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7/656

  实际上,如果能自己当老大的话,谁又想去做别人的小弟呢?贝和诺出于无奈向各部发出了和谈的姿态,意图让贵州混乱的局面平稳下来,这倒正好入了各势力的下怀。
  假如可以暂时停战,对于各方来讲并不是一件坏事,再加上各方也在担心一旦同大明商谈不成,大明突然对自己发起攻击的严重后果,所以当贝和诺的和谈建议通过各渠道告知各方后,无论是赵弘灿还是高进,又或者地方的土司和头人,全都不由得动心起来。
  经过将近一个多月的意见交换,四方总算达成一致,决定找个地方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可怎么谈,又在哪里谈,这就需要商议一下了,原本按照贝和诺的要求,他是打算把商谈的地点设置在贵阳的,可这个条件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各方的反对。
  贵阳是贵州的首府,更是云贵清军的大本营,其他三方势力跑到贵阳去谈判?这不等于羊入虎口?一旦贝和诺当场翻脸又如何是好?
  在三方的反对下,贵阳不在考虑之中,最后在几次商讨后最终把地方定在遵义,这也是高进现在会出现在遵义城外的原因。
第718章
思州田氏
  离遵义成还有五六里地,已经能够看到遵义的城墙了,前进的队伍突然就停了下来。
  等了一会儿,有人跑着来到高进身旁,用着极底的声音告诉他张将军请高进前面去,高进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当即跟着那人朝着队伍前走去,不多时就来到已经下马的张淼面前。
  “王爷,前面就是遵义府了,要不要我先派几个兄弟去探探路再说?”这一次明面上的谈判者是张淼,毕竟他的身份是右相,在高进军中也算得上位高权重,他代表高进部参加这次谈判名正言顺。
  但谁都没想到,实际上高进却也来到了遵义城,而且还是用这种方式乔装打扮,装成了一个普通亲兵的模样。对于高进的这个决定,原本义军中几个重要人物是反对的,尤其是张淼和林娘子等人,但高进却用一番话说服了他们。
  高进告诉大家,这次谈判虽然他没抱太大希望,但是却可以通过这次谈判了解各方势力的情况包括真实意图,再加上遵义府位置重要,如果高进部向打通贵州道路的话,遵义这个地方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他化妆前去,可以就近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好好看一看遵义府的地理位置,以做好之后的准备。
  至于安危问题,高进让大家不用忧虑,这是四方谈判,虽说在清军的地盘上,可是谈判不仅是高进一方势力,还有其他三方势力。大家的势力眼下都差不多,谁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来。
  再加上高进是乔装而行,谁都不认识他,其风险也就更小。一旦真有问题,那么高进也可以借着这逃脱遵义返回其部控制区,所以此次前去应该不会有什么风险。
  就这样,高进说服了众人,这才扮成亲兵偷偷藏在队伍之中。而现在,眼看着遵义府就在眼前,张淼忍不住询问高进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不必如此。”高进平静道:“都已经到了这里,再派人去探路未免得让人小看了我部,让人打起旗帜,正大光明地入城就是。”
  张淼迟疑了下,但很快就点头答应了这个安排,随后交代了下去。这时候高进叮嘱他,从现在开始自己就是普通一员亲兵,有什么时候一切由张淼做主安排,千万不要让人看出破绽来,至于称呼也需注意,就像刚才那样喊他王爷,一旦在城中被人得知,这就多了几分风险。
  张淼连忙称是,见队伍继续准备前进,高进重新回到了刚才队列中,和其他亲兵一般跟随着队伍继续向前。
  小半个时辰后,高进这一行人就来到遵义城门,早就远远见到他们这支队伍的清军已严守已待,同时还有一个看似文官的官员在城门等候着。
  上前一接触,这才得知这个文官是遵义知府,受贵州巡抚刘荫枢的命令来迎接他们。双方交谈了几句后,城门的气氛缓和了许多,由于是来谈判,张淼这支队伍人并不多,仅仅只有百人而已,这也是各方提前商议好的。
  遵义知府亲自领着众人入了城,至于安置的地方也早就安排好了,是位于城内的一处,这处地方除了一个大宅院外,还有几处平房给予张淼的部下暂居,而其他两方势力的安置也在附近不远处。
  作为谈判的主要人物,张淼自然是住进了那处宅院,而大多数亲兵各自进了附近的平房,正好可以围绕着宅院进行保护。至于高进本人,充作张淼的亲随也进了宅院内,等过了好一会儿,张淼把那遵义知府送出门去后,回到堂中只见高进已坐在那边等着了。
  “王爷,据那知府所说,其余各方都已经到了,我部是最后一个到的。”张淼在高进下首先行了个礼,这才开口讲道。
  “赵弘灿那边来的是谁?是郭永么?”高进问。
  张淼顿时笑着摇头道:“郭永如何肯来,代表他来的是一员副总兵和赵弘灿的亲信,似乎是个师爷,具体叫什么名字那知府却也不知。”
  “土司和头人那边呢?”
  “来的是田氏的后人田仁统,还有其他几个头人。”张淼回道。
  贵州一地,原本有四大土司,也正是这四大土司的存在才形成了现在贵州的版图。
  这四大土司分别是水东宋氏、水西安氏、思州田氏、播州杨氏。
  这四大土司的历史悠久,其最早者如水西安氏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而其他几大土司先祖早在唐时就存在了。这些土司在贵州一地把持了几百甚至近千年的地方政权,历朝历代都是当地的土皇帝。
  在前明之时,几大土司分别受中央政府任命为宣慰司之职,同朝廷所派的官员平起平坐,甚至在真正的权利上来讲比朝廷更为强大。
  但俗话说的好,所谓盛极而衰。其中思州田氏在永乐年间就被灭了,至于水东宋氏和播州杨氏亡于明中后期,仅存下来的只有水西安氏。
  可惜的是,水西安氏在二十多年前最后一任家主死后绝嗣,当时的康熙皇帝顺势停袭,使得水西安氏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
  四大土司先后消失,但取而代之却有一些小土司和头人不断出现,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如他们的先祖一般牢牢控制着地方政权。
  其中,又不能不提思州田氏。这支古老的土司家族自被前明灭掉了,其后人隐名埋姓,由田改刘,潜隐他乡,历经几代近二百年,直到清初这才恢复了田姓,随后以一个“金鸭子”的传说遮人耳目,借机回归故里衙院重新复起。
  康熙时期,田氏出了一个人物,这人物就是刚才提到的田仁统,此人考中了武举人,从而由此出仕,然后借用清廷的力量逐渐使其家族开始重兴。十几年的经营,田仁统在地方的势力逐渐庞大,再加上他田氏的特殊身份,更能得到贵州本地各方的支持,就这样渐渐成了气候。
  几年前天下大乱,大明在南方崛起,田仁统敏锐地察觉到了机会,借着这机会他开始暗中招兵买马,聚集了不少力量。等到贵州几方势力混战后,田仁统又一次抓住了机会,联合了十几个小土司和头人组成了联盟,正式打出了思州田氏的旗号,成了贵州地方势力的头面人物。
第719章
微服
  田仁统的野心不小,依靠他在清廷的官员身份作掩护趁势崛起,一开始根本就没引起各方多少注意。而当这股势力逐渐显露出来后,各方这才惊讶地发现他已成了气候,成为贵州地方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虽然从兵力而言田仁统在四方力量中最弱,但要知道他特殊的身份和所联合土司、头人却是贵州统治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人的认可,无论那股势力获得了天下,在贵州的统治都是不安稳的。
  自汉末起一直到现在,中央政府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贵州的地方政权,所谓的王权只不过是这片土地的代表而已,真正掌权的而是他们土司和头人,那怕四土司在之前分别灭亡,可地方势力依旧牢牢握着这一切。
  天下大争,正是田氏复兴的良机。田仁统正是看明白了这点,才会毅然出手,历经百年,又一次打出了思州田氏的大旗。
  也正是因为田仁统的冒起,使得贵州的局势更进一步复杂化,再加上田仁统这人在各方势力左右逢源,不仅拉拢两部清军,同时还和高进部有过接触。除此之外,他甚至还主动联络了大明,开出了只要大明能够支持他,未来田氏就能协助大明统治贵州的条件。
  所以说,正是因为如此,四方势力中兵力最弱的土司派反而是眼下贵州最为安稳的一股力量,毕竟这股力量对于外界的影响要求不大,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有地方的统治基础,无论是谁得了贵州都缺少不了他们,这也是田仁统的底气所在。
  “田仁统居然亲自来了?”高进倒是有些意外,原本他以为田仁统会派手下来遵义,但没想到他居然有这样的胆量亲自前来。
  “遵义府原本就是宣慰司故地所在,自古以来田氏在此地威望甚高,恐怕也是这个原因他才无所畏惧吧。”张淼想了想回道。
  这倒也是,高进微微点头,如果没有半点底气这田仁统也不会如此有胆略。
  对于田仁统,高进并没见过,但之前却接触过田仁统派来的手下。对于白莲教,田仁统的态度有些暧昧,既想和白莲教联手,同时又希望白莲教不要在贵州久留。
  白莲教的教义是各朝各代统治者所不容的,因为白莲教讲究的是众生平等,又提倡建立真空家乡,供奉无生老母。这种教义不仅极能蛊惑人心,同时也会对统治者的统治基础带来极大的危害。
  土司的存在其实和封建帝王没什么区别,用换一句话来形容,土司的势力范围之内,土司的权威和皇帝是一样的。而土司手下的山民,除了小土司和头人之外,其余的都是土司的奴隶,试问有那一个奴隶主愿意看见自己的奴隶被别人蛊惑,从而脱离自己的统治呢?
  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所以相对而言,田仁统看来高进部对于自己的威胁比清军更严重。反之同样也是如此,高进在进军无力后,为了改变状况,在贵州大肆传教,拉拢了一大批当地土人山民,使得其部力量进一步强大,但由于土司的势力横在他的面前,双方因为利益原因时有冲突。
  这种冲突直到双方进行实质性接触后,为了各自目标而初步缓解。眼下就造成了高进部暂缓传教,田仁统方面也不在刻意针对高进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仅仅只是暂时,最终结果会如何还要看这一次遵义的谈判,假如没有谈拢的话,不仅是高进和土司方面的冲突会继续,甚至四方势力还会再一次展开大战。
  高进和张淼聊了一会儿,由于高进他们是最后一个到达的,所以等他们到了后会谈恐怕很快就会开始。前面遵义知府说了,最多后日会在知府衙门进行会谈,明天早些时候会把这件事给最终确定下来。
  这一次明面上的代表是张淼,高进只是隐瞒身份前来。所以张淼这两人会留在此处安心休息,以做好会谈前的准备。不过高进却不会留在这里,既然来到了遵义城,那么他就打算在遵义城内好好转转,一方面是看看这个遵义城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打听一下各方势力的情况,以为后日的会谈提前准备。
  对此,张淼表示这样做似乎有些风险,但依旧被高进说服了。一来高进的身份隐秘,只要张淼等人不说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二来高进这么做也是为了义军,为了这一次谈判。其三那就是万一谈判破裂,遵义府是高进部必然要攻击的目标,提前摸清楚遵义的情况对于之后的军事行动是极其有利的。
  穿着便装,高进和两个亲卫行在遵义的街道上,虽然他们打扮和其他人不同,不过倒也没太引人注目。
  满清一朝,老百姓留着金钱鼠尾来自于剃头令,但其实这个所谓的剃头令针对的仅仅只是汉人而已,也就是说所有汉人必须和满人一样剃去之前的头发,在光秃秃的脑袋上留那么一小撮能穿过铜钱眼的老鼠尾巴。
  贵州一地,汉人虽然不少,但其他民族却更多,就算是在遵义同样也是如此。那些穿着各式民族服装打扮的山民和贵人比比皆是,他们自然不会留那种发型,所以高进和他亲卫在换了一身当地人的衣服后,出去后就变得和其他人没太多区别了。
  一路行来,高进走的不缓把急,他默默留意着遵义城的情况,包括街道的布置,建筑的方向,还有各处城门的情况。
  虽然,有些地方不便接近细看,但对于高进这种长久领兵的人来讲,所看见的这些已经足够他了解到遵义城的防御。
  一个多时辰后,高进不由得暗暗感慨,这遵义城的确名不虚传,怪不得之前会被称为遵义军民府,其城墙高大坚固不算,就连城中的街道和建筑的布置也明显是用来进行巷战防御的。
  先不说能不能破开城门打进城内,就算打了进去,在城中复杂的地形情况下,只要城中守军能够有勇气坚守,依托建筑同敌人周旋几日恐怕不成问题。想到这,高进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目,怪不得他一直听闻遵义城难攻,而他今日亲眼目睹后才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此。
第720章
偶遇
  一路行去,一路琢磨着假如带兵进攻遵义城的话,用那种方式能够更好地破城而入,然后入城又怎么尽快击溃守军彻底掌握城中控制权。
  不知不觉,高进三人来到了一处,刚刚踏入巷口不远,就闻得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
  高进下意识地抬头望去,顺着酒香来处找寻,就见在他几十米外,一个酒楼入了眼中,只见酒楼前挂着三个幌子迎风飘扬,其中一个幌子上写着斗大的醉仙二字。
  这是一间不小的酒楼,说起酒楼外的幌子,这是有讲究的。可不像是后世电影里拍的那样酒楼前仅仅挂个幌子写这一个酒字,以表示酒楼。
  其实,这幌子一般都是酒楼的招牌,比如说这家酒楼挂的幌子写着醉仙二字,这表示这家酒楼极大可能叫醉仙楼或者醉仙居之类。至于为什么要挂三个,那也是有讲究的,三个幌子代表着酒楼的规模,以表示这是一家大酒楼,更是当地比较出名的酒楼,而普通酒楼和小酒楼的话,最多也就是二个幌甚至一个幌,由此就可以分辨出酒楼的级别区别。
  这其实和后世评定星级宾馆差不多,从一颗星到五颗星等级不一,三星以下都是普通旅馆或小宾馆,三星勉强可以称得上宾馆,至于四星五星就是高档宾馆了。而酒楼的等级划分在这时代就是幌子,三个幌子,已是高级酒楼饭店的代表。
  随着阵阵吹来的微风,那股浓郁的酒香极为诱人,闻到这股香味,不仅是高进,就连他身边的两个亲卫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走了这么久,不仅有些脚累,同样也有些肚饿了,高进当即笑着指着酒楼说过去歇息一下,顺便尝尝这里的酒菜,两个亲卫听了顿时两眼放光,脸上露出了期望的神色。
  不过会儿,他们就来到了酒楼前,抬头一看只见这酒楼的牌匾写着醉仙楼三字,看来高进刚才的猜测没有错。
  “几位老客,里面请……。”一个店小二见高进等人在酒楼门口站定,连忙热情地招呼他们。
  高进点点头,迈步走了进去,小二用着浓厚的地方口音把他们带到了二楼,随后领到一张桌前,殷勤地拿抹布先擦拭了一下,随后笑问老客要来些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