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仙缘(校对)第6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1656

  麻教立教,对道家来说,也是一大劫数,若不能认真应对,极有可能让道家气运,由盛转衰,甚至一蹶不振。
  所以,麻教必须灭!
  “且看道家如何应对?”
  方斗和松竹商议片刻,便各自散去。
  他们都没想到,道家的应对,来的这么快,这么酷烈拒绝。
  ……
  中原某地!
  干枯的田地,原先生长郁郁葱葱的庄稼,此刻寸草不生,泥土龟裂,露出纵横交错的沟壑。
  无数衣衫破烂的老百姓,如流水般,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
  有老汉、老妇,青壮男女,还有牵着衣袖的孩童,以及饿的嚎啕大哭的婴儿。
  这些人饱受饥饿折磨,瘦的手脚如干柴,脸色蜡黄,行走间轻飘飘,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
  “乡亲们,你们饿吗?”
  在田地中央,一位黑须道人仙风道骨,正高声对百姓们大呼。
  百姓们或许是饿得久了,神情有些麻木,但听到道人发问,还是稀稀拉拉传出几声‘我饿’!
  “知道为什么挨饿吗?”
  黑须道人不等对方回答,大声疾呼,“是因为当今昏君当道,到处都是奸臣贪官,惹得天怒人怨,上天降下灾劫,让世间连续大旱十几年,庄稼都枯死了,你们没粮食吃!”
  “都是昏君作孽,尔等身为子民无辜牵连,遭受上天惩罚!”
  人群中,传来呜呜的哭泣声,许多人响起饿死的家人,再加上干瘪的胃中空无一物,像是有毒火在燃烧。
  没有粮食吃,连树皮草根都没有,荒年之下,也野外的野兽都被吃个精光,剩下的都是吃人的虎狼。
  “昏君无道,招致天罚!”
  黑须道人义愤填膺,振臂一呼,“我等无辜百姓,唯有推翻昏君,才能获得上苍原谅,重新降下甘霖。”
  “推翻昏君,替天行道!”
  百姓们麻木的眼神中,开始燃烧名为愤怒的火焰,一个人开始附和,随即变成十人、百人,甚至是千人万人。
  怒吼声如浪潮,越发狂暴,在大地上席卷,最终汇聚成雷霆版的咆哮。
  “反了,反了!”
  “闯京城、破龙庭、杀皇帝、吃饱饭!”
  “反了,咱全家都反了!”
  干枯死寂的田地,竖起大片一望无尽的树林,那些‘枯枝’都是皮包骨头的胳膊。
  黑须道人见到眼前场景,嘴角绽放微笑,成了!
  ……
  江南某地!
  一处法坛下方,盘坐密密麻麻的人群,全都身穿白衣,双手合十。
  这些信徒或手持佛珠,或手捧线香,口中念念有词,虽然面带菜色,瘦的关节凸起,但神情很是平静。
  法坛上,坐着一位留着长发的僧人,眉心一点殷红,正敲着木鱼念经。
  突然,木鱼声停住。
  法坛下方的信徒们,接连睁开双眼,不知道这番变故为何!
  有人发现,法坛上的僧人,双目留下两行清泪,竟是无声无息哭了。
  “法师为何哭泣?”
  僧人擦拭泪水,悲悯说道,“我佛慈悲,不忍见世人受苦,方才流泪!”
  “凡我佛信众,诵经百遍,变得无量善果,将来百年之后,得以往生极乐!”
  “但今世业果,却不得不报啊!”
  信众们面面相觑,有人问到,“法师所说业果,究竟为何?”
  僧人抬手,宽大袖袍中,纤手对着京城方向一指。
  “天子无道,残害生灵,我佛信众何以视而不见?”
  信众们纷纷起身,目光都望着僧人,等待他说话。
  “凡我佛信众,需杀生造业,诛杀无道昏君,为来世开太平!”
  “杀一人,成一地菩萨;杀十人,成十地菩萨!”
  “净土无量,菩萨亦无量!”
  “去吧!”
  僧人说罢,当即化作一道白光,破空而去。
  “法师坐化了!”
  信众们悲戚不已,收敛法坛上的遗骸骨灰后,开始蜂拥而聚,化身狂暴的乱民,冲击当地的官府。
  数日后,朝廷中枢之地,收到四面八方的传信。
  天下四京十三州,各郡县皆反!
第0615章
决意
  “陛下,江南有妖僧作乱,蛊惑三千信徒,攻破县城,裹挟百姓为兵!”
  “其人白衣落发,号为‘白衣佛兵’,共计十万!”
  “妖僧名为‘僧珈蓝’,残忍狡诈,擅长用兵,一路攻破城池,已经危及江南腹地!”
  ……
  “中原有乱兵,乃是饥民作乱,一路破入官府,追杀官兵。”
  “乱兵头束红带,名为‘红头贼’!”
  “红头贼裹挟饥民,席卷中原两州百十来县,祭拜‘真空道尊’,又称道贼!”
  ……
  “西陲要地,边城守兵聚众作乱,将领侯勋,自立‘天命大将军’!”
  “叛将杀忠臣官吏,招揽四方贼寇,封赏官爵,旬日便有二十万兵马!”
  “起兵以来,局势如火,接连攻破大小城池五十。”
  ……
  夜深了!
  冰凉的大殿上,太监尖利的嗓子,正诵读一本本奏章内容。
  隆光帝老态龙钟,早已不复佛诞节时模样,半躺在龙椅上,身下垫着明黄绣垫,侧耳倾听。
  大殿空荡荡,只有一人站立,是祁连太师。
  这位太师,如今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乃是隆光帝最信任的臣子。
  君臣二人独自奏对,面对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失态。
  先前一道诏令下发,严禁各地僧道上京,这是君臣二人早已商定的事情。
  但谁也没想到,对方的应对来对如此快、如此猛烈!
  全国各地郡县,竟然在短短数日内,全部造反。
  而且,造反的情况各不相同,有僧道鼓动,有草莽英雄振臂一呼,也有地方将领率兵造反。
  国内的局势,就已经很是紧张,大旱十几年,百姓们饱受饥荒,早已苦不堪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