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796

  其实赵佶此时的心中并不大相信刚刚二十岁的李三坚能够出什么好主意,但赵佶等人此时彷徨无计,是无可奈何的,而李三坚又在此时献计,就聊胜于无了,同时无论好与坏,也能看出李三坚忠心与否。
  “殿下”李三坚沉吟片刻后说道:“宫中严禁消息传递,殿下可以画传话。”
  “以画传话?”赵佶闻言顿时有些失望,无论是以画传话,还是以文传话,甚至是用暗语或夹带来传递消息,均无半点作用。宫门盘查甚密,这些伎俩岂能瞒过宫中护卫?
  “没用的。”何执中闻言摇头道:“就连军中‘字验’的办法都使过了,并未半点作用。”
  所谓“字验”就是一种兵事通信手段,为防止军事情报在传递过程中泄密,又使书写方便,从而约定军中重要事情为四十条条,如“请弓”、
“请箭”、
“请粮料”、“请添兵”、“请移营”、“被贼围”、“战不胜”、“将士叛”之类,以一字为暗号,选旧诗四十字,字不得重复,依次配一条。战前临时编排,惟主将自知,其他人皆不明其义,即使传信牌中纸条落入敌手,或递送传信牌的军士被俘和叛降,都不至泄露军情。
  目前问题就是“字验”之法,你会使,难道皇宫护卫不懂?他们这些人可比端王府之人了解的更加详尽,使用得更加熟练。
  李三坚点点头道:“一般的画作当然不可行,殿下,你难道忘了生画吗?”
  “生画?”李三坚此言一出,赵佶顿时大喜道:“哎哟,本王怎忘了生画了?哈哈,如此,他们可无法看懂啊。”
  赵佶开心的大笑起来,一扫往日的阴霾。
  生画就是李三坚所做的“立体画”。生画表面之上是乱七八糟的,必须用特殊的办法方能看懂画中隐藏的东西,而此时王府之中,乃至整个大宋,只数人知道如何看懂生画。
  若用生画之中隐藏的文字来传递消息,那么即可瞒过王府之外的所有人。
  如此秒法确实能够与宫中互通消息,赵佶心中暗道,不过赵佶随后又想到了其中的关键,于是又愁眉苦脸的问道:“王府可用生画将消息递进宫中,可宫中哪里有人会画生画啊?消息如何能够递出来?”
  能够看懂生画之人稀少,会画得人就更少了,目前好像只有李三坚与赵佶两人,而此时两人是不可能进入宫中的,因而赵佶又是转喜为愁,愁眉苦脸的。
  “殿下,我去。”一旁一直未说话的米芾忽然开口道。
  “你?哈哈,妙,真是妙哉,只是辛苦先生了。”赵佶闻言又是转愁为喜,欢喜的说道。
  会做生画的,赵佶少算了一人,那就是书画大家米芾,米芾的书画不下于当世任何一人,这段时间以来,米芾在王府之中跟着赵佶、李三坚二人也学会了生画的技艺,此时正好排上用场。
  而米芾又是何人?米芾母亲是神宗皇帝的奶娘,赵佶称其为叔父。神宗在位之时,米芾就经常出入宫中,与宫中异常熟络,虽米芾行事疯疯癫癫的,但其书画还是深受宫中之人喜爱的,就连皇帝、太后等人也是欣赏米芾的书画的,因此此时米芾入宫传递消息,有些不会引起他人的警觉的。
  赵佶此时也只能这么做了,已经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殿下请屏退左右。”李三坚随后对赵佶说道。
  “嗯,你们都退下吧。”李三坚必有其他事情要交代,赵佶心中暗道,同时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虽赵佶心有疑虑,但还是让何执中等人退了下去。
  “殿下,为保万无一失,我等需如此如此。。。”屋中只剩赵佶与李三坚两人之时,李三坚低声说道。
  赵佶闻言连连点头。
  “殿下,在下五日之后就要入贡院了,望殿下一切当心。”李三坚最后说道。
  李三坚随后告辞离去。
  “你。。。”赵佶有心让李三坚不要去参加什么礼部试了,可又说不出口。
  话说赵佶真的有哪一天,李三坚还需要贡举入仕吗?
  “此人三年不计,一计定乾坤啊。”李三坚走后,从后堂转出一名身穿青色儒袍的老者对赵佶说道。
  “哦?公如此高看此人?”赵佶闻言笑道:“与公相比,不过是雕虫小技耳。”
  “非也!”老者摇头道:“如此妙技,不但我天朝没有,老夫连听都没听说过啊。”
  “然也。”赵佶闻言赞同道:“真不知道他是从何处学来的?”
  “他的师门是肯定不知如此妙技的,难道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如此说来,此人定是个聪明绝顶之人。”老者想了想后说道。
  “就是不知效果如何?”赵佶随后拱手对老者说道:“今后之事,全依仗公了。”
  老者闻言还礼道:“殿下之事,老夫定当全力相助,成与不成,全凭天意。”
  赵佶顿时感激涕零,又给老者重重的施了一礼。
  “公以为他为何如此执意贡举?难道我天朝入仕仅此一条路吗?”赵佶最后问道。
  老者想了想后答道:“此人是个极为好强之人,又是个不甘屈居人下之人。在我圣朝,唯进士出身,方能如此。”
  。。。。。。。。
  宋皇宫慈宁殿
  慈宁殿是皇太后向氏的寝居,两殿各有太官、殿长、内侍、黄院子、幕士、殿属、亲从、辇官等内侍、宫女侍候。
  修得金碧辉煌的慈宁殿在寒冷的冬季,殿内炭火烧得旺旺的,使得殿内是温暖如春,几乎就感觉不到冬季的寒意。
  可今日慈宁殿虽也跟往常没什么两样,殿内两侧的炭火仍是在熊熊燃烧,不断的向外散发着热气,但此时慈宁殿之中的气氛却是冷凝异常,皇太后向氏将服侍的诸人均赶出了殿外,只留下来两名太医院的医官。
  “耿太医,说说皇上近日怎样了?”向太后神色凝重的问向一名耿姓医官道。
  “娘娘。”耿太医闻言答道:“陛下腹泻三日,微臣用‘紫参汤’佐以车前仁服之,陛下谷脏稍止,可近日却。。。却有谷脏堵塞之征兆。。。”
  “娘娘。”另一名伍姓医官瞪了章太医一眼后开口道:“‘紫参汤’实则利小便,实大便。微臣以为陛下是卒然逢疾风而病,此必是虚邪之风,是风邪入体,当以柴胡桂枝汤主之,佐以推拿按摩以退邪,章太医此举实为舍本求末也。”
  “非也!”章太医闻言怒视着伍太医道:“风寒者,恶寒较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陛下并无以上症状,岂能下祛风散寒之方?”
  “你到底是否给陛下诊过脉?是否留意陛下的症状?陛下哪里没有上述症状啊?”
伍太医反驳道。
  两名太医此时在向太后面前是越吵声音越大,均是指责对方诊断有误。
  “住口!”向太后实在受不了两名太医的唠唠叨叨了:“哀家是在问你们官家到底怎样了?不是在问尔等是如何给官家诊治的。说实话,哀家不会降罪于尔等的。”
  “娘娘。。。”章太医看了向太后一眼,犹犹豫豫的不敢明眼。
  “嗯?”向太后瞪了两人一眼。
  “娘娘啊。”章太医忽然跪倒在地,伏在地上泣道:“陛下若好生将养,也许。。。也许还能续命半载,若。。。若。。。。那么。。。那么不出十日,陛下将。。。将归于天命啊,娘娘。。。”章太医抽抽噎噎的终于将话说完了。
  伍太医也是惊惧的看着向太后点了点头。
  其实赵煦目前真正的症状是“精液不禁,又多滑泄”,是身体极度虚弱的表现,同时也是久病的赵煦不禁欲引起的,可他们此时又如何敢明言?
  半年?十日?向太后闻言顿时就抬袖掩住面目,哭泣了起来。
  “娘娘。。。保重身体。。。。”两名太医趴在地上泣道。
  “娘。。。娘。。。太妃求见。”正在此时,向太后的一名心腹宫女战战兢兢的进来禀报道。
第一百六十二章
山雨欲来
  宋皇宫福宁殿
  福宁殿是皇帝的寝殿,属于正寝,作为寝宫和用膳之地。为宋代皇帝的内廷。一般皇帝会在天亮前两个时辰从福宁殿起床,整理装束,准备处理国家政事,另外,在遇到紧急之事时,皇帝也会在这里紧急的接见大臣。
  此时福宁殿之中门窗紧闭,但也拦不住从门窗之中透进来的丝丝寒气,不过福宁殿之中炭火烧的旺旺的,炙热的炭火驱走了寒气,使人感到身上暖洋洋的。
  “关上门窗,朕冷!”赵煦穿着厚厚的裘皮冬衣,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被,仍是感到身上异常寒冷,躺在龙床之上,虚弱的说道。
  入内内侍省都知郝随闻言挥手让内侍、宫女们将已经关得不能再严实的门窗之上缠上了厚厚的布条,不许一丝凉气透入殿内。
  此时的福宁殿之内密不透风,非但不感到寒冷,反倒是有些炎热,甚至有些使人憋闷难当,一旁服侍的宫女、内侍们在三九寒天之中,身上都已经出汗了,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不知道是热的还是心怯所致。
  “陛下,该进早膳了。”此时殿外早已天色大亮,早已过了早饭时间,郝随将一个小盘子端到了赵煦的面前,盘中止有一小碗稀粥及数碟甜点、小菜。
  “扶朕起来。”脸色苍白,苍白之中带着一丝潮红的赵煦在两名宫女的服侍之下,勉强从龙床之上坐起身来。
  郝随见状欣喜的用玉勺舀了一小口稀粥送到了赵煦嘴边,赵煦喝了数口稀粥之后,稍一俯身,就剧烈咳嗽起来,稀粥也吐了出来,同时感到恶心难当,身上是异常难受,斜靠在龙床之上,剧烈的喘息,久久不能言。
  “陛下。。。”郝随见状顿时就伤心得哭了起来,边用长袖不断的擦拭着眼泪,边帮着清理落在赵煦身上的稀粥。
  “诏三省、两府大臣入宫。”良久之后,赵煦虚弱的说道。
  “陛下,保重龙体啊。”郝随闻言跪下苦劝道。
  “朕不用你管,还不快去?”赵煦怒斥道,说完之后又是剧烈的咳嗽起来,根本无法止歇。
  宋帝赵煦年幼之时就生过一场大病,落下了病根,有咯血、气喘的毛病,只不过严令不许外传,甚至不准请医官,病情被隐瞒了下来,日久之后,终成沉疴。
  赵煦九岁登基,便老成持重,是个少年老成之人。在高太后“垂帘听政”之时,他多半在缄默之中度过的,整日里是心事重重,极度郁闷,同时少年之时不是读书就是读书,侍讲们整日里在耳边喋喋不休的,在如此环境之下,赵煦怎能健康成长?
  沉疴无法治愈,再加上心情郁闷,亲政之后又勤于政事,同时刘皇后所生的儿子早早的夭折,最年幼的女儿也是紧随而去。
  遭受了双重打击的赵煦此时身体是越来越差了,直至无法理政,卧病在床。
  “还有知贡举徐铎等贡举大臣。”郝随将要出去传旨之时,赵煦又说了一句。
  。。。。。。。。
  慈宁殿
  “娘娘,请你救救官家。”宋太妃朱氏哭求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