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7/656

  面圣当日,岳钟琪特意提前沐浴更衣,时辰未到就早早来到了宫门前等候,等了片刻,一个小黄门把他领进了宫里,岳钟琪微低着头跟着小黄门入了宫,他并没有去看宫中的景色,只是静静跟着小黄门向前走,走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到了哪里,小黄门让岳钟琪在一处稍等一会儿,随后进了殿中禀报。
  很快,令他进殿的声音传来,岳钟琪深吸一口气,再一次整了整衣冠,迈步走入殿中,外面的阳光很亮,而殿里要暗许多,从明处来到暗处令岳钟琪的双眼一时间看不清楚,只感觉依稀有个人影坐在不远处。
  岳钟琪心道这应该就是皇帝了,连忙上前一部跪下磕头道:“降臣岳钟琪拜见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
  话音一出口,岳钟琪心里就道了声糟糕,之前曾逸书同他说的话在一急之下全忘记了,虽然他称谓没错,但如此行礼叩拜分明就是用的满清的礼仪,而不是大明的礼仪。一直听说朱怡成对于满清极为仇视,毕竟朱明天下当初就是被满清所灭,而朱怡成的父祖也死在康熙的手里,如今他这么做肯定会惹得皇帝不满。
  一时间,岳钟琪脑袋里轰隆一声,额头一下子就渗出了汗珠,不知如何是好了。
  伏在地上,岳钟琪一时间不知接下来怎么做,正当他心中忐忑之时,耳边听到一阵脚步声,随后一只手搭住了他的右臂,紧接着一个柔和的声音响起了起来。
  “你就是岳东美?哈哈哈,朕闻名已久,你可是一员虎将啊!来来来,站起身来,让朕好生瞧瞧。”
  顺着朱怡成拽起他右臂的力量,岳钟琪慌忙起身,但他却不敢看面前的皇帝,此时此刻有些束手无策的他站在当场。
  “怎么?堂堂岳大将军纵横沙场,还怕朕不成?抬起头来吧,朕这里没那么多的规矩,总不能来了一趟后岳大将军见了朕却不认识朕的面目,而朕也稀里糊涂不知你岳大将军长得如何吧?”
  朱怡成哈哈大笑着,这句话倒是让岳钟琪慌乱的心平静了许多,岳钟琪这才抬起了头。
  朱怡成面带微笑站在他的面前,相比岳钟琪,朱怡成要高出半个头,但身材却没岳钟琪那么魁梧,不过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朱怡成也不赢弱,一看就是经常练武的那种人。
  这也难怪,毕竟朱怡成是马上天子,一手复兴了大明。只见他身着常服,头戴乌纱善翼冠,面容棱角分明,年龄同岳钟琪相仿,双目炯炯有神,留着短须,更增添了几分天子气度。
  “这就是大明皇帝?”第一次见到朱怡成,岳钟琪心中不由得有些恍惚,虽然他早就知道朱怡成的年龄不大,可正式见面后依旧有些惊讶。相比在面圣之前,他对于的想象有所不同,可是正式见面后却丝毫没有失望,反而第一时间就觉得皇帝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岳钟琪是见过康熙的,康熙的容貌就不说了,康麻子这个外号随着大明那本《清宫密闻录》早就传遍天下,年轻时候的康熙就瘦的和猴一般,更不用说老了的康熙了。
  至于康熙的那些皇子,岳钟琪自然也都见了大半,其中最为熟悉的就是之前的十四阿哥,也就是现在的诚亲王。相比一脸麻子的康熙,康熙的皇子经过后宫的基因改造要稍好一些,可蛮夷底子依旧还在,所以也不怎么样,所谓的英武大多都是臣子奴才的吹捧,同朱怡成相比相差甚远。
  “来来来,坐着说话。”朱怡成就同见了老友一般招呼着岳钟琪,这里是他经常办公的偏殿,之所以在这里召见岳钟琪主要是因为方便。
  同时,在正殿召见从礼仪来讲符合,但皇帝高高在上,臣子站得老远,交谈之间还得扯着嗓子说话,一旦说得轻了对方还听不清楚。再者,对于岳钟琪,朱怡成刚才那句闻名已久的话并非是随便说说的,如果不是重视岳钟琪,朱怡成也不会如此优厚于他,所以把召见的地方摆在偏殿,这也是朱怡成为了笼络岳钟琪的意思。
  偏殿作为办公场所,自然不像正殿,朱怡成随意在椅子上坐下,随后指了指靠着自己最近的另一把椅子让岳钟琪坐。岳钟琪稍稍迟疑了下,就拱手谢过皇帝,随后安安稳稳地坐了下来。
  此时,朱怡成心中微微点了点头,岳钟琪不亢不卑的态度令他满意,毕竟这是明廷而不是清廷,朱怡成从来就不喜欢那种唯唯诺诺只知称罪的磕头虫,更何况这还是一位大将军。
  不过,朱怡成也知道岳钟琪今日第一次面圣心里肯定是紧张的,从他进殿的行礼姿态就能看出,对于这点朱怡成并未在意,等他坐下后朱怡成就随意询问起在中原的部队整编一事,而岳钟琪也就着这话题回秉了起来,随着话题的展开,岳钟琪心中的忐忑也逐渐消除了。
  “你的江北军是当初一手练出来的?”
  “回皇爷,江北军是当年臣在江北绿营的基础上再招募练勇所练,至于粮饷一部分靠的清廷拨给,后来因为清廷逃亡西北,臣只能从漕运上想办法,这才勉强练成了江北军。”
  岳钟琪实话实说道,不过当他说到漕运之事时,不由得顿了顿,神情也有些尴尬。当年为了练江北军,他可没少压榨淮安知府文栋和漕运总督赫寿,不仅把他们两人的老底子给掏了个空,甚至最后还逼迫他们两人无奈反了满清。
  而现在,这两个人却已经和他一样都是大明的臣子了,虽然投靠大明的原因不同,但归根结底说起来也算是殊途同归。
  朱怡成自然知道这件事,所以也未在这上面过多追问,而是转而问起了他当初练兵时候的情况。对此岳钟琪一五一十地讲了讲他岳家所传的带兵之法,虽然这所谓的带兵之法听起来有些玄,可实际上说穿了也无非就是兵法中的练兵几条,只是岳钟琪执行的异常严格和认真而已。
第692章
为何问朕
  朱怡成点点头:“江北军是一支精锐,在江北向来战功卓著,如今江北军归我大明,重新整编为明军一部既是大势所趋,同样也是为天下留下这支百战之军。此次整编,朕的原意并非是要拆散江北军,而是要把他打造成一支更为强大,也更适应先进战法的强军,不知岳将军有何看法?”
  “回皇爷,对于江北军的安排自臣而下无不敬佩,正如皇爷所言,江北军虽强却有其缺陷,如此整编对于江北军是大有好处,何况朝廷并未亏了江北弟兄们,军中将士无不感激皇爷的恩典。”
  摆摆手,朱怡成笑着道:“所谓恩典就不用讲了,这也算是朕的一点私心吧,不过在你看来江北军整编中有无不妥之处?今日君臣对话并非朝堂,朕想听听你心里的话,不必顾虑。”
  岳钟琪迟疑了下,投靠大明后,大明对他的江北军进行整编,要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大明或者说朱怡成的看重,江北军整编进行的还算顺利。
  但有一点,那就是部队今后的未来。作为一支降军,岳钟琪一直在考虑将来这支部队的定位。虽然眼下他依旧是这支部队的统帅,可是朱怡成真的放心把这支部队依旧交到他的手里么?
  入了大明后,岳钟琪自然也了解了一下明军的结构,在入京后曾逸书又同他详细讲解了大明各部的情况,其中他最为关心的兵部和军部自然也在其中。
  大明和满清不同,再加上朱怡成如今又在原有的明军基础上进行了改制,独立于兵部外创建了陆军部和海军部,再加上总参谋部这三大部。至于原来的五军都督府也依旧存在,所以导致大明兵制已和之前大不相同。
  按照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的祖制,实际上五军都督府才是军方最高的权利机构,但在后来勋贵没落,五军都督府成了虚衔,实权逐渐就落到了兵部手里。
  之后,大明皇帝为了同文官争夺兵权,又逐步以御马监等机构再一步分去了五军都督府的权利,最终导致京营直接被皇帝掌握,而地方部队却在兵部控制之下的奇怪格局。
  等到前明末年,天下大乱,军头开始崛起。朝廷也失去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兵部的权利同样大不如前。至于所谓的京营更是不堪重用,听起来似乎不错,但早就是一个空架子了。
  而朱怡成对军事上面的改革看起来似乎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制,也就是重新划分对军队的控制,似乎有一些太祖皇帝时候的迹象。其中有一点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朱怡成在正式监国之前就已经自任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之职,并以大都督之名正式开府建衙。
  由此可见,朱怡成亲任大都督不仅是提升了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了权利,而且直到现在皇帝依旧还兼任大都督之职,更表明了五军都督府的重要性。
  再加上对于兵部的改制和陆军部、海军部、总参谋部的设立,使得军方一共拥有四大军事机构,但这些军事机构的智能各不相同,相互之间既有关联又有着牵制。
  换而言之,用后世的目光来看,五军都督府就等于是三军统帅部,或者说类似三德子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怡成也就是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元首。
  而兵部自然就是战争部或者说是后世的国防部,至于陆军部、海军部和总参谋部那就不同解释的,从自面上就能看出这些部门的职权范围。
  这些改制,正是朱怡成参考后世的军事机构进行的调整,从目前情况来看运行也算不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或许十几年后,朱怡成就能以此循序渐进,彻底完成整个大明的军事结构确定,从而彻底消除之前的弊端。
  当岳钟琪搞明白大明的军制结构后,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也不得不承认朱怡成搞的这一套的确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大明在这一套制度中不仅消除了军阀可能出现的迹象,同时也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力。
  但是,这么一来,岳钟琪要想再继续执掌江北军的军权就难得多了,所以这也是他所顾虑的,虽然他知道作为降将,明廷极有可能会把他调任其他职位,甚至不再直接领兵也是有可能的,对此岳钟琪有过心理准备,但他内心深处却依旧想带兵,可是这些话却不能说出口,一旦讲了出来被皇帝误会他有野心就不好了。
  “整编一事臣并无觉得不妥,正如臣刚才所言,我大明自有大明的规矩,不过臣只想求皇爷一个恩典。”斟酌再三,岳钟琪终于开口道。
  见朱怡成并未有不悦的表情,岳钟琪继续道:“臣那些部下都是纯粹的军人,有些人虽然职位不高,但在战场上敢杀敢拼,虽当年在臣麾下做了些错事,但罪在罪臣,他们仅仅听命行事而已。所以臣斗胆恳请陛下在军中给他们一条出路,以尽其用。”
  “这个……。”朱怡成迟疑了下,用着疑惑的目光打量了下岳钟琪,随后摇头道:“岳将军这要求朕很难办呀……。”
  岳钟琪心中顿时一沉,连忙起身道:“罪臣自知此事让陛下为难了,但罪臣依旧斗胆恳请,还望陛下恩准。”
  朱怡成依旧摇了摇头,这让岳钟琪的心沉到了底,他不由得心中苦涩,难道说正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等到整编完成后,他的那些部下就会被逐一驱出军中,最终落得惨淡下场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他们的将军,自己就算是在朝中再居高位又如何?他岳钟琪从来不是出卖兄弟换取荣华富贵之人,正当他心中毅然,准备再肯求皇帝,那怕用自己的前途来换取这些兄弟未来也在所不惜时,朱怡成终于说话了。
  “岳将军,朕是皇帝,虽说朕如今兼着五军大都督的职,可是这些人的使用朕不可能逐一过问,朕定的规矩朕自然不能破坏。大明军制有着大明的规矩,他们如何安置,如何使用自然有他们的主官负责,岳将军作为江北军主将,这事应该由将军自行安置,何必来问朕呢?”
第693章
用将
  岳钟琪顿时一愣,紧接着见到朱怡成嘴角挂着的那笑意瞬间就明白过来了。
  “皇爷……。”
  朱怡成微微点头,笑道:“岳将军不会以为朕会把你这员名将弃置不用吧?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可惜?”
  岳钟琪呆呆地看着朱怡成,身体微微颤抖,双眼却变得亮了起来。在来京之前,岳钟琪已做好了在京师坐冷板凳的打算,虽说他对于中原战场有功,可从岳钟琪当时的举动而言,实际上并不算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在决定投靠大明之前岳钟琪就清醒地分析了中原战局,在他看来清军和明军的力量对比已完全转换,占据天时地利的明军虽然总兵力比清军少,但更强。缺乏后勤、士气低落、各自为战的清军失败已是注定。
  就算岳钟琪再有惊天纬地的才能,他也不可能把清军带上胜利的道路,何况那时候的岳钟琪因为江北之战原因已得罪了诚亲王等人,处境极其尴尬。
  再加上之前多次同明军作战,岳钟琪部杀了不少义军和明军,尤其是汤庄一战差一点儿就扭转了整个江北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岳钟琪投明,就算大明为显其宽宏大度依旧给他高位厚禄又如何?难道还敢让他继续执掌重兵不成?
  这就是降将的尴尬,对此岳钟琪早就有所准备。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朱怡成居然当面告诉自己,他岳钟琪依旧还有统兵之权,甚至还继续把江北军交给他统帅,这令岳钟琪心中百感交际。
  “臣谢皇爷天恩……。”这一次,岳钟琪是真心诚意地对着朱怡成叩首,同时又道:“皇爷之气度令臣钦佩万分,臣更是感激不尽,但臣恳请皇爷收回成命。”
  “哦,这是为何?”
  岳钟琪迟疑了下说出了他的顾虑,无非就是他是降将,再加上之前又在四川、江北等战场一直为满清效力,手上沾了不少义军和明军的血。眼下虽然已弃暗投明,可是地位尴尬。在这种情况下,朱怡成再对他如此重用恐怕不合适,为了大明朝廷,也是为大明皇帝着想,他岳钟琪觉得自己还是担任虚职更合适些。
  听到岳钟琪这番说词,朱怡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对于这些,朱怡成根本就不在乎,自他复兴大明以来,用人一直都是唯才是用,从不考虑什么出身。
  其他的不说,就说降将吧,大明军中的降将还少么?除了董大山、王东、马功成这些最初就跟着朱怡成的这些人外,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中降将多了去了。更何况如今的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当年还是满清的知县呢,如今也不是在大明位及人臣?
  而岳钟琪所顾虑的当初在满清那边带兵杀了不少义军和明军,这些朱怡成也不在意。毕竟那时候各为其主,在战场上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何况岳钟琪当初的战绩辉煌,不也证明了他一个难得的军事天才么?假如说岳钟琪在满清时期是庸庸碌碌之辈,那么朱怡成又如何会看重于他?更不用说给予他如此的权利了。
  把岳钟琪叫到南京面圣,朱怡成一是想亲眼见一见这个赫赫有名的岳大将军,二来也是要安抚一下岳钟琪。果然不出所料,岳钟琪性格谨慎,在面圣之时得知明廷要继续重用于他时感激之余又忐忑不安,这反而更坚定了朱怡成用他的决心。
  虽然如今大明的名将不少,可是真正能够独当一面,拥有战略目光的将领却寥寥无几。比如说朱一贵、杨勖甚至林建章等人,作为执行者他们没有丝毫问题,但是为将同为帅不同,为将者只需要考虑战役的胜负,而为帅者却要放眼天下,而岳钟琪恰恰就是后者,这样的人才朱怡成怎么会任其浪费呢?
  当得知朱怡成那些话并非是试探,而是真正要大用自己的时候,岳钟琪心中的最后一丝怀疑也彻底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
  此时此刻,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父亲去世前对他说的那番话,更明白了为什么在满清占据中原近百年的时间内,早就灭亡的大明为何会在朱怡成的手中死灰复燃,重新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开始复兴。
  有君如此,这天下如何不平?
  心悦诚服的岳钟琪再一次叩谢圣恩,等他起身,朱怡成笑呵呵地让他坐下,继续聊了起来。
  岳钟琪这一次面圣在宫中足足呆了半日,甚至连午间也是朱怡成留他在宫中陪皇帝用的膳,如此的待遇和如此长的时间在大明是极为少见的,这足以看得出朱怡成对岳钟琪的重视。
  君臣之间说了不少的话,朱怡成甚至兴致勃勃地询问当年岳钟琪是如何平定四川的经过,还对于当时江北的汤庄一战岳钟琪又是如何谋划的极为感兴趣。对此岳钟琪也不隐瞒,当着皇帝的面仔细讲解了起来,为了直观些,朱怡成还特意让人取来地图在偏殿展开,让他面对地图讲解,坐在一旁听得是津津有味。
  最后岳钟琪离开之前,朱怡成告诉岳钟琪先在京师呆上一段日子,毕竟他刚入明军不久,对于明军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而且如今大明军方的规矩,凡是一定级别的军官都需要进入专门的军校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随后再入总参谋部一些日子随后才能正式任命。
  岳钟琪虽然是天下闻名的将军,可是现在大明的战争方式已经同最初有所变化,随着热兵器的不断发展,明军无论从士兵训练还是指挥方式,或者说整体战术等等都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