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656

  马长宝这番话倒不是要打压殷雄,毕竟作为一个归化士兵,殷雄的确有他所说的问题,就算立下功劳,如一下子提拔太高,这对于他将来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马长宝思来想去,觉得以队长之职是最合适的,一来可以让殷雄完成从士兵到军官的跨越,二来也可以让他在队长的位置上逐渐学会如何指挥作战。至于军衔的问题,只要殷雄有能力,再加上一定时间的培养,将来自然有大把的机会。
第599章
人心
  “你这么说倒也不是没有道理。”潘梦园笑笑,接着话锋一转道:“如是普通士卒,你如此安排没任何问题,可是殷雄不同,他是归化士卒!”
  同马长宝不一样,作为总督的潘梦园不仅要从军事方面考虑,还要从政治点出发。尤其是他着重点出了殷雄不同普通明军士卒的身份,他是一个印地安归化士卒。
  仅次一点,重赏殷雄就一点不为过。虽说大战已尘埃落定,明军基本扫平了四周的印地安部落,就算有漏网之鱼也不为患。但是,此战虽使新明从移民和扩张上得到了稳定,可同样也带来了其他问题。
  首先,明军的大胜使得周边印地安部落为之胆寒,如此强大的联军都被明军轻而易举地消灭了,那么一旦明军向他们下手,直接并吞和消灭他们的部落将如何?其次,虽说这些部落和联合反抗的印地安部落不是同一部落,但同作为印地安人,难免有兔死狐悲的感受。再加上明军在此时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力量,那些还未完全归化印地安人是否还会保持原来的心态,谁都无法预料。
  在这种情况下,把立下大功的殷雄抬出来,作为一个典型,这也是新明方面给印地安人释放的一个信号。这即能让这些印地安人消除心中的顾虑,同时也可以借此收拢归化印地安人的人心。更重要的是,殷雄的升迁还给了许多印地安人一个榜样,告诉他们,只要你们自认为明人,能为大明作战或者在其他方面出力,履行一个明人的义务,那么大明必然会一视同仁。
  这点,正潘梦园所考虑到的,所以无论殷雄的功劳是否符合,或者说他的能力是否可以达到独立统兵的程度,这份嘉奖是必须的。
  见马长宝若有所思的表情,潘梦园知道他有些明白过来了,当即笑着说道:“再说,一个区区哨长又如何?相比收拢这些人心完全值得。何况本督见殷雄此人不仅是可造之才,更是骑兵的好手,当步军哨长或许不合格,可训练一下担任骑兵的哨长倒是最合适不过的。”
  这句话顿时提醒了马长宝,此战过后,他对此战的经过仔细琢磨了下,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如果不是殷雄意外砍了疯狗的脑袋,那么这场仗最终打成什么样子连他心里都没把握。
  从训练和装备,再到战术和指挥,明军不知要超过那些乌合之众的印地安人多少倍,但是不要忘记,印地安联军的主力是骑兵,面对骑兵,步军从先天就有着不足。
  虽说马长宝在开战前和开战中无论是准备还是指挥都极为得当,可面对如此多的骑兵,明军在一开始大占上风的情况下还是吃了不小的亏,伤亡三成,其中还包括了好几个基层军官,这足以看出了明军的问题所在。
  相比印地安联军,明军一是没能达到像新军一样的全火器配置,无法形成密集而连续性地打击。新明的明军中装备的火器仅只有一部分,并非作为真正主力而使用,充其量只是协助。
  二是明军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虽说在新明的明军不像本土的明军,战马对于他们来讲并不缺少。在新明许多地方,都存在着野马群,这些野马群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而且都是上好的战马血统。
  但是就算有这么多的野马,明军要在短时间内组成成大建制的骑兵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野马不是圈养的战马,要捕获它们并不容易,而且就算是捕获了,训服野马成为战马也需要许多时间,然后再加上骑兵的训练、装备等等,打造一支强大骑兵并不容易。
  所以直到现在,新明的骑兵加起来也不过不到千骑,这千骑还是分散在各军之中。就像马长宝的话,整团配备的骑兵也不过仅仅两哨而已,之前的交战假如不是他拥有这两哨骑兵,恐怕不仅会被印地安联军脱逃的机会,甚至连彻底战胜也不一定能做到。
  但现在不同了,平夷城一战,明军不仅歼灭了印地安联军,同时还从此战中得到了大量合格的战马。除去在战场上被大炮和火枪还有其他武器射杀、射伤的战马外,最后打扫完战场,明军获得了三千多匹完好无损的战马。
  有了这么多战马,明军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组建一个完整的骑兵团,等这个骑兵团组建完毕,那么明军在新明的最后一块短板就不再存在了。到时候以明军的实力,不要说之前那万余印地安联军了,就算有再多一倍的敌人应付起来都是轻而易举的。
  当然,要组建这么一支骑兵部队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目前新明的军队人数已近万,相比整个移民数量来讲这支军队的人数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从移民中抽调人员加入骑兵,这就成了本末倒置的举动,所以潘梦园必须要在下一批移民到达之后才能正式组建,而现在殷雄的这件事启发了他,作为原本就精通骑术的印地安人来讲,他们几乎是天生的骑手,那么就不如直接从归化的印地安人中招募骑兵。
  潘梦园的想法令马长宝茅塞顿开,顿时表示赞同。之后,潘梦园以总督的名义下令,马长宝暂时卸任原团长的职务,改任新组建的骑兵团团长之职,同时负责骑兵团的整编和训练一应工作。
  殷雄,这个原本在部落中被他人所嘲笑,甚至被称之为“乳浪”的小子,由于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大功,一跃从大头兵就成了新建骑兵团的哨长,从而跨入了正式军官的行列。
  不仅如此,为了表彰殷雄的功绩,总督府还授以他一级战斗勋章,这是一枚以新明政府颁发的勋章,以用来表彰在战斗中立功的英雄。一级战斗勋章,是战斗勋章中最高的级别,同样也代表着获得这枚勋章主人的英雄和功绩,殷雄是第一个获得这枚勋章的人,也是到此为止唯一获得者,拥有它不仅有着足够的荣耀,同样还有着类似于民爵的特权,不要说那些印地安归化者了,就连真正大明人听到这件事后都羡慕不已。
  正是有了殷雄作为代表,再加上新明各级政府和军方在总督府的授意下大力宣传,使得原本因为战胜印地安联军使得其他印地安部落心中惶惶瞬间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对此无比的羡慕和渴望。
  所以当新组建的骑兵团明确表示要在印地安归化者之间挑选合适的骑兵时,仅仅三日,招兵处就已人山人海,无数带着憧憬和希望,要成为像殷雄这样人的印地安年轻人屡屡不绝,把大门围的是水泄不通。
第600章
增援
  相比遥远的新明,在大明本土,明清的战争依旧还在继续。
  岳钟琪主动放弃江北后,胤禵大惊失色,立即派兵开进徐州,以抗明军,同时做好了随时从山东撤离的准备。
  徐州,地属中原,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占据徐州,向东北是山东,向东南是江北,向西北是直隶,向西南是徽州,由此可见徐州连通各处,为交通要道。
  一旦徐州丢失,那么满清在山东就成了彻彻底底的孤军,从而将陷于进无门退无路的境地。这也是胤禵第一时间要控制住徐州的主要原因,为此他几乎把手中近半的力量都调往徐州,以确保徐州安全。
  驻守徐州的是达哈苏,此人为登州镇总兵,还是胤禵的旗下奴,可以说是亲信中的亲信。
  达哈苏抵达徐州后立即布置各处城防,同时抓紧收集物资和训练士卒,以确保徐州万无一失。之后不久,副将富灵阿、姚万春等人陆续带兵汇合,在徐州东南和西南两地驻扎,同达哈苏的部队形成一个互为犄角的姿态。
  这一日,总兵张士歧也到了徐州,作为先来一步的达哈苏亲自迎接,两人寒喧了几句,随后进了堂中。
  上了茶,达哈苏挥手让人退去,随后就询问起胤禵的情况。
  “王爷恐还需些时日才能抵达。”张士歧道了声谢后答道。
  “还需要些时日?怎么?山东那边有变?”达哈苏焦虑地问。
  张士歧叹了口气道:“山东那边倒是没太大变化,如今明军主要的方向还是在开封那边,天津的明军依旧和之前按兵不动,至于其余地方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王爷在山东经营多年,这一下子要弃山东而走恐怕心中这槛过不去,所以依我看来,王爷是打算再瞧一瞧再定。”
  “什么!瞧一瞧再定?”达哈苏神色顿时难看之极,之前决定南下之时,山东清军就定下了撤离山东的策略,这也是达哈苏来徐州的主要原因。如今他已经牢牢控制住了徐州,而且还给胤禵打开了通往徽州的道路,只要清军顺徐州而下,就能直接进入徽州,接下来无论是和隆科多汇合或者同已在徽州西部的岳钟琪部合军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现在胤禵居然又舍不得丢弃山东了,这自然让达哈苏极为意外,当即神色难看之极。
  “怎么?难道徐州周边有变?还是江北的明军已有异动?我来前怎未接消息?”张士歧见此连忙追问。
  达哈苏摇摇头:“这倒没有,眼下江北明军刚占了淮安,暂时还未有立即北上的迹象,不过张兄,你可不要忘记徐州是什么地方,此地以我看来绝不可久守,王爷如此瞻前顾后,一旦明军北上切断徐州退路,那么到时候就成关门……之势了。”
  达哈苏的话顿时引起了张士歧的警觉,但他依旧有些疑惑不解,直到达哈苏说了个地名这才恍然大悟。
  “哎呀!我怎么把这给忘记了!”张士歧拍着脑袋自责,作为领军大将,他的确应该惭愧,一直以来他总是以明清双方的兵力和局势来进行判断,而没有想到还有一个其他因素。
  这不是别的,正是在徐州附近,也就是靠近徐州以南的凤阳。要说起凤阳,这个地方对于大明而言是异常特殊的,因为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同样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明“中都”。
  大明开国后,立国都在南京,但同时朱元璋按南京京师的格局在凤阳建了中都,随后成祖迁都北京城,至此大明一共有三个都城,分别为北京、南京和凤阳中都。
  虽然相比北京和南京,中都的地位随着时间推移大为不如,但它的政治意义却是始终存在,甚至在大明皇帝心中,中都的重要性不亚于南北两都。
  明末后,中都被攻破,一把火把中都几乎烧成了废墟,接着百年的战乱,当初的中都已近不复存在,而凤阳也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留给世人的只有中都传说和凤阳花鼓这些印象。
  而现在,随着朱怡成的崛起,早就死挺凉凉许久的大明居然死灰复燃活过来了,如今大明中兴,由江南崛起横扫天下,打得满清满地找牙,就连北京城也丢了。
  在这种情况下,早就废弃的中都就再也不是之前的凤阳,拿下中都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更何况,一旦凤阳丢失,徐州清军就等于瘸了一条腿,如果明军趁势西进,就会导致达哈苏所说的关门打狗之势。
  “不行,我得劝王爷尽快南下,要是凤阳真的丢了一切都晚了。”想到这,达哈苏哪里还坐得住,当即就站起身来。
  作为徐州主将,他暂时无法离开此地,所以达哈苏写了封信交由亲信火速送往胤禵处,等做完了这些,他这才松了口气,但依旧有些不安。
  “达兄不必过虑,想来王爷接信后定当立即南下。”张士歧在一旁劝道。
  “希望如此吧。”达哈苏叹了口气,接着似乎想起了什么:“如今凤阳那边仅有富灵阿部在,张兄手中如兵力可抽调的话,还请张兄大力协助。”
  “这……。”张士歧迟疑了下,他领兵南下主要任务是到徐州后继续向西南而去,以稳固徐州至徽州的通道,而凤阳的方向在南边,如果分兵就会给张士歧部带来问题。
  但达哈苏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凤阳到徐州和到淮安的距离相差不多,一旦明军在淮安完成集结进攻凤阳,那等徐州清军接到消息后再救援已来不及了。
  琢磨了一会儿,张士歧点头道:“我部可勉强抽调二千人,不知……。”
  “足够了!”达哈苏闻言顿时大喜过望,有了张士歧的二千兵马,凤阳那边就多了几分把握,至少一旦明军来攻清军也能多守几日,只要胤禵接到自己的信快速南下,就不会被明军堵死在徐州。
第601章
中都
  达哈苏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其实在淮安的朱一贵已在琢磨着打凤阳了。凤阳在大明朝廷的地位是一点,另外朱一贵再怎么说也算是朱明后裔,老祖宗的所在就在自己眼皮底下,他怎能视而不见?
  再者,如今明军已在江北初步稳住了脚,虽然还未有大举进攻山东的力量,不过打一个凤阳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等拿下凤阳,不仅能立下收复中都的功劳,更可以趁势压迫已在徐州的清军,如果再有可能的话,拿下凤阳后再向西,甚至可以直接切断山东清军的逃跑路线,到时候山东清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岳钟琪这小子跑的快,我就不信胤禵这衰仔也能从老子眼皮底下溜走。”朱一贵暗暗冷笑,就在达哈苏请张士歧帮忙的时候,在淮安的他已调动了万余精锐,摩拳擦掌准备进攻凤阳。
  “大帅,这次先锋还是让兄弟我去吧?”得知要进攻凤阳,黄殿兴高采烈地自请先锋,谁想刚一开口就被朱一贵给拒绝了。
  “此次出兵你哪里都不准去,给老子好好呆在淮安。”
  “啊!”前一刻还兴奋的黄殿后一刻就傻了眼,打凤阳居然不带上他?这如此大的功劳不就飞了么?一时间黄殿脸上露出极度失望的表情,同时还有愤愤不平。
  “怎么?有想法?”朱一贵冷笑着问。
  听到这声冷笑,黄殿连忙一个机灵,脑袋瞬间摇成了拨浪鼓:“没……没有,当然没有!”
  “哼哼,你有想法也是正常,难道打着口是心非的算盘故意糊弄老子不成?”朱一贵的目光渐渐冰冷起来,神色不悦地追问。
  黄殿顿时觉得压力大增,额头上渗出了汗水:“我……我说老大,你可别吓我,我……不不……卑职哪里有什么想法,老大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哦,这么有觉悟?”关于觉悟这个新词还是朱一贵在总参谋部学来的,据说这个词是圣上造的,之前朱一贵一直没用过这个词,而现在他突然发现这个词用在这地方尤其贴切。
  抹了把冷汗,黄殿不明白平日里对自己和颜悦色的朱老大今日像变了个人似的,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说起话来还透露着一股子敲打自己的味道。
  难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黄殿琢磨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只能唯唯诺诺地称是。
  “你呀!”朱一贵见他似懂非懂的样子,恨铁不成钢地伸指点点道:“你小子这回拿下淮安,立了大功,固然有你自己的本事,可运气也着实的好。实话告诉你,你授副将之职朝廷命令已下来了,以参将至副将,在军中可以说是一道坎。”
  黄殿听得这话先是一喜,接着又是疑惑。的确,自己拿下淮安,虽然淮安反正是锦衣卫首功,可没有黄殿的及时救援这淮安也无法彻底落入明军之手。二千淮安一下,明军逼迫江北清军主动撤离,导致江北顺利被大明揽入其中,作为军中将领,黄殿此功可谓不小。
  论功行赏,黄殿由参将升至副将,这一步跨出去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想当年朱一贵从总参谋部调至军中担任的就是副将,由此可见未来前途无量。
  这是件好事呀,怎么朱一贵瞧上去似乎有些不高兴的样子,难道说朱一贵嫉妒自己立了大功?这个念头刚从脑海中闪过就被黄殿否决了,朱一贵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不清楚难道他黄殿还不知道?再者一个副将而已,作为主将,又以总兵之职实行提督之权的朱一贵还会稀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