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796

  “哟,哟,哟,这不是李翰韧李句读嘛?”
  “是他,是他,当年他可是号称岭南第一才子也!”
  “何止当年啊,现在难道不是吗?”
  “是啊,谁说不是呢?才子才的灰溜溜的下第了啊!”
  “哈哈哈哈。”
  众举子就是如此,因人多粥少,只要逮到机会,就将人往死里踩,如此就能极大的打击此人的自信心,使其乱了阵脚,从而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根本不顾士子的脸面。
  可李三坚是什么人,在无数次的打击之下,早已心坚似铁,岂会为几句话就自乱阵脚?于是李三坚根本就不为所动,连眼睛都未眨一下,立在当地冷冷的注视着这些“老熟人”。
  聚集在李三坚周围的诸多岭南举子均是怒目而视,一些人已经开口与他们这些本地举子对骂了。
  “啥子?你就是。。。就是李句读?”刘安节闻言转头看着李三坚,惊喜的问道。
  此时李三坚的句读之法已经传遍了宋诸路,就连川蜀也已有人开始使用李三坚的句读之法了,甚至宫中也有人开始使用了。
  李三坚闻言脸色一沉,还未开口,刘安节已转头叉腰对着开封府的举子们怒骂道:“你们这些龟儿子,说些啥子哦?你们知道个铲铲,翰韧兄不但是岭南的才子,就连我们川蜀之人都仰慕不已呢。老子用脑壳担保,此次翰韧兄定会高中,不中老子自己取下来给你们当球耍,一群没娘教的娃儿,你仙人板板的,真是太气人了哟。”
  刘安节一口的川蜀地道口音,三句话有两句话无人能够听懂,李三坚更是听得一头雾水,哭笑不得的。
  “哪里来的乡巴佬,找骂不是?”
  “此事与你有何关系?滚一边去,也不撒泡尿照照,长得跟古树皮般的。”
  众开封府举子虽听不懂刘安节到底在说些什么,但也知道他是在跳脚骂人,于是纷纷开口呵斥、叫骂。
  岭南举子,此时又加入了一些川蜀举子,与开封府举子对峙,双方你来我往,骂的不可开交。
  礼部贡院门口顿时就热闹了起来,就像个大集市一般。
  “肃静!休得喧哗!”正在此时,贡院大门打开,数十殿前禁军按刀走了出来,一名礼部官员冷着脸喝道。
  “宋庚辰科开考敕,制曰。。。”众举子安静下来之后,一名宫中宦官大声宣读本次庚辰科礼部试开始引试的圣旨。
  此时许多举子都注意到了,此次省试气氛与以往不同,那就是气氛相比往常要肃穆的多,同时还带着不少紧张的气氛,甚至众举子还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哀伤,使人是百思不得其解。
  随后就与以往一样,众举子鱼贯而入,进入了礼部贡院考场,开始了三年一度的大比。
  有诗为证,人生何处不相逢,花落谁家不知晓!
  。。。。。。。。
  宋元符三年初十日,太白金星忽然在白昼出现,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之中,使得开封府众人是惊慌失措,纷纷焚香祷告,清扫祈福,祈求上苍。
  宋皇宫之内,宰相章惇、尚书左丞蔡卞、尚书右丞许将、知枢密院事曾布率三省官员、两府大臣齐聚内东门之外,等候皇帝召见。
  宋帝赵煦寝宫福宁殿内外也是忙碌一片,医官、宫女、宦官们低头哈腰进进出出的,显得异常紧张忙碌,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之中进行的,无人敢发出一丝声响。
  “怎样?”章惇见皇帝一名近侍医官出了内东门之后,于是连忙拉住了他问道。
  “官家。。。他。。。他。。。他”医官支支吾吾的不敢说。
  “快说,恕你无罪。”章惇低喝道。
  “官家服硫黄朱砂,均不奏效,灸五十下不知痛觉,官家他。。。他脉象。。。”医官哽咽的说道。
  “陛下啊!”章惇涕泪长流,跪倒在地大声啜泣道:“老臣求见,老臣有许多话要与陛下说啊,陛下。。。”
  “陛下,臣斗胆请陛下下旨,京寺白日祈禳道场,夜间斋戒祈安。”
尚书左丞蔡卞也是大声泣道。
  “陛下,臣请大赦天下,为陛下祈福。”
知枢密院事曾布也是大声说道。
  众臣纷纷跪倒在了内东门之外,痛哭流涕。
  内东门之外也同时哭嚎之声响成一片,是好不热闹。
  不过众臣没有一人敢闯进内东门,敢闯进福宁殿,宰相章惇也不能例外,此时无数金甲宿卫全身披挂拥立在了殿门口。
  宫中早已掷下严旨,任何人未得旨意,敢擅自闯宫,就当场斩杀。
  “陛下有旨。”半响之后,一名宦官出来传旨道:“陛下有旨,准列位臣工所求。朕稍安,众卿家就请回去吧。”
  此时赵煦虽下旨让众大臣回家歇息,可却无一人回家,均是守在宫中,等待召见。
  宰、执、两府、三省大臣更是站在内东门之外,聆听着里面的动静,生怕漏掉了一丝消息。
  话说此时的每一个消息,皇帝说出的每一个字均是字字千金,无比重要。
  同时在此关键时刻,正是表达自己赤胆忠心的时候,又有何人肯轻易放弃呢?同时最最关键的是万一赵煦驾崩,此时正是奉迎新君的关键时刻。。。
  只可惜的是众大臣站到天明,除了见到无数医官、宫女、宦官进进出出之外,宫中就未传出半点消息。
  一些年老体弱的大臣已经候晕了过去,反倒给宫中增加了不少负担。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
  宋元符三年正月十一日
  大雪纷纷扬扬,已经持续了半月之久,天气也是异常寒冷,空气都似乎被冻僵了。在这寒冷的日子里,尊贵之人是利用一切手段,取暖避寒,而普通人家却为了生计,冒着大雪,四处奔波。
  宋庚辰科省试到了此日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日,连续三日的礼部试引试早已使得诸路举子疲惫不堪。天气不同以往的异常寒冷,一些体弱的贫寒士子经受不了寒冷的折磨,早早的退出了贡院,痛失进身机会,痛失达则兼善天下的机会,使人扼腕叹息。
  不过虽然如此,大多数的举子仍是再咬牙坚持,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在苦苦挣扎。
  李三坚也是如此。
  李三坚身体还算是较为强健的,虽贡院之中放置了不少炭盆,可也被冻得脸青面黑的,哈着几乎被冻僵了的双手,看着面前的这道时务策。
  “篇次离为上下:其一曰会计,二曰铜铁钱,三曰会子,四曰盐,五曰茶,六曰酒,八曰矾,九曰商税,十曰市易,十一曰均输,十二曰田税,十三曰互市舶。或损或益,有系国体;国不以礼为利,故列之下篇焉。。。”
  这道时务策之中例举了宋目前主要的十三种税目,命诸举子论证其中的利弊。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市舶税首次被提出,使得众举子是大跌眼镜,同时也是措手不及的。
  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宋只在广州、明州、杭州、泉州四处先后设立了市舶司,而泉州市舶司是在不久前设立的,据说是宋帝赵煦看了一名下第举子的文章之后,才下旨设立了泉州市舶司。
  因此市舶税在宋诸税目之中是微不足道的,所占比例是极其微小的。
  宋以往省试的考题也有涉及到税收方面的事情,因此这道时务策并不算是偏,诸路举子对此也是早有准备,可绝大多数的举子哪里知道这个世上还有市舶税之说?以往简直是听都未听过。
  可李三坚却不一样了,李三坚早在数年之前就写过一篇关于市舶司的文章,因而此时是驾轻就熟,思虑片刻就动笔破题论证。
  “夫天下事皆可利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故事可利人皆德业,言能益世即文章。。。”
  李三坚破题之后,就论证了各个税目的利弊,并重点阐述了市舶税,并轻描淡写的指出了市舶税在收取过程之中的利弊。
  目前来讲,宋市舶税的缴纳主要是以实物方式,也就是主要是以抽解的形式进行,对此李三坚早已师从于桂州胡文海,请教了不少这方面的问题,对市舶税了解的较为详细。
  所谓抽解,就是将货物分成粗细两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后,将所抽货物解赴都城,征收实物形式的市舶税。
  李三坚了解之后,就发现了其中有许多弊端,主要有三,这其一就是法外抽解;其二就是强买强卖;其三就是鬻钢之弊。发外抽解就是在官府明文抽解之外又强行私自抽解海商的货物,海商多敢怒而不敢言,强买强卖,顾名思义就是强行将海商的货物以远远低于市价的价格买下来,或者将自己的私货强行卖给海商,海商苦不堪言,鬻钢之弊是市舶司官吏们将应交于朝廷的抽解之物换成了其他货物等等,其换易、偷盗、赊欠无所不为,令人咂舌。
  李三坚虽然知道了这些弊端,但只是轻描淡写的写了一些,并未做详细的阐述,原因就是李三坚并未做深入的了解,常言道,未实际考察就无发言权。还有就是李三坚此时是吃一堑长一智,自己不过是一名应试举人,对于这种有可能涉及到各种势力利益的事情,甚至涉及到宫中,李三坚怎敢妄自菲薄?
  因此李三坚只是较为隐晦的淡淡的写了几笔,李三坚主要论述的是市舶司、市舶税的重要性,并预言若持续不断的开放沿海,重视海洋,那么市舶税将会成为朝廷重要税收,最起码将会占有很大的税收比例。
  花费了整整四个多时辰,李三坚终于答完了这篇时务策的论题,不禁长舒了口气,同时感到有些奇怪。
  李三坚奇怪的是本次省试五道时务策之中,居然有三道涉及海洋,特别是岭南沿海,而没有一道是涉及到朝政敏感之处,使得李三坚心中是大为疑惑。
  有这种感觉的不但是李三坚,诸路举子也是均有此感。
  朝廷一向是重陆轻海,此时风向忽然转变,使得诸路举子是措手不及的。
  。。。。。。。。
  宋皇宫福宁殿
  等候了整整一日的宰、执大臣、两府、三省重臣终于得到了皇帝旨意,不过只命章惇、蔡卞、许将、曾布四位执政大臣进殿面圣。
  四人接旨后,急忙趋进,进入了福宁殿之内。
  进入殿中之后,四人只见福宁殿的门窗被纱、幔等物密封得死死的,外面透不进一丝光亮,透不进一丝寒意,殿内点了一些蜡烛,烧了一些火盆,倒是温暖如春。
  宋皇太后向氏着太后服饰坐在了龙床之侧,时不时的掩面啜泣。宋当今圣上,皇帝赵煦头戴白色角冠,身披坎肩,拥被而坐。
  久病的赵煦身体愈发消瘦,平日里较为合身的衣物此时挂在身上显得异常空荡荡的,从衣袖当中伸出的双手也是苍白无力,手上青色血管清晰可见。
  不过赵煦虽病色憔悴,面目发黑,但神色依然镇定清秀,微笑着看着进来的章惇、曾布等四位朝廷重臣。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四人进殿之后就跪了下来,跪着地上三呼万岁,声音哽咽直至哭得泣不成声。
  赵煦无力的摆摆手,在医官、宫女、内侍服侍之下,吞下了二十粒伏火朱砂丹、七返金液丹,才咳喘稍平,虚汗才稍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