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米仙缘(校对)第6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6/1656

  方丈主持点了点头,看着方斗,“你惹祸的本领,是我平生见过的第一高手,怎么连蜀中的天都捅破了?”
  “这些日子,蜀中剑修四下出动,通缉于你,方斗这个名字,距离天下闻名不远了!”
  方斗谦虚道,“不值一提!”
  突然,他想起一事,乃是当年戒严赠送的半截衣袖,很显然,衣袖的主人,就是眼前的方丈主持。
  “方斗前来,还要多谢方丈主持赠宝之恩!”
  方丈主持耷拉着眼皮,似乎很是疲倦,支撑着摇头,“不用多谢,这截衣袖的来源,同样是蜀中剑修,增还给你,也算是物归原主罢了!”
  说到这里,方丈主持对方斗解释起来。
  原来,有一年,某个全身是血的中年人,晕倒在福严寺前。
  方丈主持做主,将其收留下来,那位中年人多了不久,便伤重而死。
  检查此人遗物,竟发现来自西南蜀地,而且是个剑修。
  那截衣袖,是中年人临死前,答谢收留之恩,一直被方丈主持珍藏。
  福元寺中,本就有信库,给广大信众存储珍贵的东西,于是便将此人的遗物收入,等待后人来取。
  这么多年,始终无人来认领。
  方斗听了,内心砰砰直跳,他大概猜出来,中年人的身份了。
  “方丈主持,不知可否方便,见见那人的遗物?”
  “当然!”
  遗物很简单,一叠衣物上,横放着漆黑的珠子,以及些许金银。
  方斗见到珠子的瞬间,便明白了,此人必定是曹洞玄。
  果然,将珠子入手,稍微用法力炼化,便明白了,这是一件剑器,名为‘珠毫’。
  珠子放光,光芒飞出几寸,便化作微型的飞剑,锋利无比。
  方丈主持见了,口中诵念,“我佛慈悲!”
  原来,这枚不起眼的珠子,竟是传说中的飞剑,却被他们收留至今。
  别说福元寺不敢私自扣留,就算贪没了,也是无人会用。
  “今日,方才物归原主!”
  方斗笑了笑,自己顶着曹洞玄徒弟的名头,收下他的遗物,到还真是天经地义。
  那么,问题又来了,曹洞玄已死!
  雀儿山洞府中,给他留书信的那人,又是谁?
第0589章
典礼当日
  大典当日,整个福元寺热闹非凡。
  当然了,散客信众隔绝在外,唯有非富即贵的香客,才能入内观摩。
  环绕福元寺建立的整个城镇,今日也是非常热闹,颇有种普天同庆的感觉。
  寺庙当中,随处可见苍老的僧人,在小沙弥搀扶下,朝着举办仪式的场地赶去。
  今天,戒严要正是接任方丈主持的位置,许多常年不外出的寺内高僧,也都跟随在里面。
  至于寺庙后院,众多火工和尚,更是忙得不开交。
  扫地僧,穿一身漏风的灰袍,手中抓把炒熟的花生,吃的正香。
  “让让!”
  一个小沙弥,端着盘热气腾腾的米糕,正大跨步疾走,见扫地僧挡在路上,急忙大呼。
  扫地僧侧身让开,出手托了小沙弥的肩膀,提醒他,“小心!”
  等小沙弥离开,扫地僧翻转手掌,亮出掌心的米糕,往嘴里一丢。
  “嗯!”
  他窜到花丛中,将炒花生吃个精光,看向举办仪式的大殿,若有所思。
  “别急,稍后再见!”
  ……
  大殿内。
  方斗在指尖揉搓一颗珠子,通体漆黑油亮,滴溜溜转来转去。
  自从得到这枚珠毫后,方斗很是喜欢上手揉搓,手感绝佳。
  想事情的时候,将珠子搓得飞起,反正是剑器,也玩不坏!
  这几天,他尝试去寻找扫地僧,不出所料失败了。
  福元寺内,登记造册的僧人中,没有符合他描述的扫地僧。
  方斗也知道,真正的高人来去无踪,想要隐没行踪轻而易举,若想见面,只能等对方主动出现啦!
  “西沱寺苍水主持,到!”
  “……”
  方斗耳边,响起知客僧的唱名声,来往的僧人,都是释门中的高僧大德。
  福严寺面子足,不少高僧前来捧场,戒严的起点不低啊!
  包括方斗的马甲之一,九华寺主持,圆通和尚,也在明净的陪同下,坐在大殿一角。
  方斗目光扫过圆通,嘴角露出微笑。
  “恩师,那人在看你!”
  明净发现方斗的眼神,低声提醒圆通。
  “不碍事!”
  接近晌午的时候,客人都到齐了,眼看着仪式即将召开。
  方丈主持身边跟着各处的首座监院,招呼来自各方的客人。
  片刻过后,接任大典正式开始了!
  “有请戒严!”
  众人呼唤声中,戒严身穿一身‘素净’僧袍袈裟,在两派僧人拱卫下,缓缓走到大殿中央。
  来自各家寺庙的僧人们,见到戒严这身打扮,很是吃惊,这也太朴素了。
  袈裟上,没有半点金丝、宝石点缀,就是光洁的幅面。
  福元寺,何曾贫困到这个地步?
  一时间,窃窃私语声,在大殿各处响起来。
  福元寺的监院首座们,见情况不对,纷纷围到方丈主持身边。
  方丈主持看了眼方斗,低声说道,“稍安勿躁!”
  议论声中,众人上下打量方斗,见他神态自若,穿着素净的僧袍,仍一副岳峙渊渟的模样。
  “这份气度,做一寺主持也够了!”
  各家僧人不得不承认,戒严这份气质,也算难得了。
  更有人眼尖,看出僧袍袈裟上的针脚,细密到肉眼难见的地步。
  都说‘天衣无缝’,实际上,最高明的针线手法,能顺着布料的纹理下针,不留半点缝合的痕迹。
  “戒严身上的袈裟,正是这种情况!”
  有些懂行的僧人们,低声对自家主持解释,说这身僧袍的手艺,非千金不能求得。
  “莫非,他们连夜从维扬郡请大师傅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6/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