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796

  话说宋之朝会也不会在垂拱殿举行的。
  不过今日虽不是朝会,但赵佶的心情却是异常的愉悦、舒畅。
  赵佶继位已近一年了,心情从来没有像今日如此愉悦,原因就是此时太后向氏已撤去珠帘,没有继续“垂帘听政”了,已经完全归政于赵佶了,自己安居慈宁宫养病。
  向太后归政的理由当然就是病体日渐沉重,不过这并不是向太后归政的主要原因,向太后归政的主要原因就是赵佶此时早已是年过二十,早已为成年人了,随着赵佶年龄日长,早已具备了亲政的条件及能力。若向太后此时仍是行“垂帘听政”之举,必将会与赵佶产生尖锐的矛盾与隔阂,甚至也许还会引发激烈的冲突。
  在向太后归政之前,朝廷当中已经有了不少非议,已经有言官上书,称太后摄政为不善之举了,再加上向太后本就已年老体弱,因此就在此时归政于宋帝赵佶了,自己也好安心养病。
  此日,首次亲政、心情愉悦的赵佶对群臣说的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呼吁臣僚士庶直言进谏,同时,宣布所有事情都可以提出建议,包括他自己的缺点、朝政、左右大臣以及朝廷的情况。赵佶还承诺,建议被采用会得到奖赏,即使所指责内容不实,亦不受责罚。
  “陛下,臣有本奏!”诸宰、执奏事毕,右谏议大夫陈次升出班奏道。
  赵佶见立刻就有人捧场,心中还是颇为高兴,于是点头道:“陈卿家有事请讲。”
  陈次升闻言持笏奏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礼》云: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魏国公赵沆为我太祖血脉,为皇室宗亲,可开封府府衙左厅判官李三坚居然带人持器上门生事,并砸烂府门,此为我圣朝前所未有之事。李三坚身为掌刑之人,同时也是我朝新科状元及第,却知律令而违律令,知礼而不守礼,违逆君臣之道、君臣之礼,此罪决不可恕。李三坚为刑官如此,辜负了陛下之圣恩及万民之望。”
  赵佶及其群臣听闻忽然有言官弹劾李三坚,顿时就来了兴致。
  赵佶来了兴趣的同时,心中还有些恼怒。
  李三坚何人?行晋新科状元及第、开封府府衙左厅判官,均为新帝赵佶御笔亲点,同时李三坚为潜邸之臣,深为赵佶宠信,此时有人弹劾李三坚,使得赵佶心中暗暗恼怒。
  “臣亦有本奏!”陈次升开了第一枪,立马就有人跟上,有言官出班奏道:“臣闻李三坚经常出没于酒楼、酒肆之中,此违背我朝‘官员不入酒肆’之禁令,该当严惩。”
  宋时有着如山林的酒楼、酒肆、客栈等等,各种大大小小的酒楼、酒肆什么的遍布在大街小巷,但这里只能是普通庶民百姓享用,作为朝廷的官员是不能进这些地方吃喝的。就算官员进了酒楼、酒肆不挪用公费吃喝,也会被弹劾,轻者受到处罚,严重的甚至会被罢官免职的。
  宋确实有“官员不入酒肆”、“不得取食味于四方”之禁令,但这并不是明文之禁令,而是宋真宗朝时皇帝口头禁令,因此对于这个不成文之禁令,执行起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可以说也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无人追究,当然就安然无事,但真的有人拿这件事情说事,也是说得过去的。
  话说就因为在酒楼之中吃了顿饭就罢官免职,应该说是极为少见的。
  “臣与陈公所奏同!”
  “陛下,微臣亦有本奏!”
  “。。。。。。。。”
  随后一下子跳出来数名言官,纷纷揭露新科状元及第李三坚之“罪名”,在他们口中,李三坚一下子似乎就变成了一个大奸大恶、穷凶极恶之徒,恨不得将李三坚一棍子打死,并暴尸于荒野之外。。。
  此时昏昏欲睡的垂拱殿众臣均是一下子就清醒了,均是看着陈次升,想听听他们接下来说些什么。
  这些朝廷重臣是久历风雨,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一些明眼之人心中此时已经明白,事情决不是如此简单的。
  许多人的目光已经偷偷的瞄向了右相曾布。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话说李三坚不过是个六品官员,连排班上朝的资格都没有,怎能会引起堂堂右谏议大夫等人的兴趣?其必有所指或者其还有其他的目的。
  果然没过多久,众臣就知道了陈次升等人的目的了。
  陈次升顿了一顿后接着奏道:“李三坚乃是右相曾布所荐,其好恶不明、忠邪不判。好恶未明,则人迷所向,忠邪未判,则众必疑。曾布如此不问忠邪、善恶,任用心腹之人,岂能高居相位?”
  李三坚为开封府府衙推官虽为徐铎提议,但最后确实曾布举荐的,因此众言官纷纷就将目标指向了大宋右相曾布。
  曾布为“元丰”之人,而这些言官均为“元祐”之人,是反对变法的。
第二百九十五章
庭争
  韩忠彦,字师朴,安阳人氏,为宋名相,三朝辅佐韩琦之子。以父荫为将作监簿,复举得进士出身。
  早在神宗朝,韩忠彦即被拜为礼部尚书,后因与“元丰党人”政见不合,被赶出了朝廷中枢,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
  宋哲宗赵煦继位,太后高氏将其招回朝廷,拜户部尚书,后迁为知枢密院事,位列“两府”大臣,基本上跨入了宰、执行列。
  只可惜好景不长,高太后病逝,赵煦亲政,行“绍圣绍述”,于是又将韩忠彦赶出了朝廷中枢,赶到了真定府为知府。。。
  元符三年,端王赵佶继位,听从曾布之言,行“建中靖国”,于是以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腧月,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进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仪国公,是为大宋左相,也就是首相。
  曾布对于新旧两党力图做到不偏不倚,于是建言赵佶召回韩忠彦。
  其实曾布的主要目的却是想借力打力,以韩忠彦等人的势力打击蔡卞、蔡京等人,现在曾布的目的已经达到。
  不过因韩忠彦为太后向氏的人,因此曾布建言赵佶召回韩忠彦之后,韩忠彦反倒是位列大宋左相,排在了曾布之上。
  如此,曾布岂能甘心?于是此时曾布有些欺负韩忠彦懦弱,不断打压韩忠彦及其他的势力。
  泥人也有三分性的,韩忠彦再怎么懦弱,再忠厚老实,也无法忍受曾布如此欺凌,于是此时韩忠彦等人借李三坚之事,在并不算是朝会的廷议之上,趁机发难,弹劾曾布,欲扳倒曾布。
  人言韩忠彦忠厚老实、懦弱等等,有时候只是表象,若韩忠彦真的忠厚老实、懦弱等等,岂能坐上“左相”之位?
  千万不要忘了这个世上还有“大智若愚”这句话。。。
  李三坚贡举之中的“兼听”之论颇为曾布所欣赏,李三坚的见解在某些方面与曾布不谋而合,再加上曾布与李三坚有些交往,同时李三坚确为曾布举荐,再加上蔡京谋曾布之时,李三坚坚决的站着曾布这一方,于是乎,李三坚就被划入了“元丰党籍”,划成了曾布的人。。。
  “哈哈哈哈!”韩忠彦等人忽然发难问佶,使得曾布等人措手不及,均是面面相觑,正在寻找说词与对策之时,左司谏陈瓘忽然大笑着出班说道:“尔等孤陋寡闻,却在此地妖言惑众?蒙蔽圣听?”
  陈瓘此言一出,顿时就引起了陈次升等言官怒目而视,不过就引起了曾布等人一片感激的目光。
  “龟鹤宰相”之一,身材高大的韩忠彦如老僧如如定一般,眼观鼻,鼻观心,一直没有说话,也没有任何表情。
  “龟鹤宰相”之一,身材较为矮小的曾布闻言心中顿时就暗暗松了口气,将将感激的目光投向了陈瓘。
  “陈陇客,到底是何人在此地妖言惑众?蒙蔽圣听?”陈次升闻言怒视着陈瓘说道。
  陇客者,鹦鹉也!陈瓘为言官,平日里话非常多,且天南海北、天下万物他是无所不谈、无所不论,因此被人戏称为“陇客”。只不过陈次升也姓陈,他也是名言官,在愤怒之下,一时未反应过来。。。
  “哈哈!”赵佶闻言实在忍不住了,于是不禁笑出了声。
  陈瓘见状愕然的看着赵佶。
  “没事,没事,卿家接着说。”赵佶连忙收敛笑容,对陈瓘说道。
  “开封府府衙左厅判官李三坚为何带人前往魏国公府?”陈瓘闻言点头接着对赵佶说道:“陛下,据臣所知,李判官乃是为了一名女子而去。”
  “一名女子?此女为何等样人?”赵佶闻言诧异的问道。
  赵佶心中明白,李三坚行此莽撞之举,必然是事出有因,可赵佶听闻李三坚居然为了一名女子,硬闯魏国公府,砸坏公府大门,顿时有些哭笑不得的。
  “正是一名女子!”陈瓘点头道:“此女复性公孙名柔娘,为开封府府吏之女,自幼父母双亡,被其叔父卖入‘行院’,后为龚谷先之歌女,其后又至燕春楼,为一名‘行首’,不过据臣所知,此女已经赎身,已为良人。”
  李三坚为了一名烟花女子大闹魏国公府,已经闹得满城皆知了,而陈瓘为左司谏,有督查百官之责,因此陈瓘不难打听到这些事情的。
  “为了一名烟花女子,居然前往公府生事,李三坚乃是朝廷堂堂六品朝议大夫,如此,将我大宋官员的脸面置于何地?”陈次升随后持笏对赵佶说道:“陛下,此人有负圣恩,断不能轻饶了此人。”
  “陈卿家说的是,李翰韧也太不像话了。”赵佶闻言不置可否的说道。
  “陛下,陈次升,可否等老夫将话说完?”陈瓘数次说话被打断,于是怒道。。
  “好,好,陈卿家接着说。”赵佶闻言倒也没生气,笑着对陈瓘说道。
  “公孙柔娘从良之后,即办了一家医馆,济世救人,不久就博得‘公孙大医’之名号,可谓是声名远扬。可如此之人居然被魏国公强行掳入公府,李判官激于义愤,带人前往公府要人,虽不太妥当,但也是可以理解嘛。”陈瓘说道。
  陈瓘,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并不是曾布的人,与李三坚也是素不相识的,但陈瓘为人正直,刚直不阿的,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
  此时完全是陈瓘仗义执言。
  “激于义愤就可以罔顾王法,违逆上下尊卑之礼吗?”陈次升冷哼道:“况且李三坚为何识得此女?我大宋堂堂六品官员居然与一名风尘女子纠缠不清,为了此女,李三坚居然到人上公府生事,如此不加严惩,如此正我大宋官场之风?”
  “陈次升,之所谓为大事者,不拘小节。”陈瓘闻言反驳道:“为官做事当持公正态度,顾及大体,不要抓住人家枝节小事不放,以其一点,攻击其余。尤其是作为谏官的更当尊重事实,不要以自己的孤见寡闻来妖言惑众。”
  陈瓘随后持笏对赵佶说道:“陛下,李三坚此人自为开封府刑官以来,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上任方半年,却连平数起冤狱,犹周方庚一案,使得朝野震动,半年之中,即博得‘青天明月’之称,如此之行,老夫自问也做不到。陛下,如此刚直不阿的少年英才,朝廷当重重褒奖,而不应因其小节而毁了他。”
  “臣与陈瓘所奏同!”
  “陛下,陈司谏所言大是!依微臣看来,李判官乃为少年英才,不过是得罪了某些人,即妄自菲薄于他。”
  “正是!不过是去酒楼喝了几顿酒,吃了几次饭,就有亏德行了吗?难道尔等未去过吗?”
  “何公所言极是,不过据下官所知,李判官前往酒楼赴宴,是为了查案,而不是为了其他。”
  “如此说来,李判官乃是深入虎穴了。。。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此李判官方才破获周方庚一案,此与是否有亏德行又有何干连?”
  “正是,尔等所言简直是无中生有、混淆视听,是一派胡言!”
  此时曾布之人终于反应过来了,纷纷出班启奏,力保李三坚,保李三坚就是保曾布,保曾布就是保自己,因此是义不容辞,纷纷仗义执言。
  “陈司谏,何为‘青天明月’?我圣朝只有一个天,那就是陛下,只有一个月亮,那就是皇后娘娘。李三坚被称作‘青天明月’,有僭越谋逆之嫌!当治重罪。”此时韩忠彦一方仍是不肯罢休,有言官出班大声说道。
  “呵呵!”陈瓘闻言不禁摇头笑道:“先帝仁宗皇帝之时,包拯包龙图亦被百姓誉为‘包青天’,难道包龙图也是有僭越谋逆之嫌吗?不过是百姓感激公正清官的一种愿望或心情罢了,此与僭越谋逆又有何干连?与李判官又有何干连?汝之见,为小儿也,不值一辩。”
  “哈哈,陈司谏所言大是,老夫倒想问问,尔等什么事都往陛下身上扯,往谋逆上扯,到底是何居心?”何执中开口怒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