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796

  李三坚其实是故作轻松,是在宽慰蔡樱雪的。
  运粮之凶险可是不亚于上阵厮杀的,甚至是有过之无不及的。上阵厮杀若情势不对,还是有逃之夭夭的机会的,可运粮就不同了,运粮途中,贼军来袭,李三坚当然可以一骑绝尘的,可大军急需的粮草丢失,李三坚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只有拼死护粮,死战不退。
  同时无论是契丹辽还是党项夏,与宋军作战之时,几乎都是采取,以其灵活机动的骑军,迂回包抄,袭扰宋军后路,截断粮道等等,对此,李三坚必须保持清醒,同时也做好了准备。
  “噗哧!”蔡樱雪不知兵事,闻言才稍稍放心,笑着说道:“就凭你那三脚猫的‘迎风三浪’?还天下无敌?真真的笑死奴家了...”
  李三坚闻言板起脸正色道:“什么三脚猫?那是姚氏家传绝学好不?”
  李三坚随后嬉皮笑脸的说道:“不过李某将这项绝学已然发展光大了,想必你们都领教了吧?”
  “呸,登徒子!”蔡樱雪被李三坚捉弄得极为难受,随后忽然反客为主,将李三坚推倒在了绣床之上,并压在了李三坚的身上。
  “你要干什么?”李三坚“大惊失色”的问道。
  “你说呐?”蔡樱雪臻首一摆,如瀑布般的秀发便落在了粉脸一侧,红着脸,眼神妩媚迷离的看着李三坚反问道。
  “啊?你这身子?行吗?”李三坚也就是过过干瘾而已,来真的还真怕她动了胎气。
  “许夫人说...说...刚刚有了身子...只要小心,无大碍的...”蔡樱雪红着脸,支支吾吾的说道。
  “哦,既然如此,那就来吧?”
  “小贼,现在你倒是装好人了?今日姑奶奶与你大战三百回合,非让你油尽灯枯不可,省得你在外面勾三搭四的,小贼,看招,有何本事就使出来吧!”
  “...............”
  “砰!哎哟!”
  “夫人,小心动了胎气...”
  ........................
  “禀军帅!粮草已备齐,大军已集结完毕,末将请将令!”
  秦州郊外,旌旗招展,三千余黑旗军将士持戈整整齐齐站在旷野之中,千余辆装满粮草、军械、被服、军衣等辎重的大小车辆也排得整整齐齐的,同时有五千余名民夫站在了车辆周围,一齐看着李三坚,等候着将令。
  李三坚看了一眼众人,又看了一眼费尽千辛万苦备齐的各种辎重,大手一挥下令道:“出发!”
  “末将遵令!”姚舆躬身接令,翻身上马,纵马疾驰,一边疾驰一边大声下达出征的将令。
  “庭举之命便是本官号令,违令者军法论处。”李三坚随后交代秦凤路经略司诸官吏道。
  “下官等遵李相公之命。”
秦凤路经略司诸官吏一齐接令道。
  “庭举,此处的事情就劳你费心了。”李三坚随后对费景阳说道。
  “相公,在下怎敢不尽心竭力,为相公分忧?”费景阳话虽如此,但脸上却是一片愁苦,愁云惨雾的。
  大军所需可不止这一批的,今后需源源不断的供应前线,供应大军,而这批辎重是李三坚、费景阳等人费尽心血才凑齐的,这其中绝大部分乃是李三坚向秦凤路等地富户、豪侠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李三坚不愿意盘剥秦凤路等地的百姓了,因此只有向富户、豪侠借钱借粮。秦凤路等地富户、豪侠也是看在李三坚清名之上,才借给官府的。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李三坚虽是以官府名义借的,但这笔账还是得算在李三坚的头上,李三坚也因此背上了一大笔的债务,这些债务短期内是无法偿还的,在若干年之后,李三坚方才连本带利的一一偿还。
  当然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辛苦你了。”李三坚长叹了口气,拍了拍费景阳的肩膀后,翻身上马,追着大队人马而去。
  “相公保重!”费景阳看着李三坚的背影,含泪躬身施礼道。
第一百五十一章
统安城之战(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宋熙河军统帅刘法领二万余精锐熙河军及十余万厢军、乡兵、民夫经长时间的坚苦跋涉,终于赶到了统安城。
  统安城原为夏的城池,名曰割牛城,后被宋军攻取,由宋帝赵佶亲自改名为统安城。
  统安城与其说是个城池,不如说是个堡寨,最多算个较大一点的堡寨,城墙低矮,且宋、夏双方长期反复争夺统安城,在此处长期反复厮杀,早已令统安城残破不堪,城墙低矮且四处都是缺口,因此大军根本不可能在统安城城内驻扎,就连中军帅帐也无法驻扎在城内。
  刘法只得领军至统安城西南二十里处,打算在此地安营扎寨,与统安城互成犄角之势。
  统安城的对面便是朔方城,对面便是夏军,攻取朔方城,即可向西北攻打西凉府,或者又可以向东北直接攻打夏都兴庆府,或攻打兴庆府周围的州府,也就是说可以攻打夏腹地各州府,夏也将处于极为不利之地。
  “天不助我也!”骑在枣红色战马之上的,满脸疲惫之色的刘法仰天长叹道。
  刘法虽不服老,但毕竟已年过六旬,经长时间的艰苦行军,人早已是异常疲惫,都感觉坚持不住了,只想痛痛快快、舒舒服服的睡一觉,不但刘法如此,麾下诸军亦是如此,是异常的疲惫不堪,但如此情形之下,如何能容刘法等人歇息?
  天公不做美,刘法领军赶到统安城之时,天气忽然变得异常恶劣,起了一阵大风,而在西夏境内起大风,几乎就意味着风沙。
  此时漫天风沙几乎遮蔽住了阳光,霎那间,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狂风怒吼,漫天风沙、沙石飞舞在苍穹,肆虐在这片土地之上,众人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了。熙河军之中的各种车辆均是陷在黄沙之中,军中民夫或抬或推或撬,拼命欲使这些车辆前行,当却是几乎没有半点作用。
  “老将军,风沙太烈,无法前行啊!”此刻一名军中将领奔过来对刘法说道。
  骑在马上到刘法被风吹得几乎直不起身,伏在马鞍之上,努力看了看四周后下令道:“令斥候四出,就地歇息,等候将令。”
  刘法领军临行之前,李三坚送给了他数个千里眼,以助他观察敌情、地形等等,刘法得之如获至宝,命一名小校贴身保管,可在行军途中,这名小校居然不小心将装着千里眼的木箱掉落在了地上,将千里眼之上的镜片摔碎,而失去镜片的千里眼还不如一个烧火棍的,刘法随后大怒,当即斩了这名小校,但却是于事无补。
  若此时有千里眼相助,情况就能好上许多的,刘法只寄希望于将要押运粮草、军械等辎重到来的李三坚再送他几个...
  “遵命!”军中将领接令后,顶着着漫天的风沙就去传令去了。
  大军接到将令之后,就停止了前进等脚步,卸车的卸车,打桩的打桩,警戒的警戒,等等等等,人喊马嘶的,一片忙碌的景象。
  一般来说,立营需立五营,分别是左军大营、中军大营与右军大营,中军大营前后还需立前军大营与后军大营,以保护中军的安全,此五座营地被称作大三营与两小营。
  营地之外还需掘沟及置拒马、鹿砦等等。
  刘法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当然是深谙此道的。
  除此之外,立营所选的位置也是极为重要的,重要得甚至能够关系到一场战役的胜败。
  因此刘法下令之后,不顾疲惫,领着麾下一众主要将领,走上一处高地,努力观察周围的地势,并参照手中的地图,打算选址扎营。
  此处地势是个山谷,中间是一片空地,可容数万大军扎营或作战,左右后三面环山,一条小河横贯东西。左右山丘不高,最高处约一二十丈,后面的山丘较高,数条崎岖的小路直通山下。
  “何处扎营?”刘法观察良久后,环顾左右问道。
  熙河大军是以步军为主的,而步军作战是要列成一定的阵势与敌作战的。在辽阔的平原之上作战,当然是骑兵占优的,但目前这个地势,三面环山,中间一片空地,不但适合安营扎寨,还非常适合步军布阵的,而夏军若是攻击,就只能从正面攻击了,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地处洼地,视野不好,无法纵览全局。
  刘法为一员沙场老将,当然看出了此处的关键,因此有些犹豫不决的,相询麾下。
  “老将军...”熙河军前军统制、悍将杨惟忠闻言说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大军当驻于后山之上,如此既能观察敌情,又能居高临下,以雷霆之势,击破来犯之敌。”
  杨惟忠原名为康炯,出生在西京路大同府,其祖康保裔原为一名宋将,兵败降辽,为了不波及家人,改名姓杨。后杨惟忠之父心念故国,离辽归宋,并将其子康炯改名为杨惟忠,意为靖国惟忠,洗祖先之耻。
  杨惟忠武艺超群、弓马娴熟,归宋之后屡立战功,后积功被朝廷擢为左武大夫,莫州防御使,怀德军延边经略安抚使兼判怀德军,侍卫步军副都虞侯。
  “杨统制...”刘法尚未开口,后军统制焦安节开口反驳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汝不闻三国马谡之败乎?高地扎营,若贼军断我粮道,断我汲水之道,又当如何?只怕是未破敌,先乱了军心,就大事去矣。”
  “马谡之败,某岂有不知?”杨惟忠闻言怒道:“马谡之败乃是其只会纸上谈兵,居高地,却不在山上寻找水源,不备水、备粮,以防不测,且司马懿领军前来,先乱了阵脚。三国黄忠,同样也是驻兵于定军山上,却做好了万全之备,夏侯渊领军围山,却被黄忠趁势而下,斩了夏侯渊的首级。”
  “我大军才至此地,不如西贼熟悉此地地势,至后山扎营,中了埋伏,又当如何?且山中地形复杂,沟壑较多,行军尚且困难,我步军该如何布阵?又当如何作战?山谷之中,地势平坦,适合步军布下大阵,以迎来犯之敌。”焦安节问道。
  “若是贼军正面与我大军对峙,却出奇兵袭我后路,又当如何?”杨惟忠反问道:“陈兵于山下,视线不佳,根本不知来犯之敌的方向,我大军被贼军前后夹击,必败无疑。”
  “哈哈...”焦安节闻言大笑道:“军中斥候干什么的?陈兵于山下,于四周多布斥候便是,贼军有何动静,我军立刻便知,何来不知贼军动向之说?素闻杨统制为百战之将,难道如何用兵都不明白吗?”
  “你...”杨惟忠气得怒视焦安节道:“将一切希望寄于斥候,只怕到时慌了手脚,调兵不急啊。”
  “休要争吵了。”刘法被两人吵得头昏脑涨的,于是何止住了两人,转头问向右军统制刘仲武道:“子文兄,你觉得如何?”
  “屯兵于山上乃是完全之策,若战局不利,可全身而退。”刘仲武闻言答道:“不过若欲攻取朔方城就不太可能了。”
  刘仲武本已到了致仕的年龄,也打算会京面圣,然后就致仕还乡了,可因战事紧急,于是就展缓回京,继续领军,此次出兵朔方,刘仲武任右军都统制一职。
  “嗯,子文兄之意是陈兵平地,与贼军决战?”刘法闻言沉吟道。
  “你为主帅,一切由你决定。”刘仲武答道:“不过屯兵于山上实难如朝廷,如童国公所愿也。军帅,刘某以为陈兵于平地,与贼军决战,我军是处于地利之境的。唯一的弱点便是后山,左右之山丘低矮,一览无余的,而后山地势较高,树木繁多,便于隐藏行踪,因此可使一支精锐兵马守住后山险要之处,以防贼军偷袭大军后路。”
  “然也!”刘法闻言点头赞许道:“如此就令全军于地势平坦之处安营扎寨,令各部多布斥候,探查贼军动向,并小心防备贼军偷袭。”
  “末将遵令!”众将一起应道。
  “焦安节!”刘法随后唤焦安节道。
  “末将在!”焦安节应道。
  “命人领一千精锐扼守后山险道,若遇敌,当迅速禀报中军。”刘法下令道。
  “末将遵令!”焦安节有气无力的答道。
  后山地势险峻,攀爬起来都困难无比,哪里会有贼军?焦安节心中极为不满,如此自己等人立功机会就会没有了。
  狂风怒吼,漫天风沙、沙石飞舞,宋军惧恶劣天气,而不敢前行,择平坦之地安营扎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