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796

  “微臣多谢陛下了。”赵佶敢送,李三坚也不敢不要,于是无奈的应道。
  看来赵佶是觉得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太少了,还要在自己枕边安插一人,李三坚心中暗暗叫苦道,今后的一言一行必须要小心了。
  ........................
  “回避,回避,速速回避。”
  宋东京开封府新郑门外,临近午时,无数各色旗帜是迎风招展,一万五千余大宋禁军列队于新郑门外,战旗飘飘、刀枪如林,大军出征在即之时,远处忽然传来
  数名骑士纵马冲进了新郑门,这些骑士背上均插着一个一尺长短的金牌,金牌之上刻着数个金光闪闪的金字。
  此为金牌急脚递,也称八百里急递,如同古之羽檄一般,日行至少五百里以上。金牌急脚递可直接奏报于皇帝,金牌急脚递沿途任何人不得阻拦,不但不能阻拦,连问都不能问,否则立刻处死。
  新郑城门外的众禁军远远就望见了金牌急脚递,均是纷纷避让,把手城门的禁军连忙打开城门,并且提前提醒沿路的百姓回避。
  “快快回避,两浙急报!两浙急报。”前一波金牌急脚递刚刚进了城门,不久之后又来了一波金牌急脚递,背上同样是插着一尺长的金牌。
  此时众人顿时心惊不已,定是有大事发生了?难道是战事骤起?众人均是暗暗心道。
  “两浙急报?发生了何事了?”宋殿前司都指挥使高俅见状,骑在马上问向李三坚道。
  宋朝廷出兵京东东路,剿除宋江、卢俊义等梁山泊诸寇,共出兵一万五千余兵马,分别是高俅统领的龙卫军、威胜军万余兵马与李三坚统领的五千黑旗军。
  加上随军厢军、乡兵、民夫等等,对外宣称十万大军。
  此刻的黑旗军仍是未纳入大宋禁军,仍是以蕃军对待。不过在李三坚不断的奏请和运作之下,黑旗军军俸等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虽仍与“三衙”禁军相去甚远,但与一般的宋禁军相比已经相差不大了。
  李三坚率部返京之后,即去信命未至统安城,留在秦州的黑旗军余部两千余人前来京师,随后在开封府厢军、乡兵之中补充了一些兵马,凑齐了五千余兵马与高俅共同统兵前往京东东路等地,剿除宋江、卢俊义等梁山泊诸寇。
  “高二哥哥...”李三坚闻言答道:“江南出了大事了!”
  “江南出了大事?为何大事?三郎你的意思是...?”高俅闻言大吃一惊后问道。
  “两浙路方腊造反称帝,某估计此刻叛军已攻取了杭州了...”于是李三坚讲方腊一事细细的告诉给了高俅。
  “这厮们直甚么屁?也敢扯旗称帝?无法无天、胆大包天啊!”高俅听完之后吃惊道。
  “北有宋江,南有方腊,我大宋处境不妙啊。”李三坚叹道。
  “三郎所言甚是。”高俅闻言点头道:“皆是那些个直娘贼不知深浅、不知高低,搅乱了天下,却害得你我兄弟二人四处奔波。”
  你还不是差不多,李三坚点点头心中暗暗嘀咕道,高俅差遣为殿前司都指挥使,品秩为太尉,可谓是身居高位,却多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高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
  如此其麾下禁军还有何战斗力?
  高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这还不算,而且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如果你没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钱的,就可以免于操练;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于是军队“军纪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之无用摆设。
  不过高俅与蔡京、朱勔、梁师成、王黼、李彦之流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同时这也是李三坚与高俅来往甚密的原因之一。
  “三郎,此次剿除宋江等贼寇,你有何妙策?”高俅随后问向李三坚道。
  “哥哥以为如何?”李三坚反问道。
  “梁山八百里水泊,咱兄弟手下可是旱鸭子居多,是指望不上这些个军汉的,因此俺打算于水泊附近征集船夫、船只,打造战船,水陆并进,剿除梁山贼患。”高俅想了想后说道。
  “哥哥此法甚对。”李三坚点头道:“梁山水泊之患,在水而不在陆。别看乱贼在陆上逞凶,可其老巢或根基却是在水上,只要攻破其水上老巢,乱贼便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无立足之地的乱贼能够支撑几日?覆灭只在旦夕之间。可是哥哥...乱贼宋江等于梁山水泊经营多年,早已将其山寨经营得固若金汤,我大军欲攻破之,又谈何容易?极难攻取,且必将会是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三郎说的在理。”高俅闻言沉吟道:“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圣谕也说了,可抚可勦。”李三坚说道:“因此我认为剿除不如招抚,能够招抚宋江等就招抚。”
  “三郎说的是。”高俅闻言点头道:“若贼子们顺从招安,俺便佛眼相看,赐官发财,俺自奏明官家。不过三郎...只怕那些个蛮撮鸟不肯归降呢。”
  “未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时,自然心气儿比天高,膝盖僵化,脖子比石头还硬。”李三坚闻言微微一笑道:“梁山诸寇所依仗的一为水,二为人。诸寇当中的许多人以往皆为普通百姓,皆为水泊附近普通渔民,为采撷莲、藕之人,他们为何上了梁山?无非是为官府所迫,生计断绝等原因,因此瓦解、分化这些人,以计弱之,定能动了梁山的根基,使其不战而溃,此谓釜底抽薪之计也!”
  “三郎的意思是...?”高俅闻言连连点头道。
  “正是...”李三坚点头道:“只要他们有了活路,有口吃的,有衣可蔽体,又有何人愿意铤而走险,做这刀口舔血的买卖?”
  “哈哈,此计甚妙!”高俅闻言大喜道:“高某是个粗人,此次奉旨剿贼,一切就听三郎的罢,三郎说怎样就怎样。待破了梁山泊,俺定当奏明官家,替你记上这首功。”
  “哥哥你这是说哪里话?”李三坚闻言“生气”的说道:“你为兄,某为弟,天下哪里有弟与兄抢功的道理?此次剿贼,兄为主,弟为辅,弟不过是辅佐兄长建功而已。”
  圣瑜是以李三坚命为京东、京西、河北三路宣抚使,知东平府事,总览剿抚之事,总览京东、京西、河北三路军、政事,高俅领“三衙”万余精兵辅助李三坚。
  一直以来,高俅与李三坚是亲如兄弟,因此李三坚又怎能与高俅抢功?怎能自居于高俅之上?
  同时拉大旗作虎皮,有了高俅这个后盾,李三坚做任何事情,必将会是事半功倍。
  “三郎,你我兄弟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高俅闻言果然大喜,连连点头道:“三郎之情义,俺高二可是记在心里呢。”
  “哥哥...”李三坚也是点点头,接着对高俅说道:“水路并进,剿除梁山诸贼,战船固然重要,可善习舟船,善水战之将更为重要。某有一人,可荐于哥哥。”
  “何人啊?三郎直言便是,如此善水之将,招将来便是。”高俅说道。
  以高俅目前的权势,“三衙”之殿帅,天下还有何将不能立即招至麾下的?
第二百一十九章
祸水南引
  灵州,西汉惠帝四年置灵洲县,属北地郡,故址在今灵武市。东汉为灵州县。北魏为薄骨律镇,后复改为灵州。西魏改置灵州普乐郡。北周时改为灵州、灵武郡。隋改为灵武郡,治所回乐县。唐复置灵州,朔方节度使驻此。天宝初改曰灵武郡,后又改为灵州。夏景宗李元昊夺取灵州之后,便更名为兴庆府,并于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十月,于在此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
  李元昊以兴庆府为大夏国都之后,便广建宫城,营造殿宇,所筑皇宫名为“元昊宫”。
  “卿此行苦而功高如此,朕自有重赏。”此日元昊宫之内,夏帝李乾顺对“李察哥”温言道。
  夏天安礼定元年,宋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年仅三岁的李乾顺继位,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辅政,朝政也由母党把持。直至夏永乐二年,宋元符二年,辽道宗耶律洪基遣使将梁太后鸩杀,方才归政于十六岁的李乾顺。
  李乾顺亲政之后,努力削夺母党势力崇儒兴文,以汉法治国,还是颇有作为的。
  “陛下谬赞...”“李察哥”尚未开口,一旁一名与“李察哥”相貌极似的一名男子抢先说道:“蕞尔须弥也敢兴兵犯境?我大夏天兵至,南蛮便作鸟兽散...”
  对于男子的自吹自擂,李乾顺并未加以理会,只是看了他一眼后,又对已恢复女装的“李察哥”说道:“卿对宋、辽、金有何见地?不妨说来听听。”
  “陛下...”“李察哥”闻言答道:“宋非弱宋,反倒很强,其精兵猛将无数,禁军百余万,实非我大夏所能敌。而此时金攻辽甚烈,辽已危在旦夕,此时我大夏当全力东顾,因此妾才放黑旗军回去,以与宋平息干戈。”
  “嗯...”李乾顺闻言沉吟道:“这么说,你的意思还是要出兵援助辽?辽已然如此了,出兵出粮救援他们还有用吗?”
  “据妾估计,此刻援辽,于辽已作用不大了,不过陛下,就算是于事无补,我大夏也必须出兵相助,...”“李察哥”答道。
  “这是为何?”李乾顺闻言诧异的问道。
  “且不说辽为我大夏姻亲,不救有失道义。而据妾所知,金人贪婪,若是辽真的败与金人之手,甚至灭国,那么金人就有了两个选择,其一就是东顾,其二就是南下。民间俗语,柿子找软的捏,若我大夏拼死抵抗,出兵援辽,就算是失败,也要让金人知道我大夏武士的武勇善战,如此一来,金人就会放弃东顾,而全力南下。陛下,一个软弱却富庶无比,就如三岁小儿持金过市,而我大夏虽穷,但却是勇悍不屈,那么是何能够起金人的贪婪?”
  “大是,大是也!”李乾顺闻言大喜,连声大赞道。
  “陛下,她不是说宋也很强吗?有精兵百万,金人灭辽之后,胆敢南下?”一直尴尬的陪在一旁的男子忽然开口问道。
  “辽以西荒漠、戈壁甚多,而燕京以南,直至南朝京城却是一马平川,鲜有险地。”“李察哥”垂目轻轻的说道。
  “你虽为一名女子,但见识却甚是了得。”李乾顺看着“李察哥”说道:“朕说过有重赏,朕就赐你为‘淑妃’,过几日便入宫吧。”
  “李察哥”虽为一名女子,但却是颇习兵法,见识等也是不凡,且极善统兵,军中威望也是一日胜过一日,因此李乾顺不得不防。
  以往夏善统兵的女子并非没有,如夏大、小梁后,她们不但善领兵、善战,最后还独揽朝政。
  将她收入后宫,这是最为妥当的,即收了她的兵权,又能够算是赏赐于她,李乾顺看着美若天仙的“李察哥”,都有些急不可耐了。
  至于同姓不婚,还有与她的亲戚关系等等,在皇权面前,一切就没那么重要了。
  “臣妾遵旨,谢陛下隆恩!”“李察哥”只犹豫片刻后接旨道。
  今日若是不允,只怕是出不了这“元昊宫”了,“李察哥”趁伏躯施礼之极,不动声色的轻抚了一下小腹后心中暗道,“李察哥”不怕死,可...
  ........................
  “小将等拜见宣抚相公!”宋济州巨野济水宋军水寨之前,章阚、郑泰、司马威、符鼎等大宋舟师众将见李三坚领着亲兵护卫过来后,慌忙一起施礼道。
  李三坚向高俅举荐的可不止一人,而是章阚、郑泰、司马威等大宋黑旗军泉州舟师旧部,高俅愕然之后,便命人快马传信福建路,命章阚、郑泰、司马威等人速速赶往济州。
  此时的黑旗军泉州舟师残部众将虽分散在了福建路各处,但在高太尉的一纸将令之下,只月余便齐聚济州,打造战船、训练水军,欲一举剿除水泊梁山。
  章阚、郑泰、司马威、符鼎等大宋黑旗军泉州舟师旧部,见到李三坚之后,自是百感交集,不过其中是欢喜居多。
  李三坚就如伯乐一般,赏识、栽培、提拨他们,只是可惜好景不长,李三坚不久之后,便被羁入大狱,众人当然是担心不已,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前程担忧。
  朝中像李三坚这种重视武臣之人已经不多了,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随后的李三坚死里逃生,有惊而无险,诸旧部当然是欢喜不已,并且李三坚还升了官,又开始领兵了,虽仍不是位列宰、执,但诸旧部仍是感到异常的欢喜。
  只不过李三坚的好色仍是一如既往,此时奉旨剿除梁山泊诸寇,他居然还带着一名美小娘子,随军出征...
  虽然此名美小娘子一副亲兵的装扮,但诸旧部皆为久经世故之人,如何又看不出她是女扮男装的?
  “舅父,你还是重孝在身,为何还要前来此地?”李三坚示意众人免礼之后,首先问向三舅父符鼎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