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9/796

  野猪小眼睛已经变得通红,在脖子上还竖起了一绺鬃毛,嘴里露出了两颗长长的獠牙,发出一阵又一阵的低吼声。
  这头野猪已经异常愤怒了,已经被契丹猎人们撵急了,而一头愤怒的野猪是异常危险的。
  野猪素有“拼命三郎”之名,逼急了,就连猛虎、狮子也敢与其对峙,也敢与其搏杀的。
  须臾,野猪发出一声怒吼,低头就向着李三坚冲了过来,欲逼退“啸风”或将“啸风”惊走,从而逃之夭夭。
  可“啸风”乃是一匹神驹,就连猛虎也敢与其对峙,更不要说这头猪了...,野猪也不行,于是“啸风”怒嘶一声后,扬起前蹄,踢在了冲过来的野猪头上,将其一蹄踢到了半空之中,翻了个身,跌落在了地上,将地上砸出了一个泥坑。
  李三坚见状大喜,不假思索的弯弓射出了一箭。
  野猪跌落在地,哼哼了几声,摇了摇晕呼呼的脑袋,还没回过神来,一箭飞至,射入了野猪的背部。
  野猪痛得大声吼叫,人立了起来。
  不用李三坚特意催促,“啸风”便驮着李三坚疾驰而至。
  骑在“啸风”背上的李三坚拔出吴王剑,探下身子,疾如闪电般的,挥剑“噗哧”一声便划过了野猪的咽喉。
  刹那间,鲜血四溅,鲜血如泉水般的,自野猪咽喉处涌了出来,吴王剑削铁如泥,已经将野猪的喉管切断,还差点将野猪头颅割断。
  野猪喉管被切断,几乎就发不声了,只能是垂死挣扎,扑腾半响之后,终于发出“噗通”一声巨响,扑倒在了草地之上,抽搐着就此死去。
  李三坚观察片刻之后,翻身下马,先用脚试探性的踢了踢野猪,见野猪没有动静,方才偷偷的还剑如鞘,将弓箭又提在了手中。
  李三坚心中非常清楚,如此健硕的野猪,一支羽箭是不可能使其毙命的,一箭射过去,就算是射中了要害,也不可能马上倒毙,因此李三坚射出一支羽箭之后,立即拨出了吴王剑,并利用“啸风”无以伦比的冲击力,一剑切断了野猪的咽喉,使其在短时间内就一命呜呼了。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瞬间发生的,电闪雷鸣之间,就似乎是李三坚一箭射倒了野猪般的,一支醒目的羽箭正插在野猪背上,靠近颈脖的位置上呢...
  李三坚随后奋力将野猪尸体搬上了“啸风”背上,并翻身上马,得意洋洋的打马而归。
  此刻诸辽人见李三坚居然猎杀了一头野猪回来,还是以弓箭击杀的?顿时目瞪口呆的,呆了良久之后,方才发出一阵欢呼声。
  北人崇拜英雄豪杰,无论你是何人。
  就这么一头健硕的野猪,也需契丹人数人合力,并使用各种兵器,使尽各种手段,才能将其猎杀。
  可李三坚就凭一人之力,还是用弓箭,就将这头野猪猎杀了?这不是英雄豪杰,又是什么?
  其实这其中的破绽有很多的,如随便查看一下野猪的伤口,便可发现端倪,同时李三坚能够猎杀这头野猪,其战马“啸风”当为首功,但此时此刻,却无人揪住此事不放或者一时无人细查此事。
  李三坚得意洋洋的骑马路过耶律延禧的第三女耶律余里衍之时,耶律余里衍吃惊得看着李三坚。
  李三坚隔着面纱都能看见耶律余里衍的小嘴已经成为“O”型...
  文武双全,英雄好儿郎,只可惜年龄偏大了些...耶律余里衍心中暗道。
  “好一匹神驹,好一柄神兵!”李三坚路过完颜沾没喝身边之时,完颜沾没喝低声说道。
  “多谢,多谢喝兄夸赞!”李三坚闻言老脸一红,拱手笑道。
  ........................
  狩猎、捕鱼之后,便是“头鱼宴”,“头鱼宴”之后紧接着便是“头鹅宴”。
  所谓“头鱼宴”或“头鹅宴”,是契丹皇帝在捕鱼或狩猎之后举办的宴会,为契丹人的风俗习惯。
  契丹人擅长采用一种独特的方法捕鱼,称作“钩鱼”。钩到鱼之后,便举办宴会,一边吃喝一边继续钩鱼。
  当然“头鱼宴”或“头鹅宴”也不一定只吃鱼或鹅,其间也有许多其他的山珍海味、珍馐美食的。
  此日耶律延禧便在江边举办“头鱼宴”,款待大宋使臣及诸臣僚,还有就是前来朝贺的各部族的首领
  “臣等恭贺陛下万寿无疆
,圣体康泰,国运昌盛!”
  “宋使臣恭贺辽皇帝陛下,福如东海,万寿无疆,寿与天齐!”
  头鱼宴之上,辽诸臣纷纷端起美酒,向辽帝耶律延禧敬酒、朝贺,宋使臣陈过庭、李三坚也概莫能外,纷纷起身朝贺。
  “呵呵,好,好,卿等不必如此拘礼,皆坐下吧,尝尝我大辽之美食,畅饮我大辽之美酒。”辽帝耶律延禧笑呵呵的说道。
  今日头鱼宴之上,众人皆是席地而坐,当然尊贵之人身下是有张厚毯的,以防止弄脏了衣物和防止着凉。
  辽帝耶律延禧、辽皇后萧夺里懒皆盛装,也是席地而坐,坐在了主位,宋使臣及辽诸臣工坐在了左首,一众部族首领坐在了右首,诸皇子、公主坐在了辽帝、辽后的身后。
  耶律延禧头戴紫皂幅巾,身穿一件紫色窄袍,垂饰犀玉带束腰,完全是一副汉人的打扮,令李三坚有些纳闷。
  其实这是李三坚少见多怪了,辽龙袍或官袍,分两种,一种就是国服,国服是具有契丹特色的服饰,一般是上朝之时,着国服;而另一种就是汉服,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人的服饰,服饰特点、佩戴的饰物佩件等等与宋汉服大体相同。
  辽皇帝在许多时候是穿着汉服的,如今日的头鱼宴。辽皇后萧夺里懒也是一身的汉家盛装,端坐在耶律延禧之侧。
  不过一众契丹皇卫却是契丹人服饰,背着着弓和豹皮箭囊,挎刀侍立在了席间。而令李三坚惊奇的是,辽宫中乐人或乐女除了随身携带的各种乐器之外,居然也是背着弓箭、箭囊...
  难道在皇帝陛下面前,也不避刀枪、弓箭等兵器吗?李三坚心中暗暗纳闷道,这与宋是完全不同的。
  在大宋,在皇帝陛下面前,除了些许带刀侍卫之外,任何人不得携带兵器的,否则就是谋反大罪。
  席间各种山珍海味、珍馐美食也是数不胜数,有羊羔、鹿舌、兔肝、狍、鹿、兔、鹅、雁、鱼肉等等,各种各种肉食、肉肺、灌脯、家腊等等,当然也包括李三坚猎杀的那头野猪...
  还有各种果品,棒栗、松子、郁李子、黑郁李子、面枣、楞梨、堂梨等等。
  契丹人最爱喝的酒名为“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味道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之功效,并且契丹人认为“菊花酒”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契丹皇帝设酒宴,与群臣共饮,一般喝的便是这种菊花酒”,再出兔肝切生,以鹿舌酱拌食之。
第九十九章
头鱼宴(中)
  辽帝耶律延禧举办的“头鱼宴”之上,除了各种美食、各种美酒之外,另有歌舞表演,一般是由辽宫中伎人献艺。
  此刻宫中伎人载歌载舞,表演着优美的舞蹈,各种美食、美酒也如流水般的被送了上来,契丹群臣、各国使臣、各部族头人、首领也是一边大吃大喝、开怀畅饮,一边大声谈笑,皇帝赐宴很快就进入了高潮,现场是一片热闹喧嚣。
  辽皇帝赐宴与宋不同,宋皇帝赐宴无论怎样,无论喝多少酒,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工,均是必须保持姿仪,必须保持风度,除非喝得烂醉如泥。甚至就算喝得烂醉如泥,也必须如此,除非是不省人事...否则就是失礼,而在御前失礼,这罪名可不小。
  而辽诸臣在大吃大喝之后,在喝得伶仃大醉之后,许多人均是丑态毕露,或高声谈笑,大声喧哗,或呼朋唤友,斗酒斗很,或扯着侍女,旁若无人的取笑调戏,甚至借着酒劲,当场就是老拳相向。
  宋整个赐宴现场基本上是安安静静的,鲜有吵闹的时候,哪里如契丹人如此这般的,喧嚣异常,就如青楼瓦肆一般。
  如此情形,使得李三坚与陈过庭二位宋使均是暗暗摇头不已,喝着闷酒,均是默不作声的。
  李三坚原本以为契丹乃是个野蛮、粗野、少礼之地,可自从进入辽境之后,沿路的官员多少还是知礼的,并非野蛮、粗野、少礼,甚至许多官员还执之以汉礼,可此刻辽人喝了些酒之后,便原形毕露,这种事情在宋宫廷之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会被人贻笑大方的。
  “李相公...”一直陪坐在李三坚身边的耶律大石见状低声说道:“都是些草原粗鲁汉子,当不得你南朝雅人韵士呢,望李相公担待一二。不过这些汉子性情均是耿直、忠直呢,大石倒是觉得与他们相处,反倒是来得痛快呢。”
  “你这话有些道理。”李三坚闻言放下酒盅,点点头后转头看着耶律大石问道:“不过你见过我朝真正的雅人韵士吗?”
  “只见过一人。”耶律大石闻言答道。
  “何人?”李三坚看着耶律大石诧异的问道。
  “哈哈,就是你李大官人啊!”耶律大石哈哈大笑道。
  “李某是个雅人韵士吗?”李三坚瞪了耶律大石一眼后摇头道:“李某从来不认为是个雅人韵士,也不喜雅人韵士,不喜为附庸风雅之事也!说话实在话,李某还是喜欢与粗鲁、忠直汉子在一起厮混的。忠直汉子性情耿直,没什么心眼,所谓憨态可掬,就是这般意思。”
  李三坚随后用手划拉一圈后轻声笑道:“可这个世上任何事情总是要有个度吧?如此这般的,光天化日之下,成何体统?”
  一些粗鲁的契丹人已经与侍女们拉拉扯扯、搂搂抱抱了,完全不避旁人,是丑态百出。
  真是少见多怪,耶律大石暗暗摇了摇头,不再说话了。
  若是李三坚等人知道在辽,是可以继庶母婚、继寡嫂婚、异辈婚、姑侄婚、舅甥婚等超越儒家伦理的婚姻,不知这些儒家士子们该作何感想?耶律大石随后心中暗道。
  继庶母婚也称妻后母婚,也就是父亲死后,其庶母可以嫁给其子;继寡嫂婚就是寡居的嫂子可以嫁给小叔子;姑侄婚、舅甥婚就是姑侄可以成婚,舅舅可以娶外甥女,等等诸如此类的异辈婚。
  这些婚姻在儒家看来,就是超越道德伦理,令人瞠目结舌,并被人唾弃。
  耶律大石是在宋地呆过不少日子,也师从李三坚习汉学数年,是深知汉学的,深知汉学礼法的。
  “你们...你们...来来来...给朕...跳支舞看看。”
  辽帝耶律延禧喜猎、嗜酒,是嗜酒如命,片刻间,便已喝得是伶仃大醉,忽然感觉总是看这些宫中伎人唱歌跳舞的,没多大意思了,于是忽发奇想,指着一众部族头人、首领说道,令他们起舞,以助酒兴。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下梁是歪的,上梁也正不到哪里去。
  耶律延禧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众人是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众部族头人、首领更是如此,均是左右四顾,默不作声。
  他们这些部族,是能歌善舞的,部族之人每逢重大节日之时,是以歌舞助兴的。可他们再怎样也是部族首领,且年龄较大,均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其中多数还较为肥胖,如此岂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起舞献丑?
  传出去会被人笑话的,再说他们的舞姿定也是难看之极的。
  “怎么?今日乃是朕的生辰,令尔等起舞,只当为朕庆生,尔等为何不为?快快起舞,舞的好的朕有重赏,舞不好的朕必重罚。”耶律延禧见众部族头人、首领全无半点反应,于是怒道。
  帝王之言就是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一般,岂能收回?金口玉言又怎敢违逆?违逆就是大逆不道,为抄家灭门的死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9/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