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6/796

  “生擒朗嘎,别让他跑了!”
  无数黑旗军人马自三面,催马攻入了圆川寨,如一股股黑色洪流般的,奔腾在圆川寨之中的各个角落。
  圆川寨中顿时火光冲天,无数人影在火光之中东奔西跑。
  圆川寨之中同时也响起了一阵又一阵惨叫声、呼喊声、嚎哭声、怒骂声,此起彼伏的,混乱不堪。
  黑旗军冲进寨子是大肆砍杀,对于反贼,还客气什么?因此黑旗军下手是毫不容情。
  圆川寨之中霎那间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人头如烂西瓜般的满地乱滚。
  圆川寨之中的众人心中都已明白了,到了此时,已经没人可以幸免,于是悍勇的圆川寨之人向黑旗军发起了亡命反击,双方厮杀在了一起,杀声震天,喊杀声刺破了黑色的苍穹。
  .....................
  秦州永宁寨
  “李经略相公,小的再敬你一杯酒,小人再次对经略相公感激不尽。”永宁寨军主阿厮铎端起一杯酒走到李三坚面前是恭恭敬敬的说道。
  州刺史,在宋朝廷,也就是个称号,是个闲职,并无任何实权,但对于阿厮铎来说,却是件天大的好事。
  州刺史为大宋皇帝敕封的,这就表明了宋朝廷认可了阿厮铎,认可阿厮铎为永宁寨附近的部族首领。
  要知道永宁寨及其附近可是有不少部族,每个部族之内还有着不少家族的,这些人明争暗斗的,谁也不服谁,因此阿厮铎得到宋朝廷敕封之后,便是名正言顺了,阿厮铎心中又岂能不欣喜若狂?
  因此宴席之间,各寨寨主纷纷恭喜阿厮铎双喜临门,当然他们当中有真心诚意的,也有虚情假意的,有替阿厮铎欢喜的,也有嫉妒的,是各种心态都有。
  李三坚身为秦凤路一路之长吏,能够屈尊降贵的前来永宁寨,就已经令阿厮铎受宠若惊了,李三坚又带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还是李三坚亲自为阿厮铎奏请的,因此阿厮铎更是感激涕零,在宴席间,是频繁向李三坚敬酒,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
  李三坚也是来者不拒,杯至酒干,于是乎宴席间,觥筹交错的,是宾主尽欢。
  席间还有许多舞女轻歌曼舞,好一片热闹、喜庆的场景。
  “阿...阿厮铎军主...呃...现在该称阿厮铎刺史了...”李三坚又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后,似乎是喝得舌头有些大了,对阿厮铎笑道:“本官两年前赴任秦州之时,宣布了一些新政,秦州如此多的部族,只你永宁寨赞同并支持本官,本官心中且有数呢。今日之事,就当做本官回报你吧,非但如此,本官还打算在你永宁寨建个博易场呢,本官还带了许多农具、水车、稻种等物前来,以助你永宁寨。”
  “哎,哎,李相公啊,这叫小人如何报答你啊?小人及我族之人是无以为报啊。”阿厮铎闻言顿时一颗心几乎要蹦出了胸腔,欢喜得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
  在场的阿厮铎族人们亦是大喜过望,均是感激的看着李三坚。
  若州刺史只是个名,那么李三坚此举对于永宁寨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利了。
  博易场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而李三坚还打算发展永宁寨的农业,如此阿厮铎及其族人们今后得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将会是越来越好,势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阿厮铎感激得真恨不得将新纳的美妾送给李三坚,或者让李三坚搏个头彩...
  恩人大于天,女子如衣衫,李三坚能够收她,那是她的福分,阿厮铎心中暗道,至于美貌女子,今后只要有权有势了,哪里又寻不到呢?
  “阿厮铎刺史,你不必如此。”李三坚闻言摇头轻笑道:“此乃陛下之恩,乃朝廷之恩,你要报答,当报答朝廷,报答陛下罢。”
  “相公所言甚是。”阿厮铎闻言点头道:“我与我族之人,世世代代皆为大宋之臣,今天我阿厮铎立下此誓,若违此誓,当受千刀而死。”
  “李某盼你今后勿忘今日之言。”李三坚点头道。
  正在此时,一身黑色铁甲的山魁挎着一柄三尺长刀,走到李三坚身旁耳语了几句。
  “让他们进来吧。”李三坚闻言点头道。
  须臾,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数员黑旗军大将顶盔挂甲,大踏步的走进了屋内。
  这数员大将身上均是沾满了污泥及血污。
  “军帅,反贼朗嘎,已服诛,末将缴令。”姚舆走进屋内之后,便将一个首级扔在了地上后,躬身对着李三坚施礼道。
  还保持着死前恐怖神情的头颅之上沾满了污泥与血污,显得是更加的狰狞恐怖,骨碌碌的滚到了李三坚等人的面前,将阿厮铎吓了一跳,也将李三坚吓了一跳。
  “人如何死了?”李三坚看着姚舆诧异的问道。
  “禀军帅。”姚舆拱手答道:“乱军之中,被乱箭射死的。”
  “哦,死就死了罢,正应了那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李三坚说罢,转头看了看席间的诸部族首领。
  李三坚目光投向哪里,哪里便是一片寂静,诸部族首领均是噤若寒蝉,脸露惊惧之色。
  .....................
  李三坚、姚舆等人走出屋外之时,只见远处忽现数股烟柱,灰褐色烟柱不住的盘旋上升,同时风云突变,顷刻间,天空便是阴云密布。
  李三坚与姚舆相顾失色。
  “多事之秋已经来临。”姚舆叹道。
  “安逸的日子已经过去。”李三坚闻言点头道。
第一百四十七章
千秋伟业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嗵...嗵...嗵...”
  “呜...呜...呜...”
  宋沿边六路,永兴路、鄜廷路、环庆路、秦凤路、泾原路、熙河路的广袤土地之上,一队队宋军骑军、步军,一队队宋禁军、厢兵、蕃兵、土兵、弓手,数十万大军在震天的鼓号声中,在遮天蔽日的旌旗之中,向着夏永和砦、割沓城、呜沙会等地杀去。
  宋政和四年,官居在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的童贯,领宋沿边六路边事,节制宋西北诸路兵马,并以种师道、刘仲武、刘法、折可求等人为将,用兵西北,攻打西夏,主要就是攻打夏横山一带。
  横山即古桥山,为横山主峰,海拔千余尺,与宁条梁之草梁山相连,直接诸山,横亘千余里。乔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横山之地,对于宋夏来说,均是极为重要,夏赖以为生,宋谓之为夏之右臂。
  就其原因,主要有四,其一便是横山宜农宜牧,不仅出产良马,还是西夏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其二就是出产盐铁,盐铁之利,自不必多说;其三就是横山羌兵,勇悍善战,为夏诸军之冠;其四就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夏据横山之地,不断兴修堡寨,并以逸待劳,蓄甲治兵,居高临下,出邀宋军,兴兵寇边,使得宋沿边诸路片刻不得安宁。
  因此宋军欲击败夏军,甚至攻灭夏或令夏俯首称臣,必先取横山之地,斩西夏右臂,断其经脉。
  因此宋太尉童贯领宋沿边六路边事,自政和四年始,至宣和元年,童贯统兵攻,以攻打横山为主,傍取河湟为辅,或进筑堡寨,或邀击夏军,欲先斩夏之右臂,再斩夏之左臂,一个失去双臂之人,就是待宰羔羊了...
  横山之地对夏如此重要,直接关系到了夏之国运,夏岂能不拼尽全力,与宋争夺?于是乎一场大战整整打了五、六年,直至宣和元年,童贯领兵,以种师道、刘仲武、刘法、折可求等人为将,兵出萧关,终于攻陷了夏永和砦、割沓城、呜沙会、仁多泉城、藏底河等地,也就基本上取下了横山之地。
  其中宋大将刘法攻取仁多泉城,下令屠城,斩首数千级,大将种师道攻取藏底河,斩首七千余,夏军大败。
  自此,宋夏之争,宋占据了绝对优势,处于绝对有利的态势,只不过损兵折将、师老兵疲,也是不堪再战了。
  此战过后,童贯童太尉名声大噪,威望如日中天,世人交口称赞,宋帝赵佶大喜,大赦天下,对童贯等人封赏异常丰厚。
  ........................
  宋宣和元年,平夏城
  “嗵...嗵...嗵...”
  “泾国公、领枢密院事、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升帐!”
  平夏城之内,一通点将鼓之后,胜捷军的正将张师正挎刀立于童贯中军大帐之前,大声唱道。
  平夏城中是有衙门,有房屋的,一些大点的房屋,可容数百人,可童贯偏偏在城中立了数个大帐,按他的说法就是入乡随俗,到了草原,当然就仿效游草原牧民,以帐篷为处置各种事务之地。
  童贯大帐两侧,数百精锐胜捷军伺立,个个身强力壮、衣甲鲜明,长枪如林、刀枪胜雪。
  胜捷军有万余人,为童贯精选的亲兵,皆为身材魁梧、武艺超绝之人,当然大宋最为精良的兵器,也紧着胜捷军挑选,胜捷军由张师正统领。
  其实张师正统兵能力一般,平平无奇的,但胜在忠心,对童贯忠心耿耿的,因此童贯的这支精锐亲军就由张师正统领。
  亲兵又名“私卒”或“扈从”,是随从护卫,直接保护将帅或官员的安全,一般都是人物魁梧、武骑超绝者之人。
  为防止武臣专权,在宋仁宗皇帝之前,是不允许武将或官员置亲兵的。仁宗皇帝之后,由于战事的需要,朝廷才允许边关武臣或官员置亲兵,但对亲兵的数量均是有着严格限制的,并且亲兵之资是有朝廷出的,赏罚也是由朝廷,不允许将亲兵视作“私兵”。
  宋神宗皇帝继位后,为振兴兵事,于是奋然改制,才取消了将领或官员亲兵数量的限制。宋帝赵佶承父兄之志,边关将领或官员亲兵数量就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
  童贯拥上万精锐胜捷军,亲兵数量极为庞大,而养兵是要花钱的,不过童贯贪墨钱财以充私室,因此这点小钱还是花得起的。
  童大帅升帐,于是边关诸文武,武臣种师道、刘仲武、刘法、折可求等居右,文臣李三坚、任谅等居左,鱼贯进入了童贯的中军大帐。
  “属下等参见泾国公!”众人进入大帐后,见童贯端坐帐中,于是一齐唱喏拜道。
  童贯总领边事,李三坚当然就为其僚属了,因此心中哼了一声“死太监”,又哼一声“权阉”,不过表面之上并无任何异常,也是老老实实的施礼。
  当年宋宫廷之内,李三坚与童贯争论兵事,童贯大骂李三坚“纸上谈兵”,除了这件事情之外,两人并无其他纠葛,也有任何仇怨,两人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李三坚南面为官,童贯西北统兵,两人之间毫无关系。
  李三坚迁官为秦凤路这几年,李三坚倒也见识到了童贯统兵的本事,特别是领兵克复横山之地。
  同时童贯能使西北一众悍将雌伏其下,除了宋帝赵佶给与的信任、权势之外,也不能否认他的本事。
  李三坚也是如此,不得不雌伏其下,但心中却是异常的膈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