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796

  北面强胡契丹打不过也还罢了,可区区弹丸之地,小小的西夏居然叛宋立国?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宋自仁宗朝开始就与西夏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仁宗之后没有哪个皇帝未与西夏进行过战争,宋国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西夏,兵力雄厚,但西夏也不是软柿子,任人拿捏,于是期间是打打停停,互有胜败,双方纠缠在了一起。
  直至赵煦元符二年,宋朝全面占据横山和天都山。东路的鄜延路建筑暖泉寨,距离米脂寨东北仅四十五里,宋才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元符二年八月,西夏也因此遣使谢罪,其谢表用辞较为谦卑。元符二年十二月双方才签订了合约,暂时归于平静。
  不过朝廷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倨傲的党项人并未臣服于宋,宋也没有任何办法全取西夏,没有办法灭其国雪国耻。
  宋夏之间早晚还有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
  李三坚细细的看了数遍此道试策论题之后,就很快的嗅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军、财问题,宋军力看似强大,其实孱弱,实属外强中干。久拖不决的西北战事也耗费了宋朝廷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损耗了宋国力,此母庸质疑的。
  宋精兵强将驻于西北,每年所耗费的军资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李三坚虽不清楚具体耗费多少,但此事不用多想,就能够判断出,西北之事定会使朝廷焦头烂额的。
  宋依仗的是其国力,而西夏必然依仗其骑兵,利用有利的地形,发挥骑兵的优势,并使用灵活的战术与宋对抗,这个问题李三坚也能很快判断出来。
  “彼群蛮依嵠峒之险,恃林岭之阻,窥伺无备,潜出攘掠,结集如蜂蚁,飞迸如鸟兽,守臣无状,自投亡地,然此之区区者,亦何足以累国威。。。。。。边事之重,其在西北乎?。。。。。”
  李三坚思虑良久,提笔应答。
  李三坚首先写明了边事的要害并不在西北,还在于辽,西夏撮儿小国,不足为虑,没有必要在其身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提醒朝廷别忘了北面还有一个强虏,那就是契丹人所建立的辽朝,辽才是宋的心腹大患。
  西夏夹在宋与辽之间,宋逼迫甚紧,西夏就会求助于辽,辽逼迫甚紧,西夏反而会求助于宋,西夏是夹缝里求生存,还活的有滋有味的,活的不亦乐乎。。。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将西夏逼得太紧,逼得太狠。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于辽,驻精兵于西北,扰其方略,此所谓引而不发是也。内修政理,增持国力。待天下有变,即提一劲旅,西出横山,倾全力与之决战,此即灭国之战,是生死之战。。。”
  李三坚最后写出对策,那就是兵贵精而不贵多,先与辽、西夏结好,并驻精兵于西北边境,但并不与西夏交锋,甚至也不必骚扰对方,只是以大兵压境之势,深沟壁垒,引而不发。
  此举必然会引起西夏倾尽国力与宋对抗,而以西夏的国力是无法长久的,长久之后必然生乱,而西夏发生大规模内乱之时,就是宋的机会,此时宋当倾尽全力,一举灭之。
  期间李三坚建议袭扰、破坏西夏的经济,甚至袭扰辽朝经济,实行经济封锁,如此必然会引发西夏内乱,说穿了就是用钱砸死西夏。。。
  李三坚此文只写了一千余字,却耗费了李三坚三个多时辰,不过李三坚又细细的复核了一遍,心中还是较为满意的。
  李三坚放下毛笔,活动了一下几乎都要冻僵的双手,看了看四周,只见周围举子或埋头苦思,或东张西望,或表情淡然,似乎是胸有成竹。
  李三坚白了一眼正在对自己挤眉弄眼的刘安节之后,发现贡院之中的官吏们此时的神情有些怪异,平日里腆着肚子、耀武耀威到处巡视的官吏们此时的神情是异常严肃,严肃得有些紧张,均是默默的望着皇宫方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连举子们有些小动作,都没人发觉或者说是发觉了无人理会。
  李三坚见状暗暗心惊,李三坚如何猜不出发生了何事?
  难道是宋帝赵煦真的归天了?李三坚心中暗道,数日前,李三坚就知道了赵煦病危,可怎么也想不到赵煦这么快就归天了?
  皇宫之中堆积如山的珍稀药材和群聚的医术精湛的医官们都是摆设吗?
  若赵煦真的归天,无论是何人继承皇位,宋朝廷格局将会发生遽变,此为母庸质疑的。
  会不会取消此次省试?李三坚心中没来由的担忧到。
  “当。。。当。。。当。。。”正在此时,正当李三坚暗暗猜测之时,皇宫方向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钟鸣之声,钟声沉闷、苍白,却又悠扬深远,回荡在了整个东京开封府半空之中。
  此为六宫鸣钟,乃是丧钟,丧钟敲响就表明了有一名地位显赫的宫中贵人归天了。
  宋帝赵煦已经龙御归天,此时已经确认无疑了。
  “陛下啊。。。”贡院之中顿时就哭声阵阵,诸官吏纷纷哭泣着向皇宫方向拜了下去。
  李三坚与大多数举子均是一起站了起来,神情肃穆的看着皇宫方向,可也有一些反应较为迟钝的木讷举子仍是昏头昏他的继续答卷。
  “纳卷!起!”此时一名礼部官员大声喝道,同时一些胥吏还敲响了铜锣。
  数十名白衣白甲的殿前亲军也按刀走进了贡院。
  皇帝大行,此为国丧,国丧期间是不允许继续考试了,于是贡院之中就立即终止了引试,无论你是答完还是未答完。
  贡院之中的官员、胥吏们很快就换上了白衣白帽,同时开始收取众举子的答卷。
  官员、胥吏们收完举子们的答卷之后,就命众举子离开贡院,回家等待结果。
  。。。。。。。。
  “哎哟,何人?高二哥哥?”
  李三坚离开贡院之后,就直奔王府。
  赵煦龙御归天,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新君继位,李三坚不清楚自己呆在贡院之中的四日里,赵佶大事如何了,于是就直奔王府,欲了解此事。
  话说作为端王府的幕宾,也不能光拿俸禄不干活不是?
  李三坚刚刚奔到王府门口,就被一人从后面撞了个趔趄,差点被撞倒在地。
  李三坚转头看去,才发现高二不知道什么时候疾奔了过来。
  高二腿功出众,跑起来那是势如奔马,所过之处,均会扬起了一溜尘土。
  “三郎?你回来了?快,快,宫中急信,快随我见王爷去。”高二跑得是满头大汗的,来不及多说,急急忙忙的拖着李三坚就向赵佶住处跑去。
  李三坚妙计,此时米芾仍在宫中以音传信。
  “好,好,快走,快走。”幸好李三坚数年跑步健体,否则真还跟不上高二的步伐,可即便如此,李三坚仍是被高二拖得跌跌撞撞的。
  “王爷,王爷,宫中急信。”两人均是赵佶的心腹,奔到赵佶住处之后,根本就不用通报,直接冲了进去,高二见到赵佶之后,扬起手中书信大声喊道。
  “快,快拿过来。”赵佶走上几步,从高二手中接过书信,看了一眼后又递给了李三坚。
  “还是你来念吧。”赵佶焦急的对李三坚说道。
  信中是李三坚的音符密语,虽李三坚已将此法教给了赵佶,但哪里有李三坚看得明白,看得迅速?
  “太后诏诸子进宫,来得越快越好!”书信只有这十三个字,李三坚大声念了出来。
第一百七十四章
高二损招
  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凡世上之事均是如此。
  宋帝赵煦未熬过正月十五,不幸驾崩,龙御归天,使人伤心落泪,但也有人暗暗欢喜,如宋端王赵佶。
  倒不是说端王赵佶就是狼心狗肺、心如铁石,赵佶也伤心,也怜其兄长盛年早逝,但在伤心之余,还带着一些欢喜,在欢喜之时还带着担忧。
  赵煦驾崩,真正哀伤之人,整个宋算下来其实也没有几个。。。
  赵佶欢喜的是终于有机会登上那个令人魂牵梦绕的位置了,担忧的当然就是自己是否能够登上?
  “臣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听闻太后颁下懿旨,命诸子戌时进宫临奠赵煦,何执中抢先开口,并在不知不觉之中改了自称。
  “臣等恭喜殿下,贺喜殿下!”众人心中暗骂一声马屁精,纷纷开口向赵佶贺喜,包括李三坚。
  王府诸奴更是欢欣鼓舞,雀跃不已,欢喜的几乎都要蹦起来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赵佶若真的登上皇位,那么他们这些潜邸老人就是从龙之臣,今后的前程是一片光明,令人倍感欢欣,包括李三坚。
  王府诸人在高兴的同时还看了一眼赶考回来的李三坚。
  事情到了此时,李三坚又何必做两手准备?众人心中均是暗道。
  “哈哈,诸位快快请起,若本王真的能够承大统,必不会亏待诸位。”密室之中的赵佶终于笑出了声,也是开心的几乎就要手舞足蹈了,可片刻之后又担忧的问道:“真的能够吗?”
  向太后的旨意之中可没有说让端王进宫继承皇位,的,而是令赵佶进宫临奠,且是令九子赵佖、十三子赵似、十二子赵俣、十四子赵偲与赵佶同时进宫。
  其中最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九子赵佖、十三子赵似与端王赵佶了。
  “殿下勿忧。”何执中闻言开口问道:“现在距戌时还有几个时辰了?”
  “还有两个时辰了。”高二抢先答道。
  何执中闻言点头道:“殿下入宫不宜太早,更不能迟到,不早不晚,是为最佳。”
  入宫太早,就会被他人认为是早已做好了准备,就等着赵煦完蛋,然后继承皇位,其居心何在?其心可诛。
  太晚了更是不行,太晚了且不说也许大位旁落,还会被人认为忤逆不孝,心无圣上。
  宋是以孝治天下的,太后令诸子进宫临奠,居然迟到,那么肯定是没机会了。
  “何公老谋深算,本王也是这样认为的,如此,本王就此准备动身如何?”赵佶当然也明白此处的关键,于是问道。
  “快,快,来人,服侍殿下更衣。”有人不等回答,连连大呼道。
  王府诸人闻言取出孝服,手忙脚乱的就欲服侍赵佶更衣进宫临奠。
  “穿戴不必太过整洁了啊,乱点好,乱点好,乱了就表明殿下忽闻噩耗,心如刀绞,乱了方寸,慌忙进宫。”又有人大呼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