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796

  我知道个屁啊,李三坚心中暗道,不过李三坚估计怎么样一年一处也有百十万缗吧?
  “微臣对此实在不知。”在皇帝面前可不能信口开河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清楚的就是不清楚,不能以猜测的数字糊弄,更不能不懂装懂。
  李三坚此前于桂州发解试之时,还是多少了解些宋市舶司之事,但此时已过了数年之久,李三坚又怎么知道目前市舶司的状况?更何况是整个四路市舶司的状况。
  “元符三年,四路市舶司岁入六十七万缗,而广、明、杭三州舶司十居八九。”李三坚不了解详情,赵佶也未怪罪于他,于是点点头接着说道:“而泉州市舶司元符三年岁供仅为三万缗,这还算好的,若年份不好,朝廷也许还要倒补。”
  “这是为何?”李三坚闻言诧异的问道:“市舶之责无非为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如此地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据臣了解,泉州濒临东海,东南海岸曲折,水深湾多,气候温和,实为天然之良港。且泉州以东为日本、高丽等番国,南为三佛齐、曹国等番,与广州相比,虽各有千秋,同时泉州虽距京师较远,但与广州相比,却是要近得多,地利之势要优于广州,可为何与广州等地的市舶司相差如此之远?”
  李三坚得知自己被“贬”为泉州知州之后,也恶补了不少泉州方面的知识,同时世界地图对于李三坚来说是了然于胸,只需变个名字即可。
  “泉州市舶司于元祐二年方才设立。”赵佶说道:“比广州等地的市舶司晚了一百余年,同时福建路沿海时有海贼袭扰,因此。。。”
  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朝廷大臣之间,朝廷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之争,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局面,对此赵佶心中是清楚的,只不过此时未向李三坚严明而已。
  “海贼?还有海贼?”李三坚闻言顿时惊得瞪大眼睛问道。
  “嗯?怎么?李卿家不敢去了?不敢去朕也不怪你。”赵佶看着李三坚说道。
  李三坚乃是个文弱书生,从未经历过战阵厮杀,由此胆怯,也是情有可原的,赵佶心中暗道。
  “陛下!”李三坚拱手施礼道:“臣微贱之家出身,能有今天,全为陛下所赐,圣恩浩荡如斯,微臣又怎敢不舍贱躯?陛下使微臣去哪里,微臣就往哪里,赴汤蹈火,微臣又何惜此身?”
  此时此刻,李三坚还能说出半个“不”字?还能畏缩不前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既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既然已经去定泉州了,那么不如就将话说得漂亮些。
  海贼?海贼是个什么玩意?海贼他再海,他也是个贼不是?能敌得过官兵吗?李三坚心中暗道。
  微风徐徐,吹得李三坚衣袂飘荡,再加上慷慨激昂的神情与语言,颇有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之慨,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李三坚一去不复还。。。。
  赵佶闻言顿感有些好笑,但同时也有些感动,于是笑道:“朕不需你赴汤蹈火,只需你治理好泉州市舶司,为朝廷多增加些税赋便可。”
  财为养命之源,为生存之本,不可或缺也。
  宋看似富庶,钱多的花都花不完,国富民强,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样,其实不然。
  在一片祥和之下,其实是危机重重。
  宋首先为了应付辽与西夏的袭扰,需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其在西、北部屯兵不下六十余万,而在“内外相维”、“强干弱枝”的国策之下,在东京开封府一带也需屯兵数十万之多,至少京城屯兵不会少于边境屯兵,由此整个宋禁军数量就不下一百二十余万,而庞大的军队就必然会产生庞大的军费,于是乎养兵之费就占了整个宋岁入的十之七八。
  除此之外,就是皇室所费与官吏俸禄等等,这也是笔巨大的开支,因此此时的宋朝廷其实早已是入不敷出了。
  要说目前赵佶最缺什么,那就是钱。。。此时西夏战事、北部屯兵,再加上皇室又接二连三的死人,因而此时早已是国库空虚,赵佶早已是捉襟见肘了。
  因此宋市舶司每岁所纳赋税其实并不是宋主要岁入,但却引起了宋帝赵佶的重视,欲从市舶司当中想办法,以缓解当前的危机。
  “微臣愿为陛下分忧!”李三坚了解赵佶之意后拱手说道。
  “好,好!”赵佶闻言走下御座,走到李三坚面前,看着李三坚问道:“李卿家有何妙计可使泉州市舶司岁入增加?”
  “陛下!”李三坚闻言答道:“微臣还未至泉州,还不甚了解泉州之事,不过微臣以为欲治市舶之事,必先治泉州,而治泉州首在于人。”
  “甚好!朕果然未看错人!”赵佶喜道:“卿家还有何要求?今日均可以提出来。”
  “陛下!”李三坚沉吟半响之后说道:“既然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今日就斗胆明言了,微臣所要之物,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权’,军权、政权、民权,三权缺一不可。”
  李三坚声音不大,但态度却是异常的坚决。
  李三坚欲在泉州有所作为,非全权负责泉州之事不可,否则来自各个方向的掣肘,将会是李三坚束手束脚,寸步难行,与其如此,李三坚还不如去了泉州什么都不干,整日里浑浑噩噩,混到期满,然后转迁他处为官。
  同时李三坚也明白知州虽为一州之长吏,但来自各方面的掣肘是较多的,如路级官员对州府军的限制,本州亦有通判对知州的监督、限制,另外就是朝廷对地方官员的限制等等。
  “也罢,朕今日就允你,州以下的官吏由你任命,凡你李三坚选官之奏章,朕一概准许,泉州厢军都指挥使以下将领也由你李三坚任命。”赵佶想了想后对李三坚说道。
  宋之军队主要就是禁军、厢军,另外就是乡兵与
蕃兵,其中禁军为朝廷之军,是正规军,也称为“上军”,分属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节制,此三司被称作“三衙”。
  禁军为皇帝亲领的军队当然也就是宋最为精锐之旅,而厢军前身为唐之藩镇之兵,经不断削弱之后就成为了镇守地方的军队,名为“常备军”,实为各州府的杂役兵,受州府和朝廷统管,总隶于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
  厢军主要任务就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等。。。一般无作战、训练的任务
  此时李三坚欲求泉州厢军之军权,赵佶顺手就给了他。
  话说泉州厢军本就归泉州州衙统辖的。
第三百二十四章
辞行(下)
  宋为了防止藩镇割据,主要就是采取四项措施,其一就是设枢密院,掌兵事,限制武臣对手下军队的控制,使得武将只有掌兵权,没有调兵权力。
  其二就是为了防止知州等独大擅权,设置了通判作为州级监察官,对知州进行严密的监察。
  其三设置禁军、厢军、乡兵之制,强干弱枝,并频繁调动地方驻军,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其四就是废除秦汉以来的以武官管理地方事务的州刺史、太守等制度,以文官主管地方军政等一切事务。
  李三坚此时能够轻松得到宋帝赵佶的亲口许诺,与此也不无关系。
  李三坚新科状元及第,文人士子,最为关键的是李三坚出身微贱,身后无门阀世家,如此,赵佶就对李三坚放心多了。
  谋逆造反?其他人有可能,但李三坚没有任何可能。
  李三坚拿什么造反?凭着他状元及第的身份,还是将要得到的知州身份?因此谋逆造反,对于李三坚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泉州是有泉州兵,但这些泉州兵是装备极其简陋的厢军,是杂役兵,平日里就连训练都几乎没有,哪里还能上阵厮杀?如此将泉州兵交给李三坚全权统辖,他还能凭借这些杂役兵,起兵造反吗?
  同时李三坚此时向赵佶要权,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李三坚想做事,想做出一番事业,如此一来,李三坚必能为朝廷增加税赋,赵佶又何乐而不为呢?
  “卿家还有何求?今日只管说便是。”宋皇宫偏殿之中,赵佶和颜悦色的对李三坚说道。
  “陛下,臣还要去人,要钱。。。”李三坚闻言是愈发的得寸进尺,厚着脸皮说道。
  治理州府其实与做买卖有类似之处的,最开始的时候需要投入,有投入才会有收获,而最开始之时,投入的主要就是金钱,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李三坚只好张口要钱。。。
  赵佶闻言顿时就哭笑不得,朝廷还未多收泉州一文钱,将要为泉州知州的李三坚反倒先伸手向朝廷要钱了。。。
  “朕都依你。。。”赵佶想了想之后对李三坚说道:“你还要什么?”
  “没。。。微臣。。。”此时的李三坚忽然想起了李婉婷曾经说过的话,臣清则君疑,而一旦赵佶起了疑心,那么李三坚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李三坚连忙改口道:“陛下。。。微。。。。臣。。。宅子太小,家中人口日渐多了起来,已无法相容,待微臣回京之时,能够赐臣大一些的宅子。。。?”
  赵佶闻言愣了片刻,随后指着李三坚哈哈大笑道:“朕听闻你李三坚乃是个。。。也罢,待你回京之时,朕一定赏你一处大宅,此次卿家去泉州,朕也赏你官田五十顷,并许你自取泉州任意一处官舍,为你的住宅。”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吾皇万。。。”李三坚刚准备施大礼,却被赵佶打断了。
  “你先别忙着谢朕!”赵佶打断李三坚道:“你要的朕都给你了,可你能给朕什么?”
  “陛下!”李三坚想了想后张开右手掌,随后又觉得不妥,又伸出了左手三根指头后说道:“泉州市舶司岁供四万缗,微臣承诺,三年之后,岁供至少六。。。七。。。八万缗。。。?泉州岁供也当增加。”
  小滑头!赵佶闻言心中暗骂了一句,换作别人,得到如此恩宠,早就拍着胸脯,口出豪言庄语,可李三坚却一副摸着石头过河的模样。。。
  不过这也许李三坚的高明之处吧,赵佶心中暗道,人还未至泉州,还未了解到泉州的具体情形,因而此时谨言慎行方为最佳之策。
  “李卿家,你我相识数年之久,兄弟也是做了数年,就算你在泉州无所建树,朕也不怪你,因而你只管放心去做便是。”赵佶对李三坚说道。
  “微臣。。。叩谢陛下隆恩。。。”赵佶的大度使得李三坚感动不已。
  就如赵佶所想,泉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李三坚是根本不了解的,因此心中是极没有底气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事均是难以预料的,李三坚心中暗道,自己尽心竭力去做便是,至于什么结果只有老天知道了。
  。。。。。。。。
  李记金银铺东家豪宅之前,此日忽然来了顶小轿,小轿之侧站了一名身着绯色官袍的年轻朝廷命官。
  年轻朝廷官员双手扶着腰间玉带,穿着黑色长靴的双脚外分,四平八稳的站着李宅之前,看了看李宅极力掩饰的、豪华的宅门后,对李宅房门说道:“去传话吧。”
  李宅门房不敢怠慢,点头哈腰的应了一声,就一溜烟的跑进去禀报了,大门也是虚掩,而不是紧闭,否则就是对站着门前的这名趾气高扬的官员不恭。
  李氏再怎么富可敌国,再怎么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其毕竟为商贾之家,是上不得台面的,因此不敢在明里与朝廷官员相争。
  更何况目前的这位。。。他可是即将上任的封疆大吏,福建路泉州太守李三坚。
  须臾,一名四十岁上下的妇人怒气冲冲的自宅内走了出来,并奋力稳了稳自己心中憎恶的心情后,对李三坚说道:“李大官人,小女不在宅内,李大官人请回吧。”
  李三坚闻言倒也不急,略抬右手,算是施了一礼,慢条斯理的抖了抖官袍后说道:“少东家已被娘子禁足宅中,如此人岂又不在宅中?娘子休得糊弄本官,快快请出来罢,本官与少东家有要事相商。”
  李三坚听闻李婉婷是因为为了营救自己而被其母禁足家中之后,顿时心中感动不已,同时也为李婉婷感到难过。
  一名待字闺中的妙龄女子为了李三坚抛头露面的,还受到了如此待遇,可想而知,李婉婷心中有着多么大的委屈。
  因此李三坚在赶赴泉州之前,必须当面致谢,必须当面向李婉婷道别辞行,如此李三坚心中才能够稍减内疚之意。
  李三坚数次求见,可数次均被李氏婉拒,于是李三坚今日不得不出此下策,就是以官压人,逼迫他们将李婉婷放出来与自己相见。
  “我。。。我。。。。”李婉婷之母徐氏气得脸色通红,可又一时语塞,半响未说出话来。
  “李判官,光天化日之下,你竟然强索民女?李判官你可要小心御史弹劾。。。”躲在徐氏身后的、李婉婷之父李浦此时终于敢说话了,指着李三坚声色俱厉的喝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