了这么一件大事,耿额暂时留在山西没先回关中,他必须要等到西安那边的反应后再行动身。至于滞留的理由嘛自然也很简单,当然是因为大明攻击山西军情紧急的原因,他耿额作为上书房大臣兼兵部尚书,在前线督战是理所当然的。
  得了这笔银子,鄂尔泰的军队可以说是士气大增,有钱就有了硬梆梆的腰杆子,虽然明军比清军强大和精锐,但在银子的效果之下,山西的清军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居然一时间和明军打得旗鼓相当来回拉据。
  山西清军的顽强有些出乎意料,这让马功成很是意外,他并不知道山西那边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但相比开战之初,虽然清军在开战后不太好对付,依靠着各处工事和据点和明军周旋,但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却渐渐露出了劣势。
  可时间没过多久,清军突然就和打了鸡血针一般兴奋起来,几部清军甚至越打越有劲,而且还一改常态想办法主动反击,这倒是让明军大为意外,在局部战场上明军一个不小心居然还吃了点小亏,马功成得知后立即调整战术,约束各部稳扎稳打,这才把清军猛然嚣张的气焰给渐渐压了下去。
  虽然清军的表现变的有些奇怪,不过马功成却没有焦虑,原本他用兵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稳,在攻击山西之前就做好了用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拿下山西的准备。
  所以,当马功成静下气来,调整手下的部队战术重新发起进攻后,依靠着明军精锐的火器和强大的战斗力,逐渐又慢慢掌握了战场主动。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山西的清军是他目前碰到最难对付的清军一部,不仅训练有素,而且还有着类似明军新军的火器部队,在面临复杂的地形和避免明军一方过大伤亡的情况下,这仗的确不太好打。
  直到几天后,从锦衣卫那边送来的消息马功成才得知清军战斗力爆增的原因。闹了半天是满清直接查抄了山西商贾从中获得巨大财富,而在财力的支持下这些清军才会如此卖命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