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9/796

  陈义德此行的目的地可不在杭州,船队之中还有不少的泉州官吏与兵丁。
  李三坚要陈义德返回家中,其用意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哎,泰山大人为何将话说得如此难听?什么尽吞粮船?”李三坚闻言微笑道:“小婿奉吾皇诏命,南下讨伐方腊逆贼,可行至杭州,军粮已尽,因此就地征粮,乃是奉旨行事,何人敢说半个不字?不过泰山大人,小婿也不是白拿你的,你将粮食折成钱便是,小婿当如数奉上,若是钱钞不够,就当小婿在泰山大人面前暂借如何?小婿可立下字据,他日定当如数奉还。”
  “这...”陈义德闻言面呈难色看着李三坚说道:“什么字据?都是自家人,还要什么字据?只不过粮船并非都是我陈家的,也有泉州官府的贡船呢。”
  女婿想借些粮,还要立什么借据?说出去会让人笑话的,陈义德心中暗暗思忖道,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不为女儿考虑,也要为陈家考虑,陈家经商多年,是与官府之人有些往来,家中子侄也有不少在官府为官,可皆为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实际差遣,也就是没有实权。而李三坚却是完全不同,朝廷三品大臣,朝廷重臣,地方封疆大吏,目前手中还握有军权,如此陈家今后仰仗这个女婿之处还多。
  如此“金字招牌”,可不能砸在自己手中,陈义德想到此处关键,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些许笑容,笑容中带着一丝谄媚。
  况且李三坚是个有信之人,当年泉州之时,李三坚也借过陈家的钱粮,其后很快就连本带利的归还了。
  至于目前的这批粮食,此时陈义德也不指望赚钱了,遇到这个忧国忧民的女婿,只要不亏本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命运是何其妙哉?陈义德此刻心中也是暗暗感叹道,当年那个琼台儋州的半大小子,仍是历历在目,此刻却已经成为了大宋朝廷重臣,封疆大吏,还纳了自己女儿为妾...
  陈义德一会为难,一会又是谄媚的笑,一会又是不甘,一会又是感叹之色,不禁令李三坚感到莫名其妙的,一头雾水的问向陈义德道:“泰山大人,你这是...?”
  “哦,没什么。”陈义德闻言慌忙说道:“贤婿啊,我这里没什么,一切依贤婿之言便是,不过泉州官府的贡船?又当如何啊?”
  “小婿为奉旨讨逆,可便宜行事。”李三坚闻言淡淡的说道:“你回去言明,这批粮船被大军征用了。”
  “哦,也是,料他们也不敢有二话。”陈义德点头道。
  “目前福建路‘帅臣’为何人?”李三坚随后问向陈义德道。
  李三坚离开京城已久,确实不知这些事情的。
  “是杨正。”陈义德答道。
  “杨正?”李三坚闻言大喜道:“如此就更好办了,待小婿给他去封书信,让他再运些粮食过来。”
  且不说李三坚与他有故交之情,杨正的亲弟还在黑旗军舟师之中任职呢,如此事情就好办多了。
  李三坚真是怀疑杨正是故意为之的。
  陈义德闻言顿时翻了个白眼,这个“金子招牌”是将福建路当作粮仓,还是当作聚宝盆啊?
  “贤婿,这批粮船可以给你,不过老夫也有个条件?”陈义德随后对李三坚说道。
  解决了粮食问题,李三坚是心情大好,拍着胸脯豪爽的应道:“不要说一个,就算是十个,小婿也是无用不应。”
  “呵呵,这可是你说的?”陈义德微微一笑道:“此事今后再说。贤婿啊,香儿她怎样了?她的娘亲可是想她的紧。”
  “这...”李三坚闻言面露惭色答道:“璎珞她挺好的,目前在京师与母亲住在一起,不过小婿近年奔波在外,与她们是聚少离多啊。”
  “皇命所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陈义德闻言点头道:“贤婿你的事情,老夫也听了不少,特别是你塞外之事,老夫也不免有些担忧,香儿她可是全指望你了,你可不能有何意外的。贤婿,朝堂之事,老夫也不清楚,可也有些疑惑,那就是贤婿你为何总是奔波在外,就不能一直呆在京师吗?”
  “这大概就是...小婿此生就是个奔波劳累的命。”李三坚闻言苦笑道。
  李三坚已经明白陈义德的意思了,陈义德的意思是李三坚为朝廷大臣已久,且官职也不小,可就是上不去,就是不能位列宰、执,就这么不上不下的。
  可这种事情可不是李三坚说了算的,不是你想位列宰、执就能够如愿的,其中是太复杂了,可以说是牵扯太多了,密密麻麻的,如一张蜘蛛网般的。
  仅凭宋帝赵佶的宠信,也并非是一定能够办到的,除非赵佶不顾一切,排除他议,否则李三坚是不可能坐上宰、执之位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就是李三坚已将蔡京、童贯、朱勔、王黼、梁师成等人得罪了个遍,如此李三坚受赵佶宠信可以,在外为官也可以,可要坐上宰、执之位,却是千难万难。
  赵佶宠信的可不止李三坚一人,赵佶宠信蔡京、童贯、朱勔、王黼、梁师成等人是远甚李三坚的。
  此次方腊起事,就是以“诛朱勔”为名,可见其民愤、民怨之大,可宋帝赵佶却只是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并撤销苏、杭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可谓是不痛不痒的,可见朱勔父子在赵佶心目中的地位。
  如此,就算赵佶偶尔想起用李三坚,偶尔想拔擢李三坚为相,总是有人或委婉,或直接“劝谏”,于是李三坚也就长期奔波在外了...总是有人阻止李三坚进入朝廷中枢。
  此时的大宋朝堂之上,各种奸佞之人是轮番上场,是你方唱完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不过李三坚倒也落个轻松自在,还能避祸于外。
  福之祸兮所倚,祸之福兮所伏,这个世上的一些事情到底是福还是祸,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香儿她来过信,说是你说的,江南将要发生一件大事,大事过后我陈家即可在江南做买卖了,这件大事就是方腊造反一事吗?”陈义德随后问向李三坚道。
  “正是。”李三坚点头道。
  “这么说,贤婿是早已知道方腊将要造反了吗?”陈义德又问道。
  “哦,可以这么说。”李三坚闻言慌忙掩饰道:“花石纲一事,想必你也知道了吧?朝廷、官府如此盘剥百姓,百姓岂有不反的道理?”
  “这倒也是。”陈义德点头道:“老夫也是以为方腊之事也是...算了,不提此事了。贤婿,老夫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泰山大人有话直言便是。”李三坚点头道。
  “你也不能遇事总是躲避,躲避终归非上策也。”陈义德缓缓说道:“你也不能太过心慈手软,自古到今,凡成大事者,无不心狠手辣的。”
第二百五十章
插翅难飞
  “杀!杀!杀!”
  “杀下山去!”
  “杀光狗官兵!”
  宋两浙路睦州帮源洞门岭之前,无数头裹红巾的方腊义军,义军当中还夹杂着无数被裹挟的百姓,拿着枪、刀、铁锤、木棍、竹枪、竹刀等等五花八门的兵器,于门岭之上,向着山下严阵以待的宋军大阵,冲杀而下。
  方腊义军血红着双眼,均是绝望的狂呼呐喊。
  门岭又称箭门山,为帮源洞的门户,山势陡峭,山中怪石林立,树木茂盛,较为易守难攻,但易守难攻,方腊义军却不能据险而守,原因就是此时宋军已集重兵将门岭团团包围了,而小小的门岭之上却聚集了十余万方腊义军,当然其中有大量被裹挟的普通百姓。
  方腊义军若是不拼死冲下山去,那么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或者被活活饿死,或者被宋军慢慢挤压而死,被宋军慢慢杀死。
  只有击败当前之宋军,杀出一条血路,冲下山去,方有一条生路。
  于是方腊义军在后,被裹挟的百姓在前,方腊义军用大刀、长矛驱使着百姓向着山下宋军大阵杀去。
  百姓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弱少年,甚至还有孩童,有男人,也有女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扶老携幼、踉踉跄跄着向着山下冲去。
  而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被宋军杀死,就是被方腊义军踩死、杀死。
  情状是令人怜悯之极!
  可宋军将领,统制官刘镇却丝毫不为所动,骑在马上,冷冷的注视着这一切,待方腊义军狂呼呐喊着靠近之时,缓缓的举起了手中腰刀,随后用力向前一指。
  “举!”
  随着一名宋军将领一声令下,上万名宋军弓弩手半蹲在地上,缓缓的抬起左臂,托着弓臂,右手拉动弓弦,上万支利箭便指向了半空。
  “放!”
  “嗤嗤嗤!”
  宋军将领长刀用力挥下,上万支利箭便飞向了半空之中,在空中形成了一片又一片的黑云。
  黑云在空中滞留片刻后,便化作无数根黑线,向着冲杀而来百姓、方腊义军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
  “啊...”
  方腊义军、百姓当中不断的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痛苦的吼声、惨叫声,声音连绵不断,响遍整个箭门山。
  箭镞落下,密密麻麻的插在地上,就如一个个稻田般的,插在毫无防护的方腊义军、百姓的头上、肩上、肚子上、腿上,顿时就鲜血四溅,血流成河,是尸横遍野。
  门岭的山坡之上顿时就被鲜血染红了,绿色的植被转眼间就变成了血红色,一个又一个方腊义军、百姓扑倒在地,滚在地上大声惨叫,痛苦挣扎,被射杀之人的尸体仍是向着山坡下滚去,尸体重重叠叠的,令人头发发麻。
  由于方腊义军、百姓冲击的队形太过密集,而又几乎没有任何放箭的军器,因此宋军第一轮箭雨,就射死、射伤了五千余人,鲜血流淌、鲜血四溅,在山坡之上居然形成了一道数丈高的血雾。
  不过仍是有数万方腊义军、百姓踩着同伴的尸首向山下宋军杀去。
  此时百姓们想反身逃命也是不可能了,反身逃命要么就被手持雪亮大刀的方腊军杀死,要么就被人踩死,就算一些人想冒死反身逃命,但却被冲击人群推着向着山下冲去。
  “哗啦,噗通!”
  待方腊义军、百姓冲击付出无数伤亡靠近宋军大阵之时,宋军大阵前忽然裂开了一道深坑,大坑宽达两丈有余,坑内布满了无数令人恐惧的尖刺。
  方腊义军及众百姓收势不住,大声惨呼着纷纷落入坑内,深坑一侧的宋军便将石块、铁块等等投进了深坑。
  深坑拦在了宋军与方腊义军之前,而此刻的方腊义军手中却无任何填埋之物,只有用人填,方能越过深坑,攻击宋军。
  无数方腊义军及众百姓落入了深坑之中,重重叠叠,很快就填满了深坑,方腊义军及众百姓越过深坑之后,面对的却是锋利的长矛及雪亮的大刀。
  “杀上去!”
  方腊义军死伤大半,攻势受挫,刘镇便指挥着宋军向山上杀去。
  “杀!杀!杀!”
  宋军士卒排成了整齐的阵型,手持利刃,踏着对方的尸体向着门岭之上杀去。
  刘镇大军随后仅付出了数百人的代价,便突破扼守险径崖壁的方腊义军阻截,且战且进,鸣镝纵火,焚其庐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9/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