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796

  “嘻嘻!”符二娘想着李三坚将要娶亲,自己也要做婆婆了,不由得笑了起来,三十多岁的人了,笑容还跟个少女一般。
  “哎。。。”可符二娘想着娶亲的费用还没着落,顿时又是唉声叹气的。
  。。。。。。。。
  宋元符三年三月三十日,新科状元李三坚未等到授官、谢恩、跨马游街、琼林宴等等殊荣,却等来了登闻鼓。
  宋皇城正南门宣德门
  宣德门为宋京师宫城正门,宋初叫明德门,太平兴国三年改丹凤门,雍熙元年改今乾元门,大中祥符八年改正阳门,明道二年改宣德门。该门由主城门、两朵楼及两阙组成,平面呈“凹”字形。
  宣德门与其他宫门没有多大的区别,巍峨耸立,气势恢宏。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宣德门附近有个特殊的衙门与特殊的设置,那就是登闻鼓和登闻鼓院。
  宋宫城正南门共有五个门洞,正门宣德门左右两边为两阙楼。宣德门与左右掖门之间相隔三百步左右,登闻鼓院在宣德门西面的北廊、右掖门的东面,而登闻鼓就在登闻鼓院对面,在宣德门南街的西廊。
  何谓登闻鼓?登闻鼓源于大禹时代,又名“谏鼓”。
  欲谏者击其鼓也!于朝堂外悬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者击鼓上闻。
  一面大鼓放置在了鼓架之上,周围有一圈木栅,木栅还有数名禁军军卒把守。
  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等事均可击鼓喊冤。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皆可击鼓。
  击鼓并递诉状之后,就由登闻鼓院的官员审决,符合情理的均可直达上听,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由皇帝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也由皇帝直接安排官员推鞫。
  登闻鼓院一般接收的是诉讼进状、议政进状、自荐进状、乞恩进状等内容,当然科举之事也可击鼓上闻。
  不过这一切均需登闻鼓院之中的朝廷官员审决,合乎情理的上达天听,不符合的的直接发回,并加以惩处。
  其中轻者斥退、罚金,重者黥面、脊杖,甚至流放三千里。
  因此并不是说任何事或任何人都敢轻易击鼓鸣冤的,击鼓之前都得先掂量掂量。
  “嗵。。。嗵。。。嗵。。。”
  三月三十日这日清晨,震天的鼓声忽然响起,鼓声阵阵穿透了黎明的宁静,回荡在了整个皇宫上方。
  上千名诸路举子齐聚宣德门外,敲响了许久无人敲击的登闻鼓。
  千名举子加上周围数千看热闹的百姓,聚集在宣德门外,黑压压的一片,惊得登闻院之中的官吏面容失色,纷纷跑出了官衙,看着这些举子,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无数护卫皇宫的殿前亲军也是持戈开出了兵营,虎视眈眈的注视这些人,如临大敌。
  “陛下是国之本也,乃是天下之望,是国之本,岂可因痛失德,岂能因痛废除殿试?”
  “陛下继位之初,当励精图治,岂能因痛而不理国事,岂能因痛而废除殿试?如此怎能为国举才?”
  “对于此次贡举结果,吾等不服!”
  “对,对,不服,岭南举子李三坚出自荒蛮之地,怎能高居魁首?吾等不服!”
  “他还是个黎人,是蛮夷之人,如此之人,怎能高居榜首?难道我汉家无好儿郎了吗?吾等不服!”
  诸路举子纷纷大喊大叫,矛盾焦点直指本次省试结果,直指新科状元李三坚,直指朝廷擅自取消殿试,而使科举失去了公平、公正。
  “某听说李三坚还是陛下家奴,如此徇私,还要科举何用?”
  “对,对,吾等伏乞陛下重开礼部试试、殿试,重新审决进士榜。”
  众人是叫叫嚷嚷的,定要重新举行省试、殿试,并重新审定进士榜名单。
  “放你娘的狗臭屁,自己本事不行,还怪得了他人?还牵扯陛下、朝廷?尔等意欲何为?”
  此时看热闹的及第之人可不干了,重新审定进士榜,那么岂不是大事不妙?
  开殿试,重新排名次还差不多。
第一百八十八章
这叫什么事啊?
  宋元符三年四月初某日,宋皇宫通往集英殿的御道之上。
  这叫什么事啊?这叫什么事啊?这叫什么事啊?
  李三坚排在头一个,在宫中内侍、诸班直的宿卫的“押解”之下,向集英殿走去。数百名新科进士排成四排,浩浩荡荡的走去向集英殿。
  走在路上的李三坚翻来覆去的想着就是这句话。
  诸路举子击登闻鼓,质疑此次省试的公平性,并强烈要求举行殿试,重新排定新科进士的名次。
  朝廷对举子们的诉求格外重视,赵佶当即召集朝廷各大臣紧急议事。
  历来朝廷都是格外重视贡举的,原因就是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人心动荡,甚至天下动荡。
  议事结果就是赵佶随后下旨,省试结果没有任何问题,并张示举子们的考卷,以示公平。同时下旨,此次贡举应举子们的诉求,举行殿试,重新排定举子们的名次,一改朝廷以往在皇帝大行期间不举行殿试之制,赵佶化悲痛为力量,不顾自己正处于服丧期间,亲试新科进士,为国举士。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名叫张运朋的湖州举子,张运朋其实已经是金榜有名,可他不满意自己名次靠在最后,于是就撺掇举子们击鼓闹事,意图举行殿试,重新排定新科进士的名次。
  要知道不但登科极为重要,新科进士的排名也是较为重要的,排名靠后与排名靠前相比,不但是官职超别较大,还被列入选人之列,差别之大,令排名靠后的进士是垂涎欲滴的。
  选人或称选官,是宋朝廷候缺官员。
  宋之选人与李唐不同,李唐的选人居选人院待铨选后入仕,在此之前是不能作为官员的。
  而宋之选人已有官职,是朝廷官员,但其只有官职,而实际上是无所职掌的,也就是说无差遣,无实职,无实权。
  选人得寄禄官之后,还要差往各地视事,有视事经历,方可改官。同时还要经过磨勘、举荐、辟举等等才能改官,才能得到差遣,才有一定的实权。
  榜上有名的选人被称作“有出身选人”,在改官上优于恩荫补官或斋郎参选的“白衣选人”,也就是无出身的选人。
  选人若想改官,要经过磨勘、举荐、辟举、资质等正规渠道,不过也可以贿赂执官,走走路子,还可以以钱通关磨勘,贿成改官。而寒门选人却求荐主无门,买京削少钱,只能沉于选海,长久得不到迁转。
  张运朋此人没别的本事,就是嘴皮子厉害,因此稍一撺掇,就说动了上千名举子击登闻鼓,要求朝廷举行殿试甚至重新举行省试。
  举子们之中当然有许多未中进士的,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望能够浑水摸鱼,混入新科进士名单。
  不过他们的希望破灭了,朝廷张示省试考生们的试卷,以示公正,同时赵佶还下了严旨,若再有人闹事,就以扰乱国政之罪论处。
  这叫什么事啊?李三坚心哀叹,自己的状元及第还不到三天,还未焐热乎就不翼而飞了。。。
  其实当初的李三坚对于状元不状元的,真的不是那么在意的,只要能够金榜题名就行了。
  但此时状元得而复失,使得李三坚是异常难受,是情何以堪?李三坚已经留意到周围之人幸灾乐祸的神情了。。。
  不过此时的李三坚仍是省元,是肯定中了进士了,,并且排名肯定是靠前,但殿试之后就不一定是状元、榜眼、探花了。。。
  如此朝令夕改,算怎么回事?李三坚心中对朝廷,对赵佶是颇有怨言。
  要不然你就遵从祖制,说不举行就不举行,坚持到底,要不然就不要宣布不举行殿试,该怎样就怎样,岂能因聚众闹事而改变国策?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李三坚此时忽然想起了已经泄露出来的章惇之言。
  “省元李三坚以下者觐见。”此时,宫中供奉官梁师成大声唱道,梁师成随后看着李三坚,露出了一丝安慰的神色。
  李三坚还以无可奈何、幽怨的目光。。。
  宫中内侍随后引着数百新科进士向集英殿殿内走去。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坚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待百官常朝毕,方才引着诸士子进拜,之后诸进士列于殿下,等新帝赵佶发话。
  “众卿家平身。”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佶开口道:“先帝弃天下而去,吾心甚哀,然本朝以儒立国,乃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国初取进士,循唐故事,每岁多不过三十人。太宗即位,有意于修文,特取一百九人,自唐以来,未之有也。。。朕临轩亲试,唯秉至公,以为取舍。。。”
  坐在殿中的赵佶说完之后,还看了如鹤立鸡群般的,站在左侧第一位的李三坚一眼,目光之中带着一丝歉意的神情。
  李三坚低头顺目,不敢与赵佶对视,同时也不敢露出一丝埋怨的神情,站在殿中,随后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了惶恐之至的神色。
  李三坚虽仍是还年少,但也明白皇帝可以对臣下表示出歉意,但臣下可不敢“还以颜色”,同时还要表现得极为惶恐,极为不安。
  若不如此,李三坚将大事不妙。。。
  此所谓人臣之道也!
  赵佶此时看着李三坚微笑不语,满意得点点头。
  皇帝赵佶发话之后,就开始了正式的殿试。
  此时众士子早已从殿外的混图之上查找到了自己的位次,殿中也早已设好了帷幔,数百士子分两边而坐,等待发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