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796

  “阿爸!”符鼑也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紧紧抓住符贵的胳膊,连连摇晃道:“坚儿这孩子,坚儿这孩子。。。我。。。我真是。。。真是。。。”
  “好,好。”符贵欢喜的说道:“都回去,符贵、符鼑都将家中藏酒都搬出来,今日请乡里们喝个够。”
  符贵等人再孤陋寡闻,再是不知朝廷之事,但也知道中了状元之后是什么结果,也知道李三坚已经为官了,已经是官老爷了,如此,符贵等人怎不欣喜如狂?
  官老爷啊,符家往上数十八代,几乎就没人能与官府扯上关系的。
  “阿爸,可是。。。”
符鼑有些担忧的说道。
  请乡里们喝个够?符贵话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家中就那么几坛酒,全拿出来,也不够喝啊。
  “可是什么?还不快去?”符贵瞪了符鼑一眼道。
  如此大喜之事,还在乎几坛子酒吗?况且儋州官府已经送了不少的猪羊鸡鸭,也带来了十坛酒了。
  “大哥不要担心了。”此时符鳞也笑道:“我家里还有几坛,我再去淘换点便是。”
  “不用你们破费了。”儋州知州洪宁豪爽的笑道:“一切就由衙门负担便是,不过今日下官也想饮几盅,今日就叨扰诸位了,不知符老爹是否愿意?”
  许久没有与民同乐了,今日就权做如此吧,洪宁心中暗道。
  “哎,知州大老爷只要不嫌弃小的们居处简陋,不嫌弃小的们穷,小老儿怎敢不愿意啊?老爷,就请去村中如何?”符贵笑道。
  “好,好,劳烦老爹了。”洪宁也笑道。
  于是众人又是敲敲打打的,一齐向小渔村走去。
  小渔村的族民们听闻李三坚中了状元,也是欣喜如狂,同时彻夜欢庆,载歌载舞的,宛如节日一般。
  琼台儋州小渔村自此就有了名字了,名曰“状元村”。
  。。。。。。。。
  儋州苏轼居所
  “过儿,就此赶路吧。”站在高处的苏轼最后看了一眼儋州的山山水水之后,对其子苏过说道。
  新帝赵佶继位,大赦天下,苏轼也因此复任朝奉郎,并迁往廉州安置,为团练副使。
  不过虽然如此,苏轼仍是没有得到实际上的起复,并是没有将其召回朝廷,召回东京开封府,只是由儋州迁往廉州安置,算是稍微改善了一下住居环境,同时也有了少许官俸了。
  苏轼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了,其实已经对重返仕途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是想返回故里,川蜀眉山,颐养天年,可朝廷仍是让其继续呆在岭南。
  此时的章惇已经为山陵使去运送先帝赵煦的灵柩了,眼看着赵佶就要对章惇下手了,章惇也已是日暮西山了,章惇这里已经阻拦不了苏轼什么了,已经对苏轼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可不知道朝廷是故意的,还是将苏轼遗忘了,仍是不许他返回故里或返回开封府。
  “看来翰韧这孩子对为父是颇有怨言啊。”苏轼随后忽然说道。
  没有怨言才怪。。。苏过闻言心中暗道,莫名其妙的将李三坚逐出门第,此时人家中了状元,哪里还会再搭理你,现在李三坚可是朝廷命官,是京官,深受新帝赵佶宠信,如日中升的,哪里会搭理一个流官?哪里还会搭理一个被贬黜之人?
  不报复苏轼就算是李三坚宅心仁厚了。。。
  此时苏轼父子已经得到了李三坚状元及第的消息了。
  “走吧!”苏轼随后看着远方,暗叹了口气道。
  “嗯”苏过闻言扶着苏轼坐上了独轮小车,随后推着苏轼就向渡口走去。
  一行七八人,凄凄凉凉的就上路了。
  苏轼等人来到了琼台渡口,还未上船,就看见一名吏员自一艘船上跳了下来,同时吏员也发现了苏轼,于是就奔到苏轼面前问道:“车上的可是东坡先生?”
  “正是老朽,不知你是何人?寻老朽何事?”苏轼诧异的答道。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吏员文采出众,先感慨一番后说道:“京师来信,请东坡先生亲览。”
  “京师来信?”苏轼接过书信后缓缓的打开。
  “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三拜。学生赴京赶考,一别数年,学生无时无刻不以恩师为念,然学海无涯,学生实在没有时间返回儋州看望恩师,望恩师恕罪。。。学生目前官卑言微,无法谏言朝廷。然恩师稍安,但有时机,学生定当禀言朝廷,接恩师北返。恩师在上,请受学生再拜,学生无时无刻不想着重返师门。。。学生三坚叩拜师恩。”
  “这孩子。。。这孩子。。。都已是状元了,已经是天子门生了,还谈什么重返师门?”苏轼看了李三坚的书信后,不由得老泪纵横。
  “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啊。”苏过随后叹道。
第一百九十三章
问期
  宋元符三年四月底某日,东京开封府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此为“六礼”。
  “六礼”商周之时业已存在,一直延续至今,谓之“周礼”。
  纳采就是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问名就是通过占卜测定吉凶,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纳吉,纳吉就是将占卜接过通知女方,然后才是请期、亲迎。
  婚姻礼俗是极为繁琐,耗时时间长,没完没了的,一般这些事情没几个月办不完,有些甚至能够拖到数年以上。
  一般来说,宋之官宦贵胄沿袭“六礼”,而贫民百姓则嫌其麻烦,同时也承受不了议婚阶段的钱财耗费,因而民间将“六礼”简化为了“四礼”,即省去了问名和请期。
  此日李三坚也受不了了,于是干脆拖上媒婆,自己前往蔡府求亲。。。
  符二娘自元月托人上蔡府提亲,至今已过去了三月有余,可“六礼”仅仅进行到了问名、纳吉阶段,这其中当然也有蔡府久拖不决的原因,不过自李三坚“金榜题名”之后,蔡府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满口答应了此门亲事,可因要循“六礼”,因此就拖到了现在。
  李三坚实在拖不起了,原因就是李三坚此生已非蔡绒雪不娶了,当然娶是指娶妻而不是纳妾。
  此时无论李三坚愿不愿意,李三坚必须将王雯纳入房中,原因就不覆述了。
  而此时王雯已经住进了李三坚的住处,就等着李三坚按黎家礼节娶亲,同时符二娘也是不断的催促,逼得李三坚不得不有些失礼的前往蔡府议婚,欲直接到请期阶段,直接问蔡府到底何时将蔡绒雪嫁入李门。。。
  李三坚欲在将王雯纳入房中之前,娶蔡绒雪过门,如此才是对自己未来的妻子蔡绒雪最起码的尊重,无论合不合礼节,至少李三坚心中是这么认为的。
  李三坚四月状元及第,其后就是唱名赐第、释褐赐袍笏、谒拜先师、《同年小录》题名、跨马游街等事,而跨马游街整整游了三日才结束,最后才去吏部交割获正式官职,忙了一个月多,将李三坚累得够呛。
  此日李三坚才有时间前往蔡府解决此事,笃定亲事之后,李三坚才好放下包袱,走马上任,一头扎进宋官场之内。。。
  “哎哟,我说状元郎啊,哪里有自己亲自上门请期的啊?必然要家中长者才行啊。。。”一路之上,虞媒妁啰里啰嗦的说个没完没了。
  虞媒妁此时的态度也与蔡府一样,发生了转变,当初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此时是异常积极,异常亢奋,就算无多少喜钱可拿也是如此。
  要知道为一名状元成功牵线,将会使虞媒妁名声大噪,将会使虞媒妁门前如车水马龙般的。
  “家中止有母亲,奈何?”李三坚闻言两手一摊,无奈的说道。
  目前李三坚家中只有符二娘为年长者,而符二娘是不能出面的,李三坚也不愿意让自己娘亲再出面了,于是只好行此无奈之举了。
  “也是”虞媒妁点头道:“状元郎放心,凭我虞媒这张嘴,凭状元郎大官人的身份,蔡府定会应允。”
  “多谢,多谢,劳烦你啦。”李三坚满脸堆笑的说道。
  “李三坚!”两人说话间,街旁停着的一顶软轿之中忽然有人开口轻呼李三坚的名字。
  李三坚闻言转头看去,只见软轿轿帘掀开,露出了一张俏脸。
  “公。。。公。。。”李三坚看清楚了之后,顿时惊得公了半天也未公出个所以然来。
  李三坚面前的此名女子不是许国公主又是何人?
  李三坚自桂州之行后,就再也没见到过许多公主了,没想到在此时此刻此地又见到了她。
  而令李三坚感到纳闷的是,为何公主忽然出现在了此处?
  “你进轿来,我有话说。”坐在软轿之中的公主低声说道。
  “进轿?”李三坚支支吾吾,犹豫的问道。
  光天化日之下,自己怎能钻进公主的软轿?旁边还有两名轿夫和一名侍女看着自己呢,况且此时李三坚正准备赶往蔡府下聘问期。。。
  “快进来,要不然我就要喊了。”公主瞪了李三坚一眼道。
  “你们去前面等我一下。。。”李三坚无奈吩咐虞媒妁、山魁等人之后,就钻进了公主软轿。
  软轿极小,最多能够坐下两个身材娇小之人,李三坚钻进去之后,顿时显得拥挤不堪,李三坚的鼻子都快与公主俏脸接触到了一起了。
  “抱歉,抱歉。”李三坚满脸堆笑的说道:“轿子太小,唐突了公主了,请公主恕罪一二。”
  “李三郎,状元及第,恭喜你了。”公主倒是没有在意,看着李三坚说道。
  “多谢,多谢,三坚能有今天,全依仗圣上栽培。”李三坚点头道。
  “听说你马上成亲了?”公主随后幽怨的说道。
  李三坚点了点头,看着神情有些凄苦的公主沉默不语。
  “你。。。你真的喜欢她吗”公主凄苦的又问道。
  李三坚闻言点头叹了口气,仍是无法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