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96

  “在下姓姚,名興,表字叔兴。”年轻男子答道:“小郎君单身在外,这是前往何处?”
  “小生前往钦州灵山县县学。”李三坚答道。
  “哦,原来如此。”姚興闻言微微皱眉道:“钦州灵山县乃是个小县,那里有何可学的?”
  “哎,兄台所言甚是。”李三坚点头道:“虽如此,也总比小生所居之地要好得多啊。”
  “嗯,小郎君非汉人?”姚興看着一身黎人服饰的李三坚问道。
  你也比我大不了几岁,却一口一个小郎君叫着,此使得李三坚心中是哭笑不得,不过李三坚仍是答道:“非也,家父是邵武人氏,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哦?恕在下冒昧,你的父亲是。。。?”姚興问道。
  “家父已故,家中只有老母一人。”李三坚黯然答道。
  此时的李三坚早已忘却从前之事,从本质上来说,符二娘确实是李三坚之母,此是不容更改的事实。
  “原来如此,小郎君节哀。”姚興之父也已病故,家中也是只有老母一人,此使得姚興顿时是同病相怜,姚興随后轻声问道:“你既然是汉人,为何如此打扮?”
  “家母是黎人,非汉人,小生自幼家中贫寒,因而前往钦州灵山县求学,谋一出路。”李三坚老老实实的答道。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姚興微微一笑道:“不过埋头读书又有何用?”
  “啊?读书岂能无用?”李三坚闻言惊奇的问道:“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有只有黄金屋,岂是无用的?”
  “呵呵,小郎君身处蛮荒之地,也许还不之地我大宋目前所处之境地。”姚興说道:“我大宋目前北有契丹死敌,在西北又在与西贼作战,年年岁币,百姓是困苦不堪。好男儿此时当弃笔从戎,从军报国。”
  李三坚闻言心中根本是不以为然,李三坚虽历史知识匮乏,可也知道宋是重文轻武的,或者说是崇文抑武,既然如此,李三坚若习武从军,肯定没有读书有前途。况且李三坚的小身板也不容他弃文习武。。。
  李三坚是个实用主义者,哪样有用,何种有前途,李三坚就学哪样。
  目前看来读书确实是李三坚摆脱贫困的一条捷径,此是不容质疑的。
  “弃笔从戎,从军报国?”李三坚随后笑着问道:“武能报国,文难道就不成吗?”
  “文人?”姚興摇头不屑的说道:“除了会勾心斗角之外,还会什么?”
  朝廷党争不断,相互攻讦,耗尽大宋国力,对此姚興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李三坚不懂,姚興也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了。
  李三坚心中不以为然,姚興也懒得跟这个夷狄小儿废话了,于是两人一时之间,无言以对,陷入了沉默。
  “兄台也是外出求学吗?”李三坚见场面有些尴尬,于是开口问道。
  “然也。”姚興看了一眼李三坚答道。
  “哦?兄台打算学什么?”李三坚好奇的问道。
  “纵横之术与兵法之道。”姚興轻声答道。
  “好学问。”李三坚又问道:“兄台打算师从何人?”
  你知道什么是纵横之术与兵法吗?姚興心中暗暗感到好笑,姚興本不想回答,不过看在这个小子还算是有礼的份上,还是答道:“我打算师从颍滨先生,修习纵横之术与兵法。”
  颍滨先生是何人,李三坚对此是一无所知的,若李三坚知道颍滨先生是苏轼亲弟苏辙,不知道他又作何感想?
  “小郎君师门又是何人?”姚興随后随口问道。
  “恩师乃是东坡先生也。”李三坚得意的答道。
  啥?东坡先生?姚興闻言怔怔的看着李三坚,半响未说出话来。
第二十三章
博易场(上)
  李三坚与姚舆还算是一见如故,两人下船之后就结伴而行,走了五里之后才依依惜别。
  “李生一路保重,后会有期。”姚舆拱手道。
  “叔兴兄也保重,后会有期。”李三坚也拱手道。
  两人通过交谈,李三坚了解到姚舆祖籍也是河北西路,是河北西路相州人氏,父亲是个小吏,在与契丹作战之中战死。
  后姚舆随母南迁,居住在两浙路杭州府附近。
  姚舆本是读书之人,因愤恨其父死在契丹人手中,于是就弃文习武,欲报父仇。
  李三坚对此还是较为敬佩的,并且也与姚舆同病相怜。
  都是自幼丧父之人,身世较为凄惨。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姚舆随后大声吟唱着诗歌,大踏步按剑离去。
  “叔兴兄慢行。”李三坚忽然想起一事,于是连忙大声喊道:“临行之前,小生有句话赠于叔兴兄,你记好了,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功夫如此,上阵杀敌亦如此。”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在姚舆还在苦苦思索之时,李三坚已是大笑着背着书箱离去了。
  。。。。。。。。
  此日烈日当空,钦州官道之上有个小书童,穿着一身黑色黎人服饰,绑着绑腿,扎着黑色头巾,背着个破烂书箱正顶着烈日向钦州艰难的行进。
  虽然辛苦,可李三坚心中却是越走越宽心,越走越是好奇,因为越靠近钦州,行人越多,而行人越多,李三坚就越安全。
  特别使李三坚感到有些惊奇的是行人之中大多数人是商贾。无论是商贾或普通百姓,均是或挑或背或抗着一些货物,一些大点的商贾赶着马车、牛车、驴车等装满货物的车辆,沉重的车轮在路上压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
  难道他们都要去赶集?或者钦州有什么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场?李三坚一边避让着车辆一边猜测。
  李三坚猜得没错,钦州确实有个商品交易市场,不过不叫商品交易市场,那是李三坚心中所想,而被称作博易场。
  钦州博易场位于钦州城池以东的江东驿,因而又被称作江东博易场。
  李三坚来到江东博易场,看着博易场门口的三个大字也就明白了此处就是个商品交易市场。
  博易博易,李三坚不懂博的意思,难道还不懂易的意思吗?
  “客官,来看看啊,这是今年的新货,个个大而圆润。”
  “瞧一瞧,看一看啊,物美价廉啊。”
  “我说这位相公,你给的价格也太低了吧?”
  江东博易场是李三坚的必经之路,穿过博易场,李三坚将很快就会到达目的地的。
  李三坚走进博易场之后,只见当中各种各样的商货是琳琅满目,有沉香、光香、熟香、生香等各种香料,还有真珠、象牙、犀角等物,人们叫卖声也是此起彼伏的,同时还有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声。
  交易双方以宋人、安南之人为主,宋商贾以丝、帛、绢、茶叶等物交换安南人手中的各种稀罕物品,双方是各取所需,相互易货是易得不亦乐乎。
  不过一单交易成功之后,必须通过宋设置在博易场之内官吏之手,官吏收取一定费用之后,这单买卖才算完成,才是合理合法的,才能取得关牒,才能避免许多麻烦。
  官府收取的费用被称作纲钱,一般来说,宋官府免征安南之人的纲钱,只收取宋商贾的。
  博易场中虽然热闹,可李三坚穿行其中,根本没人搭理,连个打招呼都没有。
  谁又会理这个穷酸小书童呢?没准还是哪家走丢的奴仆。。。
  “官人,你别看她年幼,可她洗衣做饭是样样精通,长大了还能伺候您呢。”
  “大官人,你买了他去吧,你看看他多结实啊,他全身都是力气,饭量也不大,每天耗费不了你多少粮食的。”
  李三坚走到一处,忽然发现此处聚集了许多人,道路两侧还有许多铁笼子,铁笼子之中还关着许多奴隶,铁笼子之中的奴隶有男有女,有成人也有小儿。
  原来是贩卖奴婢之所在,李三坚见了之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一副好心情,到了此地之后一下子就被破坏了。。。
  蜷缩在铁笼之中的奴隶或惊惧的看着周围对他们品头论足的人群,或紧闭双眼,尽量将身子缩成一团,一副听天由命的模样。
  奴隶们情状是凄凉之极,此更使得李三坚心中是异常难受。
  李三坚虽心中难受,虽心中异常怜悯这些待被贩卖的,可怜的奴隶,可李三坚却根本不可能改变什么,甚至连说都不敢说。
  李三坚若敢提此事,没准被人活活打死或者被牙人劫掠而走,成为一名奴婢。。。
  “老爷。。。我饿,给点吃的吧?”李三坚心中暗叹了口气,待转身离去之时,一名铁笼之中的小女娃伸出纤细的小手对李三坚说道。
  这个小女娃年约五六岁上下,长得一副瘦小的瓜子脸,红红的脸蛋,不知道是擦得粉还是本就长成这样,脸色并不是很难看,反倒是有些红润,身上衣物也是较为整洁,看起来是白白净净的。
  小女娃黑黑的眸子是灵动的,大眼睛看着李三坚露出了乞求之色。同时李三坚注意到了,女娃伸出了的小手臂上连青色的血管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
  “吃?吃什么吃?待找到了买家让你吃个够。”一旁一名肥胖的牙婆恶狠狠的说道。
  李三坚心中对这个可怜的孩子是痛惜之极,于是不理牙婆吃人般的眼神,蹲下了身子,伸手从怀中摸出一个煎饼,并取出了一些清水递给了小女娃。
  小女娃接过香喷喷的煎饼,感激的看了李三坚一眼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