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656

  “你不在朝鲜,为何坐通讯舰前来此处?如我料的不错的话,你是否意前往天津,然后入北京呀?”
  “回中堂的话……。”
  不等汪洋把话说完,邬思道就说自己早就不是军机大臣了,不用再以中堂称呼。
  汪洋迟疑了下,这才改口称邬思道为太傅:“太傅说的不错,下官此次正是要入京,由于走的太急,无意冲撞了娘娘和殿下的船队,下官实在是……。”
  说到这,见邬思道看了他一眼,汪洋这才把话题扯到正处:“此次入京是因为朝鲜那边出了点事,为此下官不得不亲自归京,以报信军机处,并请皇爷圣裁。”
  “朝鲜出事了?出了什么事?”邬思道心中一惊,就连李娟儿也一时警惕了起来,李娟儿不是普通的皇后,她虽然久在深宫已不过问政事,但平日里朱怡成处理政务什么都不避她,甚至有些事还会和李娟儿私下讨论一些。
  在朱怡成看来,李娟儿虽然身在民间,又是一个女儿身,可自己这位正宫如不是身为皇后的话,以其能力足以可独当一面,当年如果不是李娟儿替他谋划奔走,一力相护的话朱怡成恐怕早就死了。
  朝鲜的情况李娟儿是一清二楚,当年朱怡成打着惩罚朝鲜的旗号吓得朝鲜王李焞主动派臣子来大明称臣,并且大明重新取代满清成为朝鲜的宗主国,而且这些年还控制住了济州牧和朝鲜南部港口,驻派大臣和驻军。
  从这些来看,朱怡成一直不怎么信任朝鲜,如果不是朝鲜的地位特殊,加上李焞又识趣的话,恐怕朱怡成早就领兵直接打朝鲜了。要知道当年大明北击天津,奇袭北京城的时候原本就是打着攻击朝鲜的旗号。
  而现在,汪洋突然从朝鲜急急赴京,并且直言是因为朝鲜之事,无论是邬思道和李娟儿心中都是一惊,难道小小的朝鲜居然有如此大的胆量?意图反对大明不成?
  “娘娘、殿下、太傅……。”汪洋行了个礼,继续说道:“朝鲜目前暂时还未有事,不过臣只是得到了些不好的消息,由于事关重大,臣同驻朝黄大人商议了一下,这才决定由下官亲自跑一趟。”
  大明的驻朝鲜大臣现在是黄滔涣,此人原本是董大山的部下,后来任兵部右侍郎。由于驻朝鲜大臣当初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以驻朝鲜司令和大使两者的职位合一,再加上监控朝鲜的需求,所以人选最终选中了比较稳重的黄滔涣。
  黄滔涣这人邬思道是熟悉的,当年选择他担任这个职位也是邬思道在几个人选中考虑再三最终确立。既然汪洋讲他因为这边事已经和黄滔涣商议过,然后这才决定亲自出马赶回大明,那么看来他所谓的不好的消息应该不会空穴来风,肯定有几分把握。
  “究竟是何事?仔细道来。”邬思道开口说道,汪洋并未迟疑,如果是别人询问他不会讲,但在他面前的三个人可不是普通人,一个是当今圣上的正宫皇后,一个国家的储君,而最后一个是被朱怡成视为心腹的当今太傅。
第848章
乱成一团
  当即,汪洋开始讲述朝鲜的情况。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朝鲜是李焞当政,这位朝鲜大王在位已经四十来年了,可以说是朝鲜在位比较长的国王之一。
  李焞当政早期,朝鲜曾经显出一副中兴局面,但很快朝鲜就陷入党争时代,从一开始的西人党和南人党斗的不可开交,之后又变成清南与浊南两派再一次窝里斗,然后西人党反扑,搞定了南人党后再一次分裂成少论派与老论派,继续开始争斗……。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朝鲜政坛简直就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小小的一国你斗我、我斗你,斗来斗去其乐无穷。
  这一斗,事就多。作为朝鲜国王,李焞在位四十来年,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权谋之术就是高高在上控制朝中的党争,用一党来打击和制衡另一党,从而达到平衡。
  过去四十多年中,李焞都是这么干的,也正是因为他这样左右平衡才使得他的王位依旧稳固。可惜的是,随着李焞年龄增长,朝鲜国中的党争日渐激烈,再加上李焞的身体有些不好,所以闹到后来连他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之前朝鲜世子之母张禧嫔之死虽然明面上是因为张禧嫔谓之其设神堂诅咒仁显王后而东窗事发,导致其被赐死。可实际上她的死就是党争的牺牲品。
  在朝鲜甲戌换局之后,南人党被击败,西人党掌握了朝堂的力量,原本支持张禧嫔的势力几乎被一扫而空。之后,西人党分裂成少论派与老论派,作为老论派的首领金春泽诬陷张禧嫔,从而使得张禧嫔最终被赐死。
  当然了,其中的原因并非表面如此简单,作为主角之一的李焞在其中也逃不过幕后黑手的角色。作为朝鲜国王,李焞那时候已经对张禧嫔暗中掌握的力量极为恐惧,西人党上台的甲戌换局说白了就是他一手操纵,目的就是要削去支持张禧嫔的朝中力量,之后赐死张禧嫔同样如此,有道是皇家无情,说的就是这个,为了自己的王位和权利,一个女人对于李焞来讲算得了什么呢?
  张禧嫔死后,老论派的首领金春泽曾经向李焞提出换储,也就是废除李昀世子之位,重新改立世子,不过因为少论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李焞也未同意,所以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原本这样风波可以说暂时平息了,但谁都没想到外面世界发生了大变,那就是大明突然崛起,而原本如日中天的满清在短短几年中就被大明打得落花流水。
  由于朝鲜和满清的宗藩关系,再加上朝鲜并未在第一时间驱逐满清力量,重新尊大明为主,导致大明对于朝鲜极度不满。一开始朝鲜上下并没把这件事太当回事,毕竟像朝鲜这样的小国左右摇摆是惯例,就在前明末期之时,朝鲜被后金占领也是这么干的,最终也没有影响到朝鲜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局面嘛。
  可谁想到,朱怡成的大明和前明完全不同,现在的大明展现出的强大国力让朝鲜上下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是大明还表现出一副从所未有的开拓和进取,甚至因为朝鲜的行为导致大明叫嚣着要狠狠教训朝鲜,甚至直接出兵灭国的举动。
  得知此事后,朝鲜国上下终于惊恐万分,李焞在同朝臣商议后最终还是接受了老论派的建议派臣子前来大明请罪,并宣布朝鲜重尊大明为主。
  这件事就是当年朱怡成解决朝鲜问题,并确定驻朝鲜大臣政策的来源。而在之后,朝鲜虽然保住了地位,使得大明同意让朝鲜继续尊其为宗主,这也使得朝鲜上下松了口气。
  可是,这一次大明并没有展现以前的宽容,反而咄咄逼人,不仅直接要走了朝鲜的济州牧,而且还直接派驻大臣和军队在朝鲜,这在朝鲜中一时间掀起了波浪。
  因为这个原因,朝鲜两党就此闹了起来,少论派指责老论派这一次出卖朝鲜利益,导致现在的局面发生。而老论派指责少论派因为力保王世子,导致大明皇帝朱怡成在对朝鲜提出置疑的几条中就牵涉到了其中一点,使其成为攻击朝鲜无法辩解的过错。
  再加上大明势力的渗入朝鲜,使朝鲜民间也形成了对开海的热潮,这种变化也影响到了朝鲜贵族的根本,使得双方的矛盾激化,越来越深。
  这时候,李焞的身体又不行了,自去年开始李焞的双目渐渐失明,按照后世的医学来讲这其实应该是白内障,做个小手术休息几日就能康复。但在这时代是根本没办法医治的毛病,随着眼睛看不见,李焞已经无法再理政事,所以在少论派的强烈要求之下,由王世子代理政务。
  但这个要求让老论派强烈反对,老论派提出王世子自张禧嫔死后精神出了问题,经常神情恍惚,行止怪异,甚至有几次还会前一刻坐着谈事,后一刻突然无端发笑起来,并且小便失禁。
  这样的人怎么能为人君?更无半点体面可言。再者王世子不好女色,也无子嗣,这些全成为老论派攻击少论派的重点。除此之外,朱怡成当年接见朝鲜使臣表示出对于朝鲜王世子之位未经大明策封提出异议,老论派为了避免再惹大明不快,决意要更换储君人选。
  随着老论派的咄咄逼人,少论派也不甘坐以待毙,两派斗争激烈异常,再加上李焞不能理事,朝鲜国内已有乱相。
  就在不久前,汪洋突然得知朝鲜国中居然有人为了对抗党争在和满清依旧私下联络,而且满清的势力表面上似乎退出朝鲜,但实际上却一直存在,甚至在大明的眼皮底下,满清已通过朝鲜党争逐渐控制了不少朝鲜两党之人,似乎在密谋什么。
  得知此消息后,汪洋顿时大惊,一方面派人查实此事,另一方面找黄滔涣商议对此,为保险起见,汪洋决定尽快返回国内,直接把此事上报皇帝和军机处,以做好万全准备。
第849章
都是垃圾
  汪洋的身份比较复杂,他之前虽是鸿胪寺少卿,可同时也是通事处的人,对于这点邬思道自然是清楚的。
  实际上,在大明海外,通事处可以说无孔不入,无论是在新明还是日本,或者是琉球还是朝鲜,大明驻外官员中许多都有着通事处的背景,这其实和后世的外交官身份差不多。
  在许多国家,外交官中,尤其是驻国外使馆的武官都有着国安的背景,所以大明的通事处同样也是如此。这点还是当年朱怡成特意要求的,曾经作为军机大臣的邬思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才选择了汪洋。
  在大明国内,一听到暗探,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锦衣卫,大明的锦衣卫可是赫赫有名,这点不容置疑。但在海外,通事处虽然明不经传,可知道的人都清楚,通事处就是海外的锦衣卫,两者一脉相承。
  这些年来,通事处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刚刚结束的吕宋之战,正是因为通事处的提前报信和在大屠杀开始后联合当地华人进行自保的行为,这才使得在吕宋保下了大量华人和明人的性命。
  同样,也是因为通事处的情报,使得之后在联合法庭的审判中大明拿出了铁证,使得西班牙人根本无法辩驳,从而使大明在法理上获得了吕宋的真正统治权。
  汪洋作为驻朝鲜参赞大臣,同时又是通事处的人,虽然他直言暂时无铁证可以证明朝鲜国中和满清勾结,仅仅只是从各种状况和四方的消息侧面得出结论而已,但以通事处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手段来看,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之后,汪洋正打算继续讲述他如此判断的原因,但邬思道却没让他往下说。毕竟这些情报太过重大,虽然他的身份超然,再加上皇后李娟儿和太子也在,可不管如何大明朝廷有着朝廷的规矩。
  邬思道可以问原因,却不能去打探内幕,尤其是有关情报部门的消息。假如仅仅是关于六部之间的事,邬思道问也就问了,但两大情报部门,无论是锦衣卫还是通事处,这可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邬思道假如依旧在军机大臣的位子上倒没什么,可他如今早就不是军机大臣了。
  “既然如此,那你先下去休息吧,等到了天津后你自行上岸入京即可。”邬思道淡淡地说道。
  汪洋一愣,很快就明白过来,然后再朝着皇后李娟儿和太子那边看了一眼,见对方没说话,这才松口气起身行礼告退。
  汪洋走后,邬思道沉咛片刻,对李娟儿道:“娘娘,臣刚才自作主张,还请娘娘见谅。”
  “邬先生做的极好,本宫并无异议。”李娟儿点点头说道。
  “先生,这朝鲜和满清私下勾结,您觉得有这种可能么?”这时候,太子朱伯问了一句。
  邬思道顿时笑道:“太子又如何看呢?”
  “这……。”朱伯想了想道:“父皇曾说,满清狼子野心,高丽棒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一群垃圾,既然全是垃圾,有道是同类相聚,就算勾结也不意外……。”
  “儿!”李娟儿瞬间就皱起了眉头,她没想到朱伯突然间会说这样的话,这话朱怡成倒是的确说过,不过那是在后宫和李娟儿闲聊时讲的。
  朱怡成对满清的痛恨所有人都知道,对于朝鲜的不待见知道的人也不少,要不当年也不会故意打着要教训朝鲜的旗号派舰队北上了。后来更是狠狠敲打了朝鲜一番,使得朝鲜割了济州牧,并派驻军队于朝鲜。
  但作为皇帝,一言一行都需有规矩,就算是朱怡成这样的皇帝平日里虽然有些随意,可需要遵守的礼仪还是必须的。其他的不说,再之前朱怡成发起脾气来还拍着桌子大骂娘西匹呢,这些年来这种脏口已基本不说了,就是为了避免史官到时候给记上一笔,在史书上留下污点。
  谁想到,后宫中的私下之言却被朱伯无意中听了去,而且还记在了心里。更令李娟儿尴尬的是,朱伯面对邬思道的询问直接就把这话给讲了出来。
  朱伯这句话一说完,邬思道先是一愣,似乎也没想到朱伯会是这个答案,随后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太子殿下,这话以后可不能再说了,有违人君之德。”
  朱伯见母亲瞪着眼看着他,顿时也明白自己说错了话,连忙点着头答应。
  邬思道抚着须笑道:“不过太子的话倒也没有讲错,所谓一丘之貉,说的就是这样。满清我们暂且不必去讲,至于朝鲜嘛,呵呵,别看朝鲜表面对我大明恭敬,但实际上其国君臣都非君子。”
  “朝鲜国君以权谋治国,国中臣子又党同伐异,上效下仿可见一斑。如今朝鲜明面上尊我大明为主,但暗中谁都不知他们究竟是如何想的。再加上眼下神州四处基本平定,满清势力即将被彻底驱出长城之内,但在关外满清力量却依旧不弱,再加上满清在关外经营多年,在这种时候私下勾结也不奇怪。”
  “学生明白了。”朱伯似乎有些懂了,用力点着小脑袋答道。
  “好了,再过些时候船就到天津了,娘娘和太子还需准备一下,这件事知道就行,等到了京师,再由皇爷圣裁吧。”
  邬思道这话说完,皇后李娟儿笑着拉着朱伯起了身,然后返回了他们的舱室。至于邬思道却静静坐着,似乎还在考虑着什么问题。
  朝鲜的情况虽然有些意外,但实际上这个情况倒也是情理之中。原本大明之前要求朝鲜割让济州牧并派驻军和大臣,实际是朱怡成故意所为,目的就是要试探一下朝鲜的底线,并且逼迫朝鲜。
  如果能够确凿证明朝鲜和满清的私下活动,拿到真凭实据的话,这件事或许倒也不是什么坏事。熟悉朱怡成的邬思道眉目中渐渐露出了笑意,虽然他不确定朱怡成得知这消息后究竟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但朱怡成内心中会如何想的却已经猜到了三分。
第850章
朝奸
  正如邬思道的猜测那样,当第二日下午时分,由天津登陆的汪洋连夜赶赴京城,随后被朱怡成招进宫中问话,一五一十把情况汇报之后,朱怡成表面上显得雷霆大怒,可实际上却是暗暗高兴。
  当初朝鲜派人来请罪,朱怡成最终只是敲打了朝鲜一番,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其实那时候朱怡成心中早就对朝鲜极度不满,打着要吞并朝鲜的主意。
  不过那时候,满清的势力还很庞大,大明还未占据中原,这天下大势虽然已向大明这边,可毕竟满清还有反扑的力量。何况,罗刹国的出现又使朱怡成极为警惕,对于新明的移民和开拓也在计划之中,大明根本就拿不出更多的力量来对付朝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