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796

  “李翰韧今后有何打算?”赵佶随后似乎是随口问道。
  李三坚看了赵佶一眼,也是随口答道:“微贱之人,打算就是四处奔波,图得温饱。”
  “哦,这样啊。”赵佶点头应道:“如此,李翰韧可否愿意留在本王府中?”
  赵佶说罢,给侍候在一旁的王府管家尚扈使了个眼色。
  尚扈会意,对李三坚说道:“李生,还不谢恩?”
  留在王府做甚?李三坚心中暗暗纳闷。
  不过李三坚虽心中存有疑惑,但还是拱手施礼道:“在下多谢王爷,不过。。。”
  无论做什么,李三坚均不愿意留下王府。
  像李三坚这种人,留在王府能做什么?家丁?还是画师?无论做什么,均是奴仆身份,李三坚如是想。
  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乘凉的同时也失去了自由。
  果然李三坚所料,李三坚话音未了,尚扈打断李三坚的话道:“李生,请随我来。”
  “做什么?”李三坚闻言愕然问道。
  “立下文书。。。”尚扈答道。
  真不知道王爷看中了李三坚什么了?长得一副小白脸的模样,不就是会画画吗?至于将李三坚招至王府之内吗?
  难道是小白脸怜惜小白脸?尚扈心中暗道。
  “什么文书?”李三坚又问道。
  这个小白脸是个白痴,尚扈心中暗道,事情已经如此明了了,他居然还不知道是什么文书?
  什么文书?卖身契,确切的说是一种雇佣契约。
  宋之奴仆主要分为两类,一种就是官奴,一种就是有着雇佣关系的奴仆。
  官奴主要是指因罪籍没为奴之人,这种奴仆地位极为低下,完全隶属于主人,要打要杀随主人的喜好,主人可以对其任意处置。
  不过目前来讲,官奴数量在宋已经极为稀少了。
  目前主要的就是有着雇佣关系的奴仆,双方签订契约,约定时限,时限满了之后,可以解除奴仆身份。
  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世仆和家生仆。
  “多谢老丈,多谢殿下了。”李三坚听明白尚扈的意思后,笑着说道:“不过在下虽出身卑贱,但也不愿意行此辱没祖宗之事。”
  就算是雇佣关系的奴仆,李三坚也坚决不愿意。
  奴仆?就算饿死自己也决不做奴仆,李三坚心中暗道。
  若自己答应为奴,自己亲娘知道后,非活活打死自己不可,李三坚心中暗道。
  辱没祖宗?尚扈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简直哭笑不得的,入王府为仆,就辱没祖宗了?那么他们这些人算是什么?于是尚扈不以为然的看着李三坚,暗暗摇头不已,还是太年轻了,说话没有方寸,尚扈心中暗道。
  如此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奴仆怎么了?奴仆也要看哪里的奴仆,这可是堂堂大宋郡王府的奴仆啊。
  常言道,宰相门前七品官,宋郡王虽无宰、执的实权,但其尊荣却是宰、执无法比拟的,更何况受王府驱使,除了身份地位较高之外,其酬劳也是异常丰厚的,养活一家人没有一点问题。
  万一端王赵佶今后有机会更进一步的话,那么潜邸之臣将会是水涨船高、鸡犬升天的。。。
  可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居然被面前此人拒绝了,简直是不识抬举!活该他一辈子穷困潦倒,尚扈心中暗暗不齿。
  “你这是为何?”尚扈半响之后看着李三坚问道。
  “不为什么。”李三坚静静的答道:“在下还要来年再举,若入府为役,就会没有再举的可能了。”
  一名奴仆,无论是何处的奴仆,都是没有资格参加朝廷贡举的。
  李三坚就以此为借口拒绝卖身为奴。
  李三坚拒绝为奴,尚扈切齿莫名,可端王赵佶却丝毫不以为忤,反倒是更是欣赏李三坚了,于是沉吟片刻后对李三坚说道:“既如此,李翰韧可入府为本王幕客如何?”
  “本王府中典藏经籍图书仅次于崇文院呢,可以由你随意观看。”赵佶随后补充一句道。
  你不是要再举吗?那么缺了经书可不行,而端王赵佶除了绘画的爱好之外,还有收集经籍图书的爱好,府中藏书甚多,其规模仅比由朝廷宰相兼领的崇文院小些。
  如此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要知道赵佶对收集的这些经籍图书可是视作珍宝的。
  李三坚一时半会还未明白幕客是怎么回事,一旁的米芾咂了咂嘴道:“殿下,你为何如此厚待于此人啊。”
  就连米芾都不允许随意进出府中书库的,米芾听闻后羡慕不已。
  尚扈更是长大了嘴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欲说些什么,可又说不出口。
  若李三坚进府做了幕客,会不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尚扈心中暗道。
  “哈哈”赵佶闻言笑道:“本王爱财更爱才,李翰韧你意下如何?”
  幕客是什么?幕客是不是奴仆身份?李三坚心中疑惑不解。
  管他是什么身份,只要不是奴仆身份就行,此时李三坚也不坚持了,也没必要坚持了,反正只要不是让自己签订什么契约就行,若要签卖身契,李三坚立马跑路就是。
  就冲满屋子的图书,李三坚也愿意入府做什么幕客就是。
  于是李三坚拱手恭恭敬敬的施礼道:“如此多谢殿下了,只要殿下不嫌弃在下粗鄙,在下愿意入府。”
  “哈哈”赵佶闻言不由得开心的笑了起来:“如此,本王心中甚慰,尚宅老,快去准备酒宴,今日本王要与李翰韧接风。”
  “李魁首,听说你词赋又是一绝?”赵佶随后对李三坚眨了眨眼笑道。
  他是如何知道自己曾经得过灯会魁首?李三坚闻言楞在了当地,怔怔的看着赵佶。
  “什么?词赋又是天下第一?”米芾闻言又是“大怒”,同时吃醋不已,怒气冲冲的对李三坚说道:“乳臭未干的小儿,何德何能敢称词赋天下第一?”
  “啊。。。先生啊,在下何时称自己词赋天下第一了啊?”李三坚闻言大惊失色的答道。
  “殿下说了就是你说了。”
  “先生哦,我的老天爷啊,殿下并未说过啊。”
  “绝者何意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谓之绝,不是天下第一又是什么?就连这个都不明白,也敢称天下第一?”
  “。。。。。。。。”
  “哈哈哈哈。”端王赵佶见两人又开始斗嘴,不由得开心大笑,笑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周围侍候的王府美貌使女们又是将同情的眼光投向了李三坚。。。。。
  至今日起,李三坚就成为了大宋端王府一名“光荣”的幕客。
  王府幕客者,幕僚也,于幄幕之中,参谋王事等等,其身份决不是奴仆。
第一百零一章
蹴鞠
  “诸文亦皆好,但少古文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赵佶拿着一篇文章给李三坚讲解道。
  李三坚成为一名“光荣”的王府幕僚之后,就没干什么,每日里就是读书习字。
  李三坚虽早已知道端王府藏书甚多,可王府藏书之盛还是使得李三坚目瞪口呆的。
  天文、地理、算术、水利、医药、兵法等等方面的书籍是应有尽有,是无所不涉及。
  除此之外,还有各个时间段的朝廷邸报。
  而李三坚最感兴趣的是兵法、邸报。
  曾经的军事爱好者李三坚此时忽然对兵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异常好奇。
  宋之兵书主要就是包括《武经七书》、《武经总要》、《十七史百将传》、《兵筹类要》、《守城录》等等数百部兵书,另外就是许洞所著的《虎钤经》及苏轼之父苏洵所著的《权书》。
  其中《武经七书》是指《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并且《武经七书》自神宗皇帝就被定为武学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武举必考的科目。
  若不是李三坚手无缚鸡之力,李三坚都想去应试武举了,武举策问肯定比文科简单的多,李三坚如是想。
  李三坚并不想做什么沙场征战的将领,李三坚只是兴趣而已,话说就凭几部兵书就能成为一个沙场悍将?这是不可能的,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兵书若不能活学活用,并在战场之上随机应变,那么就是纸上谈兵,就是赵括一类的人物,李三坚对此是再明白不过了。
  除了兵书之外,李三坚还对朝廷邸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虽朝廷严格控制了邸报刊登的内容,如不得传报事感机密,不得传报未经准许的大臣奏疏,边防军是大事未经允许也不得传报,自然灾害、灵异事件未经允许也不得传报等等诸多限制,但李三坚在邸报上的歌功颂德之中,也能通过些许蛛丝马迹,看出近年来的一些朝廷大事,从而了解朝廷政策走向。
  通过观看邸报,李三坚了解到当今圣上的政绩,不禁使李三坚对赵煦是刮目相看。
  赵煦九岁登基,即有承继父兄之志,亲政后即行“绍述”之政,小心谦抑、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励图治,施新政,颇有些励精图治的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