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796

  但苏轼与蔡京,一个为“元祐”中坚,一个为“元丰”中流砥柱,二人为了政见的分歧,经常是争执得形同水火,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
  当年蔡京执政之时的一些措施,苏轼是一概反对,发自内心地认为蔡京的做法劳民伤财,当然苏轼是出于公心,但却被蔡京所记恨,而苏轼的一切做法,也为蔡京所反对。
  一言以蔽之,就是只要是你所施行之策,一切都是错的。
  但这种事情只能心中知道,却不能摆在明面上来,此时苏轼病逝常州,若是蔡京表现出欢喜鼓舞的模样,是会被他人所非议、所诟病的,别人只能说蔡京幸灾乐祸,是极为浅薄之人。
  还有就是,苏轼与蔡京冤家对头这么多年了,此时苏轼病逝常州,蔡京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恩公息怒!”朱冲见蔡京有些气恼,于是连忙说道:“小人失言了,不过此次苏轼病逝常州,对于恩公来说,确为一件大喜事。”
  “嗯,这是为何?老夫何喜之有?朱员外有话直说便是。”蔡京淡淡的说道。
  “恩公!”朱冲笑吟吟的答道:“人言苏轼有将相之才,就连先帝要曾经说过苏轼有为宰相之能,而苏轼奉旨返京,必然会得到重用,但此时苏轼半路病逝,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我大宋宰、执之位还能落到何人手中?小人看来,此位非恩公莫属也!”
  “哎,朱员外说的倒是有些道理。”蔡京此时才露出了笑容,笑着对朱冲说道:“朱员外,请坐,来人,奉茶。”
  蔡京口中所称有道理,其实心中是不以为然的。
  苏轼为何人?是为“元祐”中坚,而此时赵佶是愈来愈有倾向于“元丰”的意思,是愈来愈有继承父兄之志的倾向,那么此时苏轼返京会得到重用吗?答案是否定的。
  同时此时宋府库空虚,财政吃紧,那么这个时候,也只有“元丰”之人方能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依靠“元祐”那些老成持重、守旧顽固之人是万万行不通的。
  对于这些事情,蔡京虽远在苏杭,但却是了如指掌的,对于这些事情,就不是朱冲之辈所能够了解到的。
  而此时蔡京不欲驳斥朱冲,是因为蔡京是对他有所求而已。
  待下人奉茶毕之后,蔡京对朱冲说道:“不过老夫目前是被贬黜在外的,已经远离朝廷久矣,况且目前朝廷左右相为曾布与韩忠彦,二人皆为陛下左膀右臂,因此朱员外什么宰、执之位,又与老夫有何关系?”
  “呵呵!”朱冲闻言笑道:“恩公之志,在下是久有耳闻,恩公乃是人中龙凤,早晚有一天会重返朝堂,坐上宰、执之位,执掌天下权柄。”
  朱冲随后起身,向着蔡京重重的施了一礼道:“小人今日前来别无他求,只求恩公重返朝堂之时,能够对我朱家提携一二。”
  “起来吧。”蔡京喝了口香茶后,微微一笑道:“李员外乃是老夫旧识,按说应当如此,不过老夫目前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正是明里要钱了,朱冲也是个明白人,岂能不知蔡京话中之意?于是笑着说道:“当下就有一个机会,在下打听到宫中童供奉将至江南,如此在下愿助恩公一臂之力,不,在下愿顷尽全力以助恩公。”
  “哈哈哈哈!”蔡京闻言捻须大笑,笑得无比欢畅,对朱冲说道:“如此老夫就多谢朱员外了,圣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朱员外需要老夫如何提携,可否告知一二?”
  “勔儿,过来给恩公磕头。”朱冲闻言对朱勔说道。
  “恩公在上,小人给恩公磕头了!”
朱勔过来后,趴在地上给蔡京磕了三个响头。
  “恩公,在下就是为了犬子朱勔。”朱冲随后对蔡京说道。
第八十九章
从长计议
  杭州蔡京官舍“耦香亭”之内
  “恩公,若不是不嫌弃犬子顽劣,犬子朱勔愿拜恩公为父。”朱冲对蔡京说道。
  “嗯,如此甚好。”蔡京闻言点头道
  在这个世上,拜义父、收义子之事为普遍现象。
  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就是确实无子嗣,认个义子或养子传宗接代;其二就是确实喜欢某人,从而认做义子,进一步加深感情;其三权臣为了聚积力量,大肆认养义子以笼络人心,谋取更大的利益。
  目前蔡京有八个儿子,其中早年夭折一个,还剩七个儿子,连孙子都有了,而蔡京之前与朱勔是素未谋面,那么蔡京痛快的答应了此事,原因毫无疑问就是第三种了。
  蔡京虽然心中是瞧不起如朱冲如此的商贾之家的,但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不耐的神情。
  蔡京相信人有人道,虾有虾道,就算是一只虾米,也是有他的用处的,更何况朱氏如此的江南财阀之家。
  如此一来,苏杭朱家就捆在了蔡京这辆马车之上了。
  同时蔡京虽有七子,但个个才学出众,个个为读书人,并且大部分都有了功名,如此收一个粗鄙之人为义子,说不定其还有意想不到的用处呢。。。
  “义父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朱勔闻言大喜,纳头便拜。
  “吾儿快快请起!”蔡京也是一脸欢喜的模样,对朱勔微笑道:“事出仓促,为父未准备礼品,吾儿休怪!”
  “义父!”朱勔站起身来,对蔡京说道:“孩儿不需要什么礼品,孩儿只求一件事情。”
  “嗯?吾儿有何事啊?”蔡京有些诧异的问道。
  “孩儿求义父拿下李三坚、李婉婷这对狗男女治罪!”朱勔答道。
  “李三坚、李婉婷?李婉婷为何人?吾儿何故如此?”蔡京听闻是李三坚之事,顿时就来了兴致,于是又问道。
  两人在说话之时,朱冲一直在对朱勔使眼色,欲制止朱勔继续说话,可两人却一直说个不停。
  李三坚之妻蔡绒雪为蔡京养女,那么李三坚就是蔡京的女婿了,对于这些事情,对于消息灵通的朱冲来说,又岂能不知道,包括翁婿不和,李三坚拜于朝廷右相曾布门下一事,朱冲多少也是了解些的。
  此前朱冲一直没有告诉朱勔这件事情,是害怕进一步刺激到他,并且朱冲一直劝说李三坚、李婉婷之事暂缓,可朱勔此时居然当着老丈人的面,提出要拿下女婿治罪。。。岂不是极为不妥当啊?
  此时朱勔刚刚拜蔡京为义父,就提出此事,亦是不太妥当的。
  新任大舅哥,要拿下自己妹夫治罪,在这个世上还是极为罕见的。。。。。
  “义父,李婉婷为孩儿定的亲,还未过门,就私奔到了泉州,投靠了李三坚,孩儿不堪其辱,求义父大人为孩儿做主。”朱勔哭丧着脸答道。
  “什么?私奔?投靠李三坚?”蔡京闻言大吃一惊。
  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蔡京此时有些哭笑不得的想到,李三坚在京师发生的事情,蔡京也是了如指掌的,此时李三坚颇得圣宠,为泉州一州之长吏,蔡京也是了解的,可蔡京却不了解居然出了这种事情。
  这种事情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利用此事是可以弹劾李三坚的,但结果如何,主要还是要看圣意。
  发生了这种事情,李三坚失了官德,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是犯了宋律,还要细细斟酌。
  若是冒然弹劾,若是宋帝赵佶一味的护短,那么结果必然是碰一鼻子灰,吃力而不讨好,自己倒是落个灰头土面的,李三坚当然也是毫发无损。
  李三坚何人?赵佶的家臣,是潜邸之臣,为其心腹大臣,哪里有那么容易被扳倒的?
  最为关键的是,目前是蔡京是否能够返京的关键时期,若冒然行此举,也许会引起宋帝赵佶的反感,那么蔡京之前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返京一事也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因此,此时此刻的关键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稳妥渐进是为上策,李三坚之事可暂缓之,不能太过性急的,不能一蹴而就。
  当年李三坚拒绝蔡京所求,转而投靠曾布,蔡京被贬至杭州与李三坚也是不无关系的,蔡京当然是痛恨李三坚,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蔡京至今也没闹明白,好好的一个女婿,为何忽然之间像变了个人似的,如此的悖逆自己?蔡京甚至还感觉到,李三坚还有些仇恨自己。。。
  难道是李三坚是嫌蔡绒雪的嫁妆薄了?还是嫌陪嫁的丫鬟少了?蔡京心中暗道,最有可能的就是李三坚的政见是与曾布相同的,从而与自己就水火不容了。
  但无论怎样,值此关键时刻,是不能与李三坚起冲突的。
  蔡京心中计议妥当,于是缓缓的对朱勔说道:“李三坚可是老夫的‘爱婿’,吾儿如此,岂不是强人所难吗?此事当从长计议。”
  朱勔闻言顿时就愣住了,呆呆的看着蔡京,说不出话来。
  忙了半天,自己反倒成了那对狗男女的大舅哥了?朱勔心酸、郁闷的想到。
  “还不谢谢恩公?”朱冲闻蔡京之言,反倒是有些欢喜,于是对朱勔说道。
  从长计议的话都听不明白,那么朱冲就不用做买卖了。
  “多谢义父大人!”此时的朱勔仍是不明白,不过还是遵父之命道谢道。
  “宫中之事,一切由老夫安排。”蔡京最后对朱冲父子说道。
  送礼也得讲求个方式、方法,直接抱钱上门送礼是不可取的。
  。。。。。。。。。。。。。。。。。。。。。
  “梁阁长,苏公离开泉州之后北上,不久后就病倒在了常州,此时苏公已经水米不进、油尽灯枯了。”此时宋开封府皇宫之中,一名小黄门向梁师成禀报道。
  “父亲啊。。。”梁师成闻言悲从中来,低声抽泣不已。
  梁师成为苏轼侍妾所生,虽为苏轼私产子,但父子亲情,不由得使梁师成是悲痛欲绝。
  而最令梁师成伤心的就是,他不能也不敢赶往常州奔丧守孝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梁师成是极为伤心。
  “你接着说,后来如何?主要说说泉州李三坚之事?”半响之后,梁师成抹了把眼泪,接着问道。
  “苏公病重,泉州李知州得知消息后,就连夜赶往常州,可常州距泉州太远,待李知州赶到常州之时,苏公早已病逝,李知州悲痛欲绝,为苏公披麻戴孝,守灵七日。头七过后,李知州欲扶柩北返,却被苏公之子苏过劝阻,于是他就返回了泉州。李知州返回泉州之后,令泉州之人披麻戴孝三日,为苏公服丧。可。。。可李知州此举已经受到了朝中非议,说是擅离职守、违制等罪名。。。”小黄门接着说道。
  “放屁,放屁,放他直娘贼的鸟屁!”梁师成闻言大怒,几乎是蹦起身来大骂道:“天地君亲师,弟子为师服孝,此何罪之有?你。。。你帮某家去封书信至泉州,让李三坚好好做他的官,宫中一切有我。”
  。。。。。。。。。。。。。。。。。。。。。
  宋福建路泉州
  “坚儿,你不必难过了,苏公走了,娘也很难过,想必儋州之人也很难过。”
  泉州太守府中,李三坚之母符二娘劝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