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796

  “你还看个屁啊?”李三坚按下姚舆的手臂后怒道:“我还不知是被贼军劫掠的女子吗?”
  “哦...”姚舆脸上一红,放下千里眼后问道:“师叔,我等该当如何?”
  “什么该当如何?”李三坚沉吟片刻下令道:“命全军出击,去抢女人,抢得越多越好...”
  “啊?师叔,军帅,你...?”
姚舆、崔虎臣、冯湛、山魁、济空等人闻言顿时愣住了,呆呆的看着李三坚。
  李三坚怎会忽然转了性了?居然下令全军去抢女人?姚舆等人是大感疑惑不解。
  “快去啊,都看着我作甚?”李三坚瞪了姚舆等人一眼道:“不过李某需给你们立下一条军令,那就是一人只能取一名女子,且取后不得伤害她们,不得始乱终弃,需善待之,最好能够娶其为妻或纳为妾室,违令者军法从事。”
  “末将等遵令!”姚舆等人接令后,慌忙冲下了山坡。
  于是乎,黑旗军众将士是呼啸而下,大喊大叫的与宋军其他各部争夺女人去了。
  黑旗军几乎都是骑兵,且装备精良,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还是抢女人...是无往而不利。
  “官人,你为何不去抢啊?”李三坚刚刚下令之时,种佩竹不禁大怒,是怒不可遏,可李三坚的补充军令,就使种佩竹心中明白了,李三坚是为她们好,是不忍心她们死于非命,不忍心她们被宋军羞辱而死,于是转怒为喜,美目是一瞟一瞟的看着李三坚问道。
  李三坚下达了“娶妻纳妾令”,因此这些女子落在黑旗军手中,总比死去或被其他宋军羞辱要好得多。
  李三坚目前也只能帮她们这么多了。
  “我有你还不够吗?你就别给我添乱了。”李三坚瞪了种佩竹一眼后,吩咐山魁、济空等人道:“传令下去,命各部不要为了抢女人而疏忽了,需谨防方腊叛军。”
  “杀!”
  “杀出去!”
  李三坚话音未落,一彪人马便自山崖之后杀了出来,向着李三坚冲杀而来,其中有不少女子,不过并非没穿衣服,而是身着红衣红甲。
第二百五十三章
烂摊子
  宋宣和三年七月,童贯将方腊等三十九人解至东京开封府,八月宋帝赵佶下旨处死方腊等。
  宋是宽于刑罚的,但对于叛逆之人是从来不手软的。
  童贯因功迁为太师,改封为楚国公,其后由江淮荆浙宣抚使改为陕西、两河宣抚使,谭稹加官节度使。擢王黼为少傅,郑居中为少师,张邦昌为中书侍郎,王安中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李邦彦为尚书右丞。
  宋帝赵佶本打算将李三坚召回京师,于枢密院任职,但王黼建言赵佶,江南战乱之后,急需恢复生机,而最佳人选便是李三坚。
  于是赵佶下旨,擢李三坚为签书枢密院事,江浙闽淮宣抚使,将江南的烂摊子甩给了李三坚...
  李三坚由此就成为了两府大臣,但仍是在外为官,仍是未进入朝廷中枢。
  ...........................
  宋两浙路杭州,范阳子爵、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江浙闽淮宣抚使李三坚府邸。
  两府大臣为执政官了,其宅邸便可称为府了,只不过杭州城内因战乱,房屋几乎被焚毁一尽,因此李三坚所谓的府邸也就是十数间临时搭建的屋子,搭建的较为简陋,甚至还远不如当年李三坚在泉州的宅邸。
  “怎样?”李三坚于府内一间小屋前,问向其八夫人种佩竹道。
  “还是一句话不说,不过进了少许饭食,哎,眼见着一日日憔悴下去了,早晚...早晚...”种佩竹叹道。
  “早晚怎样?”李三坚瞪了种佩竹一眼后,便走进了屋子。
  种佩竹也跟进了屋中。
  “陈氏,你...还好吗?”李三坚进屋后,见陈可儿坐在窗前,心中有些不忍,于是开口问道。
  一身素服的陈可儿面容憔悴,双目无神,呆呆的望着窗外,见李三坚相问,回头看了李三坚一眼,仍是一句话不说。
  帮源洞之战中,陈可儿引兵冲杀,欲突出重围,却被黑旗军拦阻,手下或死或降,陈可儿也被山魁擒住。
  李三坚当即命人不可声张,将陈可儿救了下来,与十万余百姓一起被带到了杭州,安顿在了李三坚的府中。
  陈可人为方腊的人,是反贼家眷,李三坚此举也是极为冒险的,但故人之情,李三坚也顾不得许多了。
  不过被方腊裹挟的女子何止数万,因此只要李三坚尽力掩盖此事,也能掩人耳目的,最起码在杭州的地界上,是无人敢追查此事的,最少明面是这样的。
  李三坚目前可是江南长吏,掌淮浙闽军、政、民事,驻扎在杭州的大宋黑旗军也皆为其心腹。
  “哎,姐姐,你倒是说句话啊,我家官人救下你也是不易,你这样...你这样...若是有何意外,如何对得住我家官人啊。”陈可儿半响不答,于是种佩竹忍不住开口道。
  李三坚向种佩竹摆了摆手,示意她不要再说了,于是两人就一齐看着陈可儿。
  “十...三...十三怎样了?”良久之后,正当李三坚无奈打算离去之时,陈可儿终于开口问向李三坚道。
  李三坚闻言摇了摇头。
  此时朝廷处死方腊等人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同时朝廷还命江南各地的官府摧毁方氏家族的十余处祖墓,是打算斩草除根、挫骨扬灰。
  李三坚也收到了朝廷行文。
  对于此等事情,根本不用多想,也没有任何侥幸,其结果必然是这样的。
  陈可儿有些明知故问了,不过李三坚还是不忍心在陈可人面前提及此事。
  “你不该救我的,你不该救我的。”陈可儿神情凄苦,喃喃自语道:“我早该死了,早该死在帮源峒的。”
  “胡说八道!”李三坚闻言顿时大怒,指着陈可儿大声说道:“你以为我救的是你吗?我救的乃是陈家,救的乃是汝父、汝祖父之名声。汝祖父公弼公,为朝廷堂堂官员,其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可你却从贼?汝祖父在天有灵,是何其心痛?”
  “哎,官人...你...真是的...”种佩竹闻言推了李三坚一把后嗔道。
  种佩竹虽不知道陈可儿与李三坚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但也知道一些从前李三坚与陈可儿的一些事情。
  同时种佩竹也隐隐约约的猜到了李三坚相救陈可儿,并非单纯是为了陈家...既然如此,那么李三坚就太不懂女儿家的心思了。
  不过种佩竹并不知道李三坚相救陈可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李三坚已故恩师苏轼的缘故。
  陈可儿闻言,脸颊顿时变得通红,顿感羞愧难当。
  方腊起兵造反,其实陈可儿是反对的,可她一名弱女子又能怎样?当年陈可儿被方腊宣扬的摩尼教教义所蛊惑,从此之后,便无法自拔。
  不过陈可儿也有其他原因的。
  “可儿妹子...”半响之后,李三坚叹道:“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方腊已死,往事已矣,你现在应当活着,应好好活着,当不为往事所羁,如此你家中,你祖父在天之灵,必感欣慰。”
  “三坚哥哥...”陈可儿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垂泪说道:“家中已与奴家断了关系了。”
  两人之间定是有猫腻,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种佩竹闻言心中大疑,就这么会功夫,就以哥哥、妹子相称了?
  “嗯,有我在,必有化解的那一天,李某的这点面子,想必他们不会不给吧?可儿妹子,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人乎?黑暗是令人恐惧的,但走出黑暗,便是一片光明。”李三坚点头道。
  陈可儿闻言怔怔的点了点头。
  怎么感觉李三坚的话与摩尼教的话差不多?陈可儿心中暗道。
  摩尼教本无错,错的是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做坏事,陈可儿心中忽然幡然醒悟道。
  “三坚哥哥,我想出家,你能替我安排一下吗?”陈可儿随后看着李三坚道。
  李三坚闻言长叹了口气。
  李三坚今日也只能劝成这样了,也不想多说了。
  两浙路、江南路等地受战乱影响,特别是两浙路,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等等。朝廷将这个大包袱甩给了李三坚,虽赵佶恩抚江南,减免了两浙路不少赋税,但也要求李三坚迅速恢复江南的财路,再加上江南目前仍有方腊余部作乱,因此李三坚目前可谓是日理万机,忙得连吃饭、睡觉都要掐着指头,也没多少时间处理陈可儿的这些事情的。
  此事今后再说吧,李三坚心中暗道,不过好在陈可儿似乎已经去了死志,这也算是不幸当中的万幸吧。
  ...........................
  两浙路的路治在杭州,因此李三坚的衙门也在杭州,宣抚使为朝廷临时派遣的,其衙门当然也是临时的。
  “诸君,请坐!”一身紫色官袍的李三坚端坐在宣抚衙门大堂之上,看着堂下诸文武说道。
  “谢李相公!”诸文武一起拱手谢了声后,便分文武坐在堂下。
  “当下之要,仍是剿除方腊余部。”李三坚随后看着刘光世问道:“刘钤辖,本官听说兰溪县等地仍有叛军作乱?兰溪县等地为你部防区,你来说说具体情形吧。”
  “李相公...”年仅三十余岁,比李三坚稍小几岁的刘光世,身材较为魁梧,声音是异常的洪亮,自己觉得没怎么大声,可旁人听得却是声如洪钟,刘光世声如洪钟的答道:“五月,台州仙居县叛军由俞道安带领,自温州永嘉县楠溪攻占乐清县,义乌县叛军据天仙峒,寿昌县叛军据月溪峒,与我大军激战,天仙峒、月溪峒遂被我部攻取。兰溪县灵山峒叛军胡姓、祝姓二将与我部激战两日,被我击败,小将擒斩胡、祝二将,斩其部曲五千余人,擒二万余人,获军械、粮草、金银等无数。李相公,此时小将已平定了兰溪等地乱贼。”
  刘光世,字平叔,为西北名将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为西北将门之家出身,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因其作战勇猛,累功至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
  而刘家原是西北羌番,为党项人,后归顺了宋,世代便为宋将。
  此次童贯领军平叛,刘光世跟随其父刘延庆南下,生擒方腊之后,刘延庆跟随童贯北返,刘光世奉命留在两浙路继续剿除方腊余部。
  “放屁!”堂堂大宋签书枢密院事,江浙闽淮宣抚使李三坚,闻言顿时大怒,忽然爆了句粗口,将堂下诸官均是吓了一跳,均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三坚。
  大宋状元郎何时变得如此粗俗了?众人一起心中暗道。
  “啪!”李三坚将惊堂木重重的拍了一记后,看着刘光世怒道:“兰溪乱贼,不过千余耳,最多不超过两千人马,何来斩首五千,俘二万余人之说?本官虽人在杭州,却非瞎子,容不得你在此胡言乱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