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656

  “大人慈悲,大人之心胸开阔实乃小人不及,小的明白了,小的马上就去办,还请大人尽管放心。”那将军一脸钦佩,如同望着偶像一般对穆忠明是五体投地。
第420章
御前反问
  明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快速拿下天津卫,当天津卫易手之时,天津镇总兵闻讯大恐,连忙派人打听虚实,当确切消息传来,说是明军出动千帆战舰,从海上铺天盖地而来,万炮齐发天津卫仅几个时辰就丢了。
  而现在天津卫有明军数万人马,兵马强壮,还有无数火器,再加上明军的海军浩浩荡荡,凭着天津镇原本半镇人马又丢失天津卫和大沽口两营后,整个天津镇眼下兵力仅不足三千,这些人连防御驻地都不足,何谈夺回天津卫?
  当即,天津镇总兵快马发三百里加急向北京求援,同时主动放弃天津卫周边各营驻地,收拢兵马朝香河退兵,香河被称为京畿要冲,在没有能力进行反击的情况,先保存实力驻扎香河也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三百里加急抵达北京城时,原本死气沉沉的北京城猛然就同炸了油锅一般,尤其是康熙,他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他看到这份军报时一时间愣住了,再三确认军报无虚,这天津卫的确落入明军之手后,康熙一声叫苦,差一点儿吐了老血。
  “天津镇干什么吃的?如何会被反贼打过来?天津卫不是有大沽口么?大炮呢?为何不拦住反贼!”
  康熙愤怒之余,哪里还顾得上自己身为皇帝的体面,雷霆大怒喝骂道:“还有隆科多!不是说他在南边和反贼激战么?反贼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天津?朝中难道全是饭桶不成?”
  在康熙面前,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兵部尚书耿额、左都御史殷特布四人跪着,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其中兵部尚书耿额是脸色惨白,汗流浃背。明军从海上登陆,天津卫转眼丢失,他这个兵部尚书算是做到头了。
  这些年来,南边越闹越厉害,原本兵部尚书这个位子就不好坐,耿额这些年费尽心血,每日都在操劳,连头发都掉的差不多了。原本以为靠着隆科多和江北大营能把明军挡在长江以南,谁想到大明会兵出奇招,居然从海上而来直取天津卫。
  至于康熙所问的那些,耿额心中暗苦却无法分辨。自大清福建、南澳两支水师被灭后,清廷在海上已失去了力量,况且天津卫原本就没什么水师,就算有也挡不住强大的大明海军啊。
  而大沽口的炮台,别人不知道他耿额是知道的,这些炮台原本就年久失修,上面的大炮也都大多前朝留下来的老爷炮,这种炮唬唬人还行,真要打仗根本连烧火棍都不如,想靠大沽口防御天津卫简直就是做梦。
  另外在湖北的隆科多在和明军作战,他也不可能料到明军会另开战场呀,这谁能猜得出朱怡成的想法?可这些话他能和康熙说么?当然不能!
  “奴才该死……奴才罪该万死……。”耿额以头抢地,磕的一脑门子全是血。
  “罪该万死?呵呵,你的确是罪该万死!”康熙眼中喷火,咬牙切齿道:“你身为本兵,上任至今无寸进之功,反至贼子其势越大,如今反贼夺天津卫,其兵锋已近京畿,是不是你想等反贼打进北京城,直接摘了朕的脑袋?”
  “皇上……奴才不敢,奴才如何会有此想,奴才无能,但奴才是忠心皇上,忠于大清的啊!”
  “来人啊!”康熙哪里能听他的分辨,顿时大喝一声,瞬间几个带刀侍卫就冲了进来。
  一脸厌恶地指着耿额,康熙冷冰冰道:“取了他的顶戴,打入天牢!”
  “皇上……皇上奴才冤枉呀皇上……。”耿额脸上又是血又是泪,哭着喊冤。
  几个侍卫上前,一人直接抬手拿掉了他的帽子,然后把上面的红顶子给旋了下来,光着头,看着自己的顶子没了,耿额脸上全是绝望,整个人一下子去了精神,就连被人架起来往外拖也不自知,只是继续喊着冤枉。
  “等等!”正当耿额要被拖出去的时候,一个声音喊道,众人下意识地一看,只见太子八阿哥来了。
  “儿臣请皇阿玛圣安……。”八阿哥先让侍卫稍等,快步走进随后向着依旧愤怒的康熙跪拜请安。
  “哼!”康熙斜眼看了看八阿哥,也不让他起身,直接冷哼一声。
  八阿哥当是没听见,跪在地上问道:“儿臣不知耿大人所犯何罪,惹皇阿玛如此大动肝火?”
  康熙心中暗暗发怒,这八阿哥是明知故问,天津卫被占如此大事八阿哥怎么会不知道?如果他不知,他又怎么会在这种时候突然跑来?不过,八阿哥所问这话也没问题,康熙按捺着怒火只说了三个字“天津卫”。
  听此,八阿哥顿时作出恍然大悟,随后又道:“天津卫之变,固然有兵部的问题,但反贼能如此轻易拿下天津卫也不是全是兵部责任。”
  八阿哥紧接着又道:“天津卫乃京畿门户,而大沽口为天津卫门户,其实早在去年,兵部就上过折子,要求朝廷加固大沽口炮台,同时增添大炮,以防范反贼水师来袭。皇阿玛也许事多一时间忘了此事,不过儿臣尚还记得,如皇阿玛不信,可让人取来兵部存档一阅便知……。”
  八阿哥这番话顿时让康熙一愣,他很快就想起了兵部的确有这个折子。因为之前朝廷水师全军覆没,兵部曾提到了大明海军力量强大,为防范大明海军建议加固沿海地区各城防御,尤其是在大沽口重修炮台并且增添大炮,但这件事康熙并没在意,因为那时候他一心都扑在南击的战术上,只想早日平定南方,哪里顾得上做这个?
  何况,康熙也不觉得大明有胆量孤军北上,所以这事就丢到了一边。再者,铸造大炮和修建炮台,这都是工部的任务,现在工部是谁在管?是四阿哥!如果真要追究责任,那四阿哥也是跑不了的。
  正当康熙想到这时候,八阿哥又道:“另外,儿臣在几月前就提醒过工部要加紧铸造大炮,合理安排各地城防,天津卫如此要地,儿臣实在不知为何会如此疏忽大意?难道工部就不明白天津卫的重要么?”
第421章
为反对而反对
  康熙额边青筋突突直跳,这八阿哥直接把矛头从兵部指向户部,实际上不仅是针对四阿哥,更是直接指责他这个皇帝昏庸无能。
  天津卫失守,固然有兵部的责任,但真要追究所有责任的话,无论是工部还是他康熙都脱不了责。
  自良妃死后,康熙和这个太子爷之间已没了父子亲情,双方仅只是保持一种奇怪的“合作关系”而已。现在,天津卫丢失,康熙把一腔怒火直接撒在兵部尚书耿额身上,而八阿哥却在此时说出这一番话,分明就是要保下耿额。
  “工部的差事没办好,固然有工部的责任。但兵部掌兵,难道朕不应该处置耿额?”康熙怒火中烧,直接喝问道。
  “皇阿玛自然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八阿哥平静地回道:“耿额掌管兵部,办事马虎未能未雨绸缪,以至反贼攻占天津卫,更至京畿震动,天下皆惊,此乃大过也!依律,皇阿玛如何处置都不为过,但皇阿玛不要忘了,如今反贼已占天津卫,其兵锋已至京畿,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责任或处置何人,而是要想办法尽快夺回天津卫!”
  八阿哥慷慨激昂道:“反贼由海上而来,千里迢迢,初占天津卫其兵力必定不足,再加上反贼多用火器,后勤又全靠海运补给,我等须尽快集结大军反击天津卫,趁反贼如今立足不稳把他们赶下海去,一旦这时间拖久了,等反贼后续增援再到,这仗就难打了!”
  说到这,八阿哥一指门口又道:“拿了耿额,自是他罪当应得,可皇阿玛别忘了耿额可是本兵,如今正是朝廷用人用兵之时,所谓兵贵神速,一旦阵前换将我大清如何耽搁得起?还请皇阿玛以大局为重,先容耿额戴罪立功,等夺回天津卫后再另行处置也不迟呀!”
  “皇上,太子说的有理,耿额固然有罪,可现在军情紧迫正是用人之时,还请皇上让耿额戴罪立功以观后效。”马齐是个直性子,更没半点私心,当即在一旁劝说起来。
  马齐这一开口,左都御史殷特布也劝起了康熙。他的想法和马齐是一样的,现在最要紧的是第一时间反击天津卫,而在这时候把兵部尚书给打入天牢,这兵力调动,后勤补给等等工作谁去做?耿额一下狱,虽说兵部还有左右侍郎在,但掌衙的主官没了,运转起来肯定有问题。
  八阿哥说的没错,如今重要的就是时间,只有用最快的时间集结兵力反击天津卫才是上策,一旦时间拖久了,天津卫的明军兵力就会逐渐雄厚,到时候别说夺回天津卫了,弄不好明军坐大后直接就朝着北京城先攻过来了。
  康熙实际上心里也明白,但是他这时候如果松口不等于承认自己错误了么?何况,关键的是提出让耿额戴罪立功的还是八阿哥,如果在这让步,不等于被八阿哥压了一头?
  如今,朝廷局势非常微妙,康熙、八阿哥还有满清王公贵族各成一派,现在八阿哥当了太子其影响越来越大,康熙已隐隐压不住他了。如果现在再退让,放了耿额一码,以康熙的聪明不难想到这样做的后果。
  到时候八阿哥的影响会更进一步,就连耿额也会事后对八阿哥感恩戴德,毕竟是八阿哥出面才保下的耿额。
  要知道耿额可是兵部尚书,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位子,一旦耿额也成了八阿哥的爪牙,那么康熙恐怕连晚上睡觉都闭不上眼睛了。
  想到这,康熙心中实在两难。康熙曾经平定三藩,远征漠北,他不是太平皇帝,而是个知兵的皇帝。他心里知道八阿哥的建议有道理,可偏偏现在他又不能依着八阿哥的建议去做,因为他一旦这么做了,其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康熙恼怒地看着马齐和殷特布,暗骂这两人早不说晚不说,偏偏等八阿哥说了后再附和出言。如果他们抢在八阿哥之前用这个理由来劝阻自己,也许康熙会让耿额戴罪立功,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康熙这时候如何能松这个口呢?
  在场众人中,张廷玉已大致明白了康熙心中所想,他暗暗叹了口气,对此却又无能为力,只能装聋作哑当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一声不吭。
  过了片刻,正当马齐等人以为康熙回心转意的时候,康熙突然开口宣布了最终决断。
  “兵部尚书耿额身为本兵,不思皇恩,尸位素餐,庸碌无能!今国家危难之时,耿额玩忽职守,摇惑众听,贻误军事,以至天津卫被贼军所占,京畿震动,其罪难赦!现革其一应各职,押入天牢交刑部处议。左都御史殷特布素有知兵之能,品行端良,甚得朕意,由其任兵部尚书,即日上任,立即反击天津!”
  康熙一口气说完了这些,随后指着张廷玉让他当场拟旨。
  众人顿时目瞪口呆,尤其是左都御史殷特布更是惊愕莫名,他居然一下子就成了兵部尚书了?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么?这叫什么破事啊!
  圣旨写完,康熙用了印,这事就如此定了下来。见此八阿哥也不再劝了,脸色平静的他心中却是阵阵冷笑,这个老爷子要面子到如此程度,居然把国家大事当儿戏,简直不可理喻。
  耿额最终还是没有救下来,八阿哥心中不由得失望之极。说句实话,对于耿额,八阿哥是三分私心七分公心,毕竟作为太子,这大清朝如果真的完了,他这个太子又能怎样呢?
  只可惜,康熙现在被权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就听不进自己的劝阻。或者说凡是他八阿哥赞成的,他康熙就要反对,他八阿哥反对的,康熙必然同意!
  这还是当年那英明神武的康熙么?一个皇帝居然如此意气用事,这不能不让八阿哥感觉到阵阵心寒。
  “衡臣,前面你为何一言不发?如你也能劝一下皇上或许皇上就不会如此决断。”离开之后,众人朝着宫外走去,这平常走的异常熟悉的道路今天却感觉到如此漫长和沉重。
  走了一会儿,马齐忍不住责问起张廷玉来,他们之前劝阻康熙让耿额戴罪立功,可张廷玉却一言不发,后来康熙如此决断,张廷玉还是不吭声,这让马齐心中对他极为不满。
  “我说马相,今日这事您难道还看不出来么?”张廷玉苦着脸低声道。
  “看出来什么?”马齐不解道。
  张廷玉叹了口气,说道:“其实皇上心里明白的很呢,可是这事有关太子,如您马相抢在太子前头劝阻皇上或许此事还有转机,可现在,皇上如何能答应?一旦应了下来,让皇上如何自处?”
  马齐顿时一愣,张口结舌半天都说不出话来,闹了半天原来道理在这里。
  “嗨!”最后,马齐重重跺了跺脚:“父子猜忌如此,皇上居然如此安排,可现在又如何是好?耿额下狱,殷特布成了本兵,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手呀!”
  张廷玉同样轻叹了一声:“皇上决心已定,劝是肯定劝不回来的了,现在只能同舟共济,你我各想办法了。再说,殷特布也不是无能之人,早年曾在兵部当过差,对于兵部之事还是清楚的,如今天津卫那边出兵不能耽搁,还请马相多多费心,以上书房大臣身份坐镇兵部帮忙居中协调。至于我嘛,这几日多跑跑户部、工部等,还有太子和四阿哥那边就交给我了。”
  马齐想了想,默默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吧,衡臣,此事就拜托了。”
  “请马相放心!”
  兵部尚书耿额被拿下,殷特布接任兵部,这事顿时引起震动。之后,虽然马齐和张廷玉等人尽力协助,帮助殷特布接手兵部,调动兵力和准备物资,以反击天津卫。
  但是,这件事还是影响到了清廷兵部的运转,如果一切不变的话,清廷完成这些只需几日而已,毕竟在直隶地区清廷的兵力还是不少,尤其就驻扎在北京附近的丰台大营更是精锐。
  但现在康熙这么一弄,使得兵部运转出了问题,这准备时间就稍长了些,等所有准备和调动完成后,距离明军拿下天津卫已过去了足足五日,这五日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足够明军在天津卫设置好整体防御了,而且明军也趁此机会把好些门重炮架到了天津卫城头上,这样一来清军再想打天津卫就难上加难了。
  等到第七日,丰台大营和直隶的清军开始向天津卫进军,此时清廷调集了五万大军,其中二万是丰台大营的精锐,还有几千前锋营和火器营随军出征,再加上二万多从直隶赶来的两镇兵马还有残余的天津镇,浩浩荡荡朝着天津卫杀去。
  原本,直隶是有总督的,但后来康熙把这个职位给裁了,所以这支部队的总指挥是提督衮泰,衮泰此人为康熙侍卫出身,骁勇善战,曾跟随康熙北征,由他来担任主将是康熙特意点的将。
第422章
开胃菜
  衮泰从清军各将领的能力来讲虽不能说是出类拔萃的,但也算是中等偏上,更关键他是满人,对于康熙向来是忠心耿耿,由他带兵能让康熙放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