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5/796

  赵佶复用蔡京,除了需要蔡京为其敛财之外,也是欲承父兄之业,变法图强,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当时的赵佶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一切都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可没过几年,赵佶便是原形毕露,此时更是变本加厉的,大兴花石纲、大修延福宫、艮岳,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等等劳民伤财、坑民害民之举,等等荒谬之事是一件接着一件,宠信小人,而远贤臣,此刻已经闹得全天下怨声载道了,天下大乱就在眼前了。
  辽帝耶律延禧喜游畋享乐,怠于朝政,辽内部也是百弊丛生,矛盾尖锐。
  辽帝耶律延禧如此,赵佶更甚,两人似乎是在相互比拼,比拼将祖宗江山社稷毁于一旦。
  “你欲行章惇、曾布之举?”赵佶闻言呆了半响后,看着李三坚冷冷的问道。
  章惇、曾布之举?章惇、曾布之举怎么了?李三坚闻言顿时气往上冲。
  章惇、曾布最起码是劝赵佶从善举,是劝谏赵佶行利国利民之举的,而不像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朱勔、李邦彦之流,是一味的迎奉上意,是助纣为虐,且这些佞臣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是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无恶不作。
  “臣才资浅陋,怎敢行章公、曾文肃之举?”不过无论怎样,无论李三坚心中是怎样的愤怒,但赵佶毕竟是为大宋皇帝,为九五之尊,而与皇帝对着干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李三坚可不愿意做什么悍不畏死的直臣,可不愿意为比干,如此的不计后果。
  李三坚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的母亲符二娘考虑,也要为自己的家人考虑。特别是母亲符二娘,夫死子亡,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此时若李三坚有何意外,母亲符二娘断无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当年李三坚愤而上疏朝廷,从而被羁拿进京,已经使符二娘担心,已经令她悲痛欲绝了,自这件事情后,李三坚就暗下决心,今后这种事情决不能再发生了。
  于是李三坚神情平和的对赵佶说道:“陛下,微臣才资浅陋,身心疲惫,愿向陛下辞行,就此告老还乡,携母回归乡里,躬耕田亩,闭门读书,就此了此一生。”
  此时的李三坚确实有些心灰意冷了。
  同时李三坚也明白,天下大变就在不远处,因此李三坚欲行明哲保身之举,携母亲及家人返回琼台儋州,远离灾祸,远离人世间的喧嚣。
  但李三坚的如意算盘能够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许!”赵佶闻言差点笑出声来,随后断然否定道。
  才三十出头,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他就想告老还乡了?赵佶心中暗暗好笑。
  此时赵佶又回忆起与李三坚的往事,同时见李三坚一副失魂落魄、浑身疲惫的模样,心中起了一些怜悯之意。
  李三坚是个忠臣无疑了,赵佶心中暗道,今日痛打王黼、朱勔,其实是李三坚在委婉的劝谏自己。
  李三坚不知道的是,赵佶一直在暗中观察李三坚的。赵佶是故意将李三坚敕封为礼部郎中,其后命其出使辽,就是想看看李三坚是否有怨言,是否是心怀不满。
  对于李三坚此时的表现,赵佶还是较为满意的。
  赵佶不但需要鹰犬,还是需要忠臣,需要能臣干吏的,江山社稷,只有忠臣,只有能臣干吏才能够保全的,赵佶对此心中是非常清楚的。
  “陛下,这...”李三坚苦着脸说道。
  这也太欺负人了吧?劝也不听劝,走还不许走?李三坚心中苦恼的想到。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赵佶随后喃喃自语道。
  “陛下...?”李三坚闻言诧异的看着赵佶说道。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这是当年废后孟皇后托徐婷婷带给李三坚的话,随后李三坚被羁入皇城司司狱,李三坚便托了高俅办此事。
  敕书楼为大宋保存制、诰书的地方,也就是保存圣旨的地方,宋历代皇帝的圣旨基本上是保存在了敕书楼。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就是存放某份圣旨的具体地方,这还是李三坚被被羁入皇城司司狱之后,静心推敲,才想出来的。但到底是什么圣旨,李三坚却是一无所知的。
  要搞清楚这件事情,还得落在废后孟皇后的身上,李三坚心中暗道,看来抽空还要去拜访拜访孟皇后了。
  “没什么...”赵佶闻言挥了挥手道:“你想走,朕可以让你走,不过不是还乡,而是去他处。”
  “陛下...这...陛下命臣去哪里啊?”李三坚闻言有些心惊,又是诧异的问道。
  回福建路继续为官?继续自己的建军大业?这是不可能的...李三坚随后就否定了自己心中的这个想法。
  自有宋以来,宋历代皇帝就对藩镇割据是严防死守的,一名大臣几乎是不可能长期在某处掌握军、政大权的,无论其实武臣还是文臣。
  文臣或宦官也许要好些,也许给他们时间要多一些,如童贯,掌握着西北兵权,但必然会对其有些不少限制或监督的,一旦有何风吹草动,就会立即动手拿下。
  而李三坚为文臣,掌福建路军、政大权时间多达十年之久,已经够久了,这也是李三坚被赵佶猜忌的主要原因,也并非完全是由于蔡京、朱勔的陷害所致的。
  因此此时李三坚是不可能再回福建路继续掌军、政大权的。
  “去西北...”赵佶闻言点头道。
  赵佶的家臣,赵佶的潜邸之臣之中,就属李三坚混得最差了,何执中此刻已贵为大宋宰相,而高俅为一名家奴,此刻却窃居高位,为三衙之“殿帅”,为武阶官之首,太尉。
  因此赵佶的打算就是,让李三坚去西北混些军功,其后再迁官回开封府,并委以重任。
  此刻蔡京之流已经逐渐成为了尾大不掉之势,因此赵佶打算重用李三坚,与其分庭抗礼,与蔡京等人分权,当然前提是李三坚有这个能力。目前看来李三坚能力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为一名能臣干吏无疑了,但就是李三坚还不足够听话,还不能事事都顺着赵佶...
  这也可以说是赵佶对李三坚大闹群玉殿的惩罚吧,起码将会被群臣视作是,由京官贬为西北边塞的官员,是将李三坚撵出了京师。
  “西北?边关?”李三坚闻言诧异的看着赵佶问道。
  “正是,怎么?不愿意去?”赵佶看着李三坚反问道。
  “陛下...”李三坚闻言慌忙答道:“当年微臣就说过,陛下为鲜花,臣为绿叶,学得文与武
货与帝王家。臣愿为陛下戍边,不过微臣有几个使唤着顺手的部曲,伏乞陛下恩准与臣一同前往。”
  此刻的李三坚是又喜又忧又苦。
  李三坚喜的是又可以远离朝堂的纷争了,又可以去地方州府为官了,李三坚忧苦的是此次赶赴西北,赵佶是决不允许携带家眷了。
  宋西北为何地?宋之西北或者西北边关主要包括秦凤路、永兴军、河东路、利州路、熙河路等,而与西夏接壤的便是秦凤路、永兴军、河东路三路,因宋与西夏断断续续的战争,因此此三路便是西北前线。
  若是李三坚被赵佶差往此三路,十有八九便是要参与与西戎的战事了。
  李三坚前往西北领军或执政,那么赵佶还会允许李三坚携带家眷吗?必然会将李三坚的家眷当做人质,扣在京师,因此李三坚提都未提及此事,李三坚只是希望赵佶能够允许带几个心腹将领前去西北前线,如姚舆、山魁、许彪等人。
第一百零七章
涌泉相报
  “翰韧啊,你说你有重大消息报于朕,到底是何消息?”宋东京开封府延福宫之中,宋帝赵佶问道。
  宋使臣陈过庭、李三坚使辽返回,当然就带回了辽国书,辽国书之上用词极为恭敬,以弟自居,此为有宋以来,是少有之事的,一般来说,辽是以兄自居的。同时契丹国书之上对两名宋使是大加赞赏,特别是李三坚,将李三坚夸得如人中龙凤一般,夸得跟一朵花一般...
  如此令宋帝赵佶是极为满意。
  “陛下...”李三坚闻言考虑半响后答道:“东北女直将叛辽,将祸乱契丹,甚至...甚至...可能灭辽于北地。陛下,微臣以为此时此刻为我大宋克复幽云十六州千载难逢之良机。”
  女真人将要起兵叛辽,并如摧古拉朽一般,灭亡契丹,对此李三坚当然早已是知道了。
  此次李三坚使辽之所见所闻,也证实了这一点。李三坚料女真人定是不久就将起兵叛辽,说不定此刻已经举旗造反的大旗了,只不过因消息不畅,未传递到宋地,未传递到开封府而已。
  陈过庭、李三坚二人兴冲冲的赶往延福宫覆命,打算将此事详细告诉给赵佶,并劝谏赵佶革故鼎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亲贤臣,而远小人,立止花石纲等害民之举,立止各种荒诞不经的举措,如扩建延福宫、修建艮岳等劳民伤财之举。再命宋百万将士修兵事、整饬兵甲,枕戈待旦。
  甚至李三坚还打算劝谏赵佶弥兵息战,下诏令陕西六路罢兵息战,立即结束与西夏之间的战争,全力备战,以克复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等等是远甚于西夏这个穷乡僻壤之地的,得燕云十六州,宋获利将十倍于西夏。
  自有宋以来,一直都有克复汉唐之故土的雄心壮志,可燕云十六州没有机会,在西夏僭越称帝之后,方才转而攻打相比辽实力较弱的西夏。
  可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自宋仁宗皇帝宝元二年起,打打停停的,纠缠在一起,至今已近八十年,是互有胜负,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此刻虽童贯、种师道、王厚领兵虽已克复河湟,击溃了青唐吐蕃诸部,似乎是占据了对夏作战的不小优势,可此时大宋已是师老民疲也。
  数十年的战争已经耗费了大宋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已经严重折损了大宋国力。
  此刻虽童贯、种师道、王厚领兵虽已克复河湟之地,但开了新边,同时河湟之地又久经战乱,百业俱废,人口凋零,因此河湟之地,又必须依靠陕西诸路提供粮饷补给。而陕西诸路也是历经多年征战之苦,早已是不堪其负的,根本无力给付开边所需,因此新边及陕西诸路就需朝廷来拨付帑币、物资等等,而朝廷帑币、物资来自哪里?当然是来宋其余诸路,当然是来自其余诸路的百姓,再加上此刻花石纲,修建延福宫、艮岳等事扰民,天下诸路的百姓早已是不堪其扰、不堪其负,早已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了。
  三州岁用以亿万计,仰之于官而帑藏已空,取之于民而膏血已竭。
  越与西夏作战,越开边就越需要钱,而越需要钱就愈加盘剥百姓。百姓膏血已竭,宋朝廷为了标榜自己克复汉唐故土之雄心,赵佶为了标榜自己有超越先祖之功绩,就越拓边开边,与西夏作战,这已是个恶性循环了。
  因此李三坚以为此时朝廷此时当立即与西夏弥兵息战,下诏令陕西六路罢兵息战,立即结束与西夏之间的战争,并整饬内政,平息民怨,全力备战,以克复燕云十六州。
  而得燕云十六州,胜得西夏远甚矣!得燕云十六州,甚至坐收渔利之利,占据契丹更多的土地,那么将会在西、东、南三面对西夏形成夹击之势,那么西夏还能存活多久?其命必不久矣!
  可此刻李三坚心中的筹划几乎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此时的赵佶,此时的大宋朝廷是大兴花石纲,大兴修建延福宫、修建艮岳等事,自上而下,整个宋朝廷沉浸在一片太平盛世的气氛当中,行骄奢淫欲、荒谬绝伦之事,哪里知道大宋危机将要临头?
  非但如此,赵佶及蔡京、童贯等人还欲攻灭西夏,以建不世之功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次将李三坚派往西北为官,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因而不但是李三坚,还有无数大臣、良将被派往西北,准备与西夏再次作战。
  此时此刻,李三坚还能说什么?还能劝谏赵佶什么?李三坚劝谏的话,不但没有半点作用,且若是惹恼了赵佶,李三坚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李三坚此时就只能这么说了,简单奏报赵佶,剩下就由他自己决定了。
  李三坚此刻的心情是又喜又忧又苦,还有些紧张。
  西北大战在即,这可是真正的战阵厮杀,与李三坚以往在泉州领军与海寇作战是完全不同的,不可同日而语。
  李三坚为官十数载,主要还是从政,领军只是次要的,因此此刻的心情是极为忐忑不安的。
  “女直人叛辽?还能灭辽?”赵佶闻言半信半疑的问道。
  联合女真人,一起对付契丹,很早就有人提过此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5/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