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656

  在这一年的五月,神州大地发生了两件重大的时间,这一件自然就是万人瞩目的中原大战。
  这场决定中原最终鹿死谁手的战役,如果从最初准备开始,前后延续了将近一年,而真正爆发和决定这场战役胜负却只有不到两个月而已。
  三月底,明军先一步拉开战争的帷幕,分别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明军精锐的南北两大军事集团几乎同时朝中原发起进攻,由于黄河的枯水期是每年的四到六月,也就是说从头至尾明军要打赢这一场战役,所拥有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月左右。
  倒也不是过了六月就没办法再打下去了,但是谁又能保证被逼到绝境的清军不会在黄河上做文章?所以,明军从一开始所定下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以彻底解决中原问题。
  准备将近一年的明军从一开始就有着异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南北两大军事集团也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不断压迫清军的生存空间。尤其是北方战场,林建章以重兵猛攻开封北岸,同时派出最精锐的新军对黄河以北的清军进行破袭战,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连续占领了安阳、汤阴、鹤壁、新乡一线,一口气打到了黄河北岸。
  至于南方战场,主要集中在南阳一带,明军同清军在南阳展开激烈的战斗,虽然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由于南阳的地势和其重要性,清军疯狂地死守南阳不退,甚至还从其他地方调动兵力增援南阳,以确保南阳的稳固。
  但是,清军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徒劳无益的,杨勖在其主力久攻南阳未果的情况下果断调整了战术,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同时派出部队绕过南阳,拿下了方城,方城一下,几乎等于截断了南阳清军同隆科多大军的衔接处,打中了清军的七寸,再随着增援的清军被明军在野外歼灭,当消息传至南阳时,南阳清军顿时士气低落,再无坚守之心。
  不过这时候,中原的清军依旧有数十万兵力,从其实力来讲尤可一战。可谁都没有想到,正当清军焦头烂额,意图想办法扭转局面的时候,阜阳的岳钟琪部突然间易帜了。
  岳升龙到达阜阳后不久就重病去世,得知消息的隆科多和郭亲王等人第一时间派人送去了帛金和问候,对于岳钟琪更是好生安抚,同时表示会尽快上奏朝廷,大力表彰岳升龙的功绩,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定会给予岳老将军身后之荣,希望岳钟琪切不要太过悲哀,一切当以国事为重。
  对此,岳钟琪表现的极为正常,在悲痛之中谢过朝廷和两位,并且表示岳家向来以忠义传家,定不负朝廷期望,等后事办理完之后,他就会领兵西进,同大军汇合。
  这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也让隆科多和郭亲王松了口气,并且为了让岳钟琪打消后顾之忧,隆科多还亲自去信给诚亲王,信中的意思无非是让诚亲王不要再拿江北之败追究责任,毕竟江北之战的变化主要责任并非是岳钟琪,淮安丢失,岳钟琪当时已做了极大努力,不过战事变化太快,他撤出江北也是无可奈何的。
  对于此信,诚亲王并没有回复,可是他同样没有再提江北之败的话了。隆科多得知这消息后心里松了口气,诚亲王虽然心高气傲,不过他不是没脑子的人,如今中原战局正是用人之时,对于岳钟琪这样手握重兵的将领再也前嫌也必须放到一边。
  岳升龙的丧事并不繁琐,过了头七后,岳钟琪就把遗体封棺,至于下葬自然要等到将来抚灵归乡才可。做完这些,岳钟琪就下令聚集手下将领,讨论西进合军之事,但谁都没想到,就在这时候,他摆下了场鸿门宴,借着讨论军事的由头把所有中级军官全招了过来,随后开始发动。
  这场鸿门宴可谓腥风血雨,十几个并非岳钟琪嫡系,或者原本就是满员的军官直接被他拿下,一网打尽直接拉出去砍掉了脑袋。而同时,他的心腹手下以最快的速度接管了这些人的部队,并对于部队中的满人同样实施了清理。
  当然,普通满人的清理就要温和许多,仅仅只是把这些人关押了起来。这也是考虑到下级部队中满人数量并不多的缘故,毕竟他的部队是以绿营和练勇为基础的,而在这里面的满人很多一部分也仅仅只是当兵混口饭吃的普通人。
  由于岳钟琪发动突然,行事果断,直到做完这一切后都未走露消息。随后,他直接领兵西出阜阳,朝着河南腹地而去。正当清军以为岳钟琪部是同主力汇合,根本就没丝毫防范的时候,岳钟琪打着清军的旗号直接一路西进,开到了汝宁府。
  得知大军来援,汝宁府的清军很高兴地主动打开了城门,并拿出牛羊鸡鸭劳军,可入城后,前一刻还笑容满面的岳钟琪瞬间就翻了脸,仅仅半日时间就控制住了汝宁府,同时又一口吞掉了在汝宁的一万多清军绿营。
  随后,岳钟琪正式在汝宁易帜,全军上下割辫蓄发,向天下宣告他就此弃暗投明。
  当此消息传出后,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中原清军士气大跌,而隆科多、郭亲王、诚亲王等人更是如五雷轰顶,一时间全傻了眼。
  要知道岳钟琪部拥兵数万,而且其部战斗力极强,是清军的精锐部队。而且岳钟琪此人又是不世的名将,除江北的淮安之变外,可以说他从军以来未尝一败,在清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眼下,中原之战正在紧要关头,被寄于厚望的岳钟琪在这种时候突然投靠了大明,再加上他眼下又占了汝宁,汝宁乃河南腹地的门户,汝宁一丢,整个中原等于完全对明军敞开了,这给予清军的打击是致命的。
  岳钟琪易帜后仅仅三日,中原战局急转直下,清军已再无决战的勇气。这时候,如果再继续打下去,非但无法扭转战局,就连在中原的数十万清军精锐也将被明军全部消灭。
  鉴于此,清军最终选择了撤退,幸好这时候明军还未彻底拿下南阳,清军趁着这机会快速西撤,意图由西入川,随后以川中复杂的地形挡住明军的去路。
第650章
漠北
  但这时候,明军那里能轻易放虎归山?岳钟琪易帜的消息传来,士气大振的明军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无论是北边的林建章还是南边的杨勖,他们心里都清楚决定性的一战就在眼前了。
  当清军还未来得及全线撤退时,明军就先一步发起了全线攻击,同时岳钟琪在汝宁易帜后也未按兵不动,他率军从汝宁出,兵分两路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直取许昌和南阳两地。
  这样一来,清军哪里抵挡得住?所谓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的清军虽依有数十万大军,但已无能为力。除了隆科多等人所领的亲军部队外,其余驻扎在各处的清军几乎是望风而降。
  经过十数日的战斗,中原大战最终以清军的惨败为结局,最后侥幸逃脱的清军只有四万多人,其余几十万大军全丢在了中原。而随着这一战的结束,可以说大明已经彻底解决了中原问题,从而控制了大半个神州之地,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形势上,已完成了取清而代之的目标。
  中原大战的结果令天下人震惊不已,大明之强大有目共睹,天下归于大明再无任何异议。在南京的朱怡成得知战胜的消息后,虽然他自开战以来就坚信不移明军必胜清军必败,可真正的结果传来后依旧是兴奋不已。
  兴高采烈的朱怡成第一时间就去太庙告慰列祖列宗,同时又昭告天下此战之胜,举国同庆。
  之后,朱怡成又对于中原之战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尤其对于在紧要关头易帜的岳钟琪更是大大方方直接封了他一个侯爵之位。对于岳钟琪此人,当初朱怡成一直想求而求之不得,谁想到阴差阳错如今他却成了大明的将领,得到岳钟琪的意外之喜,更让朱怡成心中乐开了花,并下旨让岳钟琪尽快来京,他要好好瞧一瞧这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人物。
  不过,朱怡成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大明上下为中原之战结果兴高采烈的时候,他突然间就接到了锦衣卫从北方传来的急报。而这个急报让他顿时惊出了一身汗,看完后第一时间就召集军机大臣入宫,紧急商讨北方的变局。
  几乎在中原之战转折点的关键时刻,北方,也就是漠北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根据锦衣卫的急报所说,前些时候突然间消失的察哈尔清军主力出现在漠北,在谁都没有想到的情况下,清军以雷霆万钧的姿态朝着漠北三部下了手。
  按理说,在草原作战极难全歼对方,毕竟草原上的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靠着战马就算打不过也可以跑,可谁想到清军这一次是处心积虑,早就暗中联合了其余蒙古各部,提前封锁了漠北到漠南和至科尔沁的各处。
  更重要的是,出兵的不仅只有清军,还有其余蒙古各部,似乎是早就联合在了一起,打着瓜分漠北的主意。在蒙古人的带领下,清军首先朝着漠北三部中实力最强大的土谢图汗部下手,根本就没察觉到危险来临的土谢图汗部直到清军逼近的一刻才醒悟过来,可到那时候自以为聪明的土谢图汗还只是以为清军是来问罪而已,并没想到清军的真正目的。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战争开始之前,这位聪明人,也就是土谢图汗居然被一个不起眼的牧民给杀了,而且还是当着许多人的面前被砍下了脑袋。而这个牧民杀了土谢图汗后当众宣布他的身份是扎萨克图汗的外孙巴拉,这一下子令所有蒙古人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土谢图汗一死,原本就没什么准备的土谢图汗部瞬间陷入了混乱之中,而这时候清军也开始了攻击。整个土谢图汗部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搞明白了清军的真正目的,但此时已晚,清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土谢图汗部虽然骁勇善战,但在这种情况下已无力回天。
  仅仅两日,若大的土谢图汗部就土崩瓦解,等解决了土谢图汗部后,清军马不停蹄地继续朝着其余两部发起了攻击,而这时候得知土谢图汗部败亡消息的其余两部闻讯大恐,虽然他们依旧拥有一定的实力,但要同联合了其余蒙古各部,并且并吞了土谢图汗部的清军交手却几无半丝胜算。
  尤其是在这时候,罗刹国的部队也同时出现了,在同土谢图汗部的战斗中,这支几千人的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蒙古人引以为傲的骑兵根本无法突破罗刹人的枪林弹雨。
  随着罗刹兵的出现,本就士气低落毫无准备的漠北三部败亡已是注定,最终为了保存其部,其余两部在眼看着无法战胜,又逃不出去的情况下自搏投降,自此强大一时的漠北三部被以雷霆万钧之势扫进了旧纸堆了,从而成为了历史。
  解决完漠北三部后,清军论功行赏,并且瓜分漠北草原。对于三部的人口清军抽了近半青壮编入其部,其余的全部由参战的蒙古各部和罗刹方面一起瓜分。而漠北草原,靠近东边的一块给了科尔沁等部,靠近南边的一块分给了其余各部。至于其他大部分地区,自然是由参战的罗刹国获得,这也算是当初清廷和罗刹合作的协议之一。
  而漠北三部的牛养等家畜,大部分也被清军征为军用,要知道眼下西北干旱越演越烈,清军的补给并不充裕,有了这些牛羊作为补充,能够大大缓解清军的后勤压力。
  在漠北同清军合兵,并且解决漠北蒙古三部的罗刹部队是切尔卡斯基公爵的精锐部队,其部拥有五千多人,如果再加上别列科夫的部队,那么总兵力就超过了六千多人。
  再加上现在在漠北获得的“巨额红利”,罗刹国方面一下子就拥有了六七万人的不小势力,当然这大部分都是蒙古人,不过对于罗刹国来讲这不重要,只要帝国的士兵脚踏之下,这些人自然就是帝国的子民,而且拥有这些蒙古人也更利于他们在这里的统治和发展。
第651章
请罪
  罗刹国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原属于漠北三部的大片土地,这对于一直热衷于开拓领土的罗刹国而言是一场不亚于击败瑞典的胜利。
  除此之外,罗刹国在获得土地的同时还获得了原本属于漠北三部的人口,这六七万牧民除去老弱病残外,还能挑出近万青壮,而且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天生就是骑兵,把这些人集结起来稍加训练,那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再加上罗刹国原本拥有的兵力,其总兵力一下子接近了两万。
  由此,罗刹国从一个外来者摇身一变就成了这里的统治者,更借着收编的牧民获得了稳定的战兵来源。对于游牧民族的使用,罗刹国是有其传统的,早在莫斯科大公时期,被蒙古帝国所征服的罗刹人就开始同游牧民族打起了交道,而随着当年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后来崩溃,莫斯科大公也开始崛起,东讨西战,逐渐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后来的沙皇俄国,而在这百多年中,那些失去家园的游牧民族也为罗刹人所利用,成为了沙皇开疆拓土的尖锐锋矛。
  这些游牧民族,其中不仅有失去家园的突厥人、白人,更多的是那些随着蒙古帝国崩溃后遗留当地的牧民。他们为了生存,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并以哥萨克人自称。
  哥萨克人,这个称呼来自于突厥语,可以翻译成“自由的人”或者“勇敢的人”。所以,在现在的罗刹人眼里,这些被归为己用的漠北三部牧民就是新的哥萨克人,再加上如今的罗刹国中同样有着蒙古部落的存在,如今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就是蒙古部落的一族,其族最早可以追叙至成吉思汗时期的王罕部。
  由于清军对漠北三部的突然下手,再加上北方蒙古各部的落井下石,使得失去自己部落、草原、牛羊的三部牧民对于满清和其他蒙古部落内心充满了仇恨。虽然罗刹人同样在这场盛宴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甚至在最终的瓜分之下,漠北草原的大部分区域全部被罗刹人所拿走,不过对于这种情况罗刹人早就有所准备,切尔卡斯基公爵是一个政治老道颇有手段的人物,接受了这些“胜利品”后,适当地给予了这些蒙古牧民“承诺和宽容”,很快就赢得了许多头脑简单的牧民信任。
  更重要的是,在随后因为瓜分草原,一些蒙古部落试图进一步多获得漠北草水肥美的区域,但被罗刹方面以极其强硬和坚决的姿态顶了回去,为了保护在这些区域的牧民,罗刹人甚至还不惜同之前战在一条战壕的盟友翻脸,更以刀枪相见。蒙古人,一向崇拜英雄,罗刹人的举动赢得了这些牧民的拥护,使得罗刹国能够通过这些牧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初步控制住了这片新的领土。
  而在漠北尘埃落定,各方大肆分赃的同时,关于漠北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一直关注北方清军动向的锦衣卫自然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随后紧急向南京汇报。
  殿中,五位军机大臣已全部来到,当众人看完锦衣卫的军报后,一时间都未说话,而大多数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坐在右边第一的董大山,毕竟董大山执掌陆军,之前也是因为罗刹人在怀安出现的原因亲去了北京城,如今漠北出了这样大的事,自然要看他的意见。
  在入宫之前,董大山的心情是异常不错,要知道中原之战已经结束,明军赢得了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随着中原之战的落下帷幕,山东、江北、安徽、河南等地全部落入大明之手,随着这些地区的收复,可以说使得大明已经完全占有了神州天下的七成领土,而且南北更连成了一片,使得大明真正确立了中央帝国的格局。
  在董大山看来,接下来就是着手进攻西北、西南和东北这三处了,以清军眼下的情况来看,明军应该花不了太大力气,也许等到明年的时候,满清就能彻底覆灭,作为军中第一人的他自然也能名留青史,同当年的常遇春、徐达一般为后人所景仰。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刚一入宫就听到了如此消息。就在中原之战刚刚结束的同时,千里之外的漠北居然出了这样大的事。对于漠北三部,董大山并不以为然,可是如今清军一口气吞掉了漠北三部,并且联合了其他蒙古部落,更位惊愕的是罗刹国还大举进军,直接把大军开到了漠北,这就令人震惊了。
  “皇爷,臣请罪!”董大山二话不说站起身,朝着朱怡成跪下道:“臣身为军机,执掌兵部,不明敌情,至使清贼同北方蒙古各部联合,此外罗刹之事臣有负皇爷期望,臣愿意辞去军机大臣之职去北方效力,以为皇爷安定北方局势,恳请皇爷恩准……。”
  冷冷看着董大山,说实话现在的朱怡成的心情糟糕透了,对于罗刹国那边他当初就觉得不对劲,特意让董大山去处理这件事,同时还派出了锦衣卫指挥使张冉。
  之后,核查的消息表示罗刹国暂时不为惧也,再加上董大山拍着胸口保证北方一切安定,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安排。至于锦衣卫那边也是信誓旦旦,这才让朱怡成稍稍放下心。
  可现在才过了多久?漠北就出了这样的大事?眼下,吞并了漠北三部的清军实力顿时大增,再加上清廷利用漠北三部为利联合了其他蒙古各部,使得北方清军重兵云集。
  更让朱怡成愤怒的是罗刹国,虽然眼下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可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此次罗刹国已正式出兵,其兵力很可能有万人左右。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突然间就出现在大明的北方,而且还吞掉了漠北大片草原,这不能不让朱怡成火冒三丈。
  整个漠北大部落到了罗刹国之手,这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后世的外蒙古就是如今的漠北草原,而在原来的历史上,一直到二战后期,外蒙古才在当初苏联的支持下分裂出国土,可是如今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居然被现在罗刹人以这种方式轻易占领。
第652章
愤怒
  一直以来,朱怡成都以名君自誉,在他心里,能够在这个时代复明成功,同时带领崭新的大明一步步走到如今地步,是让他尤其自豪的。
  可以说,等到神州尽复之时,他的功绩已不亚于当年的朱元璋了,甚至还有再造中华的美誉。而且在朱怡成自己的内心中,他觉得自己能够超过朱元璋为后人铭记,因为他有着比朱元璋更远大的理想和目光,在他的手中,如今的大明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初型,科技进步、商贸发达,重视海洋,何况还有了北美新明的领土,如此发展下去,等到数十年后,朱怡成坚信大明会成为世界霸主,他也必然会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从而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原大战的结果,让朱怡成更为对这个目标充满了信心,可是漠北的消息却如同一盆冷水一般浇得他透心凉。尤其是漠北丢失,罗刹国占据漠北,这让朱怡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说大明还没彻底收复神州,漠北也还不属于大明目前的地盘,可是朱怡成一直都认为无论是长城内外,这些区域都是大明的疆土,大明的疆土是绝对不允许其他人染指的,罗刹国的这种举动已触及了朱怡成的底线。
  说句实话,眼下的朱怡成恨不能把面前这几个军机大臣全臭骂一通,尤其是跪在自己面前的董大山。你董大山当初不是说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么?对了,还有锦衣卫的张冉!这时候朱怡成才发现自己忘记把张冉这个混蛋喊来了,这两个家伙亏得自己当初早就提醒了他们,可现在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
  听到董大山自请罪责,朱怡成第一反应就是想答应下来,并且把他丢到北边去领兵,带着部队给自己把漠北打回来。可是,长期的帝王生涯,使得朱怡成最终还是忍住了怒气,内心谨慎考虑起来。
  说句实话,漠北之变归根结底也怪不得董大山,就如同前面所说的那样,虽然当初朱怡成就有所警觉,可毕竟漠北不是大明的地盘,再加上这件事以目前的情报来看,分明就是满清为了对付大明出卖了漠北,从而借此获得了罗刹国的正式出兵。
  这种事不要说董大山和张冉了,就换其他人也是无能为力。何况谁又能想得到,满清居然会如此行事?但仔细想想又是必然的,对于满清而言,无论是长城内外的国土,其实都并非他们的祖地,当年满清趁着明末大乱的机会侥幸窃取了神州天下,而现在用区区漠北来换取中原的统治,这些以满清贵族的嘴脸完全干得出。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还真是一脉相承啊!
  想到这,朱怡成顿时发出了阵阵冷笑,董大山把脑袋更底了几分,伏在地上丝毫不敢抬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