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796

  方有常父子为富不仁,助纣为虐,残害乡民,众人早就是敢怒而不敢言,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敲其骨、吸其髓、寝其皮,此刻有人出头,当然就是一拥而上了,且是飞奔而去。
  去晚了,金银财宝、钱、粮食、绢帛、美貌女子等等可就被他人抢光了...
  宋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腊等于两浙路睦州青溪县堰村聚众起事,先是杀进了里正方有常家中,将方有常满门数十口男子,无论老幼,几乎全部杀死,只方有常长子方庚越墙而走。方腊等人将方有常家中劫掠一空,女子除了年老色衰之外,均被掠入军中。
  方腊起兵造反,歙州、青溪等地的百姓闻讯纷纷加入了方腊的阵营,不足十日,方腊就聚众数万人之多。
  江南之百姓苦于朝廷、官府盘剥久矣,恨其入骨久矣!
  ...........................
  “哈哈,贼寇也不过如此嘛!”宋青溪县城池东南二十里处,一名宋将骑在马上看着溃逃的方腊贼军是哈哈大笑道。
  方腊起兵造反,十日内便聚众数万,其中是以摩尼教教众为主。方腊起事,声势浩大,并攻占了帮源洞等地,于是接报的宋两浙路制置使张建、两浙路提点刑狱张苑等人一边飞报朝廷,一边令兵马都监蔡遵、兵马监押颜坦引五千余驻扎在两浙路的精锐禁军水陆并进,前往青溪县围剿叛贼。
  这几乎是是两浙路、江南路所有精锐禁军了。
  其实说是禁军,其中只有三千左右为大宋禁军,其余均是地方厢军、乡兵、弓手等。
  蔡遵、颜坦引军至青溪县后,并未据城抵敌,而是穿城而过,寻找方腊叛军主力决战,并于青溪县东南二十里处的遇到了方腊叛军。
  蔡遵、颜坦遂令宋军并力攻击,而方腊叛军却是一触即溃,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
  “蔡都监,穷寇莫追,小心贼军埋伏!”颜坦见蔡遵挥军穷追不舍的,于是担忧的劝道。
  “颜监押你多虑了...”蔡遵闻言挥舞了一下手中长刀,不以为然的说道:“贼军?说他为军,乃是高抬这些个贼子了,不过为一众乌合之众而已,为一众大逆不道刁民而已。你也看到了,我大军杀至,贼军便作鸟兽散,如此又有何惧?颜监押你又何需多虑?”
  实际情形确如蔡遵所言,方腊大军装备极为简陋,不要说铠甲、弓弩等犀利军械了,就连大刀长矛等等都是异常的稀少,几乎都是些木棍、锄头、竹枪、竹刀之类的不能够称作是武器的武器。
  蔡遵今年已经四十余岁了,为邵圣年间的武进士,窝在这两浙路十余年了,仅为两浙路兵马都监,品秩为七品。升官的速度可谓是龟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朝中无人,无人举荐,无人提拨,升迁之路当然就较为坎坷了。除此之外,也与江南承平已久,几乎无大的战事有关,而武臣也是主要是以军功升迁的。
  此刻方腊聚众造反,蔡遵反倒是有些欢喜。
  若是剿灭方腊乱军,岂不就是大功一件?而朝廷对于如此大功,封赏是极为丰厚的。
  “蔡都监...”颜坦是个文臣,此为他任兵马监押的差遣以来第一次领军出征,多少有些怯阵,此刻见方腊兵马虽武器简陋,但人数众多,黑压压的跑得漫天遍野都是,于是有些心怯,摇头说道:“我大军只数千人,而贼军可是有数万之多,是十倍于我。且此刻天色已暗,不如在此地安营扎寨,待明日再做定夺如何?”
  “既然颜监押执意如此,那就在此地安营扎寨吧。”蔡遵看了看昏暗的天空后点头道。
  于是蔡遵、颜坦令大军于距离县城二十里地,一处名为“息坑村”的村子安营扎寨,并命宋军警戒四周,提防方腊叛军夜袭。
  息坑村距离青溪县仅二十余里,宋军若想安营扎寨,其实上策就是退回青溪县,利用青溪县的城墙,抵御敌军有可能发起的袭击,可蔡遵等人却有些轻敌,直接命宋军于息坑村安营扎寨。
  息坑村四周皆为绿叶茂盛的密林,绿树成荫,还有一条小河环绕,风景倒也秀美,
可两侧丘陵却将息坑村夹在了中间。
  “嗵...”的一声巨响,正当蔡遵、颜坦领兵进入息坑村之时,村外河中忽然发出一阵巨响,伴随着还有宋军一片惊呼之声,将蔡遵、颜坦二将吓了一跳,慌忙寻人来问,才知道随军大船撞上了河底乱石,搁浅了。
  “速速修补船只,并将其拖至岸边。”蔡遵了解之后,顿时大怒,大声下令道。
  江南水道纵横,而乘船却是要快捷、方便得多。此条大船之中还满载着军械、粮草等物,最为关键的是若是战事不利,蔡遵等人还可乘船逃之夭夭的。
  可此时这条大船居然撞上河底乱石搁浅了,要知道这可是蔡遵等人携带的唯一的一条大船,其余皆为小船,因而蔡遵等人又怎能不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颜坦不禁叹道。
  “呸,晦气,我说老弟啊,不就是一条船搁浅了啊,就不必如此长吁短叹了吧?还是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与叛贼作战呢。”蔡遵闻言没好气的说道。
  “哦,去何处歇息啊?”颜坦也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慌忙问道。
  “什么鬼地方啊?鬼影子都没有一个。”蔡遵闻言看了看息坑村四周后吩咐手下道:“来人,寻一人来问问。”
  手下闻言齐声应了一声,就拿着各种兵刃,拥进村中,或砸开房门,或拨着乱草,是四处寻人。兵荒马乱的,人命如草芥,人命都如草芥了,财物等等就更不足道了,若是寻得些许财物,甚至寻得小娘子,岂不是件快事?因此蔡遵手下军兵无不踊跃,纷纷涌进了息坑村之中。
  可兵荒马乱的,息坑村的百姓早已逃散,蔡遵的手下寻了好一阵,方才寻得一名老守祠人,并将守祠人押到了蔡遵、颜坦面前。
  “人都去了哪里?”蔡遵紧绷着脸问向守祠人道。
  “来了乱匪,人都跑了。”守祠人战战兢兢的答道。
  “嗯,哪里有可供我等歇脚之处?”守祠人的回答倒也不是很意外,于是蔡遵点点头接着问道。
  “马...家祠堂,可供二位官爷歇脚。”守祠人一辈子没出去过祠堂,当然认为祠堂是最大的。
第二百一十五章
风起江南(下)
  睦州的十月,为秋高气爽之时,空气中带着丝丝凉气,令人好不惬意。不过若是下雨的话,就没那么惬意了,反倒是令人感到有些寒冷。
  此时息坑村忽然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落在马家祠堂屋檐之上,发出一阵“滴滴哒哒”的声响。
  雨点声吵得已经卸甲,躺在床上准备歇息的两浙路兵马都监蔡遵是心烦意乱的,无法安睡,于是披衣而起,望着窗外的夜色,感到异常的心绪难安。
  蔡遵为武进士出身,虽几乎未上过战场,但也是统兵多年了。
  此刻的息坑村显得出奇的安静,除了雨点声外,并无其他声响。安静得令人惊悚,令人恐惧,令人满腹狐疑。
  虽此地是兵荒马乱的,百姓们早已逃散,可也不至于如此安静吧?要知道息坑村距离方腊攻取的帮源洞等地可是不远,且方腊大军贼势浩大,在源洞等地闹得可是不可开交呢,难道方腊大军就如此的允许宋军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睡大觉?
  不对,此事不对,说不定此刻已经中了方腊大军的埋伏,无法安睡的蔡遵忽然惊觉道。
  息坑,息坑,安息于坑中,而息坑村的地形可不像个深坑吗?
  “砰!”的一声巨响,蔡遵刚刚想到此处,忽然一块石头飞来,带着呼啸之声,砸在了蔡遵所在房屋的窗户上,将木窗砸了个粉碎,并与蔡遵擦身而过,落入了屋内。
  “呼...呼...呼...”正当蔡州还在惊愕之际,一颗又一颗不大的石块继而连三的飞进了息坑村之中,就如同是一场冰雹般的,“乒乒乓乓”的砸在了息坑村的屋顶、屋檐、围墙、地上等处,砸在了息坑村各处。
  “火起!火起!”
  “贼军夜袭,贼军夜袭!”
  伴随着如冰雹般的石块,还有无数火把被人掷进了息坑村当中,小雨无法熄灭燃烧的火把,但也不易点燃息坑村屋顶之上的茅草,只不过火把落入稻草或茅草丛中,却会发出滚滚浓烟,将从睡梦之中惊醒的众宋军熏得是大声咳嗽,同时浓烟四起,令人无法看清道路,且无法看清来袭之敌。
  “杀!杀!杀!”
  “光明神佑我!”
  “活捉狗官蔡遵!活捉狗官颜坦!”
  “杀!杀!杀!”
  茫茫夜色之中,息坑村四周忽然燃起了无数的火把,在火光之中,一群又一群破衣烂衫,头裹红巾之人自息坑村两侧山坡之上就往山下息坑村内冲杀而去,就如山洪暴发一般,奔泻而下。
  手中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有锄头、棍棒、钉耙、铁锤、竹枪、竹刀等等,甚至还要擀面杖。
  其中有男子,也有女子,有老人,也有少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一个个是不要命的往息坑村之内冲杀而去。
  “砰!”
  “蔡都监不好,贼军夜袭!快跑,快跑啊!”
  正在屋外歇息的蔡遵手下亲兵扈从,被惊醒之后,慌忙抢进了屋内,看到已经穿好甲胄的蔡遵之后,大声连连惊呼道。
  “慌什么?”蔡遵提大刀在手,神色自若的说道。
  事到临头,慌乱已无半点作用,因此蔡遵此刻反倒是神情自若,系好袢甲丝绦之后,提大刀在手,跟随着众亲兵扈从冲出了屋外。
  “休乱!休乱!弓箭拒敌!随吾杀将出去!”蔡遵冲出屋外之后,见如没头苍蝇一般乱跑乱窜的众宋军,举刀高声呼喊道。
  息坑村之内的宋军于睡梦之中,仓促遇敌,顿时一阵慌乱,个个衣甲不整的,显得异常的狼狈不堪,一些宋军甚至不着寸缕的跑出了屋外,傻愣愣的站着屋外看着蔡遵。
  不过也有不少宋军手中还是提着弓弩,听闻蔡遵大喊,慌忙弯弓搭箭向着两侧山坡之上射去。
  宋是以弓弩闻名于世的,大军之中岂能不携带弓弩?因此即便是在如此慌乱的情形之下,仍是有不少宋军弓弩手弯弓搭箭射向自山坡之上冲下来的方腊大军。
  “嗤嗤嗤!”羽箭破空之声不断响起,一支支利箭飞向头裹红巾的方腊大军,箭如雨下,射倒了一排又一排的方腊大军士卒。
  方腊大军士卒中箭,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惨叫声,扑倒在了泥地之中,扑倒在了山坡之下,顿时血流如河,尸横遍野。
  不过方腊大军人数太多了,多得无法计数,虽有不少人被宋军射倒,但仍是有一群又一群的头裹红巾之人踏着死去之人的尸身,黑压压的冲进了息坑村之中,与惊慌失措的宋军厮杀在了一起。
  方腊大军是自山坡之上往下冲的,就算是有人因恐惧想回头也是回不了头的,回头也许就会被自己人踩死、压死、刺死、挤死,如此还不如硬着头皮向前冲杀。
  刹那间,冲进息坑村的方腊大军便与宋军厮杀在了一起。
  细雨之中,泥地之中,双方均是舍生忘死的拼杀着,是互不相让。
  不过当一群又一群方腊大军自四面八方涌进息坑村之后,宋军就逐渐抵挡不住了。
  若是双方排兵布阵,一板一眼的对战,装备及其简陋,且几乎是由平民百姓组成的方腊军断非宋军的对手。
  可这是夜袭,方腊大军趁夜而来,趁宋军熟睡之际,凭着对地形地势的熟悉,杀入了息坑村,此刻虽死在自己人手中的几率不会高于死在宋军手中的几率,但方腊凭借的便是人多,方腊大军人数十倍于宋军,人山人海、不要命的冲进息坑村,与宋军混战在了一起。
  在如此情形之下,犀利的弓弩、刀枪等兵器用处就不大了,凭的就是人多及血气方刚。
  宋军仓促遇敌,方腊军趁夜鼓勇而进,此消彼长之间,宋军逐渐就抵挡不住了,并逐渐溃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