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656

  如果说四阿哥对皇位没什么想法的,这就是自欺欺人了。实际上,四阿哥一直对皇位有窥视之心,只可惜他的力量太薄弱,再加上平日里又沉默寡言,手下除了几个不起眼的门生外也只有十三阿哥一个人。
  相比势力庞大,在朝野被称为贤王的八阿哥来讲,四阿哥同他根本不是一个体量的,而如今的局势,八阿哥已当上了太子,这更让四阿哥觉得希望渺茫。
  假如是在前太子被废,八阿哥还未登上太子之位时,康熙向他伸出橄榄枝,或许四阿哥会争一争。但现在,局势已不同以前,八阿哥在太子之位越坐越稳,手中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再加上那些满清王公贵族的煽动,康熙如今的权势已不如以前,皇帝虽然还是最有权利的人,可三足分化相抗的姿态已隐隐形成。
  对于那些满清王公贵族,他们一直要求所谓的议政王制度,四阿哥心中是嗤之以鼻的,甚至他还清楚这无非就是八阿哥借力打力,同这些人故意唱的一台戏罢了。
  要不然,这事在八阿哥登太子位之前闹的厉害,等八阿哥当了太子后就消停了下去,而不久前良妃一死,这些家伙又跳了出来,这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巧的事?也不能说他们没有私心,可同八阿哥私下勾结是肯定的,四阿哥能看出来,康熙自然也能看出来,但看出来又如何?
  一声长叹,四阿哥觉得自己真是难啊!现在京城的这个旋涡是越来越深,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的地步。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四阿哥也只能两边不得罪,在这种情况下装傻充楞了。
  “主子,福晋请您过去用饭。”
  也不知过了多久,苏培盛在佛堂外轻声喊道,苏培盛是王府的管事太监,也是四阿哥最亲近的人之一。
  嗯了一声,四阿哥继续默念着佛经,等这段经念完后他这才起身。走出佛堂,只见苏培盛依旧守在门口,见四阿哥出来连忙了上来。
  “走吧……。”四阿哥淡淡地说道,径直朝着正堂而去,到了地方,同福晋、侧福晋等人用了饭,用完了饭后他背着手来到书房,苏培盛依旧在旁赐侯着。
  “苏培盛……。”
  “奴才在!”
  “这些日子京中有何事?”四阿哥开口问道,苏培盛是他心腹之人,不仅为他管理王府,还负责打听消息。
  “回主子爷,京中大至如常,无非就是朝中的那些事,另外几位铁帽子王这些日子依旧结伴听戏……。”
  “呵呵,听戏……。”四阿哥心中冷笑一声,这所谓的听戏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是心知肚明,无非是私下串联而已。
  可苏培盛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警惕起来,苏培盛告诉四阿哥,这几天一直在家修养的佟国维也出来走动了,而且还同几个铁帽子王走的很近。
  佟国维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康熙的舅舅,四阿哥的舅爷,隆科多的父亲,曾经大名鼎鼎的佟半朝。
  虽说如此佟国维已处在半退休状态,上书房的差事早就交了,如今只有一个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还在,但这个职务只不过是康熙看在他的昔日有功才给留着的。
  说起佟国维,他可是八爷一党,当年正是因为推举八阿哥恶了康熙这才被撤去本职在家闭门思过,如今其子隆科多被康熙重用,再南方领兵,而现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佟国维居然出来走动了,这其中可有些耐人寻味啊。
  “其他呢?”四阿哥心中微微一惊,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端起茶喝了口继续问道。
  “另外,这井市间有些流言……。”
  “流言?说些什么?”
  “主要是朝廷这些日子的加派,民间似有些怨气而已。”苏培盛陪着小心道。
  四阿哥想了想又问:“加派是难免的,老百姓日子过的不好,私下发些牢骚也是正常,等平定了南方,这朝廷自然会加恩天下。”
  “王爷说的极是。”苏培盛低头回道。
  他这话一附和,四阿哥顿时皱起了眉头,又追问:“至于那些流言具体是什么,你仔细讲给我听听。”
  “这……这……。”苏培盛瞬间脸色发白,豆大的汗水从额头渗了出来,他本觉得这事就如此过去了,谁想四阿哥会刨根问底,这位爷他伺候多年了,当然知道四阿哥眼中向来揉不进沙子,可是那些话如果从他嘴里说出来,自己的小命就没了。
  “奴才……奴才不敢说,奴才死罪,还请主子饶了奴才一命……。”苏培盛跪在地上拼命磕头,几下就把脑袋给磕破了,额头全是鲜血。
  “说!你如是不照实说今日就是你的死期!”四阿哥冷冰冰地看着苏培盛,苏培盛实在是没办法,左右都是死,无奈只能讲。
  苏培盛告诉四阿哥,近来京中流言四起,不仅是因为加派的原因,还有对良妃之死的谣传,都在传说良妃是被康熙老爷子活活逼死的事。
  此外,还有童谣在传,这主要有其二,一唱道:“康熙康熙,吃糠拉稀……。”还有唱:“金乌横空,二日争辉……。”
第411章
一代明君
  “住口!”四阿哥怒喝一声。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苏培盛吓得魂不附体,趴在那边大气都不敢出。
  这些谣言和童谣,分明就是有人指示散布,其罪魁祸首十有八九是南边的大明。关于大明锦衣卫的无孔不入,四阿哥早就有所了解,而清廷对此也是防范甚深,可一直又无可奈何。
  “五城兵马司的人呢?难道他们就放纵如此么?”
  “回……回主子的话,这些东西来无影去无踪,五城兵马司的人也无可奈何,就算抓到了一二人等,多半也是无知百姓小儿。”苏培盛小心翼翼地答道。
  “哼!分明就是五城兵马司的人做事不用心,如能下狠手,如何能有这些谣言四起?”四阿哥冷哼一声,神色中满是恼怒。
  苏培盛什么都不敢说,只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过了许久,四阿哥才让苏培盛起来,他心里也清楚苏培盛并无不是,只不过这些谣言必须尽快解决。这防民之口甚以防川,如不遏制这些谣言,一旦传播至广那是不得了的小事。
  五城兵马司是担心抓不到指使者反而把事闹大,所以束手束脚,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他们也不想想,大明能搞出这么一套来,难道仅仅是用小儿之口编造谣言这么简单么?
  别忘了,明末之时,李自成号称闯王,在天下传播“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正是这首童谣当年四处流传,从而使得大明朝失去了最后一份人心,也令天下百姓最终心归李闯,使得李自成最终打进北京城,坐了龙廷。
  如果不是后来李自成被胜利蒙蔽了双眼,倒行逆施,逼着吴三桂投了大清话,也许这天下早就姓李了。哪里还有后来大清入关,席卷中原的结果?
  如今南边势力越来越大,清廷内部又不稳,康熙、太子、满清王公贵族甚至汉员都各不同心,争夺不休。大明锦衣卫无孔不入,趁此机会大肆散步谣言,其心可诛!
  四阿哥虽不准备介入康熙和太子之争,以避免卷入旋涡,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无法袖手旁观,得知此事后他哪里还坐得住,当即连夜入宫求见康熙。
  翌日,京城五城兵马司大肆搜捕城中,对于城中各处散布谣言者一下子就抓了上百人,其中老老少少都有,年长不去说,仅幼童就有好几十个。至于这些人中是否有锦衣卫埋藏在京中的探子,清廷也不去管他,在康熙的圣旨下把这些人直接拉到菜市口全部问斩。
  当日,菜市口大批兵马出动,上百人浩浩荡荡地被押解至此,在京中百姓观看下逐一问斩。
  这一杀,就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尤其是还不懂事的那些幼童,在喊冤和哭嚎声中如鸡崽般直接被人拖出来,随后由侩子手当头就是一刀砍掉了脑袋。
  这场面,直叫令京中色变,人心惶惶,围观的百姓神色更是悲切不忍,可又无可奈何。
  杀了这上百人后,京中果然谣言顿时平息,至少再也没有任何人胆敢在公众场合议论,就算那些自誉一身傲骨的读书人,在酒楼聚会也只谈花月不论国事,生怕一旦说漏了嘴被有心人听去,给打成乱党稀里糊涂掉了脑袋。
  表面上清廷以此严厉无情的办法快速平息了此事,可实际上却令对清廷不满的火种暗暗燃烧起来。
  原本,自江南丢失后,北方的赋税就一年要比一年重,各地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就连京中百姓也对此不满。而清廷除了加重赋税外却一直拿不出缓和矛盾的办法来,使得百姓心中有所怨恨,至于那些谣言,虽说有锦衣卫被背后推波助澜,但寻常百姓充其量只是借此发发牢骚罢了,更不用说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现在清廷直接血腥手段以杀制谣,表面看来效果显著,但却埋下了怨恨的祸根。这些枉死的冤魂直接激起了人们心中的反感,对于清廷统治的习惯已经渐渐变成了仇恨。就连北京城中的满人对此不满的也不在少数,要知道被砍头的人中可不全是汉人,普通满人也在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满人家的孩子在内。
  此事过后,康熙一直吹嘘的所谓仁政明君彻底破产,倒是太子八阿哥在此事上表现出同康熙不同的态度,甚至在朝堂中直言不讳,指出如此所为实非明君之举也。
  为此,大怒的康熙严令训斥太子,最后朝堂不欢而散。可就算八阿哥如此挽回,所失去的民心也不可能全部归来了,失去的终究会失去。
  消息传到南京,朱怡成听完了张冉汇报,长叹一声“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话。
  虽然这句话出自何方,朱怡成口中所谓的上帝似乎是欧洲那边的神,但张冉却觉得这句话的确是有道理。
  对于锦衣卫,朱怡成私下做了奖励,表彰张冉等人在北京搞出的这番动静,同时要求锦衣卫再接再厉,想办法进一步挑动清廷内部和民间的对立。
  同时,朱怡成让汪景祺的宣传部由此事为蓝本,尽快编造出几个故事来,同时加大南北各地的宣传,让天下人都看看清廷的真正嘴脸。
  不仅如此,朱怡成还以大明皇帝之尊亲自在宫中为那些冤死的人祈福念经,消息传开后,大明控制区域人人唾骂清廷倒行逆施,残害无辜百姓。就连清廷控制区中,得知这事后百姓们虽不敢当众讨论,却在私下对于清廷和康熙无比失望。
  再加上朱怡成亲自为普通百姓,更是远在北京的这些冤魂祈福念经,更进一步竖立起了他一代明君的形象,使得人心所向,万众归心。
第412章
命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明变得越来越热闹起来。
  按照总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北攻之日就在一月之后,可以说现在的日子已经是算着时间开始倒数了。
  崇明军港,这里靠近海口,位置比较隐蔽,虽然比不上宁波、上海这样的大港,但仅以军港而言足可使数十艘大型战舰靠泊。如果再加上离军港不远的长江口锚地,整支东海舰队都可在此驻扎,但现在除了运输船只来往外,战舰却极少。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还是为是保密,在离军港内大约十多里地的地方,建有一片藏在森林中的仓库,这些仓库占地极大,还有专门开辟的道路同港口相连,车辆来往异常便利。
  北攻的物资大多都存放在此,这些物资的集结也进行的井井有条。北攻天津卫,这是一件将改变天下大局的重要战役,大明上下谁都不敢大意,无论董大山还是庄岩,这些时日不知往崇明跑了多少次,目的就是要确保万无一失。
  目前,崇明新军的人员已经满编,全军战兵二万五千人全部到位,各部正在抓紧训练。
  除去崇明新军外,还有一支从浙江调来的陆军,眼下同新军驻扎在一起,同时接受着和新军协同作战的训练。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这些训练的目的是什么,但是所有人都感受到军中那凝重的气氛,尤其是像张昭这样的中级军官,他隐隐约约已觉得朝廷会有大动作,而这次大动作必然是令天下皆惊的举动。
  张昭现在依旧是果毅团团长之职,但他肩膀上的银丝绞制的肩章上已是三颗银星了,这表示他的军衔已升了一级。如果能在之后的战斗中再立功劳,等到他的肩章换成金丝绞制的时候,他张昭就将跨入真正的将军行列。
  为了在满编后尽快提升整体战斗力,各团营不仅分出部分军官组建新团,同时还分出了一些老兵并吸纳了一些新兵。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也是新军和其他部队的不同,用这种方式可以尽快让一支部队成型,但在同时,必要的训练时间还是需要的,所以张朝丝毫不敢怠慢,一直扑在训练场上。
  “团长,喝点水吧,这天太热了。”如今正是夏季,崇明虽靠着海,但是这天气依旧炎热,再加上南方潮湿,水气又多,天一热这天就如同蒸笼似的实在不好受。
  身先士卒带着队伍完成了上午的训练,张昭这才宣布了解散的命令。看着自己的部下排着整齐的行列从操场逐一离开,这时候张昭的军服早就全湿透了,但新军的规定异常严厉,军容风纪是首要的,只要在军中公众场合,那怕是掉了脑袋都不允许敞胸露怀。
  接过部下递来的水壶,张昭喝了一口,随后微微皱眉道:“兄弟们的饮水都安排好了么?还有消暑汤。”
  “您放心,早就安排好了,按您的吩咐水中还加了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