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796

  “哈哈,你倒也老实!”赵佶闻言不由得笑道。
  众嫔妃、近臣们也跟着笑了起来。
  虽然张道士是借花献佛,但选的诗句还是很不错的,“君恩倍觉丘山重,长日从容笑语欢”这句诗句就是大拍赵佶的马屁。。。
  “贫道填词作诗的本事实在太差,但此情此景,道君又如此有兴致,贫道又岂能扫道君之兴?因而贫道就打算使个道法,以博道君一乐,不如道君意下如何?是否准许?”张道士随后笑道。
  “哈哈,彩彩彩,吾为何不准?尽管使来便是。”赵佶是个喜欢热闹之人,见张道士又要使道法了,顿时欢喜的说道。
  众嫔妃、近臣等人也是极为欢喜,均是极为期待的看着张道士。
  “道君请稍候!”张道士说罢,就隐于一片假山之后去了,一直跟随张道士身边的两名小道士也跟着过去了。。。
  半响之后,瑞圣园之内天色大暗,忽然狂风大作,狂风像一头肆虐的野兽般的,将一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的湖面卷起了一个又一个波涛,波涛汹涌,整个湖面就像煮开了的开水般的。
  “呼啦!”一声巨响,一条金龙破水而出,跃到了半空之中,金龙腾云驾雾、张牙舞爪的看着赵佶等人,众人只听“咣”的一声巨响,刹那间,万道金光把昏暗的天空变成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呀。。。”赵佶身边一些胆小的妃子顿时被吓得花容失色,是脸色苍白的跌倒在地,一些妃子躲在赵佶身边不敢抬头,一些妃子却死死的盯着这头正张牙舞爪的硕大的金龙。
  “哈哈,张卿家道法高深也,妙哉,妙哉!”赵佶倒也不害怕,哈哈大笑着看着张道士用道法变出来的金龙,又是开心又是敬佩。
  硕大的金龙在空中腾云驾雾的半响之后,一声凤鸣冲破天空,一头来自九重天的凤凰冲天而起,煽动着火一般的翅膀飞向金龙。
  一龙一凤要看着就要撞在一起了,众人顿时被吓得惊呼不已。
  “砰”的一声巨响,一龙一凤撞在了一起,顿时就消失不见了,半空之中随后就闪现出来五颜六色的光芒,就似礼花般的,绽放出姹紫嫣红。
  “龙凤呈祥,国泰民安!”此时五颜六色的光芒之中出现了八个金色大字。
  赵佶等人发出一阵惊叹之声,开心的哈哈大笑,同时将张道士视作神人一般。
第一百一十六章
爱莫助之图
  宋皇家园林瑞圣园之中,赵佶宠信的张道士施展高深道法,顿使赵佶龙心大悦,连声赞叹。
  “张卿家,真乃是山中高人也!”赵佶看着越来越具仙风道骨的张道士,由衷的称赞道:“朕有重赏!朕打算在瑞圣园之中,修建一处道观,就由你提领如何?道观修好之后,朕可是要常来聆听卿家讲经布道呢。”
  “多谢道君!”张道士闻言大喜,慌忙谢道。
  赵佶此举就表明什么?表明了赵佶是愈发的宠信张道士,同时在皇家园林之中修建道观,此举并不多见。
  张道士在大喜的同时,是愈发的感激李三坚,原因就是李三坚曾经赠于张道士一本奇书,这本奇书对于张道士的道术精进具有极大的帮助的。
  “官家,臣妾也要道观,臣妾也要做一名女道士呢。”新进贤妃郑氏打趣的笑道。
  赵佶为大宋皇帝,并以“教主道君皇帝”自居,那么他的嫔妃们不识趣的话,那么必将会是大事去矣,因此此时大宋后宫之中就开始流行道家学说了。。。
  贤妃郑氏今年二十余岁,比赵佶大三岁,为郑绅之女,赵佶为端王之时,郑氏即为王府次妃。
  郑氏原本为太后向氏身边的宫女,后被向太后赐于赵佶。
  此时虽赵佶仍是处于居丧期间,因此不能够纳新妃,但丧期终有一日要过去,丧期一旦过去,赵佶定是要纳新妃的,因此此时固宠是件极为紧要之事的。
  “哈哈,建就是了。”赵佶闻言笑道:“不过吾可没钱呢,待有了钱之后,再为娘子建一处道观便是。”
  “官家可是坐拥天下,怎么说没钱呢?官家又在戏弄臣妾了。。。”郑贤妃小嘴一噘道。
  “哈哈,朕真的没钱啊!”赵佶笑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西北战事,与契丹辽国、西夏的对峙耗费了朝廷大量钱财,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各种开销,如皇宫耗费、官俸等等,可谓是耗费巨大,此时内帑都快要消耗殆尽了。
  所谓内帑就是指内藏库。
  朝廷钱库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御前、户部和朝廷府库,而御前府库主要就是内藏库,其他还有左藏南库、左藏分桩库与激赏库等,用于皇室日常开销及应付军国大事或突发事件,其中所藏钱、帛、粮草等物真不少,可以说是大宋主要库藏。内藏库由皇帝直接控制,并指定主要是内臣进行日常管理。
  内藏库若是快耗尽了,那么就可以说整个大宋的钱库就告罄了。
  “陛下,微臣也有图献于陛下。”随性的起居舍人邓
洵武见机会来了,于是开口说道。
  邓洵武为曾为宋尚书右丞邓绾之子。邓绾举进士出身,宋神宗皇帝年间,王安石当政,权倾一时,于是邓绾第一时间就投靠了王安石,位居高位,为变法出力不少,后王安石被贬,由吕惠卿取而代之,于是邓绾马上转舵,投靠了吕惠卿,后朝廷又起用了王安石,邓绾又立刻改弦易辙,投靠王安石。。。。
  邓绾朝秦暮楚,甚为无耻,人品甚是低劣,为众人所不齿。
  不过无论怎样,邓绾是为“元丰”变法派的得力干将,在推行新法、打击保守派之事上出力甚多。
  邓洵武子承父业,当然就是希望赵佶承继父兄大业,并打击“元祐之人”。
  而赵佶喜欢绘画,只是众所周知之事,于是邓洵武此时就以图画诱之。
  果然赵佶闻言心中欢喜,对邓洵武说道:“哦?邓舍人也绘有图画?快拿出来,让朕瞧瞧。”
  “陛下,请屏退左右。”邓洵武将一副画卷自袖中取出后,神秘兮兮的对赵佶说道。
  “你们都去那边玩吧,朕片刻后就过来。”赵佶见邓洵武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心中就愈发的好奇,于是吩咐嫔妃等人道。
  众人闻言都退了下去,赵佶身边就只剩下邓洵武一人了。
  “陛下,请看!”邓洵武随后在一张石桌之上展开了画卷。
  “《爱莫助之图》?这是什么?”赵佶盯着逐渐展开的画卷,纳闷的问道。
  《爱莫助之图》其图如《史记》年表,共分七层,宰相、执政、侍从、台谏、郎官、馆阁、学校各占一层。
  邓洵武将朝廷主要官员的姓名按其官职分类或级别,均画在了《爱莫助之图》之上。
  《爱莫助之图》图上左首为“元丰党人”,而右首就是“元祐党人”,也就是说支持变法之人的姓名位于左首,而反对变法的人的姓名位于右首。
  右首第一名,宰相一栏上所填姓名就是宋左相韩忠彦,而左手第一名,宰相一栏上却用一小块白纱覆盖住了姓名。
  右首,也就是反对变法的人的姓名,是密密麻麻的,人数多达数百人之多,而支持变法的人数却寥寥无几,仅数十人,支持变法的人当中,有名望之人就更少了,只温益、赵挺之、范致虚、王能甫、钱适之等寥寥数人。
  宋右相曾布之名未在《爱莫助之图》的图上,原因也许是因为曾布“持中”的观点。
  《爱莫助之图》一目了然的,将朝廷中人何人支持变法,何人反对变法,均画在了图上。
  《爱莫助之图》几乎将目前朝中所有官员都囊获在内,盖举朝无遗焉!一眼就能看出邓洵武是花了大力气,耗费大量时间绘成此图,可谓是尽心竭力、殚精竭虑,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时此图也明确告诉赵佶,赵佶欲承父兄之志,行变法图强之事,支持的人是非常少的,反对的人将会是铺天盖地的。
  《爱莫助之图》意思就是爱莫能助。。。
  “白纱之下是何人也?”赵佶表情凝重的看完《爱莫助之图》之后,问道。
  “陛下,请看!”邓洵武有些得意的缓缓将白纱揭去。。。
  于是乎,蔡京就闪亮登场了。。。。。。。
  “陛下乃先帝子,今相忠彦乃琦之子。先帝行新法以利民,琦尝论是非,今忠彦为相,更先帝之法,是忠彦能继父志,陛下为不能也。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邓洵武随后缓缓的说道。
  邓洵武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了三层意思。
  第一意思就是挑拨韩忠彦与赵佶的关系,赵佶欲承父兄之志,变法图强,那么韩忠彦就会子承父业,将会反对变法,将会成为赵佶的一个极大的绊脚石,必须一脚踢开。
  第二层意思就是,引导赵佶走向变法图强,承父兄之志的道路。
  第三层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就是告诉赵佶,欲变法图强,承父兄之志,那么就必须用蔡京,以蔡京为相。
  而蔡京是对邓洵武有恩的,邓洵武于先帝哲宗皇帝年间为国史院编修官,是蔡京举荐的。
  邓洵武此举也算是报蔡京的知遇之恩了。
  其实报恩是其次的,最为关键的是,若是蔡京真的被赵佶拔擢为大宋宰相,那么邓洵武必将也会是飞黄腾达,前途不可估量,邓洵武对蔡京的复起是早有察觉。
  邓洵武也是蔡京被贬至杭州之后,一直保持笼络的人之一。
  “邓卿家,你漏了一人。”赵佶点点头后说道。
  起用蔡京为相,此时的赵佶已经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了,原因就是韩忠彦、曾布已老,处理朝政已经是略显吃力了,赵佶是急需一名年富力强的官员代理朝政。关键的还是韩忠彦、曾布的观念已经与此时的赵佶是格格不入了。
  而最为关键的是韩忠彦、曾布为相已久,已经是渐成气候,因此皇帝此时必须将他们拿下,否则将会造成皇位不稳的局面。
  蔡京,今年五十四岁上下,且素有“能臣干吏”之名,其理财的本事也早已是如雷贯赵佶之耳。。。
  对于蔡京,赵佶的耳朵早已是听出老茧了,身边的嫔妃、内臣、宦官、宫女等人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赵佶,需重用此人。。。
  因此此时赵佶不知不觉的就认为拔擢蔡京为相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不过赵佶此时仍是未忘记李三坚,于是问道。
  “陛下,何人啊?”邓洵武闻言诧异的问道。
  “目前的泉州知州,李三坚李翰韧,他又该位列哪里,左首还是右首?”赵佶合上《爱莫助之图》后问道。
  邓洵武闻言顿时就无语了,同时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妒嫉之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