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796

  “承受得起,承受得起...”李三坚哈哈一笑道:“花头领于此地何为啊?”
  “汝使奸计,而令我军落败,花某断后,只为救我兄弟。”李三坚明知故问,顿使花荣是气不打一处来,瞪着李三坚怒道。
  整个梁山军,只花荣一人一直保持着清醒,劝阻不成,便保持警觉,梁山军落败,就迅速撤离,并扼守在紧要之地,以阻止宋军追击。
  只可惜花荣手中兵马太少。
  “奸计?”李三坚闻言摇头道:“看来你和你的梁山还是输得不服气啊?今日李某就实言相告吧,汝梁山之败,非败于我手,乃是实力不济也!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实力,兵马、钱粮、军器等等,甚至是人口、人心向背等,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是这个道理。仅凭劫掠,只能图一时之快,而非长久之计,落败也是早晚之事。此次朝廷出兵剿贼,就算李某不来,你梁山也会败于他人之手的。”
  “我梁山好汉为官府所迫,聚义梁山,只为替天行道。李相公口中所言的打家劫舍,花某今日也是实言相告,确有此事,但我等劫的是富户之家,而非穷苦百姓。况且不打家劫舍,钱粮等物何来?难道等官府送上门来吗?”花荣嗔目闻言怒道。
  “你吹胡子瞪眼的作甚?”李三坚白了花荣一眼说道:“官府欺压,可你们大可不必如此啊,落草为寇,这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有了冤屈,可寻处伸冤便是,我大宋有奸佞之人,也有清直之士的。”
  “伸冤叫屈?”花荣闻言摇头道:“若天下之官吏,个个如你李相公如此这般,天下岂不是太平了?可天下如李青天这样的官吏,能有几人?我等兄弟当中以往也并非没有向官府鸣冤叫屈的,可结果如何?结果却是更加凄惨。”
  “哎,花头领...”李三坚闻言有些理屈的说道:“无论怎样,此举实不可为,实在是得不偿失。”
  “花荣!”李三坚随后大声对花荣说道:“卢俊义等已大败而逃,梁山大势已去,仅凭你和你手上的这点残兵败将,欲阻拦我等,无异为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箭法出神入化,武艺高强,为何不束手来降?花荣,好男儿当为国效力,共击北虏,复我故土。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也博得封妻荫子,如此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如此方为一名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如此一身本事,却屈身事贼,也不怕辱没了祖宗先人?”
  “我...”花荣被能言善辩的李三坚说得不由得有些心动,不由得感到有些羞愧,低头沉吟半响之后方才开口道:“我等兄弟聚义梁山,曾经盟誓,花某不才,也不愿有负兄弟之义,若你李相公使人来攻,花某舍去了这条性命便是。”
  李三坚苦口婆心的劝了良久,花荣仍是死活不降,如此不禁令李三坚有些郁闷,李三坚的麾下众将也是大怒,持刀催马的,欲上前与花荣争斗。
  “收兵!”李三坚瞪着花荣良久之后下令道。
  李三坚不但下令收兵,还送了花荣一些钱粮、马匹等等,至于其用意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百四十章
蒙冤受屈
  宋宣和三年二月,淮南东路海州
  海州在夏商之时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时,将原来徐州之域分为青州、兖州,海州属兖州。
  宋太宗皇帝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宋神宗皇帝熙宁五年,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
  海州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海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沿海州府。
  夏僭越称帝,就切断了宋与西域的联系,宋的陆地“丝绸之路”就此断绝。于是宋就开辟了三条海路。
  其一是各地丝绸、瓷器、茶叶等物汇集明州,东渡倭国、高丽;二是丝绸、瓷器、茶叶等物集于泉州、广州,出海西南行,经南海到达李朝交址、占城、真腊等邦国,再经马六甲海峡至天竺等国;三是瓷器汇集扬州,由运河经楚州由海州入海北上,经密州、交州、登州、莱州沿海岸航行至高丽与倭国,此称为“东海北路”。
  海州也由此商业繁荣,平日里汉、蕃、胡等海商也是川流不息的,海州城池之内也是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的,是异常的热闹。
  可此时海州却是城门紧闭,城内商铺关门,街上几乎也是见不到一个行人,原因就是海州此时闹了“匪患”。
  宋宣和三年正月底,高俅、李三坚率军击败了梁山泊,并攻取了梁山大寨。宋江、卢俊义等死战突围,冲出了宋军的包围,流于青州、齐州、濮州等地,高俅、李三坚不舍,率军紧紧追击。
  高俅、李三坚看宋江、卢俊义逃窜的路线,还认为是他们会翻山越岭向北逃窜,可怎料宋江、卢俊义等人却是极为狡猾,在莱州转头南下,至密州等地一路就杀到了海州,一路之上是攻城略地、杀富济贫、斩杀官吏,闹得整个淮南东路人是心惶惶,草木皆兵。
  宋江、卢俊义等人此举与李三坚率军流窜在夏腹地有些相像,反正就是高俅、李三坚摸不清他们到底想去哪里,到底想干什么,无奈之下,只好被宋江、卢俊义等人拖得四处乱跑,从济州一直撵到了海州以北。
  海州官府接报后,就募集兵丁,收集兵器,紧闭城门、修缮城墙并告诫城中百姓,命其没事就老老实实呆在家中,海州官府打算与高俅、李三坚大军一同于海州就地剿灭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好汉。
  “募招了多少兵马了?”五十余岁的海州知州张叔夜站在海州城墙之上问向左右道。
  “回张太守,已募招兵丁千二百余人。”张叔夜手下一名殷姓兵马都监答道。
  曾任朝廷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的张叔夜,后因“空黄”一事,为蔡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知海州。
  张叔夜闻梁山贼寇将至,便募集兵马、修缮城墙,整军备战。不过仓促之间,张叔夜等人加上海州的原来的兵丁、衙役、捕快等等只凑齐了一千二百余人。
  “张太守,如何守城?”殷都监随后担忧的问向张叔夜道。
  仓促之间凑齐的兵马,皆为乡兵、厢军、衙役、捕快等等,甚至是普通百姓,换上衣衫便成为了大宋兵马,其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不但人马残次不齐,战力低下,且兵器等等也极为简陋,若宋江、卢俊义等大举来攻,张叔夜等人又如何守得住偌大的海州城池?
  “何人说守城了?”张叔夜闻言微微一笑道。
  “张太守,你的意思是...?”殷都监闻言诧异的问道。
  据闻宋江、卢俊义等人可是泛海而来,海州虽为海滨州府,可连舟师都没有,难道张叔夜还想出城或出海迎战不成?
  “诱敌深入、城下设伏...”张叔夜低声说了一句后,问向殷都监道:“可有高太尉、李宣使的消息?”
  “小将已向北方派出了数拨快马,可至今未收到任何消息。”殷都监答道。
  敌强我弱,若是主动出击,说不定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张叔夜为宋真宗朝张耆之后,而张耆是宋真宗皇帝的潜邸亲随,算是一名武臣。宋真宗赵桓官拜继位后,便赐张耆功名,官拜枢密使。
  张耆虽碌碌无为,但却使家中诸子得恩荫而入仕,并定下家训,那就是“以武入文”,也就是以武功入仕。
  因此张叔夜自幼便颇习兵法、知兵事,且年逾五十,仍弓马娴熟。
  当年张叔夜出使辽时,曾经以弓箭之技,技惊四座。
  “来不及等他们的消息了。”张叔夜闻言说道。
  张叔夜随后尽起海州之资,并家中财物,重赏新募而来千余兵丁。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乎,海州千余兵丁转瞬间便成为了悍勇之士。
  ........................
  海州三道崖
  三道崖分下岩、中岩、上岩三层,故名“三道崖”,其中一道名“将军崖”。
  将军崖之下便是一片宽阔的海湾,此时海湾之内停泊着十数条大小船只,随着海边浪潮,是上下起伏。
  “传令下去,整顿兵马、军器等,明日攻取海州。”梁上大头领宋江立在一条大型海船之上下令道。
  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军被高俅、李三坚率军击败之后,便四处流窜,于密州南下,攻进淮阳军城中,大肆劫掠一番后,于沭阳劫得大小十数条海船后,便乘船直抵海州,并欲攻取海州。
  在这个世上,只要风向、潮流得当,就没有什么比船只更快了,因此黑旗军即便皆为铁骑,也是追赶不及。
  宋江、卢俊义等梁山军抵达海州之时,高俅、李三坚及其麾下兵马还在沂州、莒县一带,正加紧向海州赶来,而黑旗军舟师此时还未入海呢。
  宋江、卢俊义等人欲攻取海州的目的,除了劫掠之外,那就是通过海州渡海,前往云台山,并依据云台山的险峻地势与复杂地形,与官军对抗。
  “大头领...”花荣闻言慌忙劝道:“万不可行此冒险之举。”
  “嗯?何谓冒险之举?”宋江闻言问道。
  “后有追兵,前有海州城池阻拦,若是再有何不测,我军必将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地啊。”花荣答道。
  “有何不测?依你之意,又当如何?”宋江尚未开口,军师吴用沉吟道。
  “军师,我军人少,若海州官军据城死守,我军必不能速取。而不能速取,后路官军掩至,我军就凶多吉少了。”花荣闻言答道:“大头领、军师,出其不意,为用兵之要,官军皆知我梁山要取海州,不如就反其道而行之,我军干脆乘船折返,如此必令官军扑空,待返回密州之后,再行定夺。”
  “据城而守?”吴用听完后,摇扇轻笑道:“吴某怕只怕官军不据城死守呢。海州城墙横亘十里,而据知城中官军兵马并不多,只千人上下,且大都为临时招募而来的乡民,如此官军如何据城而守?千余人马据城而守,则处处都是漏洞,我军只需攻其一点,必能破城。”
  “大是,大是也。”早已跃跃欲试的孙立闻言大赞了一句后,指着花荣说道:“大头领、军师,箭在弦上,岂有不发的道理?花荣此刻劝我军折返,实为居心叵测。”
  梁山泊一战,梁山军大败,损兵折将的,梁山军十不存二,孙立更是如此,手下喽啰或死或降,一个不剩,孙立是只身一人亡命逃了回来。而花荣及其手下却几乎是完完整整的回来了,还得到了许多黑旗军赠送的钱粮、马匹等等,如此怎不令孙立是嫉恨异常?
  “孙立,小人,竟血口喷人?”花荣闻言大怒道。
  “某血口喷人?”孙立又指着花荣对宋江、吴用说道:“大头领、军师,花荣与李贼有私!梁山泊一战,兄弟们是死伤惨重,只他及其手下未伤分毫,还得到了官军许多粮饷、马匹,李贼凶狠残忍,可独独对他如此,这不是徇私,又是什么?此刻花荣竟然劝我军折返,他这是想将我等兄弟送给李贼啊,大头领、军师,花荣是想投靠李贼,而将我等当作进身之礼,其实为背信弃义、卖主求荣之逆贼也!”
  “哈哈哈哈...”花荣闻言大笑不止,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大笑道:“花某欲投靠李相公,又何须等到今日?”
  “瞧瞧瞧瞧,李相公?言语之间,便可见一斑。”孙立说道。
  “住口!”宋江呵斥了一句后,问向吴用道:“你觉得如何?”
  “花荣之事,今后再说。当下应攻取海州,大头领,我等有船,若果如花荣所言,攻城不得,可回到船上,再做他想便是。”吴用答道。
  宋江闻言点了点头。
  宋江等人瓢于海上十数日,粮食、果蔬、淡水等等早已耗尽,急需得到补充。
  同时就如吴用所言,攻城不成,大不了再回到船上,随后逃之夭夭便是。
  “大头领、军师,某料攻城必败。”此时的花荣仍是倔强的说道。
  “放肆!”宋江闻言大怒道:“攻城在即,汝竟敢出言不逊,乱我军心?来人呐,拿下花荣,待我攻下海州后,再行问罪。”
  宋江亲眼所见,花荣与李三坚是“勾勾搭搭”的,而此时拿下花荣,又可吞并其手下,可谓是一举两得。
  梁山所剩兵马已经不多了,而宋江不是顾及花荣手之人,此刻就想斩了花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