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796

  不过大宋堂堂状元郎有事情求自己,还是使梁师成有些得意,再加上李三坚是新帝赵煦的潜邸之臣,在殿试之中又以不论出身论博得了众宦官们的好感,因此梁师成面带笑容的对李三坚说道:“状元有话说便是了,咱家无有不应的。”
  “多谢了”李三坚拱手表示感谢后说道:“这其一啊就是在下恩师东坡先生之事,恩师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远贬岭南,至今无法北返,恩师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怎堪如此恶劣的条件?先帝在时,恩师他北返无望,可现在圣上新临天下,望阁长有机会在圣上面前多美言几句,使恩师他老人家能够离开岭南,此为在下多年所念,拜托阁长了。”
  李三坚说罢对着梁师成又是深深的作了一揖。
  李三坚目前官卑言微,能见到赵佶的机会很少,哪里像梁师成这般,一天到晚的在赵佶面前转悠,同时梁师成是苏轼私生子,无论真假,料梁师成也不会拒绝自己。
  果然梁师成闻言大喜,欢喜李三坚是有情有义之人。
  苏轼将李三坚逐出门第,此事梁师成也是知道的,而李三坚非但没有怨言,还托自己替苏轼说话,使得梁师成感动不已。
  “状元说哪里话,东坡先生乃是咱家的大人,状元的事就是咱家的事,咱家与状元是一家人,你放心就是了。”梁师成微笑道。
  “其二就是”李三坚点点头后,有些为难的说道:“许国公主殿下对在下有恩,此时太妃母女有些难处,望阁长在宫中多加照拂一二,此不情之请,请阁长恕罪。。。”
  李三坚无法劝说向太后与赵佶,也不敢插手此事,之时只能拜托梁师成了,若他答应,那么最起码公主母女在宫中不会受到太多的刁难,以解自己的担忧与内疚之情。
  李三坚目前也只能为公主做这么多了。
  李三坚原本想梁师成对此事会百般推脱,或婉言拒绝,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没料到梁师成听完之后,哈哈大笑的说道:“行啊,此事也包在咱家身上了。”
  梁师成说罢,还伸手在李三坚胳臂上捏了捏,将李三坚捏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当年就是公主让梁师成将李三坚从巡检司之中捞出来的,此时李三坚托他照顾公主,梁师成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两人之间定有私情,梁师成心中暗道。
  因此李三坚看到了梁师成的笑容有些猥亵。。。
  。。。。。。。。
  中原早期的墓葬既无封土和坟丘,也无树木和标记。
  约从周代起,在墓上就开始出现土坟头,直到战国时代,就普遍流行坟丘式的墓葬。
  自此就以坟墓、大小来区分墓主的等级。
  君是一国之主,其墓必定是最高大的,其高大之状犹如山陵,故战国中期之后,郡王的坟墓始称“陵”。
  宋也概莫能外。
  宋皇陵布局仿唐而规模逊之,封土为陵、帝后异穴合葬等方面又与汉制相似。
  宋立国一百四十年,其皇陵位于河南府的巩县。
  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三年在巩县营建新陵迁葬,是为宋皇陵肇建之始。
  宋皇陵位于巩县城南,洛河东南,嵩山以北,号“六帝七陵”,分别为宣祖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英宗永厚陵、神宗永裕陵。
  宋帝赵煦病故,庙号“哲宗”,其灵柩也将葬于此处,连陵墓名称都取好了,名曰“永泰陵”。
  但凡陵墓必要讲求风水,宋陵墓群也是如此,选址是极为讲究的,后有青山,左右各有两个山岭,谓之左青龙、右白虎,中有明堂、前有条河沟,水流曲折,陵墓前方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乃是个风水极佳之地。
  青山绿水,风水倒是极佳,但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山路难行,特别是到了春夏多雨的季节,更是如此,一旦下雨,那么山路将会是泥泞不堪,行路将会是异常困难,空手行路如此,运送棺木就更加难行了。
  此时嵩山脚下就来了一支运送棺木的队伍,打着各种旗号,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黑色棺木。
  此为哲宗灵柩的送葬队伍,正缓缓的走在刚刚下过雨的泥泞的山路之上。
  “传令下去,连夜上山,务必天亮之前将先帝灵柩送到巩县。”骑在马上的宋宰相章惇担忧的看着夜色沉沉的嵩山说道。
  此时章惇已被赵佶下旨敕封为申国公,拜山陵使,负责运送先帝赵煦的棺木至皇陵安葬,其后赵佶才会前往皇陵祭祀。
  久居庙堂之上的章惇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坚辞不受,上表请求去职,但三次上表均被赵佶拒绝,称章惇乃是先帝赵煦所倚重的柱国大臣,此时赵煦驾崩,让你章惇运送棺木前往皇陵,你居然拒绝?你章惇如何对得起先帝赵煦?其心可诛!
  此时章惇请求去职确实是晚了一些的。
  因此章惇不得不以近六十余岁的高龄负责将赵煦的灵柩运至皇陵安葬。
  此时天公偏偏又不做美,一场大雨使得山路极为泥泞难行,可还未歇半日,天空之上又是阴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雨了。
  “章相公。”章惇手下一名属官见天空已经开始飘雨了,于是将一把油伞撑到了章惇的头上,担忧的说道:“天气如此恶劣,小的们太辛苦了,不如在山下歇一晚,明日再越过此山如何?”
  “不可!”章惇一把推开属官后说道:“传令下去,务必在天亮之前送到巩县,违者立斩!”
  运送皇帝灵柩是要看日期的,误了时辰,也是一条罪名,而数场大雨已经耽搁了不少日子,因此章惇是不顾自己年迈,不顾手下疲惫不堪,掷下严令,必须准时送到。
  在章惇的严令之下,运送皇帝灵柩的禁军、杂役、宫中内侍等人只好无可奈何冒着越来越大的雨水,大声吆喝着,推着赵煦的灵柩向山上爬去。
  许多人已经累得直不起身了,真想一头栽倒在地睡到天明,可严令又驱使着他们举着火把、推着棺木拼命前行,不过心中的怨气是越来越重了。
  “直娘贼,简直不顾下人们的死活。”宫中内侍杨戬恶狠狠的瞪了一眼远处的章惇说道。
  杨戬为梁师成的心腹,负责宫中此次运送先帝赵煦的棺木。
  “杨中官说的是,他倒是骑在马上,却将小的们快累死了。”
  “哼,累死了,看谁还运送棺木?”
  “不行了,不行了,实在走不动道了啊。”
  “斩了我也不走了啊。”
  在杨戬的挑拨之下,宫中内侍们怨气冲天,不少禁军军卒也是受到了杨戬的挑拨,有些甚至撂挑子打死都不走了。
  “你们做什么?快快起来。”杨戬心中暗喜,可却装出一副愤怒的模样,呵斥着坐在地上不肯走的众人:“快起来继续走,不要耽搁了时辰,耽搁了时辰可是要杀头的。”
  “杨中官,小的们实在是走不动了啊。”
  “快起来,到了山上,我自有办法让你们歇息。”杨戬闻言说道。
  众人无奈只好又拼命推着棺木向山上走去。
  杨戬随后对四名手下使了个眼色,手下会意,靠近了棺木,摸了摸捆着棺木的绳索推着棺木前行。
  众人举着火把,大声喊着号子,推着棺木向山上爬去,巨大的棺木就渐渐的被运上了山。
  此时雨也是越来越大了,大雨几乎就是倾盆而下,黄豆般大小的雨点砸在地上、棺木之上,发出一阵霹雳吧啦的声响,地上的积水也是越来越深,这还不算什么,此时山上的山洪忽然爆发,夹杂着树木、泥沙等等奔泻而下,发出一阵令人恐惧的轰隆隆的声音。
  章惇跳下马背,举着火把,亲自指挥着众人躲避着山洪、积水,运送着棺木继续前行。
  送葬的队伍逶迤前行,很快就来到了一处山涧之前,山涧其实不深,在平日里即可轻松越过,可今日却是山洪爆发,山涧之中的积水足有两尺深,中间还有石块、泥沙、树木,人倒是可以涉水而过,可巨大的棺木是无论如何无法涉水而过了。
  在章惇不断催促之下,众人只好搭起了木桥,铺上了木板,欲将赵煦的棺木用绳索拖过河去。
  木桥搭好,众人喊着号子,将巨大的棺木拖上了木桥,缓缓向对岸移去。
  此时白发苍苍的章惇已经被雨淋透,但仍是举着火把焦急的看着这一切,当棺木快至河对岸之时,章惇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
  章惇此时也不做他想,只盼能够安全将赵煦的棺木送到皇陵,安然无恙的送入皇陵,那么他也许就可以辞去所有官职,全身而退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忧与喜
  章惇欲全身而退,而目前只需将先帝赵煦的棺木安然无恙的送到巩县皇陵,那么几乎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赵煦棺木在通过一处山涧之时,刚刚通过了临时搭建的木桥,要看着就要被拖上河岸了,可拖拉棺木的粗大绳索忽然断裂,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发出一声巨响,顺着河岸就溜了下去,一头栽进了水中,河水不深,并未完全淹没棺木,使其一头落入水中,一头翘在了淤泥之中。
  正在拖拽绳索的数十名禁军发出一阵惊呼之声,被棺木带下了河岸,摔倒在了淤泥之中。
  “陛下啊。。。”章惇大惊,不顾自己年迈,丢去火把,不顾一切的扑向赵煦棺木,河岸虽不是很陡峭,但雨天地滑,章惇又是心慌意乱的,于是章惇几乎就是滚下了河岸,身上沾满了湿泥,就跟个泥人般的。
  章惇不管不顾的扑到了赵煦巨大的棺木之上,大声哭泣,回头看着众人大声说道:“你们快将陛下拉上去啊。”
  可此时大雨倾盆而下,雨水如柱,浇在棺木、河中、道路之上,就似一条条小溪般的,形成了一道道的水沟,因而沉重的棺木哪有那么容易拉上去的?
  运送棺木的众人此时早已是疲惫不堪,拖了几下后,见根本拖不动,于是都坐在了地上喘着粗气,无人愿意动弹了,任由赵煦的棺木泡在水中。
  “你们。。。你们快起来啊,否则老。。。老夫定将你们全部斩首。”章惇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极为哽咽,显得异常悲苦。
  斩首?要斩先斩你,众人均是心中暗道,谁让你是山陵使,是总负责赵煦灵柩运送的。
  “相公啊,雨大地滑,棺木太过沉重,小的们实在是拖不动啊。”一些军卒惊惧之下,还是想奋力将棺木拖上河岸,可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帝啊,老夫有罪,老夫有罪啊,老夫辜负了陛下重托,老夫对不起你啊,先帝,老夫有罪啊。”此时的章惇抱着赵煦的棺木大声哭号。
  瓢泼大雨淋在了孤独的抱着棺木、须发皆白的章惇身上,显得异常凄凉。
  堂堂大宋宰相,穷途末路,何至于此?一些人不忍心看到这一幕,均是别过了头去。
  宫中内侍杨戬等人冷冷的看着这一切,暗暗冷笑不已。
  先帝赵煦的棺木泡在了水中泡了整整一晚上,新帝赵佶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天不亮就亲率数百皇宫宿卫赶往嵩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