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796

  闹出如此之大的动静,开封府的巡检定会闻声寻迹而来,到时候李三坚需好好解释一番了。今后就算是允许汤顺等人继续研究火药等等,也不能将作坊置于城中了,在郊外寻一处农庄便是,李三坚心中暗道。
  “发生了何事了?”李三坚随后问道。
  “恩师...汤师弟...他他他摆弄火药...死了...”许镇惊魂未定,恐惧的看着李三坚结结巴巴的答道。
  “什么?死了?你们在做什么?”李三坚闻言大怒道。
  “没...干...什么...”许镇吓得脸色惨白,支支吾吾的答道:“是汤师弟他不知道做了个什么物件儿出来,就发生了爆炸...因而汤师弟他就被炸死了...”
  “走,快走,快去看看,你确定汤顺他真的死了吗?是否还有救?”李三坚不待许镇把话说完,就拖着他向土丘奔去。
  “恩师啊...汤师弟他他他...”李三坚、许镇奔过土丘之后,之见土丘之下被炸出了个大坑,大坑之中仍是冒着滚滚浓烟,同时周围的草木等也是因烟熏火燎的,变得是七零八落、乱七八糟的。
  全身上下一片灰黑的汤顺躺在地上,是不知死活,刘宗毅、丁伟元、韩宁政等弟子,还有一些工匠跪坐在汤顺周围,哭的是是泣不成声的。
  “哪里受伤了?还有救吗?”李三坚见状更是心慌意乱的,奔过去俯身去看汤顺,只见汤顺眼睛紧闭,看不出死活,身上的衣物也是被烟熏得黑乎乎的,且已成为了条状。
  “没看出哪...里...有重伤之处,只是些皮外伤、擦伤等,应该是被震出了内...内伤吧?”弟子刘宗毅慌忙答道。
  “妾身去寻郎中!”徐婷婷闻言说了一句后,就慌忙向外走去。
  蓝瑶瑶、陈璎珞躲在远处,微闭双眼,不敢上前观看。
  “腾!”的一声,李三坚还待再问、再查看之时,汤顺自地上翻身而起,立在了众人的面前,将众人吓了一大跳,蓝瑶瑶、陈璎珞更是吓得大声尖叫起来。
  难道是诈尸?就连李三坚也被吓了一跳。
  “恩师,诸位师兄,终于成了...”汤顺面露兴奋之色,同时也是惊魂未定的说了一句后,随后又“噗通”一声倒了下去。
  ........................
  “恩师,弟子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炸药已成也!”
  宋东京开封府通议大夫、龙图阁学士、秦凤路经略安抚使李三坚宅邸之中,躺在床上的汤顺醒转之后,仍是带着兴奋之色对李三坚说道。
  “这就成了?还早些很呐。”李三坚示意弟子许镇将一碗汤药端给汤顺,并喂他喝下后,微笑着说道:“炸药之威力,乃是惊天动地的,是尔等无法想象的。汤顺,还有你们,今后的路还很长呢。同时为师需要提醒你们的是,炸药乃是洪水猛兽也,甚至远甚于此,可谓是一个恶魔,被放至人间,将会肆虐人间。不过炸药也可是个福祉,也将会造福于人间,这个世上之事,皆为如此,有其益处,也有其坏处的。因此目前关键的就是,如何将这头猛兽或恶魔关入笼中,为我所有,同时也令敌惧怕,收放自如,这才是最为紧要之事。切记,切记。”
  “恩师之教诲,弟子等谨记于心。”汤顺、刘宗毅、丁伟元、韩宁政、许镇等弟子一齐施礼应道。
  “真正的炸药威力之巨大,是尔等无法想象的。”李三坚点点头对汤顺说道:“就如此次一般,若是你研制的所谓炸药,威力再大一些,你还有命在吗?你早已是小命休矣!”
  李三坚见汤顺脸露失望之色,于是微微一笑,拍了拍汤顺后说道:“不过汤顺你也不必灰心丧气的,据为师估计,真正的炸药已经快了,已经快显现人间了。你当继续努力。不过汤顺,下次你也许就没这么好运了,因此为师此次再一次提醒你,今后定要小心在意,万不可再有半点马虎大意,万不可未伤敌,先伤己也。”
  “弟子知道了,恩师放心便是。”汤顺闻言顿时欢喜不已,开心的看着李三坚应道。
  “为师将要远赴西北,不日就要起行了,想必你们都知道了吧?”李三坚点点头接着对众弟子说道。
  “弟子等早已知道了...”
汤顺、刘宗毅、丁伟元、韩宁政、许镇等弟子一齐应道:“弟子等惟愿恩师一路顺风,千万保重。”
  众弟子脸上均是呈现出了黯然神伤之色。
  李三坚博学多才,许多知识他们听都没听过,此刻分离,不知何时才能再聆听李三坚教诲。
  “呵呵...”李三坚见状不由得笑道:“怎么?为何都是如此这般的模样?个个倒像是打蔫的公鸡一般...”
  “恩师,弟子等是舍不得与恩师分开啊。”丁伟元哭丧着脸说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听恩师之教诲啊?”
  “呵呵...”李三坚闻言笑道:“雏鹰欲成为雄鹰,需离开母鹰的羽翼;幼狮欲成为雄狮,也应离开母狮的庇佑。不过...”
  “不过什么?”弟子韩宁政问道。
  “不过此时尚未到离开的时候,为师此次远赴西北,还是打算带上你们的。”李三坚看着众弟子说道:“也使你们见见世面,见见我大宋西北之黄土狂沙。”
  “真的?恩师所言当真?”众弟子闻言顿时大喜,顿时雀跃不已,一起开口问道。
  “当然是真的。”李三坚从怀中摸着一张吏部敕书,看着汤顺说道:“你就算了,伤势未愈,此次就不去了吧。”
  “啊?恩师...?”汤顺闻言顿时大急,挣扎的就欲跳下床来,哭丧着脸道:“恩师,弟子这点伤不碍事的啊...”
  “真的无碍?”李三坚将汤顺摁回床上后又说道:“既然无碍,那么三日后,我等起行,远赴西北。”
  “弟子等遵恩师之命。”众弟子一起躬身施礼说道。
  “此为朝廷吏部敕官文书,你们拿去看看吧。”李三坚将吏部敕书递给许镇后笑道:“尔等师从我李某,也不让尔等白跟了一场,此为为师向陛下求得的敕官文书,自今日始,尔等便为朝廷之官吏了,得朝廷俸禄也。”
  李三坚远赴西北为官,总是要带些心腹扈从、部曲的,此事李三坚已奏请宋帝赵佶允许了。
  因此李三坚均为众弟子求得一官半职了,当然都是些小官小吏,原因是他们均是无功名在身。
  李三坚为朝廷通议大夫、龙图阁学士秦凤路经略安抚使,为朝廷正四品官员,此时已有了举荐之权的,因此李三坚大可不必求大费周章,当面求得宋帝赵佶允许的,只需上道奏章即可,但此时是蔡京为相,因此李三坚就不得不如此了。
  还有官身了?众弟子闻言顿时大喜,凑过来看着吏部敕官文书之上各人的官职。
  “刘宗毅,为何你的官比我大?”许镇看清楚自己官职之后,不禁不服气的对刘宗毅说道。
  “去去,俺个头比你大,当然官职就比你大...”
  “哈哈哈哈...”众弟子闻言一起大笑。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管不顾
  宋东京开封府瑶华宫
  瑶华宫与其说为一座宫殿,不如说是一座道观。
  宋瑶华宫与唐感业寺的性质大致相同,为宫中女子因罪修行之地,只不过瑶华宫是一座道观,而感业寺却是一座寺庙;瑶华宫为修道,而感业寺为敬佛,女子在其中修行为带发修行。
  唐则天大圣皇帝在感业寺中发生了很多故事,为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
  “下官李三坚求见妙静仙师。”此日李三坚来到了瑶华宫,求见废后孟氏。
  庙堂之争,女子何辜?李三坚在等待宫中道士通禀之时,看着庄严肃穆的瑶华宫,心中暗叹道。
  瑶华宫庄严肃穆得冷冷清清的,就如此刻的废后孟氏一般。
  绍圣三年及崇宁元年,皇后孟氏两度被废,赐封号“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便居于瑶华宫之中,直至今日。
  一名废后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往日的富贵繁华,往日的至尊至贵,往日的门前车水马龙,均是化为乌有。世人甚至都想不起,这个世上还有皇后孟氏这么个人了。
  他人想不起,可李三坚却忘不了孟氏,也不敢忘却。
  孟氏托徐婷婷带给李三坚的话,虽李三坚至今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不知其具体内容,但李三坚心中明白,此物在自己此次脱困与此次西北为官等事当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再者就是李三坚身陷御史台台狱之时,是受尽折磨,而孟氏却不顾自己的处境,到了一些吃食前来狱中看望李三坚,使得李三坚是大快朵颐。
  其实吃食为次要,关键就是孟氏的这份恩情,令李三坚难以忘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因此李三坚今日前来瑶华宫,求见孟氏,打算在远赴西北之前,看望孟氏并当面致谢。
  外臣是不允许与宫中之人有过多接触的,与宫中女眷更不允许有任何接触,更不允许来往甚密等等,否则就是图谋不轨、大逆不道。
  此刻的孟氏虽因“罪”,被贬至瑶华宫,但她毕竟仍是宫中之人,同时还是先帝赵煦的遗孀,因此李三坚今日前来,若被他人知道的话,必会引起非议,甚至会受到弹劾。
  但李三坚已经顾不了许多了。
  “李相公,请进。”正在李三坚思绪万千之时,瑶华宫中的一名女道士出来后对李三坚说道。
  “多谢道长。”李三坚点点头就随着女道士进入了宫中。
  ........................
  “李...李相公,你怎么来了?你怎可来到此处?你不该来的。”李三坚见到孟氏之后,还未来得及施礼,一身蓝色道袍的孟氏便吃惊的看着李三坚问道。
  “仙师清减许多了。”李三坚答非所问的看着孟氏说道。
  李三坚许多年前就见过孟氏了,当年她长得较为丰腴,气色也尚可。李三坚羁御史台台狱之时也见过孟氏,当时因是夜晚,孟氏又是蒙着头,看不太清楚孟氏的面容,但当时的感觉还是要比现在好的。
  现在孟氏身体较瘦,双肩瘦削,脸色苍白,薄薄的嘴唇没有一丝血色,令人不禁心生怜悯之意。
  “你...你不该来的。”孟氏低头垂目,似乎是不愿意与李三坚对视,低声说道。
  “仙师说哪里话?”李三坚闻言微笑道:“李某在狱中蒙仙师大恩,出狱之后本应当面谢恩,可怎料朝廷有旨,命李某使辽,耽搁至今。数日后李某将远赴西北了,因此今日特来向仙师辞行,并谢仙师大恩,仙师眷顾之恩,李某没齿难忘。”
  “你去了北朝?还要远赴西北?北朝、西北之地...”孟氏闻言不禁抬头看着李三坚有些吃惊的问道,神色之中带着一丝艳羡之意。
  李三坚是个极善察言观色之人,孟氏羡慕的神情立刻就被捕捉到了,于是有些诧异的说道:“正是,朝廷旨意,命李某不日启程,前往西北。仙师,你也去过北朝、西北之地吗?”
  “我...我可没去过。”孟氏闻言终于露出了笑容,不过是苦笑,孟氏苦笑摇头道:“未亡人自十数岁进宫,就几乎没有出过宫呢。未亡人连开封府是个什么样子,都快记不住了,哪里知道北朝、西北之地?”
  “仙师...”李三坚听孟氏说的可怜,有心开口劝慰,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孟氏自进宫之后,基本上只在大内与瑶华宫两处居住,其中大多日子是在瑶华宫中度过的。瑶华宫中的一草一木,孟氏早已是熟悉无比,早已是烂熟于心,早已是无比厌烦。
  此时的孟氏也就三十余岁,却将要在冷清的瑶华宫中度过一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