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96

  最使李三坚感到奇怪的是,她家中之人怎么能够放心让她出门远行?
  “怎么?李生也是去桂州吗?”蔡绒雪见李三坚差异的神情,于是问道。
  “正是。”李三坚点头道:“正好与姑娘同行。”
  蔡绒雪闻言微微一笑道:“李生前往桂州是应试贡举吗?”
  “你怎么知道?”李三坚问了之后,顿时就感到这个问题问得过于肤浅了,有些明知故问了。
  李三坚一身书生打扮,马屁股之上还有一个书箱,同时此时正是宋各路府州军发解试将要举行的日子,李三坚又是琼台儋州之人,如此李三坚不是去赶考又是什么?
  不过即便如此,李三坚对蔡绒雪敏锐的观察力还是较为佩服的。
  我又不是瞎子、痴呆之人,果然蔡绒雪心中暗道,太明显不过的事情了,是人就能猜出来的。
  李三坚科场失意,贡举落第,蔡绒雪也是知道的,蔡绒雪当时还是替李三坚感到深深惋惜的,此时李三坚欲再行贡举之事,使得蔡绒雪心中替李三坚感到欢喜。
  少年俊才,就应如此,百折而不挠,岂能为一次科场失利就颓废终身?
  蔡绒雪心中所想,李三坚是不了解的。
  蔡绒雪低头微笑不语,李三坚随后问道:“请姑娘恕在下冒昧,在下敢问姑娘前往桂州所为何事?”
  既然冒昧,那你还问?蔡绒雪本不想回答,可不知道怎么回事,蔡绒雪只是犹豫了片刻,就实话相告:“我。。。家母十年祭日,我是赶往桂州前去拜祭。”
  “原来如此,小生得罪了。”李三坚点头道。
  此时的李三坚是越来越纳闷了,越来越好奇了。
  前往桂州拜祭母亲,那么就说明了蔡绒雪之母死在广南西路桂州,她明明是东京蔡氏之女,为何她母亲会死在桂州?更何况拜祭生母,他父亲为何不去?而让一名弱女子独自前往岭南桂州?
  除非是后爹,李三坚隐隐猜出了一些事情。
  等等,李三坚想到此处,不知不觉的抬头看着蔡绒雪,父亲李清“指空为婚”之人不就是蔡氏之女吗?此时自己又遇到了蔡氏之女,难道就是面前此女吗?
  天呐,早该想到了,李三坚心中暗暗惊呼道。
  母亲符二娘蔡氏门前受辱,自己早已断了与蔡氏之门结亲的念想,并对跋扈无信的蔡氏厌恶无比,可面前此女如此的温文尔雅,哪里是跋扈之人啊?
  嗯,定是有其父不一定有其女,李三坚心中暗道。
  “你想问什么,尽管问便是。”蔡绒雪见李三坚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于是轻轻的说道。
  “哦,呵呵。”李三坚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就问了?”
  “嗯。。。”蔡绒雪点了点头。
  “我真的问了?”李三坚又道。
  李三坚见气氛有些生硬,于是就开起了蔡绒雪的玩笑。
  “噗嗤”李三坚装模作样的,顿时就逗乐了小侍女小芹,小芹不由得笑了起来。
  蔡绒雪也是不禁莞尔。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是天下沦落人
  “这么说你是自幼寄养在蔡府的?”李三坚听蔡绒雪讲述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原来蔡绒雪是宋已故宰执蔡确幼女,当然李三坚并不知道蔡绒雪之父的姓蔡名确,而只知蔡绒雪之父曾为宰执。
  蔡确,福建路泉州人氏,嘉佑四年进士及第,至此就踏入了仕途。
  蔡确生活的年代为宋朝廷政局剧烈动荡的年代,是风起云涌的时代,是革故鼎新的时代,是王安石变法的时代。
  蔡确是王安石变法主要支持者之一,是坚定支持王安石变法的。
  危机四伏的宋朝廷亟需,儒学复兴的思潮也激励着革故鼎新的到来,宋士大夫崛起也鼓励着革故鼎新的到来。
  此时对于处于宋经济发达、重视教育的南方重镇泉州的蔡确来说,受到当时士人经世致用思想的鼓励,与众多满怀壮志的士子一样,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之中。
  出身于普通宋官宦之家的蔡确仕途之路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数起数落,是潮起潮落。
  蔡确进士及第之后,初为邠州司理参军,后任管干右厢公事、三班主簿
、监察御史里行、判司农寺等职。
  蔡确任监察御史期间被其弹劾的官员有韩缜、张宗道、王休复、沈括、王韶等人,被其弹劾的官员数量众多,就连王安石也被蔡确弹劾过。。。
  蔡确弹劾官员事由,有作奸犯科、违法乱纪的,也有因蔡确争权夺利而打击政敌之目的。
  蔡确在监察御史的任上是以弹劾为己任,同时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朝廷官员。
  蔡确于元丰二年五月被擢为参知政事,至此就踏入了朝廷中枢,并大力推行王安石变法。
  元丰八年被擢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朝廷左相,其仕途之路也就达到了顶峰。
  元丰八年,宋神宗皇帝赵顼在福宁殿忧郁而逝,年仅十岁的赵煦继位,朝廷风向于是就发生了变化,太后高氏与司马光掌握了朝政大权,其后就是打击变法派,元丰党人,作为元丰党人的首领蔡确,当然就是首当其冲,在这场无法扼止的劫难之中成为了被诘难的第一人。
  时任朝廷左相的蔡确此时被各种理由左弹劾,右弹劾,同时将其贬官,并且是一贬再贬,直至贬至岭南蛮荒之地。
  蔡确被贬至岭南之后,身边只有三人,就是其小妾琵琶,还有就是琵琶所生的两女,其中一人就是蔡绒雪,当时的情状是凄凉无比。
  其后蔡确妾室琵琶染上了岭南瘴疫,并就此病故,蔡确不久之后也病死在了岭南,成为了被贬死的宰相。
  又是如此,又是党争,又是党同伐异,李三坚听完蔡绒雪讲述之后,心中暗叹,苏轼如此,蔡确如此,就连出生在琼台儋州的李三坚究其根本,也许也与此有关。
  李三坚此时心中不由得生出与蔡绒雪同病相怜之感。
  好好的轰轰烈烈的变革却演变成了党争,演变成了党同伐异,演变成了争权夺利,并且是愈演愈烈,直至现在都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李三坚估计王安石都未料到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估计神宗皇帝英年早逝也与此有脱不了的干系。
  如此之事造成了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生死别离?造成了一出又一出人间惨剧。
  何必呐?何苦呢?李三坚心中叹道。
  “你还有个姐姐?她现在何处?”李三坚随后问向蔡绒雪道。
  蔡绒雪闻言微微摇头道:“奴家自幼与家姐失散,不知道她现在哪里。”
  蔡绒雪父母病死岭南之后,先是被寄养在了一户农舍,在蔡京怜其族兄遭遇,并寻到此户农家之时,蔡绒雪的姐姐已不知去向,后据估计应该是被牙人拐卖了,不知道被卖去了哪里,此时是生还是死,没有任何人知道。
  “姑娘节哀,在下。。。”李三坚顿了一顿后接着问道:“蔡老相公应该还有其他家人吧?他们在哪里?为何对。。。对你是不闻不问的?”
  李三坚料蔡确兄弟姊妹、儿女甚多,为何确置蔡绒雪于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就算蔡绒雪被寄养在了蔡确族弟如此富贵之家,也不应该如此啊?李三坚心中暗道,蔡绒雪的亲人将其接回领养也总比寄养在他人家中要好得多吧?最起码平日里还是有所来往的,最起码会对蔡绒雪多加关顾吧?
  “娘亲是妾室,奴家是庶出。”蔡绒雪闻言黯然的答道。
  原来如此,李三坚心中暗道。
  事情与李三坚估计的差不多,蔡确不但有两个亲兄弟,还有许多儿女,可无一人关心或者照顾蔡绒雪,其缘由就是因为蔡绒雪是庶出,是小妾所生,而且是平日里不受他们待见的小妾所生,因此蔡确死后,蔡确家人之中根本无人关心蔡绒雪是死是活,由她自生自灭。
  宋帝赵煦亲政之后,也曾经应蔡确之子所求,为其父正名,并归还蔡确住宅和被抄没的家财,可到了此时,蔡确家人仍是无人搭理蔡绒雪,就似乎是蔡确无这个女儿一般。
  嫡庶之别?至于吗?有那么重要吗?庶出的难道就不是骨肉吗?李三坚心中暗暗恼怒,为蔡绒雪不平。
  要知道李三坚同样也是庶出,李清无妻,只是将符二娘纳入了房中,也算是小妾,那么李三坚就是庶出,非正妻所生。
  “让李生笑话了。”蔡绒雪随后黯然的说道。
  “姑娘不必如此。”李三坚闻言连忙说道:“在下可无半点嘲笑姑娘的意思,姑。。。你叫什么啊?”李三坚到目前为止,仍是不知道蔡绒雪叫何名,只知她姓蔡,还有就是李清照口中所称的谪仙,难道她叫蔡谪仙?李三坚话到此处,因此脱口而出的问道。
  哪里有如此问女儿家闺名的?这人真是奇怪,他浑身散发着与他人不同的气息,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啊?蔡绒雪心中暗道。
  “奴家妇道人家,哪里会有名字?”蔡绒雪只能如此回答了。
  若蔡绒雪实言告知,肯定要他人认作是轻浮了,不是一个闺中女儿该为之事。
  更何况这个世上本就如此,许多女子只有姓,而无名的,特别是贫寒之家的女儿,如李三坚之母符二娘,李三坚作为符二娘亲子,也不知道符二娘到底是什么名字?也许她根本没有名字。
  符二娘家中排行第二,因此就被称作符二娘,不知道蔡绒雪在家中排行多少?李三坚心中暗道。
  “哦,既然如此,在下就称姑娘为蔡小娘如何?”李三坚闻言笑道:“蔡小娘子,在下确无嘲笑姑娘之意,原因就是在下也是庶出,与姑娘一般乃是妾室所生。”
  蔡绒雪是蔡确幼女,那么李三坚只好以小娘称呼了。
  “你也是?”蔡绒雪闻言顿时脸色稍缓,有些惊异的问道,同时李三坚以小娘子称呼,多少有些轻薄之意,使得蔡绒雪心中有些发慌,脸色有些微红。
  有那么吃惊吗?李三坚心中暗道,吃惊得水汪汪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似乎是有些兴奋?
  不过蔡绒雪的明眸秀目倒是挺好看的,使人不敢直视。
  “家父姓李名清,也是随父被贬至琼台儋州的,在下也是贬官之后。。。”李三坚随后缓缓的将自己身世也告知了蔡绒雪。
  “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李三坚最后叹道。
  蔡绒雪闻言脸更是红了,不过好在薄纱蒙面,没有被李三坚看出异状,同时自己也不至于那么尴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