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796

  年逾六旬的王禀固守太原,也就是并州城池已达数月之久,此刻脸上颧骨突出,身形异常瘦削,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王禀早已是精疲力竭,但目光仍是异常坚毅,看着城下,只见一名宋朝廷使臣于城下喊话,并自报家门,于是命人用吊篮将路允迪吊上了城墙。
  路允迪上了城墙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宣读宋帝赵桓圣谕,哆哆嗦嗦的说了一大堆,总体意思就是让王禀等人放弃太原等地,交与金人之手。
  “这...”河东宣抚使、太原府知州张孝纯听闻后,犹犹豫豫的将目光投向王禀,只见王禀忽然大怒,“沧浪”一声,拔出了腰间宝剑,顿将张孝纯吓了一大跳。
  “岂有此理!”王禀仗剑而出,用剑指着路允迪怒道:“我等固守太原数月,苦战、血战了数月,却换来了如此结果?难道朝廷不知太原三镇乃是京师的屏障吗?并州有失,京师何存?难道朝廷不知我大宋的列祖列宗皆在此地吗?”
  老赵家的祖陵均在太原。
  “君上当保国安民,臣民应忠君守义,然太原军民以大宋为重,宁死而不作金奴,朝廷竟如此弃子民于不顾?何颜见天下臣民?”通判黄涣也是怒道。
  王禀随后高举长剑大声吼道:“老夫坚不受命,决意以死报国!”
  “坚不受命,以死报国!”
  “吾等愿追随王总管,固守太原,宁死不屈!”
  众太原军民均是高举兵刃大声吼道。
  路允迪先是被吓得脸色惨白,后又羞得满脸通红,最后还是不忘缒城而下,逃离了太原城池。
  ........................
  “攻城!”完颜宗翰闻讯后,不禁大怒,简直是怒不可遏,气得脸色通红,挥舞马鞭大声吼道。
  “吼!吼!吼!”随着金军令旗摇动,金军方阵推着各种攻城器械,大声呐喊着,逐渐靠近了太原城的第一道防线,护城壕沟。
  太原城池附近总共修了三座高高的敌楼,也就是角楼,敌楼的作用就是瞭望与射击。
  除此之外,在壕沟与城墙之间,还有羊马墙,作为城池的第二道防线,太原城城墙外墙之后还有内墙,总共四道防线。
  在壕沟的外面还有密密麻麻的铁蒺藜、拒马等物。
  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金抛石机抛射石块,首先拉开了血战的序幕。
  数十具投石机一起抛射石块,目标首先就是打算摧毁城池之上的三座敌楼,斗大的石块被抛到半空之后,便如雨点般的落了下来,砸向敌楼。一座敌楼在石块不断轰击之下,终于坚持不住了,就像块豆腐一样坍塌了下来,砖石、木梁如下雨般的掉落在城墙之上,城墙之上宋军纷纷躲避,躲避不及的就被埋在了砖瓦之中,窒息而死,在敌楼之上的宋军弓弩手也是纷纷惨叫着从楼上掉了下来,摔成了血肉模糊的一团。
  “还击!”王禀一手提着长剑,一手高举令旗高举过顶大声下令道。
  随着王禀一声令下,城墙之上的抛石机、床弩等等发出一声声的巨响,石块、弩箭、毒火球等等如雨点般的砸下城去。
  一时之间,双方众炮齐发,无数斗大的石块遮天蔽日的,挟着巨大的动能和势能,飞到半空中呼呼作响,砸下去即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巨响。
  宋军被摧毁了一处敌楼,但宋军居高临下的抛石机更是令金军损失惨重,石块砸在地上,是泥土翻飞;砸在人群当中,便形成了一个个的血坑,血坑之中便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数个大石块砸在一具金军的抛石机上,便令这具抛石机四分五裂,垮散在地。
  宋军抛石机、床弩开始攻击,于是就暴露了位置,金军抛石机慌忙搬转抛石机,打算先摧毁宋军的抛石机、床弩。
  于是金军抛石机被摧毁了不少,宋军也同样如此。不过宋军除了弩箭、石块之外,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毒火球。
  泥土翻飞,毒火球稀里哗啦的从半空中掉落了下来,在天金军人群当中形成了一个个高大的毒雾。毒火球掉落下地之后,释放出一股股黄色的毒烟,闻者立毙,就算命大不死,也会手脚发软,从而失去战斗力。
  虽金军早有防备,冲在前面的金军均是用湿布裹住了口鼻,但也不能完全防住,也有成片成片的金军倒下,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动弹不得。
  金军抛石机拼命攻击,不断攻击宋军的抛石机、床弩、敌楼等。
  投石机、床弩中石,就会被砸的四分五裂的,四处泥土飞扬,木屑飞溅,被直接砸中的宋军,立刻就成了一滩肉泥。
  不过王禀等早有防备,在被摧毁的敌楼之下早已放了无数个沙包,敌楼被摧毁后,立即就垒起了一个又一个高于城墙的沙包楼,弓弩手可以趴在上面继续向金军放箭。
  刹那间,巍峨的太原城池上下,石块、箭镞等如雨点般的在空中飞来飞去,砸在城墙上或砸在地上,腾起了铺天盖地的尘土,飞扬的尘土之中,有无数身影正拼命厮杀,喊杀声、惨叫声、怒吼声响彻云霄。
  城墙上下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第十五章
血战太原(下)
  宋靖康元年四月某日,金军统帅完颜宗翰下令全力攻打由王禀等人防守的太原城池。
  双方交战伊始,便是一场血战、恶战。
  金军早有准备,专门为太原城准备了许多抛石机。金军抛石机众炮骑发,将斗大的石块抛上城墙,便将城墙之上的抛石机、床弩、敌楼等防御设施摧毁了不少。
  不过王禀为一名沙场老将,经验极为丰富,命人在城上架设木栅,上挂糠布袋,这样一来,即使楼橹被石块击中,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而且能够迅速修复。
  城墙上的宋军抛石机等被摧毁,王禀也是早有准备一些备用的投石机被布置在城墙之后,实施盲投,这样,金军抛石机抛射的石块就几乎击不中宋军抛石机了。
  王禀等宋军将领同时也组织了大量太原城中的工匠,抢修损坏的投石机与床弩,修好之后又继续向金军攻击。
  “杀,杀上去!”
  金军见众多抛石机奈何不了宋军,自己的抛石机还越打越少,于是只好下令将“洞屋”推上去,打算先填平护城壕沟,然后再强行攻城。
  随着一名金军将领一声令下,数十具摆放在后面的洞屋在金军的齐声呐喊之中被推了上去,慢慢的靠近了壕沟,躲在壕车之内的金军均是穿着木履,以防止被铁蒺藜扎伤。
  只要填平壕沟,摧毁羊马墙就能直接面对太原城池外城墙了。
  所谓洞屋,就是下装车轮,上安巨木,外裹牛皮,整个呈房屋状,洞屋之内就是用于填平壕沟的柴薪等物,金军士卒还能躲在洞屋之中,以躲避宋军弓弩、石块等攻击。
  此时宋军剩余的投石车与床弩,宋军弓弩手们纷纷转移目标,石块、火箭、弩箭等物纷纷砸在壕车之上。
  但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除了稍滞壕车的前进速度外根本没有其他作用。
  躲在壕车之内的金军弓弩手,手持强弩硬弩,抽空找准时机,纷纷向城墙之上射去,一个又一个被弓弩射中的宋军惨叫着掉下了城墙。
  数十架洞屋靠近了壕沟之后,冒着对方的石块雨、箭雨,躲在壕车之内的金军士卒从容不迫的将柴薪丢入壕沟,以填平壕沟。
  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王禀对金军如此战法早已了然于胸,早就命人将地道挖至壕沟之内,待金军用柴薪等物将壕沟填满之后,便一把火将柴薪化为灰烬,顺带还点燃了不少洞屋。
  洞屋外层蒙着几层厚厚的,打湿了的牛皮,不容易被火点燃,可底部和内部却是木质结构。
  熊熊大火燃烧起来,顺着洞屋底下的洞口就烧了进去,洞屋内部都是木质结构,根本就抵挡不住熊熊大火,瞬间就将洞屋烧成了一个火炉,洞屋之中的金军士卒被烧成了焦炭,少数跑出来的也被烧的七零八落的,同时跑出来的也逃不过宋军的箭雨,被射成了一个个刺猬。
  金军统帅完颜宗翰见金军损失惨重,不禁大怒,于是又故伎重演,命金军用刀枪、弓箭驱赶宋军降卒和附近掳来的百姓上前,用命去填壕沟。
  此时激战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时辰了。
  金军在付出无数伤亡及损失许多洞屋之后,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将一辆辆“鹅车”推了出来,欲一举蹬上太原城池。
  所谓鹅车,也就是攻城用的战车,形如鹅状,外面蒙上一层或数层铁皮,底下有四轮,能够有效保护士卒攻城可谓是攻守兼备。
  鹅车之中还有云梯,靠近城墙之后,便可通过云梯蹬上城墙。
  这种鹅车最外面用薄铁皮包裹,弩箭、石块不能伤,上墙之梯非常宽敞,三人可以并肩上墙。
  金人当中盛传如此鹅车为完颜宗翰发明的,可谣传毕竟是谣传,鹅车哪里是完颜宗翰发明的?在《新唐书》之中早有有鹅车的记载,也就是说在唐或者唐之前就有鹅车。
  王禀久经沙场,哪里不识如此攻城利器?
  因此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完颜宗翰有“杀手锏”,王禀有“绝户计”。
  王禀等人命人在城头设立高大的跳楼,使人在内应敌,带鹅车靠近之时,便抛出绳索、搭钩等物,使其重上移,并用力拉拽,鹅车便稀里哗啦的倒在了城墙之下,鹅车之中的金军便被倒了出去,随后就成为宋军弓弩手的活靶子。
  金军不断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惨叫,或被摔死,或被石块砸死,或被箭镞射死,死状是无比凄惨。
  不过激战良机之后,还是有数辆巨大的鹅车靠近了城墙,云梯伸出死死的靠上了城墙,无数金军从宽敞的云梯之中冲上了城墙,疯狂的砍杀着宋军,一个又一个宋军被凶悍的金军冲城先锋砍死在地,鲜血流满了整个城墙。
  但宋军在王禀等人的指挥之下又退守内墙,并放火烧断了内墙与外墙之间的木桥。
  两道城墙相距有数丈宽,冲上外墙的金军根本没办法了,跳下外墙怎么能够攀上内墙?况且跳下外墙就成了内墙之上宋军的活靶子了。
  内城之上的宋军躲在城墙之内不断的攻击冲上外墙的金军军,金军不断被击中,惨叫着掉下了城墙,呐喊声、怒吼是、惨叫声是响做一片。
  “杀!杀!杀!”
  正当冲上城墙的金军与宋军激战之时,太原城池偏门打开,五十余名宋军骑兵自内杀出,以缓解守城压力。
  当先一员骁将,银盔银甲,挺一柄三尖两刃枪,横刀跃马冲在了最前面。
  金军骑兵见宋军来人不多,于是两员金将领百余骑迎了上去。
  银甲骁将挂上三尖两刃枪,取出弓箭,闪电般的便射出了一箭。
  箭如流星,急飞而至,一箭将一名金将射落马下。
  金将口吐鲜血,跌落马下,随后被纷乱的马蹄踏为肉泥。
  银甲骁将随后挺刀迎上了金将。
  “噗!”的一声响,银甲骁将挥舞着三尖两刃枪,向着金将当头劈下,金将举起长柄大刀招架,刀柄却被劈断。
  银甲骁将势大力沉的一击,将金将手中刀柄劈断,可去势不减,顺势便劈在了金军的头颅之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