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656

  如果当年他没有选择袁奇,而是继续跟随朱怡成,如今怎么可能落得如此下场?从龙之功啊!就这样被自己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假如自己还在朱怡成这边的话,早就位及人臣人,何来现在的凄惨?
  “别喊了!你老小子累不累?老子还要睡觉呢!”
  鲍坚在不远处咒骂道,这对难兄难弟关在一起,两者之间仅只相隔一个“单间”而已。
  相比歇斯底里的周忠良,鲍坚倒还有几分武将的样子。负伤被俘后,鲍坚也想开了,关在牢里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在他看来自己的命运已无法把握,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倒不如让自己最后这段日子舒坦一些。
  “如不是你这个王八蛋,老夫如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周忠良听见鲍坚的声音就来气,当初在九江时,周忠良就提出营救望江,可就是因为鲍坚的一意孤行使得望江最终失守。
  如果不是丢了望江,周忠良对防御九江产生绝望,又如何会离开九江南下南昌?归根到底,都是鲍坚的错!这家伙为何没有战死?还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啊!
  “我呸!”鲍坚骂道:“如不是你这老甲鱼擅自先逃离九江,老子怎能会丢了九江重镇?你这贪生怕死的老甲鱼,居然还有脸说这番话?”
  “你这王八蛋!”
  “该死的老甲鱼!”
  一时间,两人对骂不止,听得看守监狱的明军把总连连摇头,悄悄对手下道:“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
  “做错了?老大,这是什么意思?”手下疑惑地反问。
  那把总叹道:“老子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错误是让他们吃的太饱了,听听,这两个混蛋一副中气十足的样,要不今天饿他们一顿?”
  “这……不妥吧。”手下挠挠脑袋道:“你可别忘了大帅可是吩咐过的,万一饿坏了这两人责怪下来可就不好了。再说了老大,这牢里也无趣的很,听着他们这番吵闹,您不觉得怪有意思的么?”
  把总顿时笑骂起来,其实他同样也有这种感觉,一个布政使,一个总兵,说起来都是二品大员,居然如此和街头泼妇一般吵架,倒是给枯燥无味的看守增添了几分乐趣。
  杨勖把周忠良和鲍坚关起来暂时也没时间理会他们,等南昌之战结束后,明军开始往西进军,逐步收复江西全境时,这两人在新建大牢中已关了足足半个月了。
  此时,发往南京的军报也得到了朱怡成的回复,按照之前计划,大明已派人前往湖北高进处联络,至于双方接触的礼物和条件,当然就是周忠良和鲍坚了。
  可笑的是,周忠良这时候还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幻想,尤其是当他在牢里一关半个月之久,这使得周忠良产生了错觉。
  他以为,如果明军想杀他的话,早就把他拖出去砍脑袋了,而现在关了这么久难道是因为南京那边有圣意?
  如果真有圣意的话,或许自己这条老命就保下来了,再不济把自己押去南京,只要见到朱怡成,凭自己这副三寸不烂之舌或者可以让朱怡成放他一条生路。毕竟自己对大明还是有功的呀,先不说当年自己救过朱怡成一命,而且后来出卖袁奇对大明更有利无害,要知道袁奇可是朱怡成的仇人,他搞死了袁奇不等于为朱怡成报仇了么?
  此外,自己直接放弃九江,使得明军轻而易举地拿下九江,这不也是为大明立功的表现?在南昌,自己消极怠工,同样也是用这种方式帮助大明。就算在新建,他也未查手过任何军事行动,足以表明他人在清廷心在明啊!
  这些奇葩的思路,周忠良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久而久之,他甚至被自己给催眠了,自认自己是大明功臣。
  直到周忠良被从牢里提出来,准备送往湖北的时候,周忠良还自以为他去的是南京,一改之前的颓废,神色中甚至散发出了些光彩,对于同行的鲍坚他更是嗤之以鼻。
  朱怡成的判断并没错,当高进接到朱怡成递来的消息后,并没考虑太久的高进就做出了决定。
  对于明军由江西入湖北,由南向北借道,这件事高进断然拒绝。明军如此入境,对于高进部的压力是极大的,而且还会影响到高进的战略部署。不过高进提出,明军可以绕道而行,由高进部保证其侧翼,联手北上攻击清军,打开湖北局面。
  同时,明军需给予高进部一批粮饷和器械,以作为高进部出兵的条件。此外,明军还需把周忠良和鲍坚交由高进来处置,对于这些条件大明方面并没考虑太久,所以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当协议达成,送走使者后,高进来到了内堂,在内堂的正处有个香案,上面供的是袁奇和王友三的牌位。点了香,恭恭敬敬地给他们上了香,高进用低沉的声音道:“大哥,三弟,你们等着,兄弟我很快就会把周忠良和鲍坚两个叛徒的脑袋给你们送过去,以祭你们在天之灵……。”
第407章
目标天津卫
  大明皇宫,大明的中枢。
  这一日,随着江西之战完全结束,整个江西彻底落入大明之手,朱怡成突然间就召开了军机会议,参与者除军机处五大军机大臣外,还有总参谋部的庄岩。
  这次会议并未在军机处的办公所在召开,而是放在朱怡成日常办公的偏殿。当众人步入偏殿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是挂在墙上巨大的地图,还有摆在正中央的沙盘。
  所有人下意识地看了看,心中微动。看来,朱怡成是要有大动作,要不然也不会如此。
  众人到后等了片刻,身穿常服的朱怡成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诸位请坐。”朱怡成压压手,径直来到中央的位置坐下,等他入座后众人方才各自坐下。
  “今天召见诸位,朕有要事交代。”入座后,朱怡成带着严峻的表情道:“今天之会内容乃机密,诸位爱卿都乃国家之栋梁,朕之股肱,但事关重大,朕还需提醒一句,出此殿后此事决不能外泄半分!”
  众人心中一惊,连忙称是。怪不得这偏殿中平日有人服侍,而今日小黄门引众人入殿时里面半个人影都没,就连带路的小黄门领他们到后也急急离开了,恐怕朱怡成早就有所交代。
  六人中,邬思道的表情是最为平静的,也许在这殿里,除了朱怡成自己外,唯一知道今天是何事的也就是邬思道了。倒不是朱怡成私下先同邬思道通了气,实际上在之前邬思道就隐隐约约猜出了朱怡成的心思。
  “庄岩!”
  “臣在!”
  “你先同大家说一下江西和湖北情况。”
  “是!”
  当即,庄岩大致讲了讲江西和湖北的情况,江西随着新建和南昌两城攻陷后,明军向西推进,已基本拿下了江西全境,如今江西明军在扫荡各地,围剿残余清军力量。
  至于湖北那边,明军依旧和清军在僵持之中,这主要是隆科多的兵力雄厚,再加上他稳扎稳打,以拙破巧,虽然明军训练和装备都超过清军,可在这种情况下一时间也拿清军没太多办法。
  而高进部的谈判还算顺利,高进已同意协助明军向北攻击隆科多,虽然未能达到最初借道而入南北夹击的目的,但从整体来看,大致的战略部署也相差不大,只要高进能够坚决北上,并确保明军侧翼,就足够隆科多喝一壶的了。
  庄岩汇报完后,目光向朱怡成望去,朱怡成微微点头,随后开口道:“如今,江西已基本平定,接下来就是湖北战场,但从清军兵力调动来看,湖北战场一时间恐怕难以解决。何况还有湖南和广西两地的清军,据报,此两地清军也在蠢蠢欲动,如一城一县攻城掠地连续作战,不仅耗时太长,更使我大明后勤压力巨增,所以,朕思来想去,决议打破此僵局,另开战场!”
  朱怡成的话音刚落,众人顿时大吃一惊,尤其是王樊,作为户部尚书,他对于兵事并不了解,朱怡成说要另开战场,难道是打算从安庆往北攻么?江北之地,安庆现在是明军的突出部,如果北攻的话就能直入徽州之境,但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现在清廷已设置了江北大营,其目的就是要防范明军北攻,如果是这样的话,朱怡成在未解决湖北情况之下直接北攻,是否太冒险了?
  对于这点,廖焕之也有些顾虑,觉得朱怡成这样做并不妥当。而董大山和王东倒不以为然,甚至神情中带着兴奋,作为军人,有仗打当然是好事,他们巴不得上战场和清军厮杀呢。
  庄岩却若有所思,作为总参谋长,庄岩对于大局了解的比较透彻,他相信朱怡成特意把他们找来,而且还如此慎重,那绝对不是从安庆出兵那么简单。庄岩的目光不由得朝着墙上的地图望去,脑海中突然间闪过了不久前的一件事,似乎想到了什么。
  只有邬思道,仿佛早就知道朱怡成会说什么似的,神色不变静静坐在那边,等待着朱怡成往下说。
  “不知皇爷打算从何处另开战场?难道是安庆……?”廖焕之忍不住问道。
  朱怡成摇摇头笑道:“安庆虽是北攻支点,但这次朕却不打算由安庆北攻,朕这次的目标很简单……。”
  说着,朱怡成站起身,随手拿起一根木棍走到地图边,举起木棍朝着东北方向一指:“这就是朕的目标!天津卫!”
  “天津卫?!”
  当答案揭晓时,众人顿时大跌眼镜,除了邬思道外谁都没想到朱怡成居然选择天津卫为目标,就连隐隐约约已感觉到朱怡成的目标在北方的庄岩也吃了一惊。
  可当朱怡成告诉众人,他选择的目标就是天津卫时,在惊愕之余众人又忍不住琢磨了起来,不一会儿,王东就拍着大腿喊了一声:“我明白了,怪不得之前皇爷赞同打朝鲜呢,闹了半天皇爷早就盯着天津卫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越想越觉得打天津卫是件靠谱的事,其他不说,以大明海军的实力,拿下天津卫的大沽口绝对不成问题。大沽口虽然有炮台,但这炮台还是前明永乐时期设置的,自清军入关后对于大沽口并未听说进行增设,恐怕现在炮台上的那些爷爷辈的大炮能不能打响都天晓得。
  再者,现在清廷水师已被大明海军一扫而尽,就算还有残留也根本不可能是大明海军的对手,只要拿下大沽口,天津卫的门户就打开了,如果打下天津卫,那么北京城的门户就落入大明手,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可想而知啊!
  “妙啊!真是妙着!”董大山和庄岩琢磨后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而且拿下天津卫后,清廷必然震动,到时候直入北京也仅只有三百里而已,如能一鼓作气打到北京城,或许就能一战而定天下。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朱怡成就有过这想法,从海上直取天津卫,然后一路进攻北京。说白了,这还是受到八国联军进军路线的启发,不过这战术虽好,实施却难,天津卫不是说打就能打的。
  首先,要实施这种战术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尤其是远洋运输和攻击能力。在之前,大明海军虽然强大,但清廷的各路水师还在,尤其是南澳水师和蓝延珍的联合舰队,在不解决清军海上力量,确保海洋控制权的前提下,一旦后方遭受海上攻击就会出大乱子。
  后来,南海之战爆发,大明海军虽胜但损失惨重,就算得到了葡萄牙远东舰队的战舰,对于这些战舰的磨合和人员配备都需要时间完善,还有海军的新舰建造等等各方面的因素,这都制约了这计划的实施。
  其次,单纯拿下天津卫,固然会威胁到北京,同时也会引起天下震动。可仅仅只是拿下天津卫这是第一步,打天津卫的真正目的并不在天津,而是在北京。所以接下来陆上还有不少恶战等待着,清廷在丰台可是有重兵驻扎,一旦天津卫拿下后,明军后续无力的话,清廷反应过必然会调动丰台大营和其他部队勤王,到时候明军如没有打垮这些部队的能力,那么这战术依旧达不到效果,甚至还可能被从天津卫赶回去。
  再者,北方是清廷的老巢,相比江南来讲,清廷在北方经营过年,势力根深蒂固,而明军虽有锦衣卫的情报,可也无法面面俱到,再加上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朱怡成这个想法一直未能实现,只能耐心等待机会,但现在这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大明海军现在已完全确保了制海权,而且新舰的不断下水和葡萄牙战舰的消化,使得大明海军已有足够的能力支持这场大战。
  再加上崇明的新军,这支部队的建立就是用来打硬仗和打大仗的,天津卫之战和接下来的北京之战,新军将是主力,同时陆军方面还会派出一支部队联合新军进行协同作战,按初步计算,新军加一支陆军大约三万多人投入这场战争,用新军锐利无比的攻击力成为朱怡成手中的锐矛,直接插入清廷的心脏。
  登陆作战,注定不可能投入太多的人员,海运的人数限制和不确定因素极大。三万多人,这是朱怡成在近期让人经过计算后得出的准确数字,人再多的话以大明海军的能力也无法支持。
  同样,这也是采取新军作为主力的原因,以战斗力来讲,也只有新军可以承担这个任务。
  另外,河南和湖北战场的持续,先后吸引了清军大量主力南下,不仅有蒙古骑兵,还有丰台大营的清军精锐南调。所以说,目的在丰台大营的清军兵力仅只有高峰期的一半都不到,这都极大削弱了清军在直隶的军事力量,这也是朱怡成所考虑到的一点。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良妃之死,如今康熙同八阿哥之间已水火不相容,父子猜忌,满清王公贵族又打着恢复议政王制度捣乱,暗中锦衣卫也没闲着,在北京城里煽风点火,现在的清廷已隐有乱相,对大明来讲正是天赐良机。
第408章
紧锣密鼓
  “攻击天津卫,势在必行,诸位有何问题直说无妨,所谓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现场略平静了会儿,董大山第一个起身道:“攻击天津卫皇爷此策甚好,就不知打算如何用兵?”
  “东海舰队全部再加南海舰队一部,陆战用崇明新军,再调用浙江马功成一部精锐协助,可行?”朱怡成反问。
  董大山想了想微微点头,崇明新军战斗力他是清楚,虽然只有一军,但其战斗力强大,非普通部队能比,其二万余人足以能当倍数可用,如果再加上一部陆军协助,即可弥补天气因素带来的问题,至少防守是没无忧的。
  另外,东海舰队全部再加南海舰队一部,这等于是出动了大明海军将近六成的兵力,足以排山倒海之势以最快速度拿下天津卫。
  “从兵力上来讲应该不成问题,但这兵员运输和登陆方面。”董大山把目光投向王东,王东当即回道:“海军二级战列舰定员七百人,满载可达近千人,海军新打造的坐船满载可达一千二百人,如再加上其他各式战舰,依皇爷的出兵兵力计算,除去辎重和海军将士,一次可运输八千余人,三万兵力至少也得跑三至四次。”
  董大山琢磨了一下,这八千人的单次运输从人员来讲似乎稍少了些,要知道拿下天津卫后首先并不是进攻,而是就地驻防,以确保立足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