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796

  传令小校接令后不断挥舞号旗,向其他船只下达将令。
  此时的风向是自西向东的,而此时占据西北角不但防住对方火攻,又能防止对方大船之上的撞角撞击。
  而海鹘战船转向用大船侧面正对对方是为了侧面的床弩、投石机便于攻击,就地停留也是为了此目的,移动中床弩、投石机攻击准确度会非常差的。
  海鹘战船迅速的抢占上风口之后,即用侧面对着急速驶来的数艘海贼船只,同时十数艘魛鱼小船围绕着海鹘来回游弋,护卫着海鹘战船。
  “三弩齐射!放!”司马威见对方船只进入了床弩射程之后,挥刀大声下令道。
  “砰砰砰!”随着司马威一声令下,置于船首的三副三弓床弩发出三声巨响,三只粗大的弩箭飞到了半空之中,随后箭头下沉,向着对方冲过来的第一艘船只急速飞去。
  这种“床弩”或被称作“床子弩”,或“弩炮”。一架弩炮往往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劲力是无比强劲。多弓床弩的结构非常巧妙,弓弦的张设可能利用了滑轮。
  有多种多弓床弩,其中最为强劲的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需数十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箭矢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
  床弩射程也是极远,数百步至上千步不等,最佳射程乃是五百步左右。
  海鹘战船之上共置有三副三弓床弩,而大宋黑旗军泉州舟师“神舟”战船之上就更多了。
  床弩打造不易,泉州州衙一年余才打造出来数十余具床弩。
  三支只弩箭飞到空中,落下之时发出令人恐惧的“呜呜”之声,如奔马般的直奔冲在最前面的海贼船只而去。
  其中一支弩箭落在了海中,另外两支弩箭准确的命中了海贼船只。
  一支弩箭插在了海贼船只的甲板之上,“嗵”的一声巨响,将对方甲板砸出了一个黑乎乎的大窟窿。
  另一支弩箭射在了对方船帆之上,船帆“哗”的一声就落了下来。
  失去了动力的海贼船只就此就打横在了距离海鹘战船不远处的海面之上。
  船上的海贼受惊,发出一阵阵的惊呼之声。
  “三弩齐射、投石机抛射!”冲到最前面的海贼船只失去了动力,停在了不远处的海面之上,已经成为了静止目标,这是一个战机,因此司马威果断下令,令海鹘战船之上所有远程武器一起攻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随着司马威一声令下,三副床弩及三架投石机一齐向着打横的海贼船只投射弩箭或火球。
  三支弩箭如闪电般的向着对方船只急速飞去,三个由投石机抛射的火球也是飞到了半空之中,就如三颗流星般的,拖着长长的尾焰,砸向对方船只。
  顷刻间,弩箭与火球几乎全部命中了这艘海贼船只,弩箭将船只几乎插散架了,而火球砸在对方船上,即燃起了熊熊大火。
  失去动力的海贼船只燃起了熊熊大火,同时船舱进水,半个船身没入了水中,船上的海贼纷纷惊呼着跳水逃命,瞬间海面之上就飘满了人或船只残骸。
  剩下的三艘海贼船只,其中两艘也横向海鹘战船,向着海鹘战船抛射石块或火球,一艘海贼船只加速向着海鹘战船冲来,欲撞击或跳帮近战。
  “咚咚咚!”海贼抛射的石块或火球不断的落在船上或海水之中,落入水中,溅起了无数浪花,落在船上发出一阵又一阵巨大的声响。
  宋军海鹘战船处在上风口,因此海贼投掷命中率极差,只少数石块或火球命中了船身,小小的石块对于大型船只来说是无关痛痒的,唯一有些麻烦的就是火球,火球落入船中,若不能及时灭火,将会烧毁整个战船。
  因此无数宋军水师之中的“潜火兵”,拿着各种灭火器具不顾如雨的箭矢、飞石,迅速扑灭火球引燃的大火。
  “符队将,命你领水鬼下水,凿沉对方船只,符都队将,千万当心!”司马威一边指挥床弩、投石机与对方对射,一边命大宋黑旗军泉州水师都头符鼎领水鬼下水,与对方接战。
  符鼎虽年轻,三十岁上下,却是泉州知州李三坚的三舅父,因此司马威可不敢大意,是千叮咛万嘱咐的。。。
  符鼎大声接令,脱去军衣,露出了一身硬疙瘩般的黑肉,挽一口钢刀,赤条条的,当先跃入了海水之中。
  数十名宋军海鬼紧随着符鼎也跃入了海水之中。
  水鬼凿船,不但要面对对方的水鬼,还要面对水下激流或暗流,暗潮如激箭,弄不好水鬼未接近对方船只,即被溺毙,因此并非所有水域都能够遣水鬼下水凿船的。
  不过宋军水鬼皆招自“蜑户”,蜑户之蜑丁或蜑民,是以船为家,以海为生,常年生活在海上,捕鱼、采珠、捞蛤等等,特别是李三坚的三舅父符鼎,已采珠十余年了,不但水下憋气功夫了得,且对水下各种情况是了如指掌,是来去自如。
  宋军数十名水鬼也是如此,下水之后,如鱼得水,潜入水下,向着对方一艘正抛射石块、发生弩箭的船只游去。
  海贼船上的水鬼望见宋军水鬼下水,也是纷纷跃入水中,与宋军接战。
  不久之后,水面浪花翻涌,翻起了一股股血红色海水,一些人体组织也随后漂浮在了水面之上。
  水下激战正酣,水面之上一艘海贼船只冒着对方的如雨矢石,冲动了海鹘战船面前。
  刹那间,“轰隆”的一声巨响,青铜包裹的巨大撞角就撞在海鹘战船右船身之上,木屑飞扬,碎木飞的到处都是。
  若是小型船只,这一下必会被如此凶猛的撞击顶翻,可海鹘战船船身巨大,只是摇晃了一下,是稳若泰山。
  “杀啊!”船上的众海贼血红着双眼,面露狰狞之色,向着海鹘战船之上甩出了数个软梯之后,就顺着软梯向上爬去,欲夺取宋军战船。
  “放箭!”司马威镇定自若,指挥着船上的弓弩手,拿着各种弓弩,居高临下的向着爬船的众海贼开弓放箭。
  宋军弓弩手拿着弓弩,分做三队,不慌不忙的,利用船上女墙的掩护,轮流向下发射羽箭。
  一时之间,箭矢如蝗,向着众爬船海贼射去。
  海贼中箭,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惨叫声,丢落在了海水之中,也有冲上来的海贼,却被一阵乱枪,刺落在了船下。
  大宋黑旗军泉州舟师魛鱼小船,也是在激战的大船之中快速移动,寻找歼敌良机,或放箭或放火,与敌激战。
第一百五十一章
初战告捷
  泉州平海水寨
  平海水寨依山傍水而建,三面临海,背靠东海镇,修建的异常坚固,易守难攻的。
  并且此处海水很深,水流较为平缓,适合大型船只的出入。平海水寨附近有一些海上巡检司的水寨与其相互呼应,错落分布,共同守护泉州港口。
  泉州海上巡检司负责近海及海岸巡视,泉州水师负责中程、远海作战、巡视等等。
  另外还有无数水师水斥候的小型船只在水寨周围来回游弋。
  平海水寨之上建有平海水师衙门,衙门之侧有个真武庙,水师衙门之前有个巨大的石碑,其上刻有“吞海”两个大字。
  “接应战船此时已经抵达交战海域了吧?”平海水寨之内,泉州知州李三坚看着巨大的海图问道。
  大宋黑旗军泉州水师部将司马威领巡哨战船正巡视海域之时,仓促遇敌,消息早已传到了泉州,李三坚不敢怠慢,亲自坐镇平海水寨,调兵谴将。
  此为泉州水师自建军以来的首战,虽规模不大,但却牵动着泉州上下人等的心,尤其是李三坚,真恨不得亲自率领战船增援司马威。
  不过李三坚心中是异常清醒,自己率战船前去增援,只能是添乱,是于事无补的,因此只有留在泉州干着急。
  “回禀李知州,郑泰已领‘靖海’号战船及两艘中型海鹘前去增援了,目前应已到事发海域了。”泉州水师指挥使章阚答道。
  宋帝赵佶所赐两艘神舟,均已被改造成了战船,一艘命名为“靖海”号,一艘命名为“龙骧”号。
  “章军主,你说他们不会全军覆没吧?”李三坚担忧的问道。
  此时的李三坚也不指望大获全胜了,只希望能够全须全影的回来就满足了。
  泉州倾尽全力,改造加新建,才有了这么几艘战船,李三坚可不希望一战就损失殆尽。
  泉州水师为新建战船,新练士卒,第一次作战,完全是有可能出师不利的。
  “决然不会!”章阚闻言答道:“区区数只海贼船,怎是我战船对手?李知州放心便是。况且部将司马威为明州舟师故将,极富海战经验,因此最起码是不会落败的。”
  李三坚闻言才稍许放心,点点头吩咐道:“多遣哨船,打听战况,形势不利,许他们返回泉州。”
  “小将已遣了三波哨船,去打听战况了,一有消息,就会立即回来禀报的。”章阚应道。
  李三坚点点头,与章阚等水师将领一同走出了帐外,站在水寨女墙之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是久久不语。
  转眼之间,李三坚为泉州知州已近三年了,按宋制,三年一考课、磨勘,三年一转迁,也许李三坚为泉州知州时日已经不多了,考课、磨勘之后,不知道转迁到哪里去了,不知道是升还是降。
  因泉州距京师道路遥远,因此李三坚上了三道奏疏之后,其结果至今都不知道,李三坚自己估计应该是凶多吉少。
  因此李三坚估计降官,甚至罢官的可能性要大些。
  此时离开泉州,李三坚是极为心有不甘的,李三坚倒不是不甘降官或罢官,而是不甘泉州之事,事事皆为半途而废。
  自李三坚为泉州知州以来,李三坚平水患、澄泉州吏治、筑桥修路、兴修水利、促泉州商业、轻赋税、薄徭役、除旧俗、除陋习、建水师、建新军、靖海防,此刻的泉州已呈欣欣向荣之态,人口大幅度的增加增减,赋税、市舶税等等是一年比一年多。
  此刻李三坚若是离开泉州,若继任者不行李三坚之政,那么这些事情有很大可能会半途而废的。
  此皆为李三坚的心血,若是半途而废,李三坚又岂能甘心?
  不过李三坚不甘心又能怎样?朝廷选官,又岂是李三坚所能够左右的?
  李三坚只是希望这一日能够晚些到来。
  “报。。。。。大获全胜,我泉州舟师大获全胜啊!”正当李三坚想着心事之时,数名探马奔到李三坚、章阚等人面前兴奋得大声喊道。
  “快说说到底是何情形?”章阚闻言是兴奋的问道。
  “司马部将仓促遇敌,即与敌展开激战,酣战一个时辰之后,击毁贼船一艘,击伤一艘,杀贼两百余,郑泰率部增援之后,又击毁一艘贼船,并俘获一艘贼船,一艘贼船逃逸。此战,共击毁贼船两艘,俘获一艘,斩首两百余,俘一百余人,此刻司马威、郑泰正率部返回泉州。”一名探马禀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