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796

  站在灵宝观观内阑干前往山下望去,仿若人在云端,虚无缥缈的仙境般的感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石竹山并不高,最高处仅仅百余丈,其余均是平地或湖泊。
  站在灵宝观还能眺望到山下的一处湖泊,湖泊名曰石竹湖,又名鲤鱼湖。
  鲤鱼湖湖水清澈见底,水下还能见到一些鱼在游动,摇头摆尾的。
  鲤鱼湖湖畔还有一个怪石,怪石形状极似一名抱着孩子的女子,名曰“妈祖抚婴石。”
  妈祖抚婴石即为妈祖石,相传古时,一家杜姓民家婚后十数年一直无子嗣,杜家妇林氏也因此为杜家婆婆所不待见,甚至是羞辱、虐待,婆婆逼迫儿子休妻,可儿子却与林氏感情较深,不忍相弃,因此夫妇二人终日以泪洗脸。
  夫妇二人无可奈何之下,求告妈祖娘娘,并许下重愿。
  妈祖娘娘见夫妇二人实在可怜,于是就来到人间,化为一名女道士,给林氏服了一剂汤药,林氏服后果然怀孕,十月怀胎,并生下了一名男婴。可没曾想林氏却因难产而死,其夫悲痛欲绝,也随之而去,杜家婆婆也羞愤而死。
  妈祖娘娘心中极为愧疚,于是就将失去所有亲人的婴儿带回了大海,准备亲自将其抚养长大。
  妈祖石为自然形成的,可其却极似一名怀抱婴儿的女子,愧疚、不舍之神情也是刻画得惟妙惟肖的,到了夜晚,晚风吹过,妈祖石还能发出一阵呜咽之声,就似妈祖娘娘在哭泣,妈祖石在月光之下,还能发出一股淡淡的绿色光线,成为了石竹山鲤鱼湖一处奇观。
  妈祖石,不光是把她愧疚、不舍留在了人间,而且还给后世留下了福祉。
  不知是从何时起,有人忽然发现,向妈祖石拜祭,即求财得财,求福得福,求子得子,并屡屡应验。
  于是乎,此地便成为了福州乃至整个福建路最为吸引人的名胜古迹,每至妈祖诞辰日,也就是三月二十三日,此处就要举行庆祝妈祖娘娘诞辰的盛会,祭拜妈祖娘娘,并向着妈祖石祈福。竟能吸引成千上万的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的。
  穷乡僻壤之地也渐渐的变得富裕繁华,特别是李三坚为福州经略安抚使以来,是大举修路架桥之后,更是如此,惠及石竹山的十里八乡,这里的百姓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兴旺。
  大观三年的妈祖诞辰日也是如此,来自各地的香客和游客均是早早的来到了鲤鱼湖妈祖石。
  三月二十三日一大早,卖香烛纸马的,开饭铺客舍的,抬轿子的,赶着骡马、驴车的,编篾器家什的,以至于和尚、尼姑、道士,甚至还有信摩尼教的,均是早早的聚集在了此处。
  鲤鱼湖一带俨然成为了一个无比热闹的集市。
  “阿弥陀佛,全仗妈祖娘娘保佑啊,我家那小子娶媳妇的聘礼算是有指望了。”
  “指望?我看要黄啊!”
  “啊?这位后生,为何如此说啊?”
  “老丈,你也许还了解,官府马上就要将妈祖石运走了啊!”
  “什么?运走妈祖石?怎么运?往哪里运?为何要运啊?”
  “哎,看来你是孤陋寡闻了,花石纲啊,古器、山石、花草等等稀罕之物,只要被那些个官府干办看中了,就逃脱不了,都要被运走,运到哪里?当然是运到京师啊。”
  “可。。。可这石竹山那么多的怪石,为何就偏偏看中了妈祖石啊?”
  “谁知道呐?直娘贼,就知道拍皇帝老倌的马屁,不得好死,生个儿子却没屁眼。”
  “我知道,我知道,我听说是皇帝老倌开了金口,指定要石竹山的妈祖石啊。”
  “放屁,放屁!京师隔着这里几千里地呢,皇帝老倌知道这里有个妈祖石?他知道个屁啊?还不是那些卑鄙奴才干的事,不过是敲诈些财货而已。”
  “兄台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没有皇帝老倌开了金口,那些个奴才敢这样干吗?”
  “正是,正是,皇帝老倌真不是个东西,家里金山银山的,还要抢俺们的妈祖石。”
  “哎,这是赵家的天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他要财货,就给他些财货吧,也好留下这给咱带来好运的妈祖石,大不了大伙儿凑呗,伙计们,你们说是不?”
  “赵家天下怎么了?赵家鱼肉我等,老子照样反他。”
  “对,对,反了他,反正都吃不起饭了,还怕个鸟?”
  “哎,小心隔墙有耳,小心隔墙有耳啊!
  “哼,狗改不了吃屎,且贪得无厌,众乡亲又不是没有凑过,可拿过去顶什么用?人家过两天却又来了,还是要搬走妈祖石啊。”
  “不行,今日无论如何,也不许他们搬走妈祖石。”
  “对,对,搬走了妈祖石,上天可是要降下灾祸啊!”
  “正是,正是,今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得逞,大不了跟他们拼了。”
  今日盛会之上,十里八乡的百姓议论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朝廷的花石纲。
  此时朝廷上兴起了个新花头,叫做“花石纲”,并在苏州城内设立个大衙门,名为“造作局”,专门采办奇花异石、名木佳果等等稀罕之物,而应奉局衙门则负责采集运送花岗岩。
  无论是造作局还是应奉局,因是奉旨办差,因此权利大得没边了,不但有权利四处收罗奇花异石、名木佳果等等稀罕之物,甚至还能直接干涉、任免地方州府的官吏。
  因此造作局、应奉局之中的官差是跋扈之极,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
  花石纲之祸,尤以宋东南之地最甚。
第三章
花石纲(中)
  宋帝赵佶爱好广泛,喜笔砚、丹青、图史、射御,喜读书、绘画、工笔札、古器、山石、奇花异草等等。
  赵佶在还没有当皇帝时便长于此道,喜欢习字绘画,玩味古器花石,这样的人做了皇帝,焉有不穷声色之娱的道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等人又岂能不仰承意旨,推波助澜?
  于是乎,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等人就大兴花石纲,为赵佶搜罗各种古玩奇画、花草奇石。
  花石纲,其中花是指花草、花木,石就是石头,而纲就是纲运,搜罗之后,便是集运至东京开封府。
  话虽如此,却不仅限于花草、花木、石头,而是包括一切奇珍异宝、玩赏之器、入口之物,甚至还包括女人。
  蔡京第三次为相之后,是更加的小心谨慎,是更加的恭奉赵佶,见赵佶喜爱这些物件,于是自己坐镇开封府,命朱勔父子密搜东南之奇珍异宝,供奉赵佶。
  最开始之时,还躲躲藏藏的,还有些不好意思,可最后却专门成立了苏州造作局、明金局、应奉局、御前人船所、营缮所、西城所、采石所、后苑造作所、御前生活所、行幸局等诸多局所、衙门,专门为赵佶搜罗各种奇珍异宝等等,此时已经达到了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之地步了。
  蔡京之子蔡攸甚至还效仿王黼,创置宣和库式贡司,上自金玉,下及蔬茹,罔不笼取。
  其中朱勔更是变本加厉,打着皇帝陛下的旗号,并以此为晋升之阶,手下也是聚集了无数爪牙,四处打探,一旦发现百姓家中有一石一木堪玩者,即使健卒闯入家中,贴上黄封表识,百姓稍有二话,便治大不恭之罪,一些石头、树木是无法搬出房屋的,于是就毁屋拆墙,强行运走。
  百姓为了免于此劫,于是就奉上敬钱,以折钱免灾,为此,中产之家无不纷纷破产,而贫困之家却只能鬻卖子女以供其需。百姓是苦不堪言,花石纲之祸袭扰百姓久矣,百姓为此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其中尤以东南百姓最甚。
  朱勔等人却因此大发横财,勒索、敲诈了百姓无数钱财不说,尽管朱勔等人是无偿、强行征取的这些物件,但朱勔等人还借此大量支取朝廷库藏之钱财。
  是两头不误,两头发财。
  朱勔等人不但大发横财,还加官晋爵。
  朱勔不但得防御使、提举造作局等官职,且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可谓是妖邪出世、群魔乱舞。
  而宋各路、府、州、军的官吏见此事有如此之大的好处,便纷纷仿效,是一拥而上,往死里盘剥百姓,不待旨意,供奉至京师,以图加官晋爵。
  贡物到了京师之后,诸局所之宦官便争相转呈宫中,以图皇帝赏赐。
  供奉共有三条途径,而花石纲只是其中的一条,而仅这一条却扰得天下百姓不得安宁,百姓不堪其扰,日子过的是苦不堪言。
  福建路福州福清县石竹山的百姓亦是如此,亦是不能免于花石纲之祸。
  不久前应奉局的官吏、干办公差与福清县曲知县等官府之人,就来到了石竹山,欲取妈祖石,供奉朝廷。于是石竹山附近的百姓,便推举一名袁姓里正出面,挨家挨户摊派,就连山上的僧人、道士都捐出了香火钱,方才凑出了数十贯钱,奉于福清县官府与应奉局。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在曲知县的劝告之下,应奉局由此而消停了几日,可没过几日,便又卷土重来,还是要取走这块妈祖石。
  “来了,来了。。。。。”此时正在大声议论此事的众百姓,见鲤鱼湖岸边忽然来了一大群官府官差,于是纷纷向这边望去,议论声音也小了许多。
  石竹山袁里正见一名绿袍官员被手下簇拥的走了过来,于是慌忙迎了上去。
  “小人见。。。你不是曲知县,你是何人啊?”袁里正看清楚面前这个官员的相貌之后,吃了一惊,诧异的问道。
  袁里正原来以为来的是福清县曲知县,可面前的此人虽穿的是知县的官袍,但并非是曲知县,因此感到异常惊讶。
  曲知县身材矮胖,而这名官员身材中等较胖,就像一截木桩般的,且脸上颧骨凸出,无肉包裹,下嘴唇突出,就像个未进化完全的猿猴似的。
  “二赖子?”有人认出了此名官员的身份,于是惊呼道。
  “康老六,认出爷爷来了?”绿袍官员得意洋洋的说道。
  二赖子姓赖,从前也是福清县人氏,为一名泼皮无赖,整日里要么就是整日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要么就是调戏妇人、打架斗狠、偷鸡皮狗的,后听说此人去了外地,投靠了什么人。
  众福清县的百姓万没料到,二赖子居然回来了,还穿着一身大宋官员的官袍。
  难道他这身官袍是偷的?众人心中均是暗暗纳闷。
  “这是福清县新任赖县令,尔等小民还不过来拜见?”福清县县衙一名谄媚之徒说道。
  众人闻言皆是一片哗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