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796

  可七岁的燕四进山之后居然没死,听说是遇到了隐居山中的高人,并习得一身武艺及一些异技,数年后燕四出山,本欲杀了山村之人,可其母竭力劝阻,于是燕四就接了盲母远离了山村,不知去向。
  燕四长相怪异,根本无法做正常的事情,也找不到正当的活计,于是就以盗墓为生。
  其后就与母辗转来到了京城,可没来多久就遇到了李三坚及其家眷,于是就发生了李三坚逼迫燕四现身之事。
  李三坚与画影图形相逼,以其母相逼,逼迫燕四来见自己。
  燕四为了其母是无可奈何,于是不足两日,只好咬牙去找李三坚,原本以为李三坚要将他拿入大狱,可没曾想李三坚却饶恕了他,并未将他捉入大狱,而是问他是否愿意跟随在自己身边。
  燕四心中虽极为不甘,却又无可奈何,谁叫李三坚是掌刑狱的朝廷官员啊,燕四只好老老实实的就范。
  李三坚此次蔡州之行就将他带在了身边。
  “你觉得如何?”李三坚看着披着一件黑色斗篷的燕四问道。
  斗篷的帽子几乎将头脸遮得严严实实的。
  “小的料相公是声东击西之意。”燕四闻言答道。
  “哈哈”李三坚看了一眼燕四笑道:“本官正是此意。”
  李三坚料自己的行踪瞒不过周方庚等人的耳目,于是就采取了声东击西之计,欲往南面蔡州,出城之后却一路向西,完全是南辕北辙。
  燕四闻言微微摇头不语。
  盗墓的伎俩与这些也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第二百三十三章
提前动手
  宋开封府至巩县一处官道之上
  “差不多了,可以向南而行了。”骑在马上的李三坚看了看道路后说道。
  周方庚等人不是傻子,若将他们当做傻子,那么自己就是傻子,因此李三坚就施了声东击西之计,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此地已距开封府城池较远,应该没有周方庚等人的耳目,因此李三坚此时打算就此掉转马头,直奔蔡州。
  “师。。。那个叔,既然如此,我等此时应当加快行进速度,最好由某率人先行一步,以保万无一失。”姚舆为未猜透李三坚的心思,还不如一名盗墓贼子,感到有些羞愧,于是建言道。
  姚舆同时嫌李三坚等人走得实在太慢。
  要知道骑马速度快与慢,不但与马匹有关系,也与骑士的骑术也有很大的关系的。
  “叔兴所言极是。”李三坚点头赞同道:“如此确为万全之计,嗯,就由叔兴与许彪带人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燕四你也去。”
  “小的遵命。”燕四应道。
  “如此,师。。。那个叔,某就先行一步了。”姚舆拱手说道。
  “你口疾啊?说话都不连贯。”李三坚瞪了姚舆一眼道。
  李三坚说完不由得笑了起来。
  年龄比自己大,还让他口称师叔,确实是难为了他,李三坚心中暗道。
  “师叔,某走了。”姚舆面红耳赤,带着许彪、燕四等人逃也似的向着蔡州方向纵马疾驰而去。
  “天色也不早了,我等也快走吧,等下天黑,就不好走道了。”李三坚随后看了看天空后说道。
  于是一行十余骑,向着蔡州方向疾驰而去。
  官道之上又卷起了铺天盖地的尘土,使得诸行人是纷纷侧目避让。
  这些官老爷、官差们是在干什么?诸行人心中是异常纳闷,跑老跑去的,是在遛马还是在展示官威?
  。。。。。。。。
  蔡州即为汝南郡,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西楚之地,向来士人群体勃兴,民风也是较为彪悍。
  汝南,心腹之地,位次京师也。
  李唐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之役就是发生在蔡州。
  蔡州城池高大,城楼、城墙、瓮城等等也是修得极为坚固,若用心守城可谓是固若金汤。
  蔡州属宋淮康军管辖,是京西北路重要州郡,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欲取江南,必须先取汝南。
  同时因蔡州距离京城较近,因而蔡州就有了个怪异的现象,那就是京官乃至宰辅有微过者,往往贬为蔡州知州,如吕端、富弼、欧阳修、曾布、章惇等人,均曾经为蔡州知州。
  而有时候朝廷欲拔擢后进俊髦之士,也往往先为蔡州州守,其后就入朝为官。
  蔡州共辖吴房、西平、朗山、新息、真阳、上蔡等十二县,而毕员外刺配之地就在真阳县。
  宋之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或称本刑,即为笞、杖、徒、流、死,其中主刑除死刑等重罪外,均可折杖。
  所谓折杖,就是将笞、杖、徒、流分别折成杖刑,从而减轻刑罚。
  宋初,唐五代旧法与本朝新法混用,因而较为混乱,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为了一改五代时期严苛、残酷的刑罚,为革唐末五代滥刑之弊,宋太祖皇帝于建隆四年颁布折杖法,即俾官吏之依凭,绝刑名之出入,制定折杖法,并纳入了《宋刑统》。
  但施行折杖法之后,朝廷又发觉无论是一般犯人,还是重罪犯,都享受到了折杖法的优惠,因此出现了刑轻不足以惩恶的问题,于是又增加了附加刑。
  附加刑又称从刑,其中主要的就是配隶刑与编管刑,另外就是罚铜等刑罚。
  配隶刑要重于编管刑,编管刑一般适用与官吏与一些较轻罪囚者。
  其中配隶刑又分刺面配与非刺面配。
  刺面配就是在脸上或额头之上刺字或刺符号,刺面者即被称作“黥面配军”或
“刺面配军”。
  人犯一旦被刺上字或符号,就终生无法将之去除了,就算花费重金用药物去除字或符号,但脸上或额头上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根本无法根除,同时一眼就能看出刺配者曾经受到过此等严刑,终生不雪。
  人犯受配隶刑之后,即被发往指定场所劳役,同时隶属于军籍,归于牢城或军营。
  所谓“贼配军”就是指的是配隶人犯。
  人犯配隶之地也是不尽相同的,是根据所犯罪行轻重来决定的。
  元符元年,先帝赵煦下旨,将配隶之地分为九等,分别为本州、邻州、五百里、千里、两千里、三千里、广南军州、远恶军州、沙门岛。
  基本上被发配到后几种的配隶之地就永远回不来了,原因就是就算脱了黥籍,也会被编入当地户籍的。
  李三坚的祖、父是被发配至琼台儋州编管。
  毕员外是被刺配到邻州,也就是蔡州军营,应该说刑罚还是相对较轻的。
  “来者何人?”姚舆、许彪、燕四等人快马加鞭赶到位于蔡州真阳县军营之时,已至深夜,于是军营巡视的兵丁喝问道。
  “我等是开封府府衙之人,来此地需提人犯回京城。”姚舆下马答道。
  “开封府府衙?”此时一名军将带着数名兵丁提着灯笼走了过来,用灯笼在姚舆等人面前照了照后问道。
  “正是。”姚舆随后从腰上取下官牌递给了军将查验。
  “原来是姚当官,失敬,失敬。”军将查验后满脸堆笑的将官牌双手递还给了姚舆。
  蔡州虽不隶属于开封府,州与府之间应该是平级的,至少差别不大,但开封府是天下第一府,是天子脚下,而开封府府衙官员就是京官,因此就算是平级,开封府的官员都要高于一般州府官员一等的,更何况姚舆面前这名小小的军将?更不要说小小的真阳县了。
  “不知姚当官所为何来?”军将随后一边领着姚舆等人向军营之内走去,一边恭恭敬敬的问道。
  “京城毕林一案有疑点,本官奉命提人犯毕林回府衙重审。”姚舆答道。
  “毕林?京师奸嫂案的那个毕林?”军将闻言疑惑的问道:“方才毕林不是被人提走了吗?”
  “什么?何人提走的?”姚舆闻言停下脚步,惊问道。
  “也是开封府府衙之人啊。”军将随后问向一旁的一名押司道:“是不是啊?张押司。”
  “就是啊,是开封府府衙的人,还持有开封府文书及王知州的手令啊。”张押司闻言答道。
  “真。。。真。。。直娘贼。”姚舆闻言气急败坏的连连问道:“何时发生的?他们走了多久了?朝哪个方向去的?”
  姚舆原本对李三坚的声东击西的谨慎之举有些不以为然的,原本以为此事应当是顺顺当当的,可姚舆等人万没料到对方居然提前动手了,抢先一步提走了毕林,此使得姚舆等人顿时就感到有些慌乱了。
  不好,毕林有危险,姚舆心中忽然惊道。
  既然对方想遮掩此事,那么必定不会留下活口,他们也许会在返回的路上杀人灭口,随后随便再找个借口掩盖此事便是,如暴病而亡什么的,若如此,李三坚等人想要继续追查,就较为困难了。
  “快说,何时离去的?朝哪个方向去的?耽误了大事,拿尔等是问。”姚舆见蔡州军营之人支支吾吾,似乎是不想回答,于是大声喝问道。
  “鸟厮,快说,不说爷爷今日就将你们拿入府衙大狱。”许彪握着半出鞘的腰刀喝问道。
  许彪魁梧的身材再配上威风的官差服饰,按刀喝问,显得异常的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