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0/796

  只不过此事虽被杨戬等人猜出,是李三坚所为,但却是苦于无任何证据。
  “干爹,干爹...”宦官李彦膝行向前,跪在了杨戬床前,双目含泪,异常关切的说道:“干爹您老人家千万要保重身子啊!那厮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疯子,您又何必与那厮治气啊?”
  “欺...我...太甚,辱...我...太甚...咱家定不与那厮善罢甘休...彦儿...你...你去替干爹拟道折子...咱家这就去面见官家。”杨戬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说罢还挣扎得要爬起身来。
  “干爹...”李彦见状慌忙扶着杨戬躺下后叹道:“咱们虽明知是那厮所为,可却是苦于无人证、物证啊,济州那边可是没有一个活口,如何才能参倒他啊?干爹,那厮领兵在外,是深受皇宠,无任何凭据,想要搬倒他,可是千难万难啊...”
  “李三坚,奸贼,你也忒毒了些...”杨戬闻言又是破口大骂道:“咱...咱...家...誓不与你善罢甘休!咳咳咳...咳咳咳...”
  杨戬又是剧烈咳嗽起来。
  李彦之言是很有道理的,领兵在外的李三坚,若是无凭无据的弹劾于他,说不定会逼反了他,宋帝赵佶也不会轻易答应此事的,若是杨戬、李彦等人贸然上疏弹劾李三坚,将会碰一鼻子灰不说,说不定赵佶反倒会拿下二人治罪的。
  杨戬想到此处,不由得感到胸中是憋闷难当,感到一股火炭自腹中升起。
  “干爹息怒,干爹息怒,身子骨要紧。”李彦慌忙劝道:“目前无人证、物证,并不代表今后没有。我等今后只要抓住他一丝把柄,定要让他万劫不复,因此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干爹,非但如此,此时您千万别去招惹他了,还有哈着他,哄着他呢。”
  “这是为何?咱家还要哈着他,哄着这个忘恩负义的奸贼?”杨戬闻言怒问道。
  “干爹,你想啊,那厮抄了干爹的庄园,园中可是有田契、卖身契等等,若是他...”李彦低声说道。
  “噗!”杨戬闻言顿时气往上冲吧,一口鲜血便喷了出来,软软的晕厥在了床塌之上,口中只有进气而无出气了...
  “啊?快请太医,快请太医!”数名服侍的小黄门,见状惊得大呼小叫道。
  “啪!”李彦照着一名小黄门便扇了一巴掌,将这名小黄门扇得如陀螺般的转了一圈。
  “李中官?”小黄门捂着印着五根手指的脸颊,怔怔的看着李彦,不知他为何忽然动手打自己。
  “请什么太医?”李彦瞪着小黄门说道:“将门关严实了,不许一人进去。”
  杨戬死了才好呢,杨戬死了,李彦就能全面接管杨戬手中的所有权利了,否则有杨戬在,李彦将永无出头之日。
  此时的李彦倒也有些感激李三坚了。
  李彦随后领着众小黄门走出了耳房,耳房大门随后重重关闭,里面是空无一人。
  是夜,权势熏天的大内总管,宦官杨戬便病死在了宫中,死后倒也极为显耀,被宋帝赵佶追赠为太师、吴国公。
  ........................
  “哈哈,死的好,死的好啊!”宋东宫之中,太子赵桓接到杨戬的死讯,不禁哈哈大笑道。
  宋太子赵桓生于坤宁殿,其生母王氏早逝,从而失去了靠山。赵桓原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被宋帝赵佶立为太子。
  赵桓为太子这数年间,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赵桓为太子,并非每个人是衷心拥戴的。宋帝赵佶的儿子甚多,觊觎太子之位的皇子也是甚多,特别是三皇子赵楷,是无时无刻不觊觎太子之位,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赵桓的把柄或破绽,一旦被他找到,便会将赵桓踢下太子宝座,自己也好取而代之,而杨戬却与赵楷交好,两人是日夜密谋,以让赵楷取代赵桓的太子之位。
  赵楷自幼聪明伶俐,文彩非凡,又精通琴棋书画,并且擅长画花鸟,与他老爹宋帝赵佶是极为相像的,因此赵楷深为赵佶所喜爱。
  政和八年,皇三子赵楷还偷偷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竟考中了头名状元...
  赵佶早已有废长立幼之心,不是李三坚等朝中大臣苦苦相劝,说不定赵佶会立赵楷为太子的,直到目前,赵佶仍有此心的。
  而此时杨戬一命呜呼,赵楷便失去了一个强助,赵桓又怎不欢喜异常?
  “他是如何死的?”半响之后,赵桓收住了笑声,问向左右道。
  “回太子殿下的话。”一名东宫小黄门抢着答道:“说是病死的,可宫中传出的消息却是被李相公气死的...”
  “气死的?哈哈,气死的,哪个李相公能将他气死啊?”赵桓闻言又是忍不住笑着问道。
  “太子殿下,是宣抚相公李三坚,奴婢听说是李宣抚抄了杨戬济州的外宅庄园,因此...”小黄门答道。
  “彩!彩!彩!”赵桓闻言接连喝了三声彩后说道:“李相公果然为忠直不阿之臣,才至济州,就抄了杨戬的家,如此之人,父皇为何不重用于他?”
  李三坚为宋帝赵佶的潜邸之臣,当然也是赵桓母后王氏的旧臣,当年立太子之时,李三坚又敢于直谏,对此,赵桓早已是对李三坚感激涕零的,不是碍于太子不允许与外臣相交的祖制,赵桓早已会与李三坚相交来往的。
  此刻李三坚又间接的帮了太子赵桓一个大忙,因而赵桓是愈发的感激李三坚。依赵桓的本意,就想命李三坚回朝,立即执政,拔擢为朝廷执政官,甚至是宰相。
  可此时的赵桓却是不敢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原因就是不言而喻的,太子与外臣来往甚密,就是一条罪名,不经赵佶允许,妄自菲薄朝政,又是一条罪名,同时一旦引起宋帝赵佶的反感或厌恶,那么赵桓的日子将会是愈加艰难。
  “来人,取本宫的锦袍,命人连夜送至济州,本宫还要与李宣抚去书信一封。”赵桓在感激、欢喜之余,不假思索的连连说道。
  “太子殿下,不可,万万不可!”礼部员外郎、太子詹事、徽猷阁直学士耿南仲见状慌忙劝道:“太子之职,在于问安视膳而已,岂能与外臣书信等往来啊?”
  依宋制,即便是贵如储君的皇太子,其职责也只是向皇帝问安而已。
  李三坚非东宫宫僚,因此赵桓是不能与李三坚有任何往来的,若是被人察觉,不但赵桓会受影响,李三坚也会受到牵连的。
  东宫宫僚耿南仲为宋神宗皇帝元丰五年的进士,资历可是远甚于李三坚的,可此刻的耿南仲并不被赵佶重视,官位也不及李三坚的,因此耿南仲此时的心中却莫名的开始嫉恨李三坚起来。
  今上宠信于你,太子也感激你,你个直娘贼算个什么东西?难道欲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吗?耿南仲心中暗恨道。
  “这...”赵桓闻言又是优柔寡断的沉吟道。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移营高地
  “咔嚓!”一声巨响,一道弯弯曲曲如银丝般的闪电便挂在了半空之中,同时耀眼的白光划破了黑沉沉的夜空,照亮了整个巨野,照亮了位处巨野河河谷的宋军营寨。
  不过刹那间,电光便闪现了,天地又连成了一片,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噬了。
  伴随着闪电,便是狂风暴雨,狂风暴雨无情的席卷着大地,地动山摇般的,雷雨交加,电闪雷鸣,宋军军营之中的军帐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是摇摇欲坠,无数军中士卒顶着狂风暴雨,忙着加固着军帐或篱笆、栅栏。
  “驾...驾...驾...”
  宋范阳子爵、正奉大夫、观文殿学士、领兵部尚书衔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河北三路宣抚使、知东平府事李三坚领数十骑,纵马疾驰至殿前司都指挥使,太尉高俅的军帐之前,便止住了脚步。
  “高太尉何在?”李三坚翻身下马,手还扶在马鞍之上,便焦急的开口问向护卫在高俅军帐之前的亲兵道。
  虽李三坚头上顶着毡帽,身上披着蓑衣,但瓢泼大雨仍是将李三坚浑身淋透,雨水顺着李三坚身上的铁甲流到了地上,发出一阵“滴答滴答”的声音。
  “李相公,太尉喝得大醉,已歇下了。”军帐之前的高俅亲兵答道。
  “什么?喝得大醉?”李三坚闻言怒道:“大战在即,他居然喝得大醉?快快进去叫醒他,本官有要事相商。”
  高俅、李三坚领兵至济州已三月有余了,此时舟师战船已募集、打造得差不多了,打算近日就要进兵梁山泊,剿除梁山诸寇了。可大战在即,高俅居然仍是在酗酒,仍是在寻欢作乐。
  不是与高俅交好,李三坚真是想破口大骂了。
  “李相公,叫不醒啊...”一名亲军统领闻言苦笑道:“不久之前,陛下的传旨使臣来此,也是叫不醒太尉啊,明日吧,明日请早。”
  “你...”李三坚气得看着此名亲军统领,不知他的话是真还是假?
  “哎...”片刻后,李三坚无奈长叹了口气,转头对山魁、济空等人说道:“走吧,速速回营。”
  李三坚说罢翻身上了“啸风”的马背,纵马疾驰而去。
  山魁、济空等亲兵也是翻身上马,护卫着李三坚冒雨向着黑旗军营寨奔去。
  宋军巨野大寨分旱寨、水寨,两寨相距十里,而黑旗军五千人马是与高俅万余龙卫军、威胜军驻扎在旱寨。
  ........................
  “驾...驾...驾...”
  雨夜之中,暴雨倾盆而下,李三坚领数十骑飞奔至黑旗军营寨,马蹄纷飞,践踏起了无数泥浆,守卫在营寨之前的黑旗军护卫得到了李三坚等人约定暗号之后,便打开了寨门,将李三坚等人迎进了寨中。
  李三坚没有下马,也没有进入军帐避雨,而是骑在马上问道:“姚舆何在?”
  “军帅,末将等来了。”片刻后,姚舆便领着众将骑马奔了过来。
  “速速移营于高处。”李三坚看了一眼黑漆漆的天空后,直截了当的下令道。
  若说李三坚于泉州为官之时,没有统兵或作战经验,可经历过统安城大战及西夏腹地无数场大战之后,李三坚早已从一名对兵事一知半解的文官蜕变成了一名极富经验的“沙场老将”了。
  同时李三坚领黑旗军于西夏腹地之时,日日夜夜的提心吊胆,随时随刻的身处险境,早已令李三坚是异常谨慎,不敢有半点马虎。
  宋军大营扎于巨野河河谷之中,两面是山,两面是水,若是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天气当中,视野较好,就不惧有何变故。
  可此刻暴雨倾盆而下,巨野河河水暴涨,李三坚就必须防备河水决堤,大水淹了大营,同时也必须防备敌军,也就是梁山泊诸寇趁夜来袭。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移营于高地,虽不利于作战,且道路难行,但可做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也可避免河水决堤,从而淹没了大营。
  “军帅,末将早已命人准备移营了,请军帅放心。”通过统安城、凉州等地作战之后,姚舆也成为了一员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如何看不出此处关键?
  姚舆早已命人准备移营了,只等李三坚下令了。
  “姚叔兴,不愧跟随本官多日了,果然是深知用兵之道。”李三坚闻言大喜道。
  姚舆闻言顿时翻了个白眼。
  想当年桂州灵山县之时,李三坚学文,姚舆弃文习武,因此姚舆习兵法、兵事是远远早于李三坚的,此刻李三坚居然说姚舆跟随他习武、习兵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0/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