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656

  “禀大帅,紧急军情!”
  “何来的军情?是新安的反贼动了么?”赵弘灿先是一愣,紧接着就问。
  按理说新安的明军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对广州发起进攻,毕竟南海海战过去不久,明军的后勤还未全部畅通。难道明军已按捺不住了?马功成打算在未做好完全准备之下就开始进攻?
  “这……。”
  “快说!”见戈什哈吞吞吐吐的样子,赵弘灿喝道。
  “并非是新安的反贼,是蓝帅那边的紧急军情。”
  “蓝帅?”听到是蓝理那边的消息,众人顿时紧张起来,同时又带着期待。难道是蓝理打了胜仗不成?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人呢?快快带上来!”赵弘灿急道。
  不一会儿,一个试千户被带了进来,当他见到坐着的众人时扑咚一声就跪了下来,只见他衣甲残破,身上带伤,满面悲切。
  见到此人如此模样,众人期待的一颗心瞬间就沉了下去。
  “诸位大人……我军……我军在龙门大败……。”
  “什么!”虽已有心理准备,但当听到这句话从对方嘴里说出时,在场所有人脸色大变,同时站起了身。
  “龙门大败?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大败?情况现在怎么样?蓝帅呢?蓝帅人在哪里?”
  “大人……我军在龙门同贼军主力展开大战,原本在蓝帅指挥下原本已经死死压住贼军左翼,却因兵力不足始终无法彻底击溃贼军,终究功亏一篑。贼军的援军赶到后,我军锐气已失,两军激战整整一日后只能暂且后退。但没想到贼军第二日猛然发起反击,蓝帅指挥大军后撤三十里整军再战,却因为后队赶到的兵勇实在不堪重用,居然一触自溃导致乱军冲阵,使我军全面崩溃,而蓝帅在乱军中受了重伤……。”
  “什么!”
第280章
三策
  众人脸色同时大变,刚才的喜悦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惶恐不安。
  “这……这如何是好?”邹鹤年脸如死灰,连声音都在颤抖。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赵弘灿强作镇静,但他微微发抖的双手显露出内心的极度惊恐。
  蓝理的龙门之战一开始的确打的不错,甚至曾一时间差一点儿就打赢了,只可惜蓝理手上兵力不足,未能一尽其功,最后被杨勖的援军赶到稳住了左翼,使得蓝理前功尽弃。
  这一仗打了整整一天,打得是天昏地暗,双方损失不小。第二日后,蓝理果断撤军,并留一部断后,主力整军后再战,谁想那些带出来的兵勇根本不堪一战,再次交战后兵勇一触而溃反冲自阵,杨勖的明军趁此机会猛攻清军,清军就此大败。
  听完了前因后果,管源忠不由得向赵弘灿看去,心中不免有些埋怨赵弘灿之前决定,如果他当时能听蓝理之劝把精锐绿营调给他的话,此战怎么会败?说不定蓝理这时候已荡平东边的明军偏师胜利回师了。
  其实,赵弘灿心中同样在暗暗后悔,但作为总督的他是不可能承认错误的,只能装着什么都不知道,询问蓝理的伤情。
  蓝理伤势其实并不重,如放在十几二十年前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要知道当年在战场上蓝理可是肚子破了依旧能提刀砍杀的猛人。但如今蓝理年龄已大,再加上兵败后气急攻心,现已起不了身了。
  蓝理大败,主力损失惨重,这使得广州防御先损一将再折一部。如今,广州虽依旧有不少兵力,但因为蓝理重伤不起,已无了能镇守一方的良将,这如何是好?
  当日下午,重伤的蓝理被抬回广州城,总督赵弘灿等人亲自探望,当见到赵弘灿时,蓝理并没埋怨对方,反而因兵败自请处分,这令赵弘灿羞愧难当,握着蓝理的手老泪纵横。
  “如今广东一事,还请蓝帅教我。”
  “大帅不必如何,蓝某正要说此事。”蓝理勉强坐起,他的脸色发灰,也没了平常的那种精神,看起来就如同一个重病的普通老头一般。
  “此战蓝某有负大帅重托……。”
  “蓝帅不必说了,这都是老夫……哎!”赵弘灿羞愧地叹道。
  蓝理继续道:“龙门一战,蓝某兵败而归,但杨勖所部折损并不小,以蓝某看来,此战虽然未尽其功,不过东边的反贼至少短时间内已无力西进了,如今蓝某有上中下三策……。”
  “蓝帅快讲!”听到这话,赵弘灿眼前顿时一亮,迫不及待道。
  “请大帅速速调兵,趁杨勖所部大战后的机会再攻龙门,只要稳扎稳打,必能彻底歼灭其部,一旦其部被歼,我军再回师广州同新安反贼一战,广东尚有可为……。”
  赵弘灿没想到蓝理的上策居然还是东进再攻龙门,集中兵力先歼灭杨勖所部。当听到这策时,一脸期待的赵弘灿心中不免有些失望,如果是之前的话,赵弘灿会同意,而他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因为考虑到广州防御未能把全部精锐调给蓝理而已。
  可是现在,连蓝理都败了,足以见的东边的反贼之强大,一旦再把广州驻守的兵力拉出去,如果再败那广州就无兵可守了。如此冒险的举动,赵弘灿怎么会同意?
  “那么……中策是如何?”赵弘灿想了想后问道。
  听到赵弘灿这么问,蓝理暗叹了一声,虽说他知道赵弘灿接受上策的可能性不大,但如今这情况他必须要试一试。没错,他蓝理是打了败仗,但明军的损失也不小,两军大战战况激烈,明军虽胜但也伤筋动骨。现在新安的明军还未得知龙门之战的情况,短时间内新安的明军不会作出反应,这时候正是广州清军再一次对龙门发起进攻的大好机会。
  以广州驻军兵力,不用多,只需三万精锐就行,足以彻底打垮杨勖所部,从而扭转局面。只可惜,赵弘灿却不采用此策,反而向自己问起了中策,这让蓝理失望异常。
  但话又说回来,假如赵弘灿有知兵的能耐话,他当初也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了。蓝理之所以会兵败,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赵弘灿瞻前顾后,未能把全部精锐交到他的手上所至。
  “中策就是主动放弃广州,坚壁清野,全军撤入广西,依托广西大山进行设防,同时向朝廷求援,耐心等待反击机会,一旦机会到来,我大军可从广西、湖南两部同时发起,一举收复广东全省……。”
  “这个……。”赵弘灿脸露难色,半天不说话。赵弘灿和年羹尧不同,他没有年羹尧的魄力和狠劲,再加上赵弘灿此人性格优柔寡断,缺少果断,让他直接放弃广州防御,丢掉广东撤到广西,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大清规定,各地官员守土有责,尤其是他官居总督高位,一旦如此做的话,这朝廷将怎么看待他?如康熙怪罪下来,赵弘灿根本就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下策又是如何?”
  两难之下,赵弘灿开口问道,当听到他这么问,蓝理心中更是沉到了底,上中两策都不用,蓝理也无可奈何。
  “修筑工事,死守广州,守的时间越长越好,如北方战况顺利,朝廷大军灭掉河南一地反贼后即可南下,到时候广东或可有为。”蓝理如此说道,但这些话虽然这样说,可最终是否能做到谁都不知道。
  这下策几乎把所有的主动权全部交给了明军和朝廷那边,一旦时局未像自己所想的发生变化,那么广州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也是蓝理不愿意说的缘故,在他看来这个下策最好不要选,因为一旦选了,整个广东就再无退路了。
  谁想到,赵弘灿偏偏就选了这下策,他原本就是死守派,蓝理这一策正对他的胃口。再加上之前朝廷发来军报,朝廷大军在河南和四川战况顺利,想来祝建才等部被灭已是时间问题。
  一旦河南收复,四川平定,清军主力就可抽出身来,无论是南渡攻击大明还是直接由湖南入广东,广东之围定可能解。
  再加上广州是大城,这些日子赵弘灿没少在城防上下功夫,在他看来,以广州的防御再加上手上这数万兵马,守住广州几个月应该是没问题的,只要牢牢坚守,这局面一定会有改变。
  正是因为这样,赵弘灿最终选了下策,继续死守广州。同时赵弘灿因为蓝理重伤不起,向蓝理询问谁能全面负责广州防务。
  对于这点,赵弘灿也不是傻瓜。从军职来讲,蓝理是最合适的人选,可现在蓝理已无法指挥广州防御战了,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广州将军管源忠了。从双方的交情来讲,管源忠同赵弘灿的交情算是不错,但赵弘灿却深知管源忠其人并不能挑大梁,正因为如此,赵弘灿才会如此询问。
  蓝理一时间没有说话,这个人选并不好选,地位低了压不住,地位高的如没有能力也不行。想来想去,蓝理终于想起一人,当即说道:“大帅你看高州镇总兵刘兴如何?”
  “刘兴?”赵弘灿想了想道:“刘总兵名声平平,从未听说有什么大功,以他为主……恐怕不妥吧?”
  蓝理勉强笑笑道:“刘总兵虽名声平平,但他此人性格稳重,打仗从不冒险,带兵经验丰富。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如需出奇谋的话,刘总兵肯定不合适,但如果要是以守为重,刘总兵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
  “这个……。”赵弘灿顿时又迟疑起来,刘兴这人他知道,平时一点都不起眼,虽说资格老,但在军中却没什么名气,而且他这人的性格也不讨喜,比较沉默寡言,和上司同僚之间相处也是非常普通。这样一个人,说句实话,赵弘灿还真看不出有什么本事。
  “大帅如果信我,还请用刘兴,要守广州,刘兴是最合适的人选!”见到赵弘灿又迟疑不决,蓝理心中更急,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刘兴这人稳重有度,打仗虽无大功却从无错失,要不也不会一步步升到总兵的职务。
  既然赵弘灿选择了下策,准备力守广州,那么这个人选就异常重要。广州大战在即,蓝理无法指挥,只能用刘兴,而如果不用刘兴的话,换其他人蓝理都不放心。
  见蓝理如此极力推荐,赵弘灿迟疑之下终于勉强松了口,蓝理的面子不能不给,赵弘灿决定先招来刘兴见上一见,如果可行就以刘兴为将主持广州防御也无不可。
  见到如此,蓝理也不好多说,只能点头认可。接着两人又交换了一下广州防御的看法,过了一会儿,见蓝理面露疲倦之色,赵弘灿起身让蓝理好好修养,等出门后招来人叮嘱一番,让人在广州寻找名医给蓝理好生救治,必须尽快让蓝理康复,随后就急急赶回总督,让人去找刘兴前来。
第281章
到京
  龙门之战的战报以最快速度送到了南京,看完战报后,朱怡成叹了口气,默默把折子合上放到一边,站起身来背着手在殿中慢慢走着。
  南下广东,原来的计划是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解决广东清军,一口吞掉整个广东,但现在时间已过去二个多月了,广东战略依旧还未结束。一开始进展颇为顺利,可之后由于葡萄牙舰队的出现爆发了南海海战,导致进攻广州的步伐暂时停下,而现在蓝理主动出击,试图一举击溃杨勖偏师,不得不承认蓝理的战场嗅觉的确敏锐,出击的时间也把握的极好。
  这个时代,信息的传递实在太慢,虽说军中有信鸽传信,可这种古老的传递方式并不可靠,信鸽路上丢失,甚至落入对方手中的情况经常会发生,所以在军中依靠信鸽传信都有暗语,也就是密码,另外在无必要的情况下,大多信息传递靠的还是人。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朱怡成的脑袋里有着几百年后的信息,可他却不是神仙,无法凭空弄出电报通讯来。亏得杨勖此战获胜,要不然东路军被蓝理击溃,马功成在新安的主力失去偏师,这广州一仗就更难打了。
  除此之外,河南和四川的战况也不太好,祝建才部在河南吃了败仗,损兵折将丢失了好几座城。但祝建才也不是吃素的,这老小子阴的很,见势不妙直接就放开了由川出河南的道路,使得王致清大军直接冲入河南。
  如今三路大军在河南展开混战,清军虽然实力强劲,又拥有蒙古铁骑,但在王致清的人海战术下已失去了锐气,导致河南战况形成了僵持阶段。
  这个消息是由锦衣卫从河南送来的,消息的准确性不容置疑,内容甚至比赵弘灿等人看到的军报更为详细和真实。
  令朱怡成愤怒的是,清廷、祝建才、王致清三路大军在河南混战,当地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祝建才就不说了,这老小子本就不是什么好人,一向心狠手辣,为保全自己连友军都能直接出卖。而王致清也是枭雄,冲进河南后为能在河南立足,一路北攻,烧杀抢掠无所不做。就连清军同样如此,清军中的绿营还稍好些,那些蒙古铁骑到了中原后见如此花花世界哪里按捺得住?每下一城直接纵马抢掠,稍有抵抗挥刀就砍。由于清廷如今需蒙古人平定河南,所以清军各部也当是没看见,甚至有些清军见蒙古人抢掠所获丰厚暗中也出手狠狠抢了一把,这样一来河南能好到哪里去?
  中原大乱,这本是大明的大好机会,只可惜如今广东还未拿下,大明暂时也抽不出手来介入中原之战。亏得朱怡成派董大山已下安庆,在江北牢牢打下了一颗钉子,可要再抽调兵力北进却很难了。
  还有四川腹地的情况,广元守将岳钟琪联合当地土司奇袭苍溪,一举遏制住川北要道,使得清军由陕甘入川,扭转了四川战局,这使得朱怡成意外之余又不免得担心。
  岳钟琪此人,别人不知道,朱怡成可是清楚的很。这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名将,从名气上来讲和年羹尧不相上下,但其用兵却更胜年羹尧。
  岳钟琪深沉刚毅而多智谋,整个清朝,作大臣的汉人中拜为大将军,连满族士卒也听命于他,仅仅岳钟琪一人。在平定青海叛乱中,盖世功勋,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全部隶属清朝,逐准安藏,建立大功,123万平方公里的西藏纳入大清版图。起复委用后又平定大金川,日后被乾隆称为三朝武臣巨擘,足以可见其功。
  岳钟琪打仗有正有奇,极难对付,这个人突然出现在军报中,让朱怡成暗暗警惕,日后对上此人需得小心。
  远的不去说,现在关键要紧的还是广东方面。广东的战略拖的时间太久了,必须尽快解决广东问题。龙门一战后,杨勖部虽然获胜,却暂时失去了进军的力量,从杨勖给朱怡成的奏折中可以看出,此战打的异常激烈,明军伤亡不小。如今明军需要一定时间的休整,继续西进广州是不太可能了。不过此战能打垮蓝理,对于朱怡成来讲也不算什么坏事。
  但接下来两路进攻就变成了马功成部的一路北击了,仅仅是一路人马,想以最快速度拿下广州有些困难,但广州必须要打,只有打下了广州整个广东之战才能达到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