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796

  “哦,没事,你接着说。”李三坚端起酒碗灌了一口酒后对姚舆说道。
  “师叔,某还听说了一则消息。”姚舆接着说道。
  “又是何消息啊?说点事情,吞吞吐吐的,有什么话一口气说完吧。”李三坚瞪了姚舆一眼后说道。
  “哦,师叔,是这样的,我还听说朝廷打算又要与西戎用兵了。”姚舆接着说道:“若是这则消息是真的,其实也并非是何奇事。辽大乱,无暇南顾,因而此时确实是用兵西北,克复故土,攻灭伪夏之良机。某想到此处关键,因此就将泉州黑旗军主要将领都带过来了,某与虎臣等人是第一批人,第二批人还在路上,过几日便...”
  “不可,万万不可...”李三坚不待姚舆将话说完,忽然惊呼道。
  “师叔...?你这是...?”姚舆见状诧异的问道:“师叔你是说黑旗军将领之事不妥吗?还是...?”
  “非也,没有品秩的黑旗军军中将领,让他们到西北来从军,况且人数也不多,也无甚大碍。”李三坚闻言摇头道:“我是说朝廷攻夏之事,是万万不可啊。”
  “相公,为何不可啊?”姚舆、崔虎臣、许彪、罗布瑞、冯漳等人闻言一起开口问道。
  宋与西夏的大战在即,而只有一场,才能使诸武臣有用武之地的,只有大战立功,才能得到朝廷丰厚的赏赐,才能够加官进爵的。
  “真正的虎狼为女真人,而非夏人。”费景阳这些年一直呆在李三坚的身边,因此最了解李三坚的心思,于是替李三坚说道:“夏急切而不可下,攻夏只能是徒耗国力、军力,徒耗兵马、粮饷、草料等等,待女真人灭辽之后,而此时我大宋又与夏两败俱伤,岂不是让女真人坐收渔利啊?”
  “女真人灭辽?庭举兄你也太耸人听闻了吧?辽可是带甲数十万,就算女真人占据了一时之利,但灭辽谈何容易啊?几无可能也!”姚舆闻言驳斥道。
  “庭举说的没错。”李三坚不待费景阳开口,异常肯定的点了点头后说道:“此事就不必再争论了,女真人灭辽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了,就说我等当下该如何打算?”
  这个世上之人,十人当中有九个半根本不信小小的女真会造反成功,攻灭契丹,李三坚也懒得继续解释了。
  那么今后李三坚及其他的一众好友、故交、旧部
  家人今后的出路又在哪里?李三坚心中暗暗思忖道。
  “师叔你的意思是...?”姚舆闻言问道。
  “嗯,你先说说你将泉州黑旗军主要将领都带来了,那么泉州黑旗军又将如何?岂不是名存实亡了?”李三坚不答,反问姚舆道。
  “名存实亡?”姚舆闻言苦笑道:“泉州黑旗军早就不存在了,朝廷已将大部分黑旗军将士编入了禁军,剩下的就地遣散了,回家种地的种地,抱孩子的抱孩子了,此时的泉州、福建路哪里还有黑旗军?”
  “混账!”李三坚闻言大怒,握起拳头狠狠的砸在桌上后怒道:“简直是自毁长城也,荒谬之极!崽卖爷田不知心痛,实乃是令人痛心之极。”
  泉州黑旗军是李三坚一手创立的,虽是在泉州厢军、乡兵基础上建立的,但却是完全有别于宋军,无论是从士气、训练方法等等均是不同的。
  李三坚还指望着这支新军在今后能够抵挡女真人铁骑南下,能够与其有一战之力,现在看来在朝廷的“强干弱枝”之下,已经化为泡影了。
  李三坚愤怒之下,将面前的酒碗砸到了地上,酒水泼了一地,姚舆慌忙弯下腰捡了起来,用长袖擦拭了一番,又将酒满上后说道:“师叔离开了之后,泉州黑旗军也是群龙无首了,哎...”
  “泉州舟师怎样?”李三坚呼出口长气,接着问道:“也是不存在了吗?”
  “舟师情况要好些。”姚舆闻言答道:“在崔通判与章军主的全力周旋之下,舟师还保留了一部分战船,只不过也不称为‘泉州黑旗军武威舟师’了,且几艘大舰或被纳入了朝廷舟师,或改为运送花石纲等贡物之舟了。”
  泉州舟师也是李三坚的心血,以海制陆,就全凭舟师了,可没想到也是落到了这般下场,李三坚闻言,顿时就沉默不语,只是喝着闷酒。
  众人也是喝着闷酒,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李相公...”半响之后,济空忽然自怀着摸出一面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旗帜,推开桌上的碗碟,将旗帜平放在了桌面之上。
  “这是...”李三坚诧异的看了济空一眼,随后展开这面显得异常破旧的旗帜,众人均是好奇的看去。
  旗帜展开之后,首先映入众人眼帘便是一个血红色的狼头,狼头张开了血盆大口,獠牙耸立,显得异常的狰狞恐怖。
  狰狞狼头之侧便是“黑旗军”三个血红色的大字,黑底红字,显得异常的醒目。
  “黑色狼旗,战必胜、攻必克,纵横天下,无人可樱其锋。”李三坚一边轻轻抚摸着这面泉州黑旗军的狼旗,一边喃喃自语道。
  “我意已决!”良久之后,李三坚异常坚定的站起身来,用力挥了挥手后,神情异常坚毅的说道:“李某决意在八百里秦川,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重建黑旗军,建立一支我大宋从未有过的军队,一支无敌于天下的铁血战兵,一支使敌闻风丧胆的铁血雄师。”
  李三坚随后看着众人说道:“你们皆为李某的家人、亲人、兄弟,可否愿随某实现此宏图大志?”
  “末将、学生等甘愿追随李相公,赴汤蹈火,亦不辞也!”姚舆、山魁、许彪、崔虎臣、冯璋、燕四、济空等人及一众弟子齐声应道。
  “好...”李三坚随后端起酒碗,对众人说道:“干了这碗酒,就没有回头路了。”李三坚说罢将碗中酒一饮而尽,随后将空碗翻转,看着众人。
  碗中酒水均被李三坚饮尽,不落一滴。
  “干!”众人被李三坚所感染,均是豪情万丈的将碗中酒一饮而尽。
  “师...叔...”姚舆此时方才结结巴巴的问道:“师叔,你欲作甚?”
  姚舆怎么听,李三坚之言怎么像造反之前的豪言壮语...,于是异常担忧的问道。
  “啪!”李三坚察言观色,大概明白姚舆之意了,于是拍了姚舆一记后,神色凝重的对众人说道:“我大宋受虏欺凌久矣,世人皆言我大宋只会割地赔款,而无铁血男儿,今后李某倒是想让世人看看,我大宋也是有铮铮铁骨,也是有铁血男儿的。还有件事情,我需告诉诸位,天下大变即将到来,此时已是迫在眉睫了,这个大变不止是辽,还包括我大宋。大变在即,非强军不足以保境安民,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够驱除外辱、匡扶社稷。”
  “未将等愿听从李相公之言,强军护国,匡扶社稷、保境安民!”众人闻言一起应道。
  李三坚绝不是个妄言之人,也不会说大话,相处了这么些日子,众人心中均是明白的,因此众人心中仍是有些疑惑不解,但还是准备听从李三坚之言。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兴军之策
  “前车之鉴,难道相公忘记了吗?”
  大变在即,李三坚欲强军,再建黑旗军,因此费景阳不无忧虑的提醒李三坚道。
  当年李三坚虽说是因为弹劾蔡京、朱勔,与他们起了冲突之后被捕入狱,但也与李三坚在泉州、福建路创立了黑旗军,从而引起了宋帝赵佶的猜忌是不无关系的。
  此时李三坚为宋延边镇守,除了掌一路自政事之外,还是一定兵权的,如此,李三坚再练新军,若是被认为是私军,也许又会引起朝廷,引起赵佶的猜忌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李三坚微微一笑,充满自信的说道:“不久之后,朝廷也许还会认为李某此举较为妥当,还会认为李某兵练少了呢。”
  李三坚说罢还看了燕四一眼。
  燕四会意,点头称是:“相公所言甚是,到时候只怕是朝廷自顾不暇呢。”
  燕四奉李三坚之命,四处布有眼线,此时虽还未至北地,但宋地,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还是有不少眼线的,李三坚也因此知道一些他人所不知道的消息。
  大宋将要大乱,而平叛息乱是需要军队的,且需要的是精锐兵马,一般的可不行,勦贼不成,反被贼勦,岂不是大事不妙?
  因此此时的李三坚打算放开手脚,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一支所向披靡的雄师,以备不时之需。而宋朝廷当然可能卸磨杀驴,就如泉州黑旗军一般,待军队略有所成之后,便被分割瓦解。
  当就如李三坚所言,此一时彼一时也,朝廷卸磨杀驴,总是要等磨完豆子之后,才行杀驴之举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总是要待飞鸟、狡兔死之后,才会良弓藏、走狗烹的。
  到时候朝廷欲杀驴、藏弓、烹狗之时,却是大事去矣,心有余而力不足,李三坚心中暗暗冷笑道。
  “如此甚妙...”费景阳跟随李三坚已经太久了,几句话就明白了李三坚心中所想,于是点点头后问道:“相公打算教阅多少兵马?”
  “暂时以五千为限,多了李某可负担不起呢。”李三坚想了想后答道。
  “五千兵马?”姚舆闻言轻笑道:“秦凤路之中,师叔麾下兵马只怕是有数万吧?从中挑些人马出来,岂不是再容易不过了?精挑细选之后,再按我泉州黑旗军练兵之法教阅,嗯,甚妙!师叔,为何不多选些人马啊?多事之秋,五千兵马是否太少了啊?”
  “非也!”李三坚闻言摇头道:“黑旗新军绝不从禁军之中挑选,而需选自蕃兵、蕃民。”
  “蕃兵、蕃民?”姚舆闻言愕然看着李三坚问道。
  放着麾下数万禁军不用,选什么蕃兵、蕃民啊?师叔他抽的是什么风?姚舆心中暗道。
  “呵呵,甚妙,大妙也!”李三坚尚未解释,费景阳拍手大笑道。
  这个世上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个度,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李三坚等人分析了大宋局势,此时可行练新军之举,但却不能做得太过分、太明显了,若是李三坚强行自大宋禁军之中选人,必然会引起朝廷的警觉与猜忌。只怕到时候,李三坚等人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了,朝廷会立即解散黑旗军,随后再次将李三坚槛送京师了...
  同时李三坚想在秦凤路的禁军之中挑选人马,少量的人是可行的,可想大量的选人,却是万万行不通的。
  李三坚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秦州知州,名义上是掌一路之军、政事,但实际上却是只能理政,而不能执军。大宋禁军是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掌握在宋帝赵佶手中的,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从未改变过。
  同时那些掌军的老将、名将、宿将会听从李三坚,这个“乳臭未干”之人的命令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些个老将、名将、宿将,如种师道、刘法、刘仲武等将是不会听从李三坚之命的,最多只是阳奉阴违,对此李三坚是不可能让他们俯首听令的,最起码短期之内是做不到的。
  就连西军大帅童贯也做不到完全让这些个老将、名将、宿将俯首听令,除非他狐假虎威,以圣意压人。
  因此李三坚选择自蕃兵、蕃民之中选人,实在是妙,是妙不可言,众人明白了之后,均是心中暗赞道,蕃兵属于乡兵之流,是杂役军,平日里无战事之时也就是做做兴修水利、开荒垦田等事,有战事之时,就是协助大军作战,做些运送军械、粮草等事,或者作为“炮灰”,冲在第一线,消耗敌人兵力,待敌杀得筋疲力尽之时,才是禁军出击之时。
  因此李三坚多教阅些蕃兵,是不会引起朝廷注意的,说不定还会得到朝廷,得到赵佶的封赏呢。
  “强军之道在智、信、仁、勇、严。”姚舆随后说道:“首在人,次在器。兵勇器利,无往而不利也!”
  “叔兴所言甚是。”李三坚闻言点头道:“选人当选青壮,凡是那些脸皮白净、圆滑、阿谀奉承之辈、老兵油子等等诸如此类的人坚决不选,只挑那些黑大粗壮、皮糙肉厚之人,就算是有罪在身的囚徒,李某也可以赦免,许其从军。”
  有罪在身的囚徒,也并非个个都是穷凶极恶之徒,个个都是品质恶劣之人,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或被人陷害,或是交不起赋税,或是好勇斗狠之徒等等。
  对于这些人,李三坚打算利用手中的权利,尽皆赦免,许其从军,戴罪立功。
  “罗布瑞!”李三坚随后唤罗布瑞道。
  “小将在。”罗布瑞正在一旁与山魁、许彪等人斗酒,斗得不亦乐乎的,听到李三坚呼唤,慌忙放下酒碗,抹了一把黄胡子之上的酒渍,走到李三坚身边问道:“相公,唤小将何事?”
  “你先坐下。”罗布瑞个头极高,身材与山魁不相上下,李三坚坐着与他说话,需努力抬头方可,于是先让他坐下后问道:“可精晓骑射之事?也就是说猛士教阅营的一些办法可否用在教阅骑兵之上?”
  “李相公。”罗布瑞闻言答道:“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卒,若想成为猛士或者说战士,只需两件事情。其一就是必须有个强健的体魄;其二就是战斗意志,悍不畏死的战斗意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