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796

  “李翰韧...”其实崔永梽并未真的生李三坚的气,崔永梽与李三坚相识多年了,搭档也是多年了,岂能如此小家子气?况且军国大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崔永梽虽为统过兵,但也知道这些道理的,于是崔永梽点头道:“可朝廷旨意为不得妄动,或原地待命,如此擅自出兵,岂不是违旨了?因而崔某建言,还是向朝廷请得旨意,再出兵不迟?”
  “朝廷?哈哈,朝廷?”李三坚闻言大笑道:“此刻是否还有朝廷,尚未可知也!”
  别人不知道,李三坚可是知道,大宋将倾,只在旦夕之间,说不定此刻金军已经攻进开封了,因此李三坚才敢如此放肆,又斩朱勔全家,是先斩后奏的,又将堂堂江宁府知府王珉下了大狱。
  江宁府知府王珉利用勤王之事,大肆敛财,大肆盘剥百姓,李三坚也利用勤王之事,拿下了王珉。
  李三坚此举有两个用意,其一就是惩治害民之官,其二就是排除江南异己。
  王珉可是唐恪、耿南仲的人,是他们安插在江南的眼线。
  “你...你...你...李三坚,你也太...太...啊?”崔永梽闻言,顿时大惊失色,结结巴巴的说道。
第二十三章
不共戴天
  “斩!”
  宋江南东路江宁府安抚司衙门之前的一片空地,被临时充作法场,一名安抚司衙门的监斩官将一支令牌丢下了法案,百余名刀斧手便高高举起了雪亮的大刀。
  大刀落下,鲜血四溅,朱勔父子等数十颗人头落地,江宁府顿时掀起了一一阵血雨腥风。
  靖康元年十一月,罪大恶极的朱勔父子被范阳子爵、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江浙闽淮宣抚使李三坚,斩于江宁府,并籍没其家财。
  李三坚下令斩的是朱勔家中十二岁以上男子,其余人等,皆没入奴籍。
  江南百姓闻讯无不拍手称快,无不弹冠相庆,特别是苏州百姓,积怨已久的苏州百姓冲进朱勔父子的同乐园,愤怒得砸毁了园中的一切,并捣毁了朱家祖坟,朱勔父子豪夺渔取于民,结怨天下人,天下百姓对其痛恨之至,就可见一斑了。
  不过李三坚此举多少有些公报私仇的意思...
  ....................................
  “公不必如此惊异...”江宁府衙门一处亭榭之中,李三坚对江南诸路都转运使崔永梽说道:“金将兵十余万二次南下,兵临京师城下,而此刻我大宋能征惯战之将、卒几乎均折损殆尽了。其实这还不是最紧要的,最为紧要的乃是朝廷自上而下弥漫着一种畏敌如虎之心,未战而先怯,其结果就不难想象了,因而李某以为此次朝廷不保。公以为如何?”
  “我...你...哎...”崔永梽无言以对,颓然坐下,良久之后方才开口问道:“真的保不住了吗?”
  李三坚点了点头。
  “既然朝廷不保,你又为何选择此时勤王?”崔永梽问道。
  “李某此次出兵,非保朝廷,而是保我大宋江山社稷,是保我大宋黎明百姓。”李三坚转头看着北方方向后说道:“同时李某欲使金人明白,我大宋并非无可战之士,我大宋并非无热血男儿。”
  “翰韧...”崔永梽闻言顿时感动不已,忽然感到热血沸腾,站起身来说道:“李翰韧之志,崔某算是明白了。崔某文弱之人,且年过五旬,无法上阵杀敌,不过李翰韧你就放心带兵去吧,崔某在江南竭尽全力供应大军粮饷,崔某当尽全力周全大军北进勤王。”
  “多谢崔公了!”李三坚闻言大喜,拱手施礼道。
  此时的李三坚可谓是百事缠身,日理万机的,今日也是百忙之中抽出身来,与崔永梽详谈,目的就在于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李三坚又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李三坚此次率黑旗军北上勤王,与金军正面作战固然重要,后方的稳定也是极为重要的。而此时黑旗军的后方,乃至整个大宋的后方就在江南,江南不稳,黑旗军就将寸步难行,因此李三坚需要一人镇守江南,需要一人于江南之地统筹安排粮饷、运输、车马船只、援军、民夫等事,此人就非崔永梽莫属了。
  崔永梽多年为官,官声极佳,德高望重的,且为人较为稳重,做事也是小心谨慎的,最主要的就是李三坚了解崔永梽,并信任崔永梽,因此崔永梽可担此大任。
  至于其他官员,如费景阳、刘安节、杨正、徐广峰、周方寍、陆肱、伍从铭、曾公明、刘宗毅、汤顺、丁伟元、许镇、韩宁政等人,他们有的是为李三坚的旧部,有的是李三坚的挚交好友,有的是李三坚的弟子,皆为李三坚的心腹,但却无一人合适担当此任。
  费景阳等人要跟随李三坚渡河勤王,而杨正等人威望却略有不足,不能服众。
  “公为国为民,崔某岂能置身事外?又怎堪谢字?”崔永梽闻言答礼道。
  “现在崔公清楚,李某为何杀朱勔父子,并将王珉下大狱的原因了吧?”李三坚随后对崔永梽说道:“大军开拔在即,大战一触即发,在此关键之时,李某绝不容有扰乱后方之事发生,而将朱勔父子斩首,乃是为了提振军心、民心。”
  “一切依你便是,是崔某多虑了。”崔永梽点头道。
  “刘安节为李某同年,因而李某打算举荐他为江宁府知府,崔公以为如何?只不过这举荐奏章...,不知是否递得上去?”李三坚问道。
  “递不上去,也要将奏章送至京师,以免引起非议。”崔永梽说道。
  李三坚说是举荐刘安节为江宁府知府,并向朝廷上奏章,其实不过是李三坚掩人耳目之言罢了。
  此时此刻,金军已经兵临开封府城下,朝堂之上早已是混乱不堪,就如李三坚所言,是否还有朝廷,还尚未可知,就算宋朝廷仍是在运作,可哪里还有人会理会这江宁府知府任免的事情?
  因而此时李三坚所谓的举荐,几乎就是李三坚擅自在任命自己心腹亲信了。
  不过乱世之中,这种事情其实并非什么大事。
  乱世之中,在大宋这条大船将要倾覆之时,宋各路、府、州、军的许多官吏早就在为自己打算了,以各种名义囤积粮饷、招募兵马等等,甚至不少宋官吏、军中将领等人向金军纳了降表。
  乱世之中,有粮有兵有钱,才能为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
  “翰韧你打算何时出兵?”崔永梽随后问道。
  “三日后誓师。”李三坚答道。
  正在此时,山魁走了进来,在李三坚耳边说了几句。
  ....................................
  “哎,姑奶奶,你为何又来了?”李三坚对一身戎装,牵着一匹战马的八夫人种佩竹说道:“瞒着母亲她们了吧?快回去吧,我现在可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不用你分身...”种佩竹看都不看李三坚,一边整理着马鞍之上弓箭、兵器等物,一边说道:“妾身虽为一名妇道人家,但也要上阵杀敌,杀尽虏贼,替爹爹、叔父报仇雪恨。”
  “哎,淼儿啊,杀敌报仇,自有男儿在,难道为夫我不是男儿吗?不日大军就要渡河向北开拔了,为夫答应你,替你多杀几个虏贼便是。”李三坚闻言连忙劝道。
  种佩竹的叔父种师中战死杀熊岭,其父种师道又忧愤而死,种佩竹闻讯后,顿时异常悲伤,当即就要赶赴东京,奔丧及替父、叔报仇雪恨。
  可军国大事岂能与私仇混为一谈?
  李三坚的县学恩师黄涣在太原城城破之后,为国死节,李三坚闻讯之后也是异常悲愤,恨不得立即率军北上,替恩师、替种佩竹的家人报仇雪恨。
  可人一旦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将会失去判断力,将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李三坚身为一军之统帅,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此李三坚只有将仇恨深埋心底。
  当时接到种师道、种师中的死讯之后,种佩竹还身怀六甲,如此又怎能千里迢迢的赶赴京师?因此符二娘、李三坚等人也不允许种佩竹奔丧,只能尽力抚慰她。
  “你又歧视女子?”种佩竹闻言柳眉倒竖,转头看着李三坚怒道:“你不是常说女子当同男子一样吗?为何就不能上阵杀敌?奴家虽嫁给了你,可也是木兰军之人,我就是要跟随你北上杀敌!官人,你就带我去吧。”
  “好了,好了,回府再说,今日又不会北上,你这身打扮,算怎么回事?”李三坚说罢,不由分说,将种佩竹抱上了“啸风”马背,随后翻身上马,向着府邸疾驰而去。
  还是李家的老传统,李三坚去哪里,符二娘等家人就跟至哪里,此时李三坚将安抚司衙门由杭州迁至江宁府,符二娘等家人也就来到了江宁府。
  ....................................
  “哎哟,这小家伙,是我老李家的种...”李三坚、种佩竹回府之后,便去了种佩竹居住的阁楼,进屋之后,李三坚一边逗弄着正在秀床之上手舞足蹈的三子李元胜,一边笑道。
  种佩竹十月怀胎,产下一子,取名为李元胜,长得白白胖胖的,还不足三月。
  种佩竹白了李三坚一眼,将孩子从床上小心翼翼的抱了起来,抱在怀里,轻声抚慰。
  “哎,所以说不许你去军中...”李三坚看着种佩竹母子说道:“元胜他还未断奶,你这个当娘又怎舍得离他而去?”
  “官人我...呜呜呜...”李三坚这句话可算是触碰到了种佩竹的痛处了,使得种佩竹是异常的左右为难,既想替父、叔报仇雪恨,又舍不得离开李元庆,于是种佩竹不禁大哭出声。
  李元庆本想哭的,结果见自己娘亲先哭了起来,于是诧异的用小手摸着种佩竹的脸,嘴里咿咿呀呀的,不知道说些什么。
  “好了,淼儿,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为夫此去,当尽杀北虏,报仇雪恨。”李三坚搂着种佩竹安慰道。
  种佩竹闻言重重的的点了点头。
  “爷,老夫人有请。”正在此时,一名侍女前来禀报道。
第二十四章
交代后事
  “坚儿,八娘那里怎样了?”范阳子爵、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江浙闽淮宣抚使官邸之中,府中老夫人符二娘问向李三坚道。
  “丧父、丧叔之痛,岂是那么容易缓解的?”李三坚闻言叹道:“不过总算是答应不跟随大军北进了。”
  “嗯...”符二娘闻言点头道:“国事真的如此艰难吗?种氏兄弟也是朝廷大官了,可居然一个战死,一个被...被...活活气死...坚儿,你给娘说实话,京师到底是个怎样的情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三坚不但是粮草先行,还令探马先行,李三坚早就命燕四、戴宗所领的八目军广布斥候了,因此李三坚对开封府等地的情形是较为了解的,可符二娘等人却不太清楚。
  “娘...”老娘符二娘相询,李三坚只有据实而答道:“京师危矣!”
  “京师危矣?到了何种地步了?”符二娘吃惊的说不出话来,李三坚的妻蔡绒雪先是惊问道。
  蔡绒雪随后将李三坚的次子,刚刚满周岁的李元庆交给了身边的侍女。
  蔡绒雪十月怀胎,又给李三坚生了个儿子。
  “何种地步?”李三坚看了符二娘、蔡绒雪、徐婷婷等人一眼后说道:“比你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京师不保,陛下不保,皇室不保,大宋江山社稷不保。”
  “啊?”众女闻言又是大吃一惊,徐婷婷手中的瓷碗“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摔成了碎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